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燃烧的学问第一节探索燃烧与灭火课后习题京改版(2013)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六章燃烧的学问第一节探索燃烧与灭火课后习题京改版(2013)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29.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京课改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1-10-27 15:02: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六章燃烧的学问第一节探索燃烧与灭火课后习题京改版(2013)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一、单选题(共12题)
1.下列对有关燃烧及灭火事例的解释错误的是
A.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隔绝了空气
B.秸秆失火,用水浇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C.扑灭森林火灾时开辟隔离带——清除和隔离可燃物
D.木材架空后,燃烧会更剧烈——增大了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2.图标具有高度浓缩并快捷传达信息、便于记忆的特性;表示“禁止燃放鞭炮”的是
A. B.
C. D.
3.下列做法可行的是
A.被火围困迅速从电梯撤离
B.化工厂加高烟囱排放废气
C.夜晚煤气泄露开灯检查
D.将废旧金属回收再利用
4.下列有关燃烧和灭火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燃烧是一种缓慢的氧化反应
B.“釜底抽薪”蕴含的灭火原理是清除可燃物
C.温度达到着火点,可燃物不一定燃烧
D.篝火晚会时架空火柴,有利于木材充分燃烧
5.在古代,人类掌握了钻木取火的方法,钻木取火之所以能取火,可以用下面三句话来解释。甲:木头内能增大,温度升高。乙:达到木头的着火点,使木头燃烧起来。丙:钻木头时克服摩擦力做功。这三句话的正确顺序是
A.甲乙丙 B.丙甲乙 C.乙丙甲 D.甲丙乙
6.下列有关燃烧或灭火的叙述正确的是
A.“钻木取火”是通过摩擦生热提高木材的着火点
B.木柴架空有利于燃烧,是因为增大了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C.在山林中遇火灾时,尽量向顺风方向奔跑
D.电线老化短路起火,应立即用水扑灭
7.有关燃烧和灭火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油锅起火用锅盖盖灭,是因为隔绝了氧气
B.用水来灭火是,是因为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C.砍伐树木形成隔离带,是为了高温物体和可燃物分离
D.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更剧烈,是因为二者氧气的浓度不同
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硬水经过过滤后就能变为软水
B.空气质量级别为Ⅳ属于轻微污染
C.房屋着火时可用高压水枪灭火
D.水中Ca2+、Mg2+增多会导致水中藻类植物大量生长和繁殖
9.从着火的房间逃离时,下列做法中不正确的是
A.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B.以站立姿势快跑
C.俯低身子逃出 D.淋湿衣服匍匐前行
10.实验室区分下列物质的两种方法完全正确的是
选项 需区分的物质 方法一 方法二
A 氧气和氮气 闻气味 带火星的木条
B 水和双氧水 加二氧化锰 尝味道
C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点燃 通入澄清石灰水
D 硬水和软水 肥皂水 煮沸
A.A B.B C.C D.D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将装有某气体的试管管口靠近酒精灯火焰产生爆鸣声,说明该气体是氢气和氧气的混合气
B.燃着的木条分别在空气样品和人体呼出气体样品中燃烧的现象不同,说明两种样品中氧气含量不同
C.高层住房着火时,立即打开所有门窗让空气流通,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
D.氢气作为燃料的原因是无毒,无污染
12.“安全重于泰山”。以下应张贴在“防火”场所的标志是
A. B. C. D.
二、综合题(共4题)
13.人类生产、生活离不开化学。
(1)净化水的操作有①过滤 ②蒸馏 ③静置沉淀等多种,其中净化程度最高的操作是_____(填序号)。
(2)饮用硬度过大的水不利于健康,生活中常用_____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
(3)实验时要注意安全,用完酒精灯后用灯帽盖灭,熄灭火焰的主要原理是_____(填序号)。
A 降温到着火点以下
B 隔绝空气
C 清除可燃物
(4)燃着的香烟产生的烟气中有一种能与血液中血红蛋白结合的有毒气体,它是_____。
(5)二氧化碳在生产,生活中具有广泛的用途,在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碳和氨气反应生成尿素[CO(NH2)2]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14.(2017年山东省东营市)实验探究题
(实验回顾)18世纪末,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里和卡文迪许把“易燃空气”与空气或氧气混合后盛在干燥、洁净的玻璃瓶中,当用电火花点火时,发出震耳的爆鸣声,且玻璃瓶内璧上出现了液滴。一年之后,拉瓦锡重复了他们的实验,并做了一个相反的实验:让水蒸气通过一根烧红的枪管,得到了“易燃空气”。这里的“易燃空气”是指________(填化学式),通过上述实验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重现)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创新的基础上,在实验室中重做上述两个实验,做法如下:
实验1:水的通电分解实验
如右图所示,打开活塞b,用燃着的木条在玻璃管尖嘴口检验反应产生的气体,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证明该气体为_______。
实验2: “易燃空气”与氧气混合后的点燃实验
实验室现有过氧化氢溶液、氯酸钾、二氧化锰、稀硫酸、锌粒,以下是实验室常用部分仪器:
(l)指出图中仪器的名称:D______。
(2)利用上述仪器和药品制取少量氧气,其简易发生装置应选择的仪器有_____(填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3)利用上述仪移和药品制取较多量的“易燃空气”,且可以随时补充液体,你选择的仪器有_____(填序号),药品是_____。该兴趣小组的同学把“易燃空气”与氧气按一定比例混合后盛在干澡、洁净的玻璃瓶中,用电火花点火,顺利完成上述实验。
(4)该兴趣小组的同学决定利用制得的“易燃空气”和空气继续进行探究,他们取7支试管,依次盛水90%(体积分数)、80%……再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易燃空气”,而后分别把试管口移近酒精灯的火焰,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序号 1 2 3 4 5 6 7
“易燃空气”体积分数(%) 90 80 70 50 20 10 5
空气体积分数(%) 10 20 30 50 80 90 95
点燃现象 安静 燃烧 安静 燃烧 弱的 爆鸣声 强的 爆鸣声 强的 爆鸣声 弱的 爆鸣声 不燃烧 不爆鸣
分析表中信息,完成下列问题:
① 在混合气体爆炸范围内,“易燃空气” 的体积分数约为________;
②你对燃烧或燃烧条件的新认识是___________________。
15.发生下列情况时,应采用什么方法灭火?说明理由。
(1)做实验时,不慎碰倒酒精灯,酒精在桌面上燃烧起来_____。
(2)炒菜时油锅着火_____。
16.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用下图所示实验验证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1)实验B与D进行对比,可以验证燃烧条件之一:________。
(2)能验证可燃物燃烧需要O2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
(3)A~D中,可不做的实验是_____(填序号)。
参考答案
1.B
【详解】
A、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隔绝了空气破坏燃烧的条件,正确;
B、秸秆失火,用水浇灭,降低了可燃物的温度到着火点以下,错误;
C、扑灭森林火灾时开辟隔离带,是清除和隔离可燃物,正确;
D、木材架空后,燃烧会更剧烈,是增大了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促进了燃烧,正确。
故选B。
2.B
【详解】
A、该图标表示“禁止吸烟”,不符合题意;
B、该图标表示“禁止燃放鞭炮”,符合题意;
C、该图标表示“禁止烟火”,不符合题意;
D、该图标表示“禁止放易燃物”,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D
【详解】
A、在火灾情况下,电梯的供电系统会随时断电,或是电气线路被烧毁而停电,容易发生事故,不能乘电梯逃生,故选项说法错误;
B、化工厂加高烟囱,不能减少空气污染物的排放,故选项说法错误;
C、夜晚煤气泄漏灯检查,开灯检查会产生电火花,可能会发生爆炸,故选项说法错误;
D、废旧金属回收利用,能减少污染、节约金属资源等,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4.A
【详解】
A、燃烧是一种剧烈的、发光、发热的氧化反应,说法错误;
B、“釜底抽薪”蕴含的灭火原理是清除可燃物,说法正确;
C、物质燃烧同时具备三个条件:可燃物、达到物质燃烧的着火点、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可燃物不一定燃烧,说法正确;
D、篝火晚会时架空火柴,可燃物与氧气充分接触,有利于木材充分燃烧,说法正确;
答案:A。
5.B
【详解】
钻木头时克服摩擦力做功导致木头内能增大,温度升高,达到木头的着火点,使木头燃烧起来,故正确顺序丙甲乙,故选:B。
6.B
【详解】
A、钻木取火是因为摩擦生热,温度达到了木材的着火点,而木材的着火点是一定的,不能改变,故选项说法错误;
B、木柴架空有利于燃烧,是因为增大了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故选项说法正确;
C、在山林中遇火灾时,尽量向逆风方向奔跑,会远离危险,故选项说法错误;
D、根据防止触电的情况判断,用水浇灭容易导致触电,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7.B
【详解】
A、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是由于隔绝了氧气,达到灭火的目的,故说法正确;
B、水灭火是因为降低可燃物的温度到着火点以下,而不是降低着火点,故说法错误;
C、清除可燃物,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砍伐树木形成隔离带,是为了将物体和可燃物分离,故说法正确;
D、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更剧烈,是因为氧气浓度不同,故说法正确;
故选:B。
8.C
【详解】
A、硬水经过过滤后不会除去水中溶解的钙镁离子,不会变为软水,错误。
B、空气质量级别为Ⅳ属于中度污染,错误。
C、房屋着火时可用高压水枪灭火,水蒸发吸热可以使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达到灭火的目的,正确。
D、水中氮元素、磷元素增多,导致水中藻类植物大量生长和繁殖,错误。
故选C。
【点睛】
9.B
【详解】
A、用湿毛巾捂住鼻子可以对空气中的烟雾起到过滤作用,减少毒气进入呼吸道,争取逃生时间,做法正确;
B、高处浓烟较多,成站立姿势跑出容易导致窒息,做法错误;
C、低处氧气较多,浓烟等较少,俯低身子逃出有利于防止因为缺氧而窒息,做法正确;
D、淋湿衣服爬出既可以降低温度,防止烧伤,做法正确。
故选B。
10.C
【详解】
A、氧气和氮气均是无色无味的气体,故不能用闻气味的方法区分,A不符合题意;
B、水和双氧水均是无色无味的液体,故不能用尝味道的方法区分,并且化学药品不能用嘴尝味道,B不符合题意;
C、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一氧化碳不能,一氧化碳不能使澄清水灰水变浑浊,但能够燃烧,C符合题意;
D、煮沸能使硬水变为软水,用煮沸的方法不能很好区分硬水和软水,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1.B
【详解】
A、只要是可燃性气体与氧气混合,都会出现该现象,故错误;
B、燃着的木条分别在空气样品和人体呼出气体样品中燃烧的现象不同,说明两种样品中氧气含量不同,因为木条燃烧越旺,说明氧气含量越多,故说法正确;
C、高层住房着火时,不能打开所有门窗让空气流通,否则空气对流,火势越大,故说法错误;
D、氢气作为燃料的原因是具有可燃性,故说法错误;
故选B。
12.A
【详解】
A、 是防火标识,符合题意;
B、 是循环利用标识,不符合题意;
C、 是节能标识,不符合题意;
D、 是节约用水标识,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3.② 煮沸 B 一氧化碳
【详解】
(1)净化水的操作有①过滤 ②蒸馏 ③静置沉淀等多种,其中净化程度最高的操作是蒸馏,蒸馏几乎可以除去所有的杂质,而过滤只能除去不溶性杂质,静置沉淀只能将悬浮的杂质沉淀,故填②;
(2)生活中常用煮沸的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
(3)用完酒精灯后用灯帽盖灭,主要是隔绝空气,达到灭火的目的,故选B;
(4)能与血液中血红蛋白结合的有毒气体是一氧化碳;
(5)在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碳和氨气反应生成尿素[CO(NH2)2]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4.H2 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 木条燃烧更剧烈 氧气 长颈漏斗 CEG(与顺序无关) 2H2O22H2O+O2↑ BDFA(与顺序无关) 锌和稀硫酸(也可以写化学式) 10%~70% 可燃物虽愚氧气接触,且达到着火点,燃烧也可能不发生。(是否燃烧也与氧气的浓度或可燃物的浓度有关等其它答案均可)
【详解】
铁和水在高温下反应生成氢气,H2;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所以由实验课证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实验重现】实验1:木条燃烧更剧烈说明生成的气体是由助燃性的氧气。实验2:(1)长颈漏斗;(2)品制取少量氧气反应容器应选择试管,然后用铁架台固定,其简易发生装置应选择的仪器有CEG;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作用下分解生成氧气和水,反应方程式为2H2O22H2O+O2↑;(3)制取氢气,可以随时补充液体,选择的仪器有长颈漏斗,双孔塞、锥形瓶,和收集气体的集气瓶。实验室制取氢气锌和稀硫酸,反应速率适中,制取的气体比较纯净。(4)①由题中表格中的数据可知,氢气的爆炸极限是10%~70%;②对燃烧或燃烧条件的新认识是可燃物虽与氧气接触,且达到着火点,但是可燃物的含量不在爆炸极限范围内时,燃烧也可能不发生。
15.用湿抹布盖在燃烧的酒精上,使其隔绝空气,并降低可燃物的温度。 盖上锅盖,使其隔绝空气
【详解】
(1)做实验时不慎碰倒酒精灯,酒精在桌面上燃烧起来,可用湿抹布铺盖,利用了即可以隔绝空气,又可以降低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灭火的目的。
(2)炒菜时油锅起火,可用锅盖盖住着火的油锅隔绝空气(氧气),会使油因不能与空气(氧气)接触而熄灭。
故答案为(1)用湿抹布盖在燃烧的酒精上,使其隔绝空气,并降低可燃物的温度。
(2)盖上锅盖,使其隔绝空气。
16.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C中白磷不燃烧,D中白磷燃烧 A
【详解】
(1)实验B与D进行对比,B与D中的白磷都与氧气接触,B中白磷未达到着火点,不燃烧,D中白磷达到了着火点,燃烧,说明燃烧条件之一是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2)C中白磷不与氧气接触,虽然达到了着火点,但也不燃烧;D中通入氧气后,白磷既与氧气接触,温度又达到着火点,白磷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氧气。故能验证可燃物燃烧需要O2的实验现象是:C中白磷不燃烧,D中白磷燃烧。
(3)实验B与D对比,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实验C与D对比,说明燃烧需要氧气,故可不做的实验是: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