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课件 1.2地球的运动(共6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课件 1.2地球的运动(共61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12.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1-10-28 08:59: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61张PPT)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 
1、用简单的方法演示地球自转和公转。
2、用地理现象说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学习目标
天安门广场国旗的升降时间,是根据北京的日出、日落时间确定的,具体时间是由北京天文台的天文学家专门计算的。早晨,当太阳的上部边缘与天安门广场所见地平线相平时,为升旗时间。日期不同,国旗的升降时间也有所差异。每年1月11日到6月6日,升旗由早晨7时36分逐渐提前到凌晨4时36分,平均每天依次提前约1分钟;6月22日至12月30日,升旗时间由4时46分逐渐推迟到7时36分,平均每天推迟52秒钟。12月31日到1月10日与6月7日到6月21日,每天的升旗时间分别为恒定的7时36分与4时46分。国旗的降旗时间同样分为逐渐推迟和逐渐提前的两个时段。遇到阴天、雨天和雪天,升旗和降旗的时间与前一天相同。
北京的日出、日落时间每天不同是由什么原因造成的?地球的运动又会产生哪些地理现象呢?
新课引入
知识点一 地球的运动认识过程
1.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
地球自转的同时,还围绕着太阳公转。
新课讲解
2.地转还是天转
(1)地心说
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提出整个宇宙是一个多层水晶球,地球位于水晶球的中心。
公元2世纪,希腊著名天文学家托勒密在亚里士多德等人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地心说。
  古时候,人们从直观的感觉出发,认为地球是
静止不动的,日月星辰东升西落,是由于它们在围
绕地球旋转。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
多德提出整个宇宙是一个多层水晶球,地球位于水
晶球的中心,恒星、行星、太阳和月亮都在各自的
轨道上围绕地球旋转。这是历史上最早的地心说。
公元2世纪,希腊著名天文学家托勒密在亚里士多德等人的基础上,做了系统的总结和提高,进一步完
善了地心说。由于亚里士多德和托勒密的声望,加
上这种理论迎合了后来罗马教廷的宗教思想,地心
说整整统治欧洲达1000多年之久。
(2)日心说
16世纪中叶,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经过30年的观测研究,他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宇宙理论——日心说。
  16世纪中叶,杰出的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经过30年的观测研究,发现托勒密的地心说有根本性的错误。他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宇宙理论——日心说。哥白尼认为,处于宇宙中心的不是地球而是太阳,地球和别的行星一起绕太阳运转,只有月亮绕地球运转。日月星辰每天东升西落是由于地球的自转所引起的。
  哥白尼的宇宙体系学说彻底推翻了千百年来承袭的错误的宇宙观念,第一次透过表面现象,正确地揭示了地球和其他行星围绕太阳运转的客观规律,发现了真正的太阳系。
知识点二 地球的自转
1.概念:地球绕地轴不停地旋转,叫做地球自转。
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并说出:
自转中心
自转周期
自转方向
北极上空俯视,地球呈顺时针方向旋转,还是呈逆时针方向旋转?在南极上空俯视又是怎么旋转的呢?
2.地球自转的方向和周期
从北极上空看,地球作逆时针方向旋转
从南极上空看,地球作顺时针方向旋转
(1)方向
(2)周期:一天(约24小时)。
夜半球
昼半球
3.昼夜交替
(1)形成原因:由于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在任何时刻太阳光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被太阳照亮的半球是白昼(昼半球),未被太阳照亮的半球是黑夜(夜半球)。由于地球在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所以昼夜也就不断地更替。
(2)晨昏线: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圈)叫做晨昏线(圈)。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昼进入夜的为昏线,由夜进入昼的为晨线。






晨昏线






晨昏线




想一想:地球上为什么会有昼夜现象的产生?
地球是个不透明的球体
假如地球不自转,昼夜半球会不会变化?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有哪些不便?
易错警示:昼夜现象和昼夜更替现象是不同的,昼夜更替现象是由地球的自转引起的;昼夜现象是由地球的物理性质决定的。由于地球本身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因此,太阳只能照亮其中的一半,这就产生了昼夜现象,即使地球停止自转,地球上仍然存在昼夜现象。
东京时间早就到了九点,而北京时间还只是8点,为什么?
4.时间的差异
(1)产生原因: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从不同经度上看到日出的时刻不同,所以地球上不同经度的地方存在时间的差异。这种因经度不同而不同的时刻称为地方时。
(2)地方时与经度的关系:同一经线上地方时相同;不同经线东边的地方时比西边的早;经度相差15°(或1°),地方时相差1小时(或4分钟)。
(3)时区、日界线
①概念: 时区的划分;区时;地方时;北京时间
②计算:某地时区=已知经度/15 (四舍五入)
某地区时=已知地区时+ 1小时 两地相隔的区时数
某地地方时=已知地方时 + 4 两地经度差(东加西减)
时区的划分
中时区
全球被划分成24个时区
每个时区为360/24=15度
东时区(12区)
西时区(12区)
④北京时间:指的是北京所在东八区的区时,即东八区中央经线(120OE)的地方时。
⑤北京的地方时:指北京所在经线(116OE)的地方时。比北京时间晚16分钟。
易错警示:当两地都是东经度或西经度时,两地经度差用大值减去小值;当一个为东经度,一个为西经度时,经度差为两个值相加。当要求地方时的地点在已知地方时地点的东边,则选用“+”号,西边则选用“-”号。
③国际日期变更线( 180O)
  北京的畅畅想要给远在美国纽约的姨妈
打电话,何时打电话?应该如何问候呢?
5.北半球中纬度地区太阳东升西落视觉图
每天的太阳为什么总是从东边升起,从西边落下?
由于地球在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地球上的人们看到日月星辰东升西落。
自转
方向
周期
旋转轴
产生的地理现象
自西向东(北逆南顺)
一天(约24小时)
地轴
昼夜交替、时间的差异
2、地球自转方向正确的是
点拨:
北逆南顺
自西向东
3.地理意义:昼夜更替、产生时差、日月星辰东升西落
课堂小结
大家想一想,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哪些现象可以证明地球在不停的自转?
昼夜的交替
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
一天中物体影子的长短的变化
不同经度的地区的时间不同等等
试想:若地球不自转,会不会有 上述现象的发生?
地球自转的同时,还围绕着太阳公转。
知识点三 地球的公转
1.概念:地球绕太阳不停地旋转,叫做地球公转。
2.地球公转的重要特征
(1)公转中心:太阳。
(2)公转方向:自西向东(同自转方向一致)。
(3)公转周期:一年(365天)。
(4)公转速度:大约每天1°。
(5)地球公转轨道形状:近似圆形的椭圆。
同一地方不同时期的中午,为什么太阳升得不一样高?所产生的物体影子也不一样长呢?
2.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
(1)太阳直射点及其移动
节气
(日期) 春分
(3.21) 夏至
(6.22) 秋分
(9.23) 冬至
(12.22)
太阳直射点的位置
二分二至点以后
太阳直射点移动的方向
赤道
23.5°N
赤道
23.5°S
向北
向南
向南
向北
  太阳直射点在南北纬23.5°之间有规律地移动,所以称这两条纬线为回归线。23.5°N纬线叫北回归线,23.5°S纬线叫南回归线,它们是太阳直射点能够到达的最北和最南界线,一年得到一次直射,而它们之间的地区一年可以得到两次直射。得到太阳直射,地面获热就多。
(2)地球上的四季
①四季的划分:北半球的人们通常将3、4、5月划为春季;6、7、8月划为夏季;9、10、11月划为秋季;12、1、2月划为冬季。南半球的季节正好与北半球的季节相反。
②四季的成因
归纳总结:季节的划分与地面得到太阳能量多少有关,白昼时间越长,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大,越热,就是夏季。反之是冬季。冬夏季之间是春秋两季。
由于地球在不停地公转,地轴倾斜,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移动,同一地点受太阳照射的情况不同,因此便产生了季节的变化。
天安门广场升旗
观察
为什么每天升旗和降旗时间不同呢?
有什么变化规律吗?
天安门广场升旗时间表
日期 1.22 2.22 3.22 4.22 5.22 6.22
升旗 07:31 06:58 06:15 05:27 04:54 04:46
降旗 17:21 17:57 18:27 18:59 19:28 19:46
日期 7.22 8.22 9.22 10.22 11.22 12.22
升旗 05:03 05:32 06:01 06:31 07:06 07:32
降旗 19:37 19:02 18:12 17:25 16:53 16:52
天安门地区管理委员会(2011)
节气 对应日期 太阳光直射在地表的位置 昼夜变化情况
春分日 3月21日左右 赤道 全球昼夜等长
夏至日 6月22日左右 北回归线 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圈及其以北有极昼现象(南半球相反)
秋分日 9月23日左右 赤道 全球昼夜等长
冬至日 12月22日左右 南回归线 北半球夜最长,昼最短;北极圈及其以北有极夜现象(南半球相反)
(3)昼夜长短变化(以北半球为例)
①二分二至日的昼夜变化
核心归纳:①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就昼长夜短。即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且北半球越往北昼越长,直至出现极昼,而此时南半球则相反;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南半球昼长夜短,南半球越往南昼越长,直至出现极昼,而此时北半球相反。②春、秋分日,太阳直射在赤道上,此时全球昼夜等长。③直射点往哪个半球移动,哪个半球昼渐长夜渐短。核心归纳:①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就昼长夜短。即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且北半球越往北昼越长,直至出现极昼,而此时南半球则相反;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南半球昼长夜短,南半球越往南昼越长,直至出现极昼,而此时北半球相反。②春、秋分日,太阳直射在赤道上,此时全球昼夜等长。③直射点往哪个半球移动,哪个半球昼渐长夜渐短。
②随直射点的移动南北半球光热状况、季节的划分
节气
(日期) 春分
(3.21) 夏至
(6.22) 秋分
(9.23) 冬至
(12.22)
南北半球获得光热的状况
北半球季节的划分
相同
北多南少
相同
南多北少
春分前后3、4、5月春季
夏至前后6、7、8月夏季
秋分前后9、10、11月秋季
冬至前后12、1、2月冬季
(4)正午太阳高度变化
①正午太阳高度: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夹角,称为太阳高度。正午时分的太阳高度称为正午太阳高度。
②受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规律的影响,某一地点的正午太阳高度也会随之发生变化。一年中,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冬季最低,夏季最高;各地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向北、向南逐渐减小。
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春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各地正午太阳高度如下图所示:
夏至日 春、秋分日 冬至日
(5)地球上五带的划分
①划分依据:根据太阳热量在地表的分布状况,把地球划分为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和南寒带。
巧记忆:地球有五带,全靠四线分;回归间热带,极圈分寒温;寒温各有二,五带温不均。
②形成原因:由于地球侧着身子自转的同时绕太阳公转,从而导致地球上不同纬度范围内的阳光照射的情况不同,形成了地球上的五带。
③五带的特征比较
热带地区
热带雨林 热带草原
热带沙漠
北温带
北寒带
因纽特人的一家
南寒带
企鹅
冰山
思考:
1.同一房子不同时期,为什么房屋内影子的长
  度不同呢?
2.根据你的生活经验想一想,一年中房屋内影子
的长度有什么变化规律吗?
课后思考
公转的重要特征:地轴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赤道面与公转轨道面始终保持(23°26′)
地球公转的方向:自西向东
地球公转的周期:一年约365天
地球公转的结果:四季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正午影子的长短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五带的差异、极昼极夜的产生等
地球公转的中心:太阳
课堂小结
节气 昼夜长短变化 太阳直射点位置 太阳直射点
的移动方向 正午影子长短的变化
(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
春分(3月21前后)
春分夏至之间
夏至(6月22前后)
夏至秋分之间
秋分(9月23前后)
秋分冬至之间
冬至(12月22前后)
冬至春分之间
全球各地昼夜等长均12小时
赤道
将向北半球移
居中
昼渐长夜渐短
北半球
向北移
渐短
昼最长夜最短
北回归线
最北点
最短
昼渐短夜渐长
北半球
向南移
渐长
昼夜等长
赤道
将向南半球移
居中
昼渐短夜渐长
南半球
向南移
渐长
昼最短夜最长
南回归线
最南点
最长
昼渐长夜渐短
南半球
向北移
渐短
2.公转规律
全球而言:春分到秋分即夏半年中,白天时间由南向北逐渐增长、直至北极圈内极昼现象,黑夜时间由北向南逐渐增长、直至南极圈内出现极夜现象
全球而言:秋分到春分即冬半年中,白天时间由北向南逐渐增长、直至南极圈内极昼现象,黑夜时间由南向北逐渐增长、直至北极圈内出现极夜现象
春分
夏至
秋分
冬至
春分
夏至
秋分
冬至
春分
北回归线
南回归线
赤道
夏半年(春分-夏至-秋分)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
冬半年(秋分-冬至-春分)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
夏至-秋分-冬至太阳直射点向南移,
冬至-春分-夏至太阳直射点向北移
3.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
4.地球公转产生四季的变化
太阳光直射时,受到太阳光直射的地方获得的热量就多,反之,受到太阳光斜射的地方,热量就少。为了区别不同地方受到太阳光照射的差异,人们用太阳高度角来反映太阳光的照射情况,当太阳的高度角为90度时,太阳光为直射,光照最强;太阳的高度角越低,斜射越厉害,光照高度角越弱,背向太阳时没有太阳,没有光照。
拓展知识
太阳的直射与太阳高度角
太阳高度角的含义
五带的形成:地球上纬度不同的地方,在同一时间里,受到的太阳照射也不相同,冷热也有差异,形成了不同的温度带,人们将其划分为五带。
四季分明
终年炎热
终年严寒
四季分明
终年严寒
地球运动
地球自转
昼夜交替
时间差异
各地昼夜长短变化
正午太阳高度变化
季节变化
地球倾斜着地轴绕太阳公转
本课小结
自转 公转
旋转中心
方向
周期
转动特点
产生的现象
地轴
太阳
自西向东
自西向东
一天(约24小时)
一年
地轴倾斜、指向不变
昼夜交替
时差
四季的变化
正午太阳高度
昼夜长短
五带
地球自转与公转的比较:
题组1:
1.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极地俯视时,北极俯视呈逆时针旋转,南极俯视呈顺时针旋转,所以太阳从东边升起,从西边落下。地球每24小时自转一周,使得绝大部分地区昼夜更替一次。
2.地球公转时,地轴总是指向北极星附近,阳光的直射点在南回归线和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
3.有关地球自转和公转方向叙述正确的是(C )
A.自转方向自西向东,公转方向自东向西
B.自转方向自东向西,公转方向自西向东
C.自转公转方向都自西向东
D.自转公转方向都自东向西
随堂即练
4.读下图,回答问题。
(1)此图中,大海和小山两位同学,时至午餐的是 ,夜深酣睡的是 。
(2)图中的虚线BC表示了 与 的分界。图中的A点,这时正好是(正确的画对号):
黎明( ) 傍晚( )
图中的大海同学,随着地球自转,将依次经历以下哪些现象?请你按时间先后给它们排序。
( )→( )→( )→( )
A正午 B 黎明 C。黑夜 D 傍晚

C
B
A
D
小山
大海


题组2:
1、五带中 温带 四季更替明显, 热带 太阳光能够直射 两次 。
2、我国去南极考察的科学队在什么季节出发 合适?为什么?
冬季,此时正是南极地区的夏季(暖季)。
3、一年中哪个月人的影子最长?哪个月人的影子最短?这两个月分别属于哪一季节?
北半球12月影子最长,7月影子最短。12月是冬季,7月是夏季。
B
C
A
D
4.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四点所示日期:
A    ;B ;
 
C   ;D 。
(2)当地球处在A位置时北半球昼夜长短如何变化?
 
(3)由B点到C点太阳直射点如何移动?
(4)在图中画出地球公转、自转的方向。
6月22日左右
9月23日左右
12月22日左右
3月21日左右
昼渐短,夜渐长
由赤道向南回归线移动
北回归线及其以北的地区
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