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燃烧的学问第二节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课后习题京改版(2013)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六章燃烧的学问第二节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课后习题京改版(2013)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31.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京课改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1-10-27 14:54: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六章燃烧的学问第二节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课后习题京改版(2013)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一、单选题(共12题)
1.下列化学反应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A.钢铁生锈 B.火药爆炸 C.镁与盐酸反应 D.碳与二氧化碳反应
2.下列反应中属吸热反应的是 。
A.Zn与盐酸(HCl)反应放出H2
B.CO2通过灼热的碳(C)
C.S在空气或O2中燃烧
D.生石灰(CaO)与H2O的反应
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化学反应过程中都会放热
B.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变化
C.能量都是由化学反应产生的
D.只有产生燃烧的化学反应才会放热
4.人类生活需要的能量有些来自化学反应。下列变化中实现了有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是
A.利用电热器取暖 B.发电厂利用水力发电
C.在手电筒中使用干电池 D.利用蜡烛照明
5.微观示意图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化学反应。下列相关认识中,错误的是(  )
A.图1表示中和反应的实质是H+和OH﹣结合成水分子
B.图2表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Mg+CuSO4=MgSO4+Cu
C.图3表示的反应若在通电的条件下发生,说明电能可以转化为化学能
D.图3表示的反应,说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6..通过一学期的学习,同学们对化学有了一些初步认识,你认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不同元素能组成不同物质,同种元素也能组成不同物质
B.宏观上相对静止的物质,其构成微粒也是静止的
C.物质都具有两面性,既可以造福人类,也可能造成危害
D.化学变化是有规律可循的,如化学变化往往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7.下列化学变化中吸收热量的是
A.Zn+2HCl═ZnCl2+H2↑ B.2C+O22CO
C.C+CO22CO D.2CO+O22CO2
8.如图为甲和乙两个不同装置的示意图,判断这两个装置的能量变化是否为电能转化成化学能?
A.两个都是 B.两个都不是
C.只有甲装置是 D.只有乙装置是
9.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
A.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带火星的木条一定能在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复燃
B.氧气具有助燃性,氧气可用作火箭发射的燃料
C.燃烧都伴随着发光、发热的现象,则有发光、发热现象的一定是燃烧
D.化学变化过程中会有气体产生,则有气体产生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10.化学反应不仅生成了新物质,还伴随着能量变化。下列事例中通过化学反应提供能量的是
A.灯泡发光 B.风力发电
C.自热火锅 D.太阳能供热
11.下列化学变化中,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A.燃料的充分燃烧
B.农家肥料的腐熟
C.镁与稀盐酸反应
D.碳与二氧化碳反应
12.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以下推理合理的是
A.H2O2和H2O的组成元素相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
B.化学变化伴随有能量变化,所以有能量变化的一定是化学变化
C.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所以灭火也要同时控制这三个条件
D.化合物都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所以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
二、综合题(共2题)
13.目前,化石燃料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的主要能源,随着全球能量使用的增长,化石燃料等不可再生能源将日趋枯竭,世界各国人民的节能意识也日趋增强,科学家也在开发新能源研制节能产品,提高化学的转化效率等方面做着积极的努力,请你回答:
(1)有待继续开发、利用的能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回答三种)
(2)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出两个由化学能转化为内能的例子:①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
(3)生产生活中存在着化学能和电能的相互转换,请你分别举例
①由化学能转化为电能:____________________②由电能转化为化学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氢气热值高且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因此被认为是最清洁的燃料
14.图1所示装置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其中与集气瓶相连的压强传感器等电子设备能将集气瓶内压强精确地记录并保存下来。图2、图3是用该装置测得的红磷和硫分别在集气瓶中燃烧的压强-时间关系图(该装置气密性良好,P0是集气瓶内初始气压,P1、P2分别是反应结束时恢复到室温时集气瓶内的气压)
(1)燃烧匙内所装红磷时,红磷燃烧的现象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2)反应开始时瓶内压强瞬间变大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
(3)图3中,P0与P2几乎相等是因为:__________。
(4)由图3压强关系 P2 ≈ P0 可知不能用硫代替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用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在选择药品时,对生成物应考虑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D
【详解】
A、钢铁生锈属于缓慢氧化,放出热量;
B、火药爆炸属于物质燃烧,放出热量;
C、镁与盐酸的反应会放出热量;
D、碳与二氧化碳的反应需要在高温的条件下进行,属于吸热反应。
故选:D。
2.B
【详解】
A、金属锌和盐酸的反应属于放热反应,故A错误;
B、二氧化碳和碳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属于吸热反应,故B正确;
C、物质的燃烧反应属于放热反应,故C错误;
D、生石灰(CaO)与H2O的反应属于放热反应,故D错误。
故选:B。
3.B
【详解】
A、化学反应中,往往伴随着能量的变化,有的放热、有的吸热,故错误;
B、化学反应中,往往伴随着能量的变化,有的放热、有的吸热,故正确;
C、风能、潮汐能等能量不是由化学反应产生的,故错误;
D、生石灰与水反应的过程中也会放出大量的热,故错误。
故选B。
4.C
【详解】
A、利用电热器取暖是电能转化为热能,错误;
B、发电厂利用水力发电是水能转化为电能,错误;
C、在手电筒中使用干电池是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正确;
D、利用蜡烛照明是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和光能,错误。
故选C。
5.D
【解析】
试题分析: A.图1的反应中,微观上是H+和OH-生成水分子,钠离子和氯离子没有变化,选项正确;B.图2中的反应,微观上是镁原子和铜离子生成镁离子和铜原子的过程,选项正确;C.图3中的反应,微观上是分子的破裂,原子的重新组合生成新分子过程,条件是通电,消耗电能,生成新物质,说明转换为化学能,选项正确;D.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水能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选项不正确。
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中和反应;金属活动性顺序与置换反应;电解水实验;水的组成;
6.B
【详解】
A. 不同元素能组成不同物质,同种元素也能组成不同物质,如:氧气与臭氧都是由氧元素组成的,正确;B. 宏观上相对静止的物质,其构成微粒是运动的,分子一直在做无规则运动,错误;C. 物质都具有两面性,既可以造福人类,也可能造成危害,如:二氧化碳是植物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物质,但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过高,会导致温室效应,正确;D. 化学变化是有规律可循的,如化学变化往往伴随着能量的变化,正确。故选B。
7.C
【详解】
A、锌与稀盐酸反应,属于放热的置换反应;故不符合题意;
B、碳的燃烧是放热反应,故不符合题意;
C、灼热的碳与二氧化碳反应,发生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属于吸热反应;故符合题意;
D、一氧化碳的燃烧是放热反应,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解答化学中吸热或放热的类型题时,应该熟练记住吸热或放热的判断规律,物质燃烧的反应一般都是放热的反应,反应条件为高温或加热的反应一般为吸热反应.
8.B
【详解】
分析甲、乙装置的反应原理是化学能转化为电能,这两个装置的能量变化不是将电能转化成化学能;
故选:B。
9.D
【详解】
A、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带火星的木条不一定能在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复燃,只有氧气达到一定浓度才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错误;
B、氧气具有助燃性,没有可燃性,不能用作火箭发射的燃料,错误;
C、燃烧都伴随着发光、发热的现象,有发光、发热现象的不一定是燃烧,例如电灯发光发热,错误;
D、化学变化过程中会有气体产生,则有气体产生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也可能是物质的三态变化,正确。
故选D。
10.C
【详解】
A.灯泡发光,利用金属的导电性和导热性,没有新物质产生,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
B.风力发电,将风能转化为机械能,机械能转化为电能,没有新物质产生,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
C.自热火锅当中的氧化钙与水反应转化成氢氧化钙释放热能,从而煮熟食物,有新物质产生,属于化学变化,故正确;
D.太阳能供热,将太阳能转化为物质的内能,发生热传递,没有新物质产生,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
故选C。
11.D
【详解】
A、燃料的充分燃烧过程中不断会放出热量,所以该化学变化属于放热反应,故错误;
B、农家肥料的腐熟属于缓慢氧化,该过程中不断会放出热量,所以该化学变化属于放热反应,故错误;
C、镁和盐酸反应的过程中不断会放出热量,所以该化学变化属于放热反应,故错误;
D、碳和二氧化碳反应需要在过程中不断吸收热量进行,所以该化学变化属于吸热反应,故正确;
故选:D。
【点睛】
化学上把有热量放出的反应叫做放热反应;把吸收热量的反应叫做吸热反应。
常见的放热反应有:所有的物质燃烧、所有金属与酸反应、金属与水反应,所有中和反应;绝大多数化合反应;
常见的吸热反应有:绝大数分解反应,个别的化合反应(如C和CO2)等。
12.D
【解析】
试题分析:A.H2O2和H2O的组成元素相同,但分子的结构不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不同,A错误;化学变化伴随有能量变化,但有能量变化的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电灯变亮,B错误;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灭火只需要破坏其一即可,C错误;
考点:化学与推理。
13.太阳能 风能 水能 C+O2CO2 2H2+O22H2O 干电池内部发生化学反应产生电能 电池充电时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燃烧产物是水,无污染
【详解】
(1)目前有待开发利用的无污染的新能源很多,如核能、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可燃冰等;
(2)由化学能转化为内能的反应就是放热反应,如:C+O2CO2;2H2+O22H2O
(3)化学能和电能的相互转化的一般是电池或充电器,由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干电池使用、蓄电池使用等;由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给蓄电池充电、电解水等;
(4)氢气作为新能源有三大优点:①可以用水制取,来源广,可再生;②放热多;③燃烧产物是不污染环境的水。
14.产生大量的白烟,放热 红磷燃烧放热 硫燃烧的时候消耗氧气的同时产生二氧化硫气体 生成物不能是气体
【详解】
(1)燃烧匙内所装红磷时,红磷燃烧的现象产生大量的白烟,放热,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反应开始时瓶内压强瞬间变大的主要原因是红磷燃烧放热,装置内气体膨胀,压强增大。
(3)图3中,P0与P2几乎相等是因为:硫燃烧的时候消耗氧气的同时产生二氧化硫气体,装置内气体的体积不变。
(4)由图3压强关系 P2 ≈ P0可知不能用硫代替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因为装置内外不能形成压强差,用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在选择药品时,对生成物应考虑的是:生成物不能是气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