第五章燃料5.2组成燃料的主要元素——碳课后习题科粤版(2012)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一、单选题(共10题)
1.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用途不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A.氮气性质稳定,可用作焊接金属的保护气
B.石墨很软,可用作电池电极
C.金刚石硬度大,可用于切割玻璃
D.稀盐酸能与铜绿反应,可用来除铜锈
2.下列有关碳及其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不同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差异是因为含碳量不同 B.CO和CO2都能溶于水
C.C60分子形似足球,分子结构稳定 D.CO和CO2都具有毒性
3.研发高性能“中国芯”是我国信息产业的当务之急。“中国芯”的主要材料是高纯度的单质硅,工业上用SiO2+2CSi+2CO↑来制取粗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SiO2中Si的化合价是+2 B.该反应为置换反应
C.硅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比氧元素多 D.该反应体现了C的氧化性
4.下列家庭实验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用少量食醋除去水壶中的水垢 B.用糯米、酒曲和水酿制甜酒
C.用75%的酒精杀菌消毒 D.用木炭除去冰箱中的异味
5.生活中很多现象可以从微观角度来解释,以下现象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A.水通电可以分解成氢气和氧气——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
B.湿衣服在阳光下干得快——温度高,水分子运动速率快
C.6000L氧气可压入 40L 的钢瓶中——氧分子的体积变小
D.CO2能灭火,CO能作燃料——分子种类不同,化学性质不同
6.测得某物质中只含有碳元素,这种物( )
A.一定是一种单质 B.一定是石墨
C.可能是二氧化碳 D.可能是一种单质,也可能是几种碳的单质的混合物
7.下列物质用途错误的是
A.稀有气体制霓虹灯 B.金刚石用于冶炼金属
C.用氮气制氮肥 D.石墨做电车电刷
8.除去下列各组物质中的杂质,所选用的试剂或操作方法都正确的是
选项 物质 杂质(少量) 所选用的试剂和操作方法
A 食盐 泥沙 过滤
B 碳酸钙 氧化钙 高温至不再有气体产生
C 一氧化碳 氧气 缓慢通过灼热氧化铜
D 自来水 异味 活性炭吸附,再过滤
A.A B.B C.C D.D
9.下列关于碳和碳的氧化物说法正确的是( )
A.金刚石和石墨的硬度都很大 B.在一定条件下CO2能转化为CO
C.CO2和CO都有毒 D.室内放一盆水可防止CO中毒
10.对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
A.干冰升华——分子的体积变大
B.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不同——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C.香水要密闭保存——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D.氮气可压缩储存于钢瓶中——分子间有间隔
二、综合题(共4题)
11.碳及其化合物与人类关系密切。
(1)碳可以做燃料,在空气中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2)碳在空气中不充分燃烧,可以生成一氧化碳。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3g碳不充分燃烧生成一氧化碳的质量是多少?_____
(3)一氧化碳应用广泛,其主要用途是_____(举一例),但使用时要特别小心,防止_____。
12.如图所示,将一定量氧化铜与碳的混合物加热。
在加热过程中,记录A中固体质量变化如下表,在100秒后停止加热。
加热时间(s)
0
60
80
90
100
A中固体质量(g)
9.6
9.6
8.6
7.4
7.4
①0—60秒内固体质量不变,原因是 __________ ,但导管口已有气泡冒出,该气泡是 _______ (填“空气”、“氧气”或“二氧化碳”);实验中说明化学反应发生的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选择100秒后停止加热的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
② 反应共生成 __________ 克二氧化碳。
③ 计算参加反应的氧化铜的物质的量(请根据化学方程式列式计算) ______
13.正确的操作能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请填写下列有关实验操作中的空格。
(1)倾倒液体时,标签应___________________
(2)点燃可燃性气体时,都要先_______________,再点燃。
(3)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中,实验开始应先_________,赶走装置内的空气,再开始点燃酒精灯加热。
(4)如图所示的实验,乙中铁丝不燃烧,其原因是①_____写出甲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②____
14.用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1)酒精灯加灯罩的目的 _____ 。
(2)刚开始预热,试管②中立即产生气泡,但石灰水不变浑浊,原因是 _____ 。
(3)继续加热,观察到石灰水逐渐变浑浊,黑色粉末中出现红色物质。写出①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 。
(4)停止加热时,应先 _____ ,在 _____ 。这样操作的原因是 _____ (用方程式表示)。
参考答案
1.B
【详解】
A、焊接时需要防止金属反应,因此用化学性质稳定的气体作为保护,A选项正确,不合题意;
B、作为电池电极,最重要的性质时可以导电,与硬度无关,故B选项错误,符合题意;
C、玻璃的硬度较大,因此在切割玻璃时应用硬度更大的物质切除,C选项正确,不合题意;
D、铜绿是铜锈的俗称,稀盐酸可以与铜绿反应,即可除铜锈,D选项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B。
2.C
【详解】
A、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的差异是由于原子排列方式上的不同,故错误;
B、一氧化碳难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二氧化碳能能溶于水生成碳酸,故错误;
C、C60俗称足球烯,分子形似足球,这种分子结构稳定,故正确;
D、CO具有毒性,CO2没有毒性,故错误。
故选C。
3.B
【详解】
A、氧元素显-2价,设铁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x+(-2)×2=0,则x=+4价,故选项说法错误;
B、该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故选项说法正确;
C、硅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比氧元素少,故选项说法错误;
D、碳夺取了二氧化硅中的氧,该反应体现了碳的还原性,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4.D
【详解】
A、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和氢氧化镁等,用少量食醋除去水壶中的水垢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对应的盐、水、二氧化碳等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A不符合题意;
B、用糯米、酒曲和水酿制甜酒,酒精是生成的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B不符合题意;
C、用75%的酒精杀菌消毒,涉及蛋白质的变性,属于化学变化,故C不符合题意;
D、用木炭除去冰箱中的异味,利用的是活性炭的吸附性,属于物理变化,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5.C
【详解】
A、水由水分子构成,氢气由氢分子构成,氧气由氧分子构成。水通电可以分解成氢气和氧气,说明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此选项正确;
B、湿衣服在阳光下干得快,是因为温度高,水分子运动速率快的原因,此选项正确;
C、6000L氧气可压入 40L 的钢瓶中,是分子间隔变小的原因,此选项错误;
D、CO2能灭火,CO能作燃料,是因为构成两种物质的分子种类不同,导致化学性质不同,此选项正确。
故选C。
6.D
【详解】
测得某物质中只含有碳元素,可能是一种单质,例如金刚石或石墨;不可能是二氧化碳,因为二氧化碳中含有碳元素和氧元素;也可能是几种碳的单质的混合物,例如金刚石和石墨的混合物。
故选D。
7.B
【详解】
A、稀有气体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制作霓虹灯,A正确;
B、金刚石价格太高,不能用于冶炼金属,B错误;
C、氮肥含有氮元素的化肥,用氮气可制氮肥,C正确;
D、石墨具有良好的导电性,石墨可做电车电刷,D正确。
故选B。
8.D
【详解】
A、去除食盐中泥沙,先溶解过滤,然后对滤液蒸发,A错误。
B、碳酸钙高温分解,氧化钙不反应,不符合题意,B错误。
C、一氧化碳和灼热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氧气不反应,不符合题意,C错误。
D、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去除异味,D正确。
故选:D。
9.B
【详解】
A、金刚石硬度,石墨质软,A错误。
B、二氧化碳和碳高温生成一氧化碳,B正确。
C、二氧化碳无毒,一氧化碳有毒,C错误。
D、一氧化碳难溶于水,室内放一盆水不可防止CO中毒,D错误。
故选:B。
10.A
【详解】
A、干冰升华是因为二氧化碳分子运动速率加快、分子间隔变大造成的,而不是分子体积变大,故选项错误;
B、金刚石、石墨的物理性质存在明显差异,是因为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故选项正确;
C、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所以香水要密闭保存,故选项正确;
D、分子间存在着间隔,压强增大,分子间隔变小,所以氮气可压缩储存于钢瓶中,故选项正确。
故选A
11.C+O2CO2 7g 冶炼金属 爆炸
【详解】
(1)碳可以做燃料,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在空气中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C+O2CO2;
(2)碳在空气中不充分燃烧,可以生成一氧化碳。设3g碳不充分燃烧生成一氧化碳的质量是x,
x=7g;
(3)一氧化碳有还原性,其主要用途是冶炼金属。一氧化碳有可燃性,加热或点燃可燃性气体与氧气的混合物易发生爆炸,使用时要特别小心,防止爆炸。
12.还没有开始反应 空气 A处黑色变成红色或B处变浑浊 固体质量不再改变,碳与氧化铜已经完全反应 2.2 0.1mol
【详解】
试题分析:①由于反应条件是高温,0—60秒内固体质量不变,原因是:还没有开始反应;但导管口已有气泡冒出,该气泡是装置内的空气受热膨胀排出的;实验中说明化学反应发生的现象是:A处黑色变成红色或B处变浑浊;选择100秒后停止加热的理由是:从表中数据可知,90秒~100秒固体质量不再改变,碳与氧化铜已经完全反应
②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不变,反应共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9.6g-7.4g=2.2g
③根据化学方程式C +2CuO2Cu +CO2↑中CuO与CO2的物质的量的关系,即可计算出参加反应的氧化铜的物质的量
解:n(CO2)=2.2g/44g/mol=0.05mol
设氧化铜的物质的量xmol
C +2CuO2Cu +CO2↑
2 1
xmol 0.05mol
2:1=xmol :0.05mol
x =0.1mol
考点:碳还原氧化铜的性质,质量守恒定律,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的计算
13.朝向手心 检验纯度 通入CO 甲中铁丝的温度未达到着火点 3Fe+2O2 Fe3O4
【解析】
【详解】
(1)倾倒液体时,标签应朝向手心,防止残留的液体流下腐蚀标签;
(2)由于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或氧气的混合气体遇明火易发生爆炸,所以点燃可燃性气体时,都要先验纯,再点燃;
(3)由于一氧化碳与空气的混合气体遇明火易发生爆炸,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中,实验开始应先通入一氧化碳,赶走装置内的空气,再开始点燃酒精灯加热;
(4)如图所示的实验,乙中铁丝不燃烧,其原因是甲中铁丝的温度未达到着火点,甲中的反应是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了四氧化三铁,化学方程式是:3Fe+2O2Fe3O4。
14.集中火焰,提高温度 刚开始排出的气体是空气 C+2CuO2Cu+CO2↑ 将导管从试管②中撤出 把试管里的粉末倒出 2Cu+O22CuO
【详解】
(1)该反应的条件是高温,酒精灯加灯罩的目的是集中火焰,提高温度。
(2)刚开始预热,试管①中的空气受热膨胀逸出,试管②中立即产生气泡,但石灰水不变浑浊,原因是刚开始排出的气体是空气。
(3)继续加热,木炭具有还原性,能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会观察到黑色粉末逐渐变成红色;试管①中反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2CuO2Cu+CO2↑;
(4)停止加热时,应先将导管从试管②中撤出,待试管①冷却后再把试管里的粉末倒出,是为了防止灼热的铜再次被氧化,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2Cu+O22CuO。
故填:(1)集中火焰,提高温度;(2)刚开始排出的气体是空气;(3)C+2CuO2Cu+CO2↑;(4)先将导管从试管②中撤出;试管①冷却后再把试管里的粉末倒出;2Cu+O22C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