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1.课《论语》十二章 课件(3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1.课《论语》十二章 课件(36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0-28 16:57: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6张PPT)
11 《论语》十二章
R ·七年级上册
这些名言都是出自于哪里?
《论语》
1、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道不同,不相为谋。
4、朽木不可雕也。
5、三思而后行。
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新课导入
1.积累文言词语,熟读背诵。
2.理解文中有关学习的名言警句。
3.联系自身学习经历,体会课文中丰富精彩的语言内蕴,
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学习目标
《论语》
《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共20篇。
南宋时,朱熹把它列为“四书”(《孟子》、《中庸》、《大学》、《论语》)之一,成为儒家的重要经典。宋朝宰相赵普曾赞颂说“半部《论语》治天下”。
语录体:常用于门人弟子记录导师的言行,有时也用于佛门的传教记录。因其偏重于只言片语的记录,不重文彩,不讲篇章结构,不讲篇与篇之间甚至段与段之间时间及内容上的必然联系,故称之为语录体。作为一种文体,语录体具有亲切、警策、精辟的特点。
文学常识
孔子还创立了以“仁”为核心的道德学说 。他认为做人应该善良、富有同情心、乐于助人、待人真诚、宽厚。
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并有“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教育理念。
注重“学”、“思”结合,其理论从修身齐家,到治国平天下,政治、经济、军事、伦理、教育,几乎无所不包。
公元前522年,孔子开始收徒讲学。主张“有教无类”:不分贫富,不分贵贱,不分老少,不分国籍,四方弟子云集。春秋时代学在官府,孔子首开私学,弟子不问出身贵贱敏钝,均可来受教。
富有的弟子有子贡;
贫穷的弟子有颜回;
武艺高强的弟子有子路。
作者名片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zōu)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
春秋末期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圣人”““至圣”“万世师表”,与孟子并称“孔孟”。
作者简介
阅读课文,疏通文意,概括本文主要讲述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整体感知
《论语》十二章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这12章语录主要阐述了求知的态度、学习的方法和修身做人的道理,意在启迪我们:学习要有端正的态度和良好的方法,做人要心胸开阔、意志坚定、理想远大。
人不知而不愠( ) 学而不思则罔( )
思而不学则殆( ) 不亦说乎( )
三省吾身( ) 一箪食( )
四十而不惑( ) 不逾矩( )
曲肱而枕之( ) 博学而笃志( )
yùn
huò
yuè
xǐnɡ
dài
ɡōnɡ

yú jǔ
wǎnɡ
dān





◆生难字





字词学习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
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学而》)
不也是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自己而自己又不生气发怒,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古代对男子的尊称,这里指孔子
按时
连词,表顺接
志同道合的人
通“悦”,愉快
温习,复习

了解
《论语》十二章
生气,恼怒
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孔子说:“学习了知识并按一定的时间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与我探讨学问),
连词,表转折
课文解读
1.你如何理解“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
2.第一章叙述了什么内容?
“学”是一个认识的过程,“习”是一个巩固的过程,要想掌握更多的知识,必须把“学”与“习”统一起来。
学了知识,时常去复习它,这是愉快的事。
讲学习方法、交友乐趣和为人的态度。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学而》)
跟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诚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呢?”
自己
多次进行自我检查
谋划,商量办法
交往
诚信
传授,指老师传授的知识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尽力呢?
竭尽自己的心力
第二章的主要内容是?
强调加强自我反省,提高自我修养。
曾子从三个方面反省、检查自己:诚实、诚信、学习。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五十岁懂得了什么是天命,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能达到随心所欲,又不会越过法度。
通“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立身,指能有所成就
迷惑,疑惑
上天的意旨
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
越过
法度
遵从
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能有所成就,四十岁遇事就不迷惑,
孔子在第三章中阐明了什么道理?
孔子自述了他学习、修养和精神境界不断提升的过程。
这一过程,是一个随着年龄的增长,思想境界逐步提高的过程。
就思想境界来讲,整个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十五岁到四十岁是学习领会的阶段;五十到六十岁是安心立命的阶段,也就是不受环境左右的阶段;七十岁是主观意识和做人规则融合为一的阶段,在这一阶段道德修养达到了最高境界。
二十弱冠、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花甲子、七十古来稀、八十为耄耋之年
指代年龄的词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
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这样的人就可以凭借(这个)做老师了。”
温习,复习
学过的知识
理解,领会
凭借

2、“知新”的含义是什么?
“知新”包含两层意思:第一是得到新的体会,即认识的加深;第二是领悟到新的内容,即知识的扩展。这是一种正确的学习方法。
讲学习方法,强调温习的过程中,关键在于知新。
1.第四章的主要内容是?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
孔子说:“只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惑不解,只思考而不学习就会疑惑而无所得。”

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疑惑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表明了什么学习方法?你是怎样理解的?
表明了学习与思考相结合的学习方法。这两句话阐明了学习与思考互相补充、相辅相成的关系。学习是思考的基础,思考是对所学的深入理解,不能忽视任何一个方面。这见解是很精辟的。
讲学习方法,阐述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强调“学思结合”。
1.第五章的主要内容是?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
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别人不能忍受那种穷苦,颜回却没改变他好学的乐趣。真正的贤明之士啊,颜回!”

古代盛饭用的圆形竹器
能忍受
孔子说:“颜回贤德啊!一箪饭,一瓢冷水,住在偏僻狭窄的街巷里,
2、孔子为何认为颜回是贤明之士?
因为颜回能够忍受别人所不能忍受的生活疾苦,并且带着一种积极乐观向上的态度生活。
高度赞扬了颜回安贫乐道的高贵品质。
1.第六章的主要内容是?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孔子说:“对于学习,知道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知道
比不上,
赶不上
喜爱,爱好
以……为快乐
第七章讲的是什么内容?
讲学习态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谈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冷水
弯着胳膊
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
对,对于
讲个人修养——孔子提倡“安贫乐道”。讲富贵与义之间如何抉择。(不可不择手段地追求“富贵”,宁愿贫贱而坚守“义”。)
第八章的主要内容是?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将他们的不足引以为戒,作为借鉴而改正。”
几个人
于此,意思是在其中
孔子说:“几人同行,必然有可以作为我老师的人。选择他们的长处学习,

好的方面,优点
2、请简析孔子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
该句受到后代知识分子的极力赞赏。他虚心向别人学习的精神十分可贵,但更可贵的是,他不仅要以善者为师,而且以不善者为师。
1、第九章的主要内容是?
讲学习的态度,要虚心向别人学习,不但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以别人的短处来反省自己。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流逝的时光
河水
停止
孔子在河边感叹道:“时光的流逝就像这河水一样,日夜不停地流。”
第十章主要内容:运用比喻手法,将时光比作河流,表达对时光流逝的慨叹,劝人珍惜时间。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指军队
指平民中的男子,这里泛指平民百姓
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平民百姓的志气却不可改变。”
十一章主要内容:讲个人修养,说明人要有志气、品格,在任何时刻,任何情况下都应该坚定信念,坚守气节。
改变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孔子的弟子
广泛
坚定
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发问求教,多思考当前的事情,仁德就在其中了。”
十二章主要内容:讲学习的方法与个人修养,说明求仁的途径-----要极广博地学习又要有一个追求的中心。
结构梳理
子路曾经问孔子:“听说一个主张很好,是不是应该马上实行?”孔子说:“还有比你更有经验、有阅历的父兄呢,你应该先向他们请教请教再说,哪里能马上就做呢?”可是冉有也同样问过孔子:“听说一个主张很好,是不是应该马上实行呢?”孔子却答道:“当然应该马上实行。”公西华看见同样问题而答复不同,想不通,便去问孔子,孔子说:“冉求遇事畏缩,所以要鼓励他勇敢;仲由遇事轻率,所以要叮嘱他慎重。”
拓展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