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张PPT)
1-5 ACCAA
6-10 DBBAA
11-15 DCACA
16-20 ADACD
21.(1)制度:分封制;对象:前朝贵族、功臣和王族子弟;目的:维护周王统治。
(2)作用: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巩固统一;有利于社会安定;任用有才能者管理百姓;不以血缘分封,体现了天下之公;是中央集权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官僚政治确立的重要标志。(9分,答出三点且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原因: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符合历史发展趋势。(4分)
22. (1)西汉,察举制。魏晋:九品中正制。
原因:察举制失去实施的社会基础,被世家大族所操纵,干预选官的过程和结果;战争频繁,士人流散各地,察举制度事实上难以继续。
(2)积极:唐宋时期的科举制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加强社会阶层的流动性;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收归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提高了官员的素质和行政效率;有益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对西方文官制度形成产生积极影响等。桂阳展辉学校高一年级 2021年下学期第一次段考
历 史 试卷
考试时间:60 分钟 满分:100 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指定位置。
Ⅰ选择题(每题 3 分,总分 60 分)
1.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之一。与下图中①②③对应的朝代是( )
A.商朝、秦朝、三国 B.隋朝、唐朝、元朝
C.商朝、唐朝、明朝 D.秦朝、唐朝、十六国
2.央视热播的《舌尖上的中国 2·时节》展现了不少中国传统美食的生产、加工工艺。假设该剧组想拍摄有关我
国最早种植水稻的专题片,你认为最符合拍摄要求的外景地是( )
A.元谋人遗址 B.北京人遗址 C.河姆渡遗址 D.大汶口遗址
3.每逢节假日,歌曲《常回家看看》总会勾起我们的思乡情愫。子女要经常回家看望父母,影响我们这种行为观
念的古代政治制度完善于( )
A.夏 B.商 C.西周 D.秦朝
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诚信,友善”,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它源于中国古代的“仁、义、信”等
思想。中国古代的“仁、义、信”思想属于( )
A.儒家思想 B.墨家思想 C.道家思想 D.法家思想
5.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第一,精神第二;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春秋战国之际,先
进生产力的标志是( )
A.铁器和牛耕的使用 B.农业和工商业繁荣 C.中心城市人口众多 D.货币流通十分广泛
6.农历春节就是农历一月初。一月古时本来又叫“政月”,到了秦朝为了避皇帝赢政的讳,就把“政月”改为"正
月”,“正”字的读音也为“征”了。这说明皇帝制度的主要特征是( )
A.中央集权 B.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C.独断性和随意性 D.皇权至上,皇帝独尊
7.公元前 213 年的一天,秦朝某官的马匹受惊踩死了农家孩子,出事后扬长而去。孩子的父母想告这位官吏。按
照秦朝中央官吏的职责,他们应该找( )
A.太尉 B.御史大夫 C.丞相 D.郡守
8.《贾谊·治安策》载“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力少则易使以义,国小则亡邪心。”这一主张后
来发展为( )
A.察举制 B.推恩令 C.郡县制 D.封国制
9.北魏孝文帝改革时规定“断诸北语,一从正音”,30 岁以下的官吏必须学会并使用汉语;而北魏之后的汉族政
权北齐建立后,“鲜卑语复盛……谓之国语”,士大夫知鲜卑语、胡书成为擢升的重要条件。据此可知,二者均有
利于( )
A.加速民族交融进程 B.缓和激化的民族矛盾 C.中国文化重心南移 D.官吏考选制度合理化
10.观察下图数据的变化,对这一变化起直接推动作用的是( )
A.北民大量南迁 B.江南士族专权 C.民族交往交融 D.政权更迭频繁
11.唐玄宗即位后,为防御吐蕃、突厥、契丹等对唐边境的不断袭扰,改变了边防重镇原来以几百人为单位的小军
事部署,开始部署集中指挥的庞大集团军;为缓解中央财政压力,又给予集团军节度使自行募兵权并允许其自行
组织屯田以解决军粮的不足。这说明唐朝节度使( )
A.为民族融合创造了条件 B.是中央决策的重大失误 C.必将导致安史之乱发生 D.是特定历史环境的产物
12.唐朝前期的政治人物,大多数是北方人。到唐朝后期,太湖流域进士及第的人数增加了。到北宋时则出现了
大批出生于江西、福建、苏南等地的政治人物,并且他们在政治上扮演的角色也愈来愈重要。材料表明( )
A.经济重心已转移到南方地区 B.程朱理学推动了文化发展
C.南北文化格局发生重要变动 D.中央集权进一步完善
13.《旧唐书》载:“许敬宗等以其书不叙武氏本望,奏请改之,乃命礼部郎中孔志约等比类升降,以后族为第一
等,其余悉以仕唐官品高下为准,凡九等。于是士卒以军功致位五品,豫士流,时人谓之‘勋格’。 据此判断分
析造成的影响( )
A.加速了门阀士族的衰落 B.杜绝了门阀士族入仕途径 C.开始打破了士族庶界限 D.增强了地方豪强政治势力
14.下列史料反映了中国古代某一选官制度的弊端。该制度所处的历史时期是( )
今台阁选举,涂塞耳目,九品访人,唯问中正。故据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孙,则当涂之昆弟也。
A.春秋战国时期 B.秦汉时期 C.魏晋南北朝时期 D.隋唐时期
15.“此前选举,皆权在举之之人,士有应举之才,而举不之及,夫固无如之何。既可(科举),不能应试者,有
司虽欲徇私举之而不得;苟能应试终必有若干人可以获举也。”据此说明科举制的积极作用是( )
A.选官方式上体现相对公平 B.扩大官吏的来源,加强统治力量
C.有利于形成社会重学风气 D.提高官员的文化素质,加强中央集权
16.下表中的变化对社会政治产生的影响主要是( )
入仕群体中寒门子弟所占比例变化表
朝代 东晋 隋朝 唐朝 北宋
比例 4% 2% 5% 46.1%
A.扩大了统治基础 B.加强了中央集权 C.提高了官员素养 D.放宽了录取标准
17.这项改革改变了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役制度,即 “惟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放松了对农民的人身
控制。这项改革指的是( )
A.汉代的更赋 B.北魏的租调制 C.唐朝的租庸调制 D.唐朝的两税法
18.认知和探究历史地图,从中提取有效信息,是学习和研究历史的重要方法。下图反映的史实是( )
A.玄奘西行 B.鉴真东渡 C.文成公主入藏 D.张骞出使西域
19.周杰伦在一首歌中唱到:“兰亭临帖,行书如行云流水……忙不迭,千年碑易拓却难拓你的美;真迹绝,真心
能给谁。”将古典的韵味与流行音乐完美结合。歌词中涉及到的书法家是( )
A.颜真卿 B.柳公权 C.王羲之 D.祖冲之
20.甘肃敦煌出土的《父母恩重经》是由唐代中国本土僧人编写的佛经,该经借佛陀之口,讲述人们从父母那里
得到的恩惠,倡导子女感恩、孝顺父母。这表明( )
A.佛教思想冲击着中国的传统文化 B.宣扬“孝道”成为佛经主要内容
C.佛教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趋于合流 D.佛教文化主动适应中国文化传统
Ⅱ材料题(共两大题,总分 40 分)
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 分)
材料一: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
于杞。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封召公奭于燕。封
弟叔鲜于管,弟叔度于蔡。余各以次受封。 ——《史记·周本纪》
材料二:材料二:秦统一六国后,在全国范围内废除分封制,全面实行郡县制,直至汉朝,郡县制得到进一
步发展。与分封制不同,郡县制确立利于中央通过监察和考课加强对地方政权控制,从而结束了地方分权的格局,
逐步演化为干强枝弱的中央集权制。 ——《中国郡县制》
(1)材料一反映西周实行什么政治制度并说明在周初被“封侯”的是哪种人?实行这一制度的目的是什么 (7 分)
(2)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回答郡县制的历史作用。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后长期实行的根本原因。
(13 分)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0 分)
材料一:元光元年,汉武帝“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此后,郡国每岁荐举孝廉,由朝廷加以考核,任命为
官,成为定制。 ——据阎步克《汉选官制变迁史稿》
材料二:魏晋时代,中央政府行使职权能力有限,全国选举难于推行,乃由中央指定各地服务中央政府官吏
中之性行中正者,采访同乡舆论,尤以德才为先,开列各地区人才,造成表册,送政府作为录用之根据。
——据钱穆《中国传统政治》
材料三: 宋代宰相祖辈任官情况表
宰相人数
曾祖、祖父或父亲任官情况
北宋(71) 南宋(62)
高级官员 20 8
中级官员 15 10
低级官员 12 8
无官职记录 24 36
——据 2018 年全国高考历史 III 卷整理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西汉与魏晋时期实行的选官制度并说明变化的原因(10 分)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科举制的积极作用。(10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