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卷由系统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
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测试卷
评卷人得分
一、选择题
1.汪林茂在《层级递进的晚清三次新政》中评论某一历史事件时指出:其最大的意义并不是产生“强兵”的效用,而是在古老的封建主义的“体”上开始撕开了一道口子,开动了近代化这辆列车。这个“历史事件”是( )
A.戊戌变法 B.洋务运动 C.新文化运动 D.辛亥革命
2.中国的近代化在起步阶段,从器物和教育等层次推进,下列各项不属于这些层次的是( )
A.圆明园 B.京师同文馆 C.江南制造总局 D.汉阳铁厂
3.中国的近代化首先是从经济上开始的。与如图中间的方框相对应的是哪一重要历史事件?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4.《申报》评论道:中国自仿行西法以来,铁舰钢舰,其大倍于日本,其数亦多于日本,而又设机器局以制枪械……十余年来,旧观顿改。这反映了当时中国( )
A.民用工业远超日本 B.近代军事工业发展
C.海上交通运输发达 D.旧式兵器全部淘汰
5.在面对西方文明时,中国大体上都是“在传统中变”,可是,1895 年以后,在这种追求富强的心情中,一切却似乎在向着西方式的“现代”转化,出现了“在传统外变”的取向。产生这一变化的内在根源是
A.中华民族危机不断加深 B.洋务运动弊端日益明显
C.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D.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影响
6..引发下表所示列强在中国设厂总数变化的原因是( )
时间 1894年 1900年
列强在中国设厂总数 80家 933家
A.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B.増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
C.外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双方协议
D.清政府鼓励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
7.甲午战争前,李鸿章认为“海战唯恃船炮”军事优势是战争的关键。但慈禧太后的意识比李鸿章的见识更能发挥影响:每年“由海军经费内腾挪三十万两”以建造颐和园。这说明甲午中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
A.军备废弛 B.观念落后 C.资金短缺 D.制度腐败
8.《马关条约》的内容中,哪一项最严重地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A.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B.赔款白银2亿两
C.增开通商口岸 D.割让台湾给日本
9.历史漫画往往以幽默夸张的笔法描绘历史现象或历史事件,并赋之以深刻的寓意,从而揭示历史现象或历史事件的本质特征。右图漫画出现的背景是( )
A.《南京条约》签订之后
B.《北京条约》签订之后
C.《马关条约》签订之后
D.《辛丑条约》签订之后
10.“那是一个风云激荡的世纪。世纪末的那个多事之秋,落日的紫禁城里突然热闹起来。几个读书人呼号:‘变亦变,不变亦变’。”在读书人的呼吁下,皇帝“不甘作亡国之君”,实行变法,其具体措施有( )
A.废除科举制 B.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C.创办福州船政局 D.颁布剪辫法令
11.下列关于洋务运动的有关内容说法正确是
①江南制造总局是李鸿章曾国藩创办的最大军事企业
②上海轮船招商局是最早的民用企业
③京师同文馆是第一所新式学堂
④甲午中日战争北洋舰队全军覆灭标志洋务运动破产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12.下图框格中的内容应是
A.公车上书 B.百日维新 C.辛亥革命 D.二次革命
13.与下图反映的信息有内在联系的是( )
①《马关条约》 ②《辛丑条约》 ③明治维新 ④洋务运动
A.①②③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14.维新的曙光刚刚显露,却瞬间消失。激愤的中国农民烧教堂,杀洋人。联军长驱直入, 攻占北京,再遭国耻。材料涉及的历史事件依次是
A.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
B.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甲午中日战争
C.洋务运动——甲午中日战争——戊戌变法
D.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5.近代某条约第七款:“大清国国家允定各使馆境界以为专与住用之处,并独由使馆管理。中国民人,概不准在界内居住。……中国国家应允诸国分应自主,常留兵队分保使馆。”该条约是( )
16.《辛丑条约》中,最能体现“替洋人,做一个守土长官”观点的是
A.中国赔款白银4.5亿两 B.外国在使馆界驻军
C.以海关税、盐税作赔款担保 D.保证严禁人民的反帝活动
17.1866年,左宗棠创办福州船政局,附设福州船政学堂;1868年,江南制造总局制造的第一艘近代海轮“惠吉”号下水;1872年轮船招商局成立,“使我内江外海之利,不致为洋人占尽”;1885年,海军衙门设立。上述事件说明
A.洋务派重视与洋人商战 B.清政府积极主动发展对外贸易
C.中国近代海防意识觉醒 D.中国轮船制造技术比西方先进
18.先后向英、俄等六国政府提出在中国实行所谓“门户开放”、贸易机会均等的照会,在承认列强在华“势力范围”和已经获得的特权前提下,要求“利益均沾”的国家是
A.法国 B.美国 C.德国 D.俄国
19.戊戌变法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由传统走向近代的系统方案,倡导博爱、平等、自由、人权。这些思想观念并没有因变法失败而消失,相反更加深入人心,体现在变法( )
A.对中国社会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B.推翻了以慈禧为首的顽固派的统治
C.使中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D.虽最终失败但挽救了中华民族危机
20.洋务运动是中国人走强国之路的一次尝试,它启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以下对洋务运动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
A.为中国近代企业培养了技术力量
B.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C.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D.它使中国富强起来了
评卷人得分
二、综合题
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同治元年(1862年),李鸿章奏设同文学馆于上海,译出西书颇多。四年,又在上海设江南制造局,附设译书局。五、六年间,左宗棠奏请在福建设船厂,附设船政学校。六年,设同文馆于京师。九年,李鸿章设机器制造局于天津。十年,曾国藩、李鸿章始派学生赴美国留学。十一年,设轮船招商局。
光绪元年(1875年),筹办铁甲兵船。二年,设船政学堂于福州,并派船政学生赴英、法学习造船和驾船。六年,设水师学堂于天津,又设电报局。七年,设开平矿务局。八年,设上海机器制布厂。十一年,设天津武备学堂。十三年,又开漠河金矿。十四年,李鸿章成立北洋海军。十五年,总署请造铁路,张之洞请先筑卢汉线,迨二十二年(1896年),乃以盛宣怀督办其事。是年,又设邮政局。此戊戌以前所办新政之大略也。
———摘编自《中国近代史》
(1)据材料,指出“新政”的起止年代。
(2)据材料,概括“新政”的主要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逐条分析这些措施的影响
(3)关于材料中的“新政”,中国学术界一般称之为“洋务运动”,外国史学界一般称之为“自强运动”,还有学者称之为“同光新政”“自救运动”等。你最认同其中的哪一种称呼?请简要说明理由。
22.中华民族是一个苦难的民族,中华民族又是一个不屈不挠的民族,刘老师在进行期中复习时,围绕“列强的侵略”主题设计了如下材料,请回答:
材料一 ①第三款……今大皇帝准将香港一岛给予大英国君主暨嗣后世袭主位者常远据守主掌,任便立法治理。②1900年,慈禧向“万国宣战”,……“八国联军”出师有名,很快兵临紫禁城下,慈禧太后则带上光绪帝和一行家眷仓皇西逃。③大清国国家允定各使馆境界以为专与住用之处。并独由使馆管理。中国民人,概不准在界内居住。④《瑷珲条约》: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60多万平方公里的大清国领土划归俄国,瑷珲对岸精奇里江上游东南的一小块保留大清国方面的永久居住权和管辖权。⑤条约签订后,当时的日本外相说:“在获得这个赔款以前,日本的财政官从未谈到过数万万元的大数字,国库收入仅达8000万日元。”
(1)材料一中各项事件均与列强在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发动的侵华战争有关。请你按“战争与史实”的对应关系填写下面的空格,只填序号。③涉及的是什么条约?该条约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材料二:
1895—1913年一些国家在中国开办的企业(投资在10万元以上的)
行业名称 行业数量 投资量的顺序
矿业 32家 英国
水电 19家 日本
纺织 16家 德国
食品 39家 俄国
机器造船 7家 资金合计1.3亿元
共计 113家
(2)据材料二,分析19世纪末,列强能在中国开办大量企业是得益于哪个条约的签定?具体是怎样规定的?
(3)近代史上中国主权屡屡丧失,根源在哪里?对此,你有何感悟?
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东三省就成了俄国的势力范围。于是英国要求租借威海卫和九龙及长江流域的优越权利,法国要求租广州湾及广东、广西、云南的优越权利,…这种瓜分运动就是甲午的败仗引起来的。
——摘编自蒋廷《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 ……几个月内,八国联军救出了公使馆人员,帝国朝廷逃离首都。中国再次被迫接受丧权辱国的和约,其条款包括进一步承认商业特许权和赔款33300万美元。
——(美)斯塔夫理阿诺斯《全球通史》
(1)指出材料一中图1示意图的战争名称。试举出一例图2所示的战争中,列强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
(2)依据材料二,指出“这种瓜分运动”的具体表现。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甲午的败仗"后,中日签订的条约名称。并分析该条约的签订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3)写出材料三中提到的“和约”名称并分析该条约的签订对中国的社会产生的影响。
(4)综合上述三则材料,诸写出近代中国饱受屈辱、苦难的原因。
24..阅读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 李鸿章的实业清单:
1879年,中国第一条电报线
1880年,中国第一个船坞——天津大沽船坞
1881年,中国第一家近代化煤矿——开平矿局
1892年,中国第一个海军基地
1885年,中国第一所陆军军官学校——天津武备学堂
1888年,中国第一支他近代化舰队——北洋舰队
(1)阅读材料,将李鸿章的实业清单上的内容归纳为两个方面。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写出李鸿章发展实业的主要目的。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说明李鸿章实业活动的积极作用。
2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65年,中亚浩罕汗国军官阿古柏带兵入侵新疆,他先后攻下天山以南的喀什噶尔、叶尔羌(今莎车县)、和阗(今和田县)等地。不久,阿古柏在喀什噶尔建立了所谓的“哲德沙尔汗国”,自立为汗,占据了南疆。1870年,阿古柏又向天山以北扩张,占领了乌鲁木齐等地,新疆几乎沦为异域。1871年,沙俄趁火打劫,出兵强占伊犁。英国也加强了对南疆的渗透,力图把阿古柏政权纳入自己的控制范围。新疆绝大部分地区沦陷,出现了严重的边疆危机,震动朝野。恰在此时,日本又从海上入侵台湾,西北、东南狼烟并起,海防、塞防同时告急。
1866年8月,左宗棠从外国订购造船机器,聘请西方工程技术人员,创办了福州船政局。同时,设立福州船政学堂,以培养本国的造船和驾驶人才。
1875年,清政府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委以筹兵、筹饷以及指挥西征军的全权。经过一年的积极备战,1876年3月16日,左宗棠离开兰州挥师西进,历时一年半,终于收复了除伊犁之外的全部失地。1880年5月下旬,左宗棠率亲兵千余人“抬棺出征”,把大营从肃州(今酒泉)迁到哈密,既表示抗俄的决心,也做好了捐躯沙场的准备。1881年2月12日,中俄新签了改订的《伊犁条约》,由于谈判代表曾纪泽的外交努力和左宗棠的积极备战,伊犁地区的大部分回归祖国怀抱,
在收复新疆的过程中及新疆重归版图后,左宗棠力图“为新疆谋划久安长治之策”。他强调平等对待汉族和少数民族,“只分良匪,不分汉回,为久远之规,制贼之本”。在经济上,他着力于减轻赋税,修筑道路,兴修水利,推广蚕丝,还推出屯田政策,让军队自己生产,减轻了新疆民众的负担;在文化上,他兴建义学,让各族百姓读书识字,还下令刊刻《千字文》《百家姓》《三字经》等启蒙书籍,传播中原儒家文化;在政治上,他提出“设行省,改郡县”,先后五次奏请在新疆建省以巩固国家统一。
——摘编自《左宗棠全集》等
材料二 同治十三年(1874年)李鴻章上《筹议海防折》,提出朝廷应向海防倾斜,“海防与塞防之争”渐渐演变成各派之间的“爱国与卖国之争”。其实,此次大论战的实质,是国力日益衰微的大清帝国,如何在东部沿海与西北边疆两个战略方向上,分配有限战略资源的政策大讨论。
李鸿章力主加强海防,目的在于防范强势崛起的日本,左宗棠强调塞防与海防并重,反对削减西北战费,也是着眼于解决阿古柏入侵的燃眉之急,遏制觊觎新疆的沙俄及英国的气焰,以后的实际历史演进,固然证明左宗案收回相当于六分之一中国领土面积的新疆,功在千秋,但李鸿章所担忧的东部沿海危机,最終也全面爆发。
——摘编自吴胜《左宗棠和李鸿章30年恩怨》
(1)根据材料一,概括左宗棠的历史功绩。
(2)材料二中李鸿章力主加强海防,左宗棠强调塞防与海防并重,你赞同谁的观点?请简要说明理由。(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参考答案
1.B
2.A
3.A
4.B
5.C
6.A
7.D
8.A
9.C
10.B
11.A
12.B
13.D
14.D
15.D
16.D
17.C
18.B
19.A
20.D
21.
(1)19世纪60年代~19世纪90年代中期。
(2)措施:
文化教育上:设立翻译馆,翻译西方书籍。兴办新式学校,派遣留学生出国深造。
作用:在中国传播西方文化,冲击了中国的传统文化教育,培养了新式人才,促进中国文化教育的近代化进程。
军事上:创办近代军事企业,建立新式海军,设立军事学校,培养军事人才。
作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对外国侵略势力有一定的抵抗力,开始了中国军队的近代化进程。
经济上:设立近代民用企业,修建铁路。
作用:客观上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一定的抵制作用。开启了中国经济近代化进程。
社会生活方面:设立电报局、邮政局。
作用:便利了人们的生活,促进社会生活近代化。
(3)①我最认同第一种称呼。理由:“新政”的主要内容是向西方学习包括经济、文化教育、军事等方面的相关事务,因此可以叫做“洋务运动”。
②我最认同第二种称呼。理由:“新政”是清朝封建地主阶级洋务派为了维护清朝的统治进行的一项运动,他前期的口号是“自强”,因此可以叫做“自强运动”。
③我最同意第三种称呼。理由:“新政”开始于同治元年,一直持续到光绪二十二年,因此可以叫“同光新政”;“新政”是地主阶级洋务派为了维护自己的封建统治,救亡图存而进行的一次运动,因此可以叫做“自救运动”。(言之有理即可)
22.(1)
③《辛丑条约》;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最终完全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
(2)《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3)清政府腐败无能,腐朽的封建制度不是资本主义的对手;落后就要挨打。
23.(1)鸦片战争;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或沙俄侵占中国150多万平方千米的土地。
(2)东三省就成了俄国的势力范围;于是英国要求租借威海卫和九龙及长江流域的优越权利;法国要求租广州湾及广东、广西、云南的优越权利(答对两点);《马关条约》;该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半殖民地程度大大加深;西方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答对一点)
(3)《辛丑条约》;它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4)制度落后;思想落后;统治者腐败无能等等(言之有理即可)
24.答案要点:
(l)创办近代民用企业、建立新式海陆军(兴办新式教育)
(2)维护清政府的统治(富国强兵)
(3)推动了中国近代化发展,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产生发展;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资本侵略
25.(1)①收复除伊犁之外的新疆。②是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创办了福州船政局等。③建设新疆,开发新疆。④建议设新疆省。(答出两点)
(2)(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赞成左宗棠的观点。
因为:①只有塞防与海防并重,祖国领土和主权才会完整;②左宗棠在收复新疆后,又建设新疆,保卫新疆,用实际行动捍卫了中华民族的利益。(答出两点)
地半封建社会地试卷第1页,总3页
试卷第1页,总3页
答案第1页,总2页
答案第1页,总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