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实验题巩固练习(2)2021-2022学年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
一、实验题
1.如图是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图片,其中刻度尺的分值为1mm,图中是小车到达A、B、C三处电子表显示。
(1)该实验根据的公式是___________;
(2)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_________;(填“大”或“小”)
(3)据图中信息sAB=________cm ,vBC=________m/s,小车在做_________运动(选填“变速直线”或“匀速直线”)。
2.汽车在行驶途中,为了安全,车与车之间必须保持一定的距离。因为驾驶员从发现某一异常情况到采取制动动作的“反应时间”里(设同一人,不同速度下的“反应时间”是相同的),汽车要通过一段距离(称为反应距离);而从制动动作到汽车完全停止,汽车又要通过一段距离(称制动距离)。据公安部门统计,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停车距离越长,发生事故的可能性越大。表中给出了某辆汽车在同一段路面上行驶的过程中,在不同速度下的反应距离、制动距离和停车距离等数据。
速度/(m/s) 反应距离/m 制动距离/m 停车距离/m
1 12.5 9.0 14.0 23.0
2 25.0 ______ ______ 74.0
3 30.0 21.6 79.4 101.0
请根据以上信息完成下列问题:
(1)分析表中1、3两行数据可知:______=______+制动距离;并填写表中空缺的两个数据,完成表格(将答案直接写在表格中的横线上)。
(2)分析表中的数据可知,汽车行驶的速度越大,停车距离______(选填“越长”或“越短”),所以超速行驶发生事故的可能性越大。由表中的数据可知,反应距离取决于反应时间和行驶速度,由于酒后驾车反应时间比不饮酒的反应时间要长一些,因此,在行驶速度相同的情况下,酒后驾车的反应距离______,致使______,从而导致发生交通事故的可能性增加。
3.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
(1)该实验测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什么?(____)
(2)实验中使用的斜面的坡度较小,其目的是:______(填“缩短”或“增长”)测量时间,以减小测量时间的误差;
(3)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偏______(填“大”或“小”);
(4)小车通过全过程的平均速度______,若的路程正好是全部路程的一半,则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______。
4.实验探究:气泡的速度
(1)(实验器材)实验所需的测量工具:__和停表。
(2)(实验步骤)
①倒转玻璃管后要保持__。
②观察气泡在管内的运动,从某一位置开始用停表计时,每__s在玻璃管上用记号笔记录气泡的位置。
(3)(分析论证)
根据如图绘制的气泡位置,气泡在前6s的速度是_m/s。请根据实验记录的气泡位置在图中绘制出路程一时间图象_______。通过图象分析可知物体做的是__运动。
5.如图是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小车由A点所示位置静止释放,经过B、C两处时电子表显示的时刻(h:min:s)如图所示。
(1)实验所用的测量工具是______和______;
(2)小车全程的平均速度是______;
(3)实验中测得路程s1上的平均速度为v1,路程s2上的平均速度为v2,那么,v1、v2的大小关系是v1______v2(选填“>”、“<”、“=”),小车滑下来全程是做______运动(选填“匀速”、“加速”或“减速”);
(4)为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倾斜度较______(选填“大”或“小”)。
6.如图是“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装置,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静止释放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从A点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
序号 小车的轻重 运动距离/cm 运动时间/s
1 较轻 80.0 2.5
2 较重 80.0 2.5
3 更重 80.0 2.5
(1)小车的平均速度是通过________(选填“直接”或“间接”)测量的方法测得的,其测量原理是_________;
(2)除了刻度尺,实验中用到的测量工具还有_________;
(3)实验测得小车从A滑到B的时间tAB=1.6s,从A滑到C的时间tAC=2.4s,则BC段的平均速度vBC=_________m/s;
(4)实验时,发现小车的速度很快,不便于测量时间,则应采取的操作是________;
(5)小楠实验时,又选用了形状相同、轻重不同的小车,在同一个斜面上做了多次实验,记录数据如上表,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小车的平均速度与小车的轻重________(选填“有”或“无”)关。
7.(1)如图所示,测平均速度时,测得小车从斜面的顶端A处由静止开始滑到B处所用时间为t,小车长为s1,斜面长为s2,则:
(1)小车从A到B的平均速度为v=_________(用题中的字母表示),实验用到的测量工具有刻度尺和_________;
(2)在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倾角适当_________(选填“大”或“小”)一些;
(3)某次实验中,小车从斜面顶端运动到底端的距离为120cm,图中的电子停表分别表示小车在斜面顶端、中点和底端的不同时刻(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则在该次实验中,小车通过后半程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_m/s;
(4)由实验测量数据可知,小车从斜面顶端运动到底端的过程中做_________(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
(5)若在测量前半程的平均速度时,小明在小车向下滑行一段距离后才开始计时,这样测得的前半程平均速度的大小与真实值相比会_________(选填“偏大”“相等”或“偏小”)。
8.用如下实验测量小明短跑时的速度。
(1)在室外测出距起点40m的路程,每隔10m作一记号;
(2)让4名同学分别站在10m、20m、30m、40m处;
(3)让小明从起点开始跑完40m的路程,分别记录小明通过10m、20m、30m、40m处时的时间t1、t2、t3、t4;
根据以上实验,4名同学需要用 ______(填一种计时工具)记录时间,根据记录的数据,可以利用公式 ______计算出小明前10m内的速度和后半程的速度分别为 ______和 ______(均用题中数值及符号表示)。
9.物理实验课上,某实验小组利用带有刻度尺的斜面、小车和数字钟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如图所示,图中显示的是他们测量过程中的小车在甲、乙、丙三个位置及其对应时刻的情形,显示时间的格式是“时:分:秒”。
(1)小车从斜面下滑过程中,其速度变化情况是_______________(填“变大,变小,不变”)。
(2)由图可知,小车从甲位置运动至丙位置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
(3)小组同学们讨论后认为实验时斜面的倾斜度不宜太大,你认为这样做的理由是___________(答案合理即可)。
10.如图,小明在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并开始计时,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算出小车在各段的平均速度。
(1)若测得时间,则段的平均速度vAB______cm/s;
(2)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则测得的平均速度会偏______;
(3)实验中应多次测量,每次测量时必须让小车从______由静止开始下滑;
(4)vAB______vAC(填“>”、“<”或“=”);
(5)小丽用同样器材做实验时,同样测出斜面顶端A点到斜面底端C点的距离s和滑块通过的时间t。利用测量的数据计算出平均速度比小明测量的速度大,原因可能是______。
11.如图是测平均速度的实验装置:
(1)实验器材:斜面、小车、金属片,停表还需要______;
(2)实验的原理是______;
(3)实验中,斜面应保持______坡度;(选填“较小”或“较大”)
(4)由实验测量可知,小车通过上半程的平均速度比小车通过下半程的平均速度______(选填“小”、“大”或“等于”),小车做______运动;
(5)实验过程中上半程的运动时间为4.3s全程的运动时间为6.2s,下半程的运动时间为:______s;
(6)实验收集多组数据主要是为了______(填序号)。
A、得到可靠的结论 B、减小时间测量误差 C、增加趣味性 D、减少由于测量工具造成的误差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 小 0.02 0.05 变速
【详解】
(1)[1]平均速度是指某段时间内的路程与这段时间的比值,计算公式为。
(2)[2]斜面坡度越大,小车沿斜面向下加速运动越快,过某点的时间会越短,计时会越困难,所以为使计时方便,斜面坡度应小。
(3)[3][4][5]由图知,小车通过AB段的路程
sAB=9.50cm-6.00cm=3.5cm=0.035m
通过AB段的时间
tAB=10:35:22-10:35:20=2s
故小车通过AB段的速度
小车通过BC段的路程
sBC=6.00cm-1.00cm=0.05m
通过BC段的时间
tBC=10:35:23-10:35:22=1s
小车通过BC段的速度
因为
0.02m/s<0.05 m/s
故小车在做变速直线运动。
2.停车距离 反应距离 18 56 越长 增大 停车距离变大
【详解】
(1)[1][2]由表格中1、3两行的数据可知,停车距离=反应距离+制动距离。
[3][4]已知v1=12.5m/s,s1=9m,所以反应时间
同一人,不同速度下的“反应时间”是相同的,即反应时间t相等,所以,第2行中的反应距离
s2=v2t=25m/s×0.72s=18m
所以制动距离为
s=74m-18m=56m
(2)[5]从表格中的数据可以看出,行驶的速度越大,反应距离、制动距离也越长,导致停车距离也更长,当然更容易导致发生交通事故。
[6][7]酒后驾车反应时间比不饮酒的反应时间要长一些,因此,反应距离也要长一些,导致停车距离也更长一些,所以也就更容易出现交通事故。
3. 增长 大
【详解】
(1)[1]该实验测小车平均速度需要测路程、时间,用路程除以时间即得平均速度,实验原理是。
(2)[2]斜面坡度越大,小车沿斜面向下加速运动越快,过某点的时间会越短,计时会越困难,所以为使计时方便,斜面坡度应较小,可以增长测量时间,以减小测量时间的误差。
(3)[3]计时晚,所计时间偏小,用公式算出的速度偏大。
(4)[4]由图知,小车通过全过程走的路程
s=120cm=1.2m
所用的时间t=5s,则
[5]走完上半程所用的路程
s1=
所用时间t1=3s,则
0.2m/s
4.刻度尺 竖直 2 0.05 见解析 匀速直线
【详解】
(1)[1]探究“气泡的速度”的实验原理为,故需要测量路程和时间, 测量路程s的工具是刻度尺,测量时间t的工具是停表。
(2)①[2]研究气泡的速度时,若玻璃管倾斜,气泡向上运动一小段距离就会碰到玻璃管,不便于测量气泡通过的路程,故倒转玻璃管后要保持竖直。
②[3]观察气泡在管内的运动,从某一位置开始用停表计时,由图知,每2s在玻璃管上用记号笔记录气泡的位置。
(3)[4]气泡在前6s通过的路程为30cm,则前6s的速度
[5]根据气泡运动的位置,然后用直线连接,如下图所示
;
[6]气泡通过的路程与时间关系图为一过原点的直线,故可知物体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
5.刻度尺 停表 0.4m/s > 加速 小
【详解】
(1)[1][2]实验中需要测量小车运动的路程和运动的时间,路程用刻度尺测量,时间用秒表测量。
(2)[3]从图中可以看出,小车全程的路程为
时间为
小车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3)[4]从图中可以看出,小车走过路程s2所用的时间是3s,路程s2上的平均速度为
所以v1、v2的大小关系是
[5]小车上班半段路程所用的时间为3s,下半段路程所用的时间为2s,说明小车上半段的速度小于小车下半段的速度,因此小车滑下来全程是做加速运动。
(4)[6]为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倾斜度较小,使小车全程运动的时间较大。
6.间接 v= 停表 0.5 减小斜面坡度 无
【详解】
(1)[1][2]小车的速度是通过测量小车运动的路程和时间,并根据速度公式v=求出的,因此是间接测量得出,测量原理是v=。
(2)[3]刻度尺测出路程,还要用停表测出运动时间,故测量工具还需要停表。
(3)[4]已知小车从A滑到B的时间tAB=1.6s,从A滑到C的时间tAC=2.4s,则小车在BC段所用时间为
tBC=2.4s-1.6s=0.8s
由图可知sBC=40cm=0.4m,则小车在BC段的平均速度
vBC=
(4)[5] 小车的速度很快,不便于测量时间,则需要减小斜面坡度,使小车运动的慢一些。
[6]由表格中数据可知,在小车运动路程一定时,改变小车的轻重,小车运动所用的时间不变,由此说明,小车的平均速度与小车的轻重无关。
7. 秒表 小 0.3 变速 偏大
【详解】
(1)[1]小车由A运动到B通过的路程
s=s2-s1
则对应的平均速度
[2]在这个实验中,需要测量路程和时间,所用到的测量工具有刻度尺和秒表。
(2)[3]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让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时间长些,则应使斜面的倾角小些。
(3)[4]由图示知,小车通过后半程的时间
t后=10:35:05-10:35:03=2s
通过这段路程对应的平均速度
(4)[5]小车通过前半程所用时间
t前=10:35:03-10:35:00=3s
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整个过程中,通过相同路程,所用时间不同,所做的是变速直线运动。
(5)[6]测前半程的平均速度时,小车下滑一段距离才开始计时,则测得的时间比实际时间少,而通过的路程是准确值,据知,测得的速度会比真实值大。
8.停表
【详解】
(3)[1]4名同学需要用停表记录时间。
[2]在实验中,需要测量路程和时间,然后再利用公式计算速度。
[3]小明运动通过前10m所用的时间为t1,根据可知平均速度为
[4]后半程的路程为20m,所用时间
t后=t4-t2
后半程的平均速度为
v后==
9.变大 0.15 见详解
【详解】
(1)[1]由图可知,甲到乙时间为2s,距离为26.0cm,乙到丙时间为4s,距离为64.0cm,所以甲到乙速度为
乙到丙速度为
所以小车从斜面下滑过程中,其速度变化情况是变大。
(2)[2]小车从甲位置运动至丙位置的路程为90cm,时间为6s,平均速度是
(3)[3]为了方便计时,应使小车运动的速度慢一些,所以,应使斜面的坡度较小。
10.25 小 相同高度 < 斜面的倾斜角度比较大
【详解】
(1)[1]由图可知,AB段的距离为40cm,则AB段的平均速度为
(2)[2]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所记录的时间偏大,根据公式得速度偏小。
(3)[3]多次实验中要保证变量唯一,所以每次实验都应该让小车从相同的高度由静止开始运动。
(4)[4]小车在斜面上所做的运动是加速直线运动,所以后半段所用的时间小于前半段所用的时间,全程的平均速度大于前半段的平均速度。
(5)[5]小丽用同样器材做实验时计算出平均速度比小明测量的速度大,可能的原因是小丽所做实验中斜面的倾斜角度较大,小车下滑的时间较短,导致速度变大。
11.刻度尺 较小 小 变速 1.9 B
【详解】
(1)[1]实验时需要测量小车运动的路程,所以还需要刻度尺。
(2)[2]实验时,测出小车运动的路程和运动的时间,再算出它的速度,所以实验的原理是。
(3)[3]实验中,斜面应保持较小的坡度,这样可以使运动时间变长,便于测量时间。
(4)[4][5]由实验测量可知,小车上半程的速度小于下半程的速度,因为小车运动得越来越快,速度越变越大;故小车做的变速运动。
(5)[6]实验过程中上半程的运动时间为4.3s全程的运动时间为6.2s,下半程的运动时间为
故下半程的运动时间为1.9s。
(6)[7]实验时,由于小车运动时间短,时间测量的误差较大,实验时,让小车多次从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收集多组数据,主要是为了减小时间测量带来的误差。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