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溶液第二节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课后习题鲁教版(2012~2013)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一、单选题(共12题)
1.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20℃时,甲、乙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
B.将40℃时甲的一定量饱和溶液降温至20℃,溶液质量不变
C.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D.40℃时,分别在100g水中各加入30g甲、乙,同时降温至20℃,甲、乙溶液均为饱和溶液
2.如图为市售盐酸标签的部分内容,其中36.0%~38.0%表示该盐酸中( )
技术条件
HCl含量36.0%~38.0%
外观 合格
A.溶质的溶解度
B.溶剂质量分数
C.溶质质量分数
D.溶质的质量
3.对“20%的白砂糖水溶液”含义解释错误的是( )
A.40 g水中溶解了10 g白砂糖
B.100 g白砂糖溶液中溶解了20 g白砂糖
C.将20 g白砂糖溶于80 g水中所得到的溶液
D.将白砂糖与水按照1∶9的质量比配成的溶液
4.对“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食盐溶液”的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A.100g水中含有10g食盐
B.该食盐溶液中食盐和水的质量比是1:9
C.把溶液平均分为两份,每份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5%
D.再向其中加入10g食盐就可得到20%的食盐溶液
5.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一定增大
B.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C.氯化钠饱和溶液不能再溶解其他任何物质
D.将5g某物质投入100g水中形成的溶液质量一定为105g
6.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溶液在稀释前后保持不变的是溶质的质量
B.向水中加入少量稀硫酸可增强溶液的导电性
C.少量固体溶质溶于水形成的稀溶液的熔点比水低
D.蒸发溶剂能析出溶质的原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7.A、B、C三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当温度为t2℃时,三者溶解度关系为A>B>C
B.若A中混有少量B杂质,可在较高温度下配成饱和溶液,再降温结晶
C.t1℃时,把A、C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有晶体析出的为C
D.t1℃时将40g的B物质放入60g水中,所形成溶液的质量为100g
8.把100g 20%的食盐水稀释成10%的食盐溶液,需要加水( )
A.20g B.50g C.100g D.200g
9.海水淡化可采用膜分离技术,如图所示.水分子可以透过淡化膜,而海水中的溶质分子不能,对加压后右侧海水成分变化进行分析,正确的是( )
A.溶质质量增加 B.溶剂质量减少
C.溶液质量不变 D.溶质质量分数减少
10.小金自制了一个“天气瓶”,他在一个封闭玻璃瓶内放入一定量溶有樟脑的乙醇(已知樟脑在乙醇中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如图为该“天气瓶”在三种不同气温下的状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三种状况下显示气温最高的是甲
B.三种状况下的溶液都已达到饱和
C.三种状况下溶液中的溶质质量都相等
D.三种状况下的溶质质量分数都相等
11.如图所示,在室温下的饱和食盐水中放了一个塑料小球。若通过增大溶液密度的方式使小球略上浮,下列方法可行的是 。
A.升温到60℃
B.恒温蒸发部分水
C.恒温加入一定量的水
D.恒温加糖
12.实验室有溶质质量分数为 30%的氯化钾溶液,张瑶取出一部分溶液,向其中 加入 60g 水后溶质质量分数变为 10%,则张瑶稀释后的溶液中溶质质量为( )
A.3g B.9g C.15g D.18g
二、综合题(共4题)
13.化学通常是从宏观、微观两个方面来研究物质。
(1)下图是几种粒子结构示意图和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
A、a、b粒子的化学性质相似,都是稳定结构
B、氯化钠是由c、d两种粒子构成的离子化合物
C、e的结构示意图中x=8,且该元素位于第四周期
D、氟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9.00,且氟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电子
(2)下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该反应中共有四种原子 B、A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
C、这四种物质中有两种是氧化物 D、该反应中B和C的质量比为12∶7
(3)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________)
A、t1℃时,a、c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相等
B、t2℃时,把50g a放入50g水中能得到a的饱和溶液,其中溶质和溶液的质量比为1:3
C、将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b>c=a
D、将c的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可采用升温的方法
(4)在和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加入稀无气体产生,则滤渣中一定含有的金属是_______。
14.水是一种重要的资源。
(1)电解水实验揭示了水的组成。下图实验中得到氧气的试管是________(填“1”或“2”)。
(2)水分解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方框内应是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 B C D
(3)海水淡化可缓解淡水资源匮乏的问题。下图为太阳能海水淡化装置示意图。
① 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中,不发生变化的是_______(填字母序号)。
A.分子质量 B.分子种类 C.分子间隔
② 利用该装置将一定量的海水暴晒一段时间后,剩余海水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会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5.某同学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8.5%的氯化钠溶液时有如下操作,按要求回答问题:
(1)在溶解过程中,为了加快物质的溶解,需用______搅拌。
(2)若要将配制好的溶液稀释成溶质质量分数为4.25%的氯化钠溶液,需加水的质量为______g。
16.下图是耀华初三学生化学竞赛小组的同学们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8.5%的NaCl溶液的有关实验操作示意图。
(1)配制过程中使用的四种玻璃仪器,分别是广口瓶、________、_________、烧杯。
(2)配制过程中的操作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写序号)。
(3)请你指出图中一处错误操作________________,按这种错误操作,称得氯化钠的实际质量为(1g以下用游码)_________________g。
(4)在量取水的过程中,甲同学仰视读数,则所配制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会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乙同学称量的氯化钠中含有少量其他杂质,则所配制的溶液的质量分数与8.5%相比_____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丙同学在将配制好的氯化钠溶液装瓶时不小心撒出了一些溶液,则剩余的溶液的质量分数会____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5)同学们用上述配制好的溶液再进行配制85g的3%氯化钠溶液:
①需要8.5%的氯化钠溶液_______________g.
②配制过程中的操作步骤为:计算、________、__________、装瓶。
参考答案
1.D
【详解】
A、20℃时,甲、乙两溶液的状态不能确定,所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能确定,故A错误;
B、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所以将40℃时甲的一定量饱和溶液降温至20℃,析出晶体,溶液质量减小,故B错误;
C、在比较物质的溶解度时,需要指明温度,故C错误;
D、20℃时,甲、乙物质的溶解度都是30g,所以40℃时,分别在100g水中各加入30g甲、乙,同时降温至20℃,甲、乙溶液均为饱和溶液,故D正确。故选D。
2.C
【详解】
溶质的溶解度和溶质的质量都不是用百分数表示的,根据图中信息可以知道标签中标的是HCl的含量,所以可以判断是该盐酸的溶质的质量分数,即C正确。
故选C。
3.D
【详解】
20%是白砂糖水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白砂糖与水按照1∶9的质量比配成的溶液,利用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可得溶质的质量分数是10%。故D错误。
4.B
【详解】
A、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食盐溶液表示100g溶液中含有10g食盐,错误;
B、该食盐溶液中食盐和水的质量比是10g:(100g-10g)=1:9,正确;
C、溶液是均一的;把溶液平均分为两份,每份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错误;
D、再向其中加入10g食盐,同时溶液质量变为100g+10g=110g,不能得到20%的食盐溶液,错误;
故选B。
5.A
【详解】
A、如果采用降温的方法,不饱和溶液转变为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和溶剂质量都不变,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再比如恒温蒸发溶剂变成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增大,符合题意;
B、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如水是均一、稳定的液体,水属于纯净物,不是溶液,不符合题意;
C、氯化钠饱和溶液不能继续溶解氯化钠,但是还可以溶解其他物质如硝酸钾,不符合题意;
D、将5g某物质投入100g水中,该物质不一定能全部溶解,形成的溶液质量不一定为105g,不符合题意。
故选A。
6.D
【解析】
【详解】
A、溶液稀释是加入水,溶质不变,故不符合题意;
B、稀硫酸属于强酸,完全电离,所以水中加入稀硫酸可以增强导电性,故不符合题意;
C、少量的固体物质溶于水形成的稀溶液的熔点降低,沸点升高,故不符合题意;
D、不饱和溶液蒸发溶剂时达到饱和后再蒸发溶剂同样会析出溶质,故符合题意。
7.D
【详解】
A、由溶解度曲线图可知:当温度为t2℃时,三者溶解度关系为A>B>C,故选项正确;
B、A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B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若A中混有少量B杂质,可在较高温度下配成饱和溶液,再降温结晶,故选项正确;
C、C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t1℃时,把A、C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A由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没有晶体析出,C有晶体析出,故选项正确;
D、t1℃时,B的溶解度为40g,即100 g水中最多溶解40gB物质,将40g的B物质放入60g水中,最多只能溶解24gB物质,所形成溶液的质量为60g+24g=84g,故选项错误。
故选D。
8.C
【解析】
【详解】
需要加的水的质量为x.则:
100g×20%=(100g+x)×10%,
解得:x=100g。
即需要加水100g。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了用水稀释改变浓度的方法.溶液加水稀释后,溶质质量不变,改变的是溶剂的质量和溶质质量分数。
9.B
【详解】
水分子可以透过淡化膜,而海水中的溶质分子不能,对加压后右侧海水中水分子进入左侧、其它盐等物质不能透过淡化膜进入左侧,则右侧水减少,溶质不变,溶质质量分数变大;
由分析得:
A、溶质质量不变,错误;
B、溶剂质量减少,正确;
C、溶液质量减少,错误;
D、溶质质量分数增大,错误;
故选B。
10.A
【详解】
A、樟脑在乙醇中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三种状况下显示气温最高的是甲,说法正确;
B、由该“天气瓶”在三种不同气温下的状况,乙、丙有樟脑晶体存在,说明是瓶内溶液一定为相应气温下的饱和溶液,甲没有樟脑晶体存在,可能是饱和溶液,也可能是不饱和溶液,说法错误;
C、乙、丙有樟脑晶体存在,说明是瓶内溶液一定为相应气温下的饱和溶液,由图可知,丙中析出樟脑质量比乙质量大,甲没有樟脑晶体存在,可能是饱和溶液,也可能是不饱和溶液,所以三种状况下溶液中的溶质质量为丙<乙<甲,说法错误;
D、三种状况下溶液中的溶质质量为丙<乙<甲,说明溶液的温度为丙<乙<甲,所以三种状况下的溶质质量分数为丙<乙<甲,说法错误。
故选A。
【点睛】
本题难度不大,是对饱和溶液概念的理解,理解饱和溶液是指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继续溶解这种溶质的溶液是解题的关键。
11.D
【详解】
A、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升温到60℃,饱和食盐水变为不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变,不会使小球上浮,不符合题意;
B、恒温蒸发部分水,饱和食盐水还是饱和溶液,由于温度不变溶解度不变,溶质质量分数不变,不会使小球上浮,不符合题意;
C、恒温加入一定量的水,饱和食盐水变为不饱和溶液,溶液质量增加,溶质不变,溶质质量分数减小,不会使小球上浮,不符合题意;
D、恒温加糖,能继续溶解,溶质的质量增加,溶液的密度增大,能使小球略上浮,符合题意。
故选D。
12.B
【详解】
溶质质量分数为 30%的氯化钾溶液,李晓取出一部分溶液,取出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仍为 30%。
设取出的溶液的质量为 x,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则 xg×30%=(x+60g)×10%
x=30g。张瑶稀释后的溶液中溶质质量为 30g×30%=9g。故选B。
13.C D B Ag
【详解】
(1)A、a的质子数为11,核外电子数为10,是钠离子,钠离子是钠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形成的;b的质子数为17,核外电子数为18,是氯离子,氯离子是氯原子得到一个电子形成的,两者都是相对稳定结构,但化学性质不相似,选项说法错误;
B、c的质子数为11,核外电子数为11,是钠原子,d的质子数为17,核外电子数为17,是氯原子,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离子化合物,选项说法错误;
C、e的结构示意图中x=8;e的质子数为20,核外电子数为18,是钙原子失去两个电子形成的钙离子,说明钙原子核外有四个电子层,说明该元素位于第四周期,选项说法正确;
D、由元素周期表的信息可知,元素名称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氟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9.00,氟是非金属元素,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2)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NH3+3O22N2+6H2O;
A、由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中共有三种原子,选项说法错误;
B、A为氨气,氨气中氢元素化合价为+1价,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选项说法错误;
C、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由化学方程式可知,氨气中不含有氧元素,氧气、氮气都是单质,所以都不是氧化物,只有水是氧化物,选项说法错误;
D、反应中B和C的质量比为(3×32):( 2×28)=12:7,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3)A、由于溶液的质量未知,t1℃时,a、c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不一定相等,选项说法错误;
B、t2℃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50g,50g水中最多溶解25ga物质,所得溶液中溶质和溶液的质量比为25g:( 25g+50g)=1:3,选项说法正确;
C、a、b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减小,c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增大,t2℃时溶解度关系为a>b>c,t1℃时,溶解度关系为b>c=a;将t2℃时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a、b析出晶体得到的是饱和溶液,此温度下a的溶解度小于b,故b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a,而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溶液组成不变,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由图可知,c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还是最小,所以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b>a>c,选项说法错误;
D、c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增大,将c的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可采用降温的方法,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4)由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可知,铁>铜>银,向硝酸铜、硝酸银的混合液中加入铁粉,铁先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银,若铁粉有剩余,铁与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铜;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所得滤渣中滴加稀硫酸,没有气泡产生,说明铁粉无剩余,可判断所加入的铁粉一定与硝酸银反应,是否与硝酸铜发生反应因不能确定铁粉的量而无法判断,因此滤渣中一定含有的金属为银,可能含有铜,故填:Ag(或银)。
14.2 D A B 变大
【解析】
(1)由电解水装置示意图可知,2试管里的气体是电源上的正极产生的气体,是氧气;(2)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可知反应后应该还有四个氢原子,观察选项故选D;(3) ①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中是物理变化,分子质量和分子种类不变,分子间隔改变;②将一定量的海水暴晒一段时间后,溶剂减少,溶质不变,剩余海水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会变大。
15.玻璃棒 100
【解析】
【详解】
(1)在溶解过程中,为了加快物质的溶解,需用玻璃棒搅拌;
(2)设需加水的质量为x,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则
100g×8.5%=(100g+x)×4.25%,解得x=100g ;
16.玻璃棒 量筒 ④②①⑤③ 称量时药品和砝码放反了(或量筒中的水没有沿烧杯内壁倒入) 7.5 偏小 偏小 不变 30 量取 溶解
【详解】
(1)配制过程中使用的四种玻璃仪器,除了广口瓶和烧杯,还需要溶解搅拌用的玻璃棒和量取液体体积的量筒;
(2)配制溶液的过程为计算、量取、溶解、装瓶保存,故操作顺序为④②①⑤③;
(3)错误地方有两处:一是称量时药品和砝码放反了;二是量筒中的水没有沿烧杯内壁倒入;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8.5%的NaCl溶液需要氯化钠质量=100g×8.5%=8.5g,使用天平称量时,左盘的质量等于右盘的质量加上游码读数,故8g等于0.5g加上氯化钠质量,故氯化钠质量=8g-0.5g=7.5g;
(4)仰视读数会导致量取水的实际体积大于读数,故所配制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会偏小;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故洒出一部分对溶液质量分数没有影响,故剩余的溶液的质量分数不变;
(5)
①稀释过程溶质质量不变,假设需要需要8.5%的氯化钠溶液质量为x,则有:8.5%×x=85g×3%,解得x=30g;
②配制过程中的操作步骤为:计算、量取、溶解、装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