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实验题巩固练习(4)2021-2022学年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
一、实验题
1.如图是小华“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装置,实验中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滑下,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路段的平均速度。
(1)实验所依据的原理是___________;
(2)实验时,为了使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时间长些,应___________(选填“增大”或“减小”)斜面的坡度,达到便于测量时间,减少实验误差的目的;
(3)小车从A点运动到C点时的路程为SAC=_____cm,则小车在AC段的平均速度分别是vAC=_____m/s。小车从B点C点所用时间为_________秒。
2.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
(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___________进行速度计算的。
(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___________(填“大”或“小”),以___________测量时间的误差。(填“减小”或“增大”)
(3)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AC偏___________。(填“大”或“小”)
(4)若s2的路程正好是全部路程的一半,则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0.2m/s,小车通过全过程的速度大小变化情况是___________(填“变大”“不变”“变小”)。
3.如图是测平均速度的实验装置:
(1)实验器材:斜面、小车、金属片,停表还需要______;
(2)实验的原理是______;
(3)实验中,斜面应保持______坡度;(选填“较小”或“较大”)
(4)由实验测量可知,小车通过上半程的平均速度比小车通过下半程的平均速度______(选填“小”、“大”或“等于”),小车做______运动;
(5)实验过程中上半程的运动时间为4.3s全程的运动时间为6.2s,下半程的运动时间为:______s;
(6)实验收集多组数据主要是为了______(填序号)。
A、得到可靠的结论 B、减小时间测量误差 C、增加趣味性 D、减少由于测量工具造成的误差
4.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1c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
(1)该实验的原理是___________。
(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___________(选填“大”或“小”)。
(3)请根据图中信息回答:sAB=_______cm ;tBC=______s; vAB=_______m/s; vBC=_______ m/s。
(4)由实验看出,小车在下滑过程中速度越来越________,是在做________运动。
(5)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AC偏________(选填“大”或“小”)。
5.小明看到滑雪运动员从越陡的坡滑下时,滑到底端时运动的越快。对此他猜想:“斜面坡度越大,物体从斜面顶端由静止开始滑到底端的平均速度也越大”。小明想通过实验验证其猜想是否正确。请你帮助小明画出实验数据记录表格。
6.在测平均速度的实验中(如图),斜面应选择______(“较小”、“较大”)坡度,这样设计是为了实验中便于测量时间。若秒表每格为1s,则该实验中,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是______。实验中,小车通过上半程的平均速度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小车通过下半程的平均速度。
7.在如图所示的斜面上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
(1)为了方便测量时间,斜面的坡度应较___________(选填“大”或“小”);
(2)图AB段的路程sAB=______cm,如果测得时间tAB=1.6s。则AB段的平均速度vAB=________m/s;
(3)实验中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小车通过下半程的平均速度。
(4)在测全程的平均速度时,如果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则测得AC段的平均速度会偏_______。(选填“大”“小”)
8.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则:
(1)该实验原理是______
(2)sAB=______cm,tBC=______s;AB段的平均速度vAB=______cm/s;
(3)实验时,金属挡板的作用是______。应调整斜面的坡度较______(选填“大”或“小”),目的是______。
(4)实验中测得的平均速度vAB、vBC、vAC的大小关系是______。可得,小车全程是做______运动(选填“匀速”或“变速”)。
(5)在测量小车到达B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记时,测得AB段的平均速度vAB会偏______(选填“大”或“小”);
9.物理实验课上,某实验小组利用带有刻度尺的斜面、小车和数字钟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如图所示,图中显示的是他们测量过程中的小车在甲、乙、丙三个位置及其对应时刻的情形,显示时间的格式是“时:分:秒”。
(1)小车从斜面下滑过程中,其速度变化情况是_______________(填“变大,变小,不变”)。
(2)由图可知,小车从甲位置运动至丙位置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
(3)小组同学们讨论后认为实验时斜面的倾斜度不宜太大,你认为这样做的理由是___________(答案合理即可)。
10.如图是某实验小组做“测量平均速度”的情形。
(1)测量平均速度的原理是___________ ;
(2)小车从位置A开始沿直线运动到位置B为止,通过的距离是________cm;
(3)小车从位置A出发开始计时,运动到位置B止,所用时间如数字钟所示为___________s;
(4)小车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___m/s。
11.小红同学在“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斜面的一端用木块垫起,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金属片先放在斜面底端后来移至斜面的中部,顶端、中部、底端三点在米尺上对应的位置如图所示,小红同学用电子停表记下了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撞击金属片时对应的时刻,如图所示。
(1)该实验的原理是______。
(2)斜面的一端用木块垫起,使它保持______(选填“较大”或“较小”)的坡度。放置金属片的作用是______。
(3)实验中斜面的作用是______。
(4)如图,用刻度尺测量s1,图中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则s1的读数是______cm,小车在这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v1=______m/s(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5)如图像中能够较准确反映小车运动情况的是______。
12.金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1 c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
(1)该实验的实验原理______;
(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______(填“大”或“小”);
(3)小车在 AB 段的平均速度vAB=______m/s;
(4)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AC偏______(选填“大”或“小”)。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v= 减小 80 0.16 2
【详解】
(1)[1]用刻度尺测出小车运动的路程,停表测出时间,就可以用速度公式计算出小车运动的速度,因此,实验原理是v=。
(2)[2]实验时让小车运动的慢一些,便于计时,斜面坡度要小一些,因此应减小坡度。
(3)[3]计算路程要从小车的头到头 或尾到尾,因此小车从A电运动到C点的路程为80cm。
[4]sAC=80cm=0.8m,tAC=5s,则小车的速度
vAC=
[5]由图可知,小车从B点C点所用时间为2s。
2.v= 增大 减小 大 变大
【详解】
(1)[1]该实验测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v=。
(2)[2][3]实验中,应使斜面的坡度较小,为了增大测量时间,方便计时,以减小测量时间的误差。
(3)[4]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计时晚,所计时间偏小,用公式v=算出的速度偏大。
(4)[5]由图知,小车通过上半程s2的路程用的时间t2=3s,路程
上半程的速度
小车通过下半程s3的路程用的时间t3=2s,路程
s3= s1 -s2=1.2m-0.6m=0.6m
下半程的速度
计算可知
vBC>vAB
所以,小车通过全过程的速度大小变化情况是变大。
3.刻度尺 较小 小 变速 1.9 B
【详解】
(1)[1]实验时需要测量小车运动的路程,所以还需要刻度尺。
(2)[2]实验时,测出小车运动的路程和运动的时间,再算出它的速度,所以实验的原理是。
(3)[3]实验中,斜面应保持较小的坡度,这样可以使运动时间变长,便于测量时间。
(4)[4][5]由实验测量可知,小车上半程的速度小于下半程的速度,因为小车运动得越来越快,速度越变越大;故小车做的变速运动。
(5)[6]实验过程中上半程的运动时间为4.3s全程的运动时间为6.2s,下半程的运动时间为
故下半程的运动时间为1.9s。
(6)[7]实验时,由于小车运动时间短,时间测量的误差较大,实验时,让小车多次从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收集多组数据,主要是为了减小时间测量带来的误差。
4.v= 小 40.0 1 0.2 0.5 快 变速直线 大
【详解】
(1)[1]该实验用刻度尺测小车运动的路程,用电子表测量小车运动的时间,然后由速度的定义式计算小车在某段路程的平均速度,因此该实验的原理是速度的定义公式:v=。
(2)[2]若要计时方便,应使斜面的坡度小一些,使小车在斜面上通过的时间更长。
(3)[3][4][5][6]由图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cm,AB段的距离
sAB=100.0cm-60.0cm=40.0cm
所用时间为
tAB=15:35:22-15:35:20=2s
所以小车在AB段的平均速度为
vAB== =20cm/s=0.2m/s
BC段的距离是
sBC=60.0cm-10.0cm=50.0cm
所用时间
tBC=15:35:23-15:35:22=1s
所以BC段的平均速度为
vBC== =50cm/s=0.5m/s
(4)[7][8]由vBC>vAB,说明小车在下滑过程中速度越来越大,因此小车在下滑过程中在做变速直线运动。
(5)[9]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会导致时间的测量结果偏小,由公式v=知,平均速度会偏大。
5.见解析
【详解】
要验证其猜想是否正确,就要测得物体从高度相同而坡度不同的斜面顶端滑到底端的平均速度进行比较,测量平均速度,需要测得物体运动的路程和运动的时间,然后根据 算出平均速度。实验时,使同一木块从斜面上滑下,设计实验数据记录表格如下:
斜面的高度:
实验次数 斜面坡度 斜面长s/m 运动时间t/s 平均速度v/m·s-1
1 小
2 较小
3 较大
4 大
6.较小 0.2m/s 小于
【详解】
[1]实验中斜面应保持较小的坡度,这是为了便于测量时间。
[2]小车运动距离为
s=0.5m+0.5m=1m,t=5s
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v==0.2m/s
[3]上半程平均速度为
v1=≈0.17m/s
下半程平均速度为
v2==0.25m/s
则有
v1所以小车通过上半程的平均速度小于小车通过下半程的平均速度。
7.小 40.0 0.25 小于 大
【详解】
(1)[1]斜面坡度越大,小车沿斜面向下运动越快,计时会越困难,所以为使计时方便,斜面的倾斜度应较小,不宜过大。
(2)[2][3]小车通过AB段的路程
sAB=80.0cm-40.0cm=40.0cm
则小车通过AB段的平均速度
(3)[4]小车沿斜面做加速运动,通过下半程所用时间小于通过上半程所用时间,即
tBC<tAB
则小车通过全程的时间
tAC=tBC+tAB>2tBC
全程是下半程的2倍,由可知,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小于小车通过下半程的平均速度。
(4)[5]如果小车过了A点再计时,所计时间偏小,用公式算出的速度将偏大。
8. 20.0 1 10.0 便于测量时间 小 便于测量时间 vBC>vAC>vAB 变速 小
【详解】
(1)[1]测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为公式。
(2)[2]由图可知AB之间的距离
sAB=45.0cm-25.0cm=20.0cm
[3]BC段的时间
tBC=1s
[4]AB段的时间
tAB=2s
AB段的平均速度
vAB==10.0cm/s
(3)[5]在斜面上放置一个金属片的目的就是让小车在同一位置停下来,与小车相碰发出声音,便于测出小车行驶相同路程的时间。
[6][7]斜面坡度越大,小车沿斜面向下加速运动越快,过某点的时间会越短,计时会越困难,所以为使计时方便,斜面坡度应小些。
(4)[8][9]由图可知BC之间的距离
sBC=25.0cm
BC段的时间
tBC=1s
BC段的平均速度
vBC==25.0cm/s
AC之间的距离
sBC=45.0cm
AC段的时间
tAC=3s
AC段的平均速度
vAC==15.0cm/s
所以
vBC>vAC>vAB
小车全程做变速直线运动。
(5)[10]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记时,会导致所测AB段的时间偏大,由可知测得AB段的平均速度vAB会偏小。
9.变大 0.15 见详解
【详解】
(1)[1]由图可知,甲到乙时间为2s,距离为26.0cm,乙到丙时间为4s,距离为64.0cm,所以甲到乙速度为
乙到丙速度为
所以小车从斜面下滑过程中,其速度变化情况是变大。
(2)[2]小车从甲位置运动至丙位置的路程为90cm,时间为6s,平均速度是
(3)[3]为了方便计时,应使小车运动的速度慢一些,所以,应使斜面的坡度较小。
10.v= 35.0 5 0.07
【详解】
(1)[1]实验原理是,分别测出路程和时间即可通过公式计算平均速度。
(2)[2]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cm,所以从位置A到位置B,通过的距离是
(3)[3]所用时间是
(4)[4] 平均速度是
11.v= 较小 听到木块撞击金属片的声音便于计时 使小车做变速直线运动 80.70 0.024 C
【详解】
(1)[1]本实验测量平均速度采用的是一种间接测量法,通过测量小车通过的路程和所用的时间,然后根据速度公式计算平均速度,所以这个实验的原理是。
(2)[2][3]斜面的一端用木块垫起,使它保持较小的坡度,目的是使小车以较小的速度从斜面滑下,以便能较准确测量小车运动的时间;金属片的作用:听到木块撞击金属片的声音便于计时。
(3)[4]斜面的作用是使小车的运动速度越来越快,即做变速直线运动。
(4)[5][6]由图知,小车开始运动时左侧刻度为:80.70cm,小车停止运动时左侧刻度为0,故s1=80.70cm;这段路程的运动时间为:t=33s,小车在这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为
(5)[7]由图知,小车通过上半段的时间为20s,通过下半段的时间为13s,通过相同的路程所用时间越来越短,说明小车在做加速运动。图像A表示物体静止,图像B表示物体匀速直线运动,图像C表示物体加速运动,图像D表示物体匀速运动。小车做加速运动,故选C。
12.v= 小 0.2 大
【详解】
(1)[1]“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是根据公式进行速度计算的。
(2)[2]斜面坡度越大,小车沿斜面向下运动的速度会越来越大,过某点的时间越来越短,计时就会越困难,所以,为了实验中便于计时,斜面应该选择较小坡度。
(3)[3]由图知道,小车通过AB的路程
sAB=10.0dm-6.0dm=4.0dm=0.40m
小车通过AB所用的时间
tAB=15:35:22-15:35:20=2s
则小车通过AB的速度
(4)[4]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即所计时间偏小,由知道,路程一定,所计时间偏小,则速度偏大。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