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课 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历史解释:(1)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日军在中国战场投入大量兵力,深陷战争泥潭,无法将兵力转移至其他战场,因此,中国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重大贡献。
(2)1937年,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领导全民族抗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成为抗日战争取得最终胜利的重要因素。
2.家国情怀:国民党的正面战场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相互配合,最终取得抗日战争胜利,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及部分国民党官兵共赴国难、坚决抵御外来侵略的爱国情怀。
教学重难点
重点: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抗战史实,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
难点: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课前准备
1.教师利用教科书及其他相关备课资料进行前期课前准备。
2.学生课前预习,查阅相关背景资料,搜集有关资料。
3.多媒体、粉笔、教科书。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全国抗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英勇抗击日本侵略者。1937年9月,八路军第一一五师在师长林彪率领下,于山西平型关一带隐蔽设伏。当日军辎重部队进入伏击圈时,八路军从不同方向全线开火。日军乱作一团,死伤惨重。八路军冲杀下去,同日军展开肉搏战。经过近一天的激战,八路军歼灭日军。这是华北战场上中国军队主动歼敌的第一场胜仗,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新课讲授】
【师】先回顾一下,日本从局部侵华到全面侵华的主要史实。
时间 日军侵华事件
1931年9月 制造九一八事变,侵占整个东北,东三省全部沦陷,开始局部侵华
1932年1月 袭击上海,制造“一二八事变”
1932年3月 扶植清废帝溥仪建立伪满洲国
1935年 制造“华北事变”,关东军入关,威逼平津
1937年7月7日 制造卢沟桥事变,全面侵华开始
【师】通过表格巩固上节课所学知识,在结合这节课的内容,对14年抗日战争形成整体的认识,培养时空观念的核心素养。
【师】卢沟桥事变,日本挑起了全面侵华战争,并一步步实施其侵略计划,这时国民党在正面战场是如何进行抵抗的?请同学们结合教材内容,梳理归纳国民党正面战场的主要抗战史实。
正面会战
重要会战
战役 时间 重要战役 结果、影响
淞沪会战 1937年8-11月 —— 中国军队粉碎了日军“三个月亡华”的狂妄企图。最后,日军占领上海,淞沪会战结束
忻口会战 1937年9-11月 平型关大捷(八路军) 忻口会战是抗战初期华北战场规模最大、战斗最激烈的一次战役。11月初,太原失守
徐州会战 1938年1-5月 台儿庄大捷 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胜利
武汉会战 1938年6-10月 —— 武汉会战是抗战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武汉、广州陷落后,抗战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第三次长沙会战 1941年12月 —— 中国军队歼灭大批日军,最终取得会战胜利。此时,英美盟军在太平洋战场接连败退,长沙会战的胜利,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影响
台儿庄战役示意图
【师】武汉失守,武汉会战结束。这是抗战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共毙伤日军近四万人。与此同时,南部重镇广州也被日军占领。武汉、广州陷落后,抗战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抗战相持阶段中,中国军队继续奋勇抗击日军。在1941年12月开始的第三次长沙会战中,面对十余万日军的进攻,中国军队重兵防御,拼死抵抗,歼灭大批日军,最终取得会战胜利。此时,英美盟军在太平洋战场接连败退。
【史料分析】
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说“从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到1938年10月武汉失守这一时期内,国民党政府的对日作战是比较努力的……一时出现了生气蓬勃的新气象。”材料中的“新气象”主要是指全国性的抗战局面已经形成。
《论持久战》:1938年6月,毛泽东在延安发表《论持久战》,针对国内存在的“中国必亡论”和“中国速胜论”,科学论证了中国必须通过持久作战赢得对日作战最后胜利的战略指导理论。
【师】抗战时期的中国,国家的经济实力、军事能力和技术水平,都远远落后于日本,难以抵挡日军深入国土。但中国人民的抗敌意志高昂,除军事抵抗之外,东部沿海工业大规模向西南大后方迁移,华北、华东各著名高校师生带着大量书籍和实验设备长途跋涉,迁到西南、西北大后方。
抗日战争时期,为保存中国工业实力,支援抗战,将工厂企业搬迁至西南地区刻不容缓,工业界发起了工业西迁运动,将工业大部分迁往四川。……抗战时期的工业西迁从1937年8月至1940年底基本结束,历时3年。内迁的厂矿共48家,迁入四川254家,占54%;迁入湖南的121家,占29.2%;迁入广西的23家,占5.1%。湖南、广西两地的民营工厂随着国民党军队的湘桂大溃退,绝大部分又迁入了四川,至此,抗战时期的工业绝大部分迁入四川。……抗战时期的工厂西迁,虽然是战时政治经济的产物,有较大的偶然性和局限性,但对抗战胜利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人民网
【师】通过材料学习沿海工业内迁的概况和意义。
3.沿海工业、高校内迁:
(1)概况:东部沿海工业大规模向西南大后方迁移,华北、华东各著名高校师生迁到西南、西北大后方。
(2)意义:这些壮举,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战决心,为抗战胜利奠定物质和精神基础。
【师】阅读“历史纵横”了解抗日战争时期西南联合大学等高校内迁的史实。
全面抗战开始后,高校内迁。1937年11月1日,由国立北京大学、国立清华大学、私立南开大学在长沙组建成立的国立长沙临时大学开学。之后,因长沙连遭日机轰炸,学校又西迁昆明。1938年4月,学校改称“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简称“西南联大”。西南联大前后共存在了8年11个月,它“内树学术自由之规模,外来民主堡垒之称号”,保存了重要科研力量,培养了一批卓有成就的人才。
敌后战场的抗战
【师】在国民政府证明战场进行英勇抗日的同时,共产党在敌后战场也进行艰苦卓绝的抗战,其力量不断壮大。
开辟:上海、太原失守后,八路军、新四军建立了多个巩固的敌后抗日根据地,开展游击战争。
地雷战
麻雀战
麻雀战,是中国民兵常用的以弱胜强的游击战法。抗日战争中抗日根据地民兵,时而三三两两,时而成群结队,出没在山野密林,狭谷隘口,地道暗洞,青纱帐里,像麻雀啄食那样,东一枪、西一枪,出敌不意,乘隙而入,扭住敌人,阵猛打。敌人反击时,就立即撤离,隐蔽得无影无踪。敌人撤退时,就呼啸而来,使敌人打又打不着,追又追不上,吃又不好,睡又睡不香;陷入心神不宁,狼狈不堪的境地。
2.作用:敌后战场的开辟,战略上配合了正面战场作战,牵制了在华日军一半以上的兵力。
【师】在沦陷区,中国共产党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领导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抗日斗争。在积极开展抗日宣传的同时,中国共产党组织领导沦陷区的工人以怠工、罢工等斗争形式,破坏日军掠夺中国资源实行“以战养战”的部署,还通过利用日伪矛盾发动群众进行斗争,打击日本的殖民统治秩序。
【师】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日军图谋以“囚笼政策消灭敌后抗日根据地。1940年下半年,八路军以破袭日军华北交通线为主要目标,发动了一次大规模的进攻作战。
3.百团大战
时间 1940年下半年
主要目标 破袭日军华北交通线
概况 八路军参战部队达到105个团,称为“百团大战”。百团大战毙伤日、伪军2刀多人,破坏铁路474千米、公路1500多千米,摧毁大量敌人据点,缴获大批枪炮、物资,打破了日军的“囚笼”,敌后战场逐渐成为全国抗战的主战场
▲左权(1905-1942)
左权,湖南醴陵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全国抗战爆发后左权在华北前线开展敌后游击战争。1942年5月,日军对太行山区抗日根据地进行大“扫荡”。左权在山西辽县麻田附近指挥部队掩护八路军总部等机关突围转移时,壮烈牺牲。
4.皖南事变
【师】国民党消极抗战,反共倾向日益增长。1941年1月,国民党顽固派突袭围剿新四军,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
皖南事变是指1941年1月6日,奉命北移的新四军军部及所属部队9000余人在安徽泾县茂林地区突遭国民党军队7个师8万余人的包围袭击。新四军奋战7昼夜,除2000余人突围外,一部被打散,大部牺牲或被俘。军长叶挺在与国民党谈判时被扣押,政治部主任袁国平牺牲,副军长项英、副参谋长周子昆在突围中被叛徒杀害。1月17日,蒋介石反诬新四军“叛变”,宣布取消新四军番号,声称将把被扣押的新四军军长叶挺交付“军法审判”。
(1)爆发:1941年1月,国民党顽固派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
(2)应对:共产党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一面从政治上坚决打退国民党的反、共高潮,一面坚持艰苦的敌后抗日游击战争,不断巩固和扩大抗日民主根据地。
5.根据地建设:以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开始实行“普遍、自由
直接、平等”的选举制度。
【史料分析】陕甘宁边区政府在一份文件中讲道:“政府的各种政策,应当根据各阶级的共同利益出发,凡是只对一阶级有利,对另阶级有害的便不能作为政策决定的依据。”
材料说明陕甘定区政府强调联合不同阶级,有利于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师】通过表格对比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的区别与联系。
正面战场 敌后战场
区别 领导者 国民政府 中国共产党
阶级利益 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 代表中华民族的根部利益
战场范围 国民党统治区 敌后根据地
抗战路线 仅依靠政府和军队的片面抗战路线。 依靠人民的全面抗战路线。
作战方式 以阵地防御战为主的正规战,兼有游击战。 游击战
战略地位 在战略防御阶段起主导作用,是抗战的主战场。 抗战初期,配合正面战场;抗战后期,成为抗战的主战场。
联系 两个战场是互相依存、互相协同互相配合的关系,都是全民族抗战的重要组成部分,都为中华民族的抗战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东方主战场
【师】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
【师】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德、意、日法西斯集团为称霸世界发动的侵略战争。通过教材总结归纳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背景、过程。
(1)背景
①1941年6月22日,德国法西斯大举入侵苏联,苏德战争爆发。
②1941年12月7日,日本海军联合舰队偷美国在太平洋的主要海军基地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
(2)形成:1942年1月1日,以中、美、英、苏4国为首的26个国家,在华盛顿签署
《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1942年1月,中、苏、美、英等26国代表在华盛顿白宫正式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2.国际活动
(1)入缅作战:中国远征军开赴缅甸,救援英军,战绩名扬海外。
【师】上图是参加开罗会议的中、美、英三国政府首脑蒋介石、罗斯福、丘吉尔。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概括归纳开罗宣言的内容。
(2)参加开罗会议
时间、地点 1943年11月,开罗
与会国 中、美、英三国政府首脑
内容 通过了《开罗宣言》,决定了对日作战以及战后处分日本的基本策略,规定“日本所窃取的中国领土,例如东北地区、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华民国”
【师】为什么说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生:3.中国战场的地位
(1)九一八事变爆发后至太平洋战争爆发前,中国独自抵抗日本法西斯的侵略。
(2)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的抗日战争与美英在太平洋战场对日作战密切地联系起来,中国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所抗击的日军兵力,远远超过日军在太平洋战场上投入的兵力总和。
(3)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在全民族团结抗战中,中国共产党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
“勇敢的中国人民抗击日本的侵略,歼灭了无数日军,摧毁了大量的日本军用物资。援助中国进行的英勇抗战并最终发起反击是非常必要的,因为中国的抗战是最终战胜日本的重要因素。”
——【美】罗斯福《炉边谈话》
【历史纵横】中国远征军著名将领戴安澜
1942年,戴安澜率第二○○师作为远征军的先头部队赴缅参战。在同古会战中,远征军以牺牲800人的代价,歼灭日军4000多人,俘敌400多人,予敌重创,打出了国威。在东瓜保卫战中,他指挥的远征军掩护了英军的撤退。在收复棠吉的战斗中,他亲临前线指挥,攻克棠吉,使东线战局转危为安有了希望。5月18日,戴安澜在郎科地区指挥突围战斗时负重伤,26日在缅北茅邦村壮烈殉国。10月16日,戴安澜被追赠为陆军中将。新中国成立后,他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抗日战争的胜利
【师】上图是中共七大召开的场景,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学习中共七大召开的时间、地点、内容和意义。
1.中共七大
时间 1945年4-6月
地点 延安
内容 毛泽东在会上作《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会议提出了党的政治路线: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中共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意义 中共七大使全党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达到了空前的团结
【历史纵横】毛泽东思想成为党的指导思想
在中共七大上,刘少奇作《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他指出:我们党要以毛泽东思想作为一切工作的指针,毛泽东思想,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就是中国的共产主义,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中共七大通过的党章确定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师】正义终将战胜邪恶,随着世界反法西斯国家的协同作战,中国迎来了抗日战争的胜利,世界也迎来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促使日本投降的因素有哪些?
生:2.促使日本投降的因素
(1)1945年5月,德国无条件投降。8月6日和9日,美国先后在日本广岛、长崎投下原子弹。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
(2)8月9日,毛泽东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的声明,中国的解放区战场展开全面反攻。
3.日本投降: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发布无条件投降诏书。9月2日,在东京湾的美国“密苏里”号军舰上举行日本投降签字仪式。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结束。台湾回到祖国怀抱。
中国战区日本投降签字仪式
1945年9月9日,中国陆军总司令何应钦在南京代表中国政府接受降将、中国派遣军总参谋长小林浅三郎呈递降书。
【师】在全民族团结抗战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人民军队发展到约132万,建立了19块根据地,解放了近1亿人口,收复了100万平方千米的失地。历经14年的艰苦抗战,中国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军民伤亡总数在3500万以上,经济损失超过6000亿美元。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有哪些,小组讨论回答。
生:①日本进行的是非正义的侵略战争。
②中国实行全民族抗战,属于反侵略的正义战争。
③中国共产党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④国民党正面战场、共产党敌后战场相互配合。
⑤世界反法西斯国家的支持。
⑥海外华侨华人的援助。
4.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
(1)抗日战争的胜利,是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敌入侵所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重新确立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使中国人民赢得了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尊敬。
(2)这一伟大胜利,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开启了古老中国的新征程。
课后总结
全面抗战爆发后,国共两党分别在正面战场、敌后战场抗击日本侵略者。国民党正面战场在战略防御阶段是主战场,通过几次会战,沉重打击了日军,粉碎了日军速亡中国的企图。中国共产党坚持依靠人民,建立抗日根据地,在敌后开展游击战争,配合国民党正面战场抗战,力量不断壮大,最终成为抗战胜利的中流砥柱。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建立后,与盟国相互支持、协同作战,中国人民最终取得了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对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
板书设计
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
正面战场
抗战:淞沪、忻口、徐州、武汉会战,第三次长沙会战
西迁:工业、高校
敌后战场的抗战
抗日根据地、游击战、百团大战
坚持抗战,打退反共高潮
东方主战场
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远征军入缅作战
抗击日本法西斯的主导力量
抗日战争的胜利
时间、原因、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