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游天姥吟留别》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学习诗歌中的想象、对比、夸张、虚实结合等表现手法。
2.在诵读中发挥想象,品味组成梦境的意象以及梦境所隐含的精神追求。
3.理解封建社会中知识分子的不幸遭遇和苦闷心情,体会诗人丰富而复杂的思想情感。
二、知识链接
古体诗
古体诗是与近体诗相对而言的诗体,近体诗形成前的各种诗歌体裁,也称古诗、古风。除需用韵之外,不受格律限制。从诗句的字数看,有所谓四言诗、五言诗和七言诗等;诗句字数不整齐的古诗,称为“杂言古诗”。杂言,也就是长短句,从三言到十一言,可以随意变化。不过,篇中多数句子还是七言,所以杂言算是七言古诗。杂言诗由于句子的长短不受拘束,给人一种奔放排奡(矫健有力)的感觉。
游仙诗
游仙诗是指借描述仙境以寄托思想感情的诗歌。其创作是跟中国古人的神仙情怀分不开的。游仙诗至汉魏六朝基本成型,魏晋南北朝以后,尽管游仙诗的创作不像此前那样兴盛但写作此类诗歌的依然大有人在。游仙诗代表诗人有东晋的郭璞和晚唐的曹唐。在思想上,游仙诗往往表现出超越世俗社会局限的强烈愿望;在艺术上,游仙诗想象奇特,善于运用夸张、拟人、象征等多种修辞手法;而道家神仙典故的运用,则使游仙诗更具备浪漫的色调。
三、任务探究
《梦游天姥吟留别》这首诗的主旨句是什么?
《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第一段提到的瀛洲、五岳、赤城、天台等,有什么作用?
联系李白的遭遇和注释对谢灵运的介绍,思考诗人为何提到“谢公”。
根据写作背景,分析诗人为什么要用如此多的笔墨来描写梦境呢?这对表达主题有什么作用?
《梦游天姥吟留别》的结构特点是什么?诗人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将叙事、写景、抒情合成诗的?
你说我说:关于李白在这首诗中表达的思想,有人认为是积极的,有人认为是消极的,你是如何认识这个问题的?
默写全诗:
我的疑问:
链接高考
分析概括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
高考考点 正确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
考点解读 “正确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是古代诗歌鉴赏题的必考内容。包括概括主旨,简析作品的思想感情,赏析作者的生活情趣、审美情趣等。
核心素养 这一考点合乎语文学科素养“审美鉴赏与创造”的能力要求。
设题方式 ①这首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②某一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③比较两首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的异同?④某一意象蕴含着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知识讲解
所谓诗歌的思想内容,多指诗歌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如《梦游天姥吟留别》,它是李白的代表作之一。这是一首记梦诗,也是一首浪漫的游仙诗。在这首诗中,诗人以浪漫的笔调抒写了梦中漫游天姥山的迷人境界,景象瑰丽,亦真亦幻,光怪陆离,变幻莫测,充满了热烈奔放的激情和富于幻想的气魄,表现了诗人丰富的想象力,也表达了诗人愤世嫉俗、不满黑暗现实、蔑视封建权贵的思想感情,抒发了诗人渴望自由、追求个性解放的强烈心情。古代诗歌的思想感情归纳起来主要有:忧国忧民之感慨(如《登高》)、国破家亡之痛楚、游子迁客之凄凉、征夫思妇之幽怨、怀才不遇之失落、建功立业之豪迈、自由悠闲之恬淡、壮丽山河之热爱、亲情友情之愉悦、归耕隐居之快乐、官场黑暗之悲苦、离别思念之愁绪、贬官谪居之惆怅(如《琵琶行并序》)、时光易逝之悲凉、怀古伤今之感伤。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奉和袭美抱疾杜门见寄次韵
陆龟蒙
虽失春城醉上期,下惟裁遍未裁诗。
因吟郢岸百亩蕙,欲采商崖三秀芝。
栖野鹤笼宽使织,施山僧饭别教炊。
但医沈约重瞳健,不怕江花不满枝。
【注释】
袭美,即陆龟蒙的好友皮日休。
下帷:放下室内悬挂的帷幕。指教书。裁诗:作诗。
《楚辞·离骚》:“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比喻培养人才。商崖:这里泛指山崖。
沈约,南朝诗人,史载其眼中有两个瞳孔。这里以沈约代指皮日休。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写作此诗之时,皮日休正患病居家,闭门谢客,与外界不通音讯。
B.由于友人患病,原有的约会被暂时搁置,作者游春的诗篇也未能写出。
C.作者虽然身在书斋从事教学,但心中盼望能走进自然,领略美好春光。
D.尾联使用了关于沈约的典故,可以由此推测皮日休所患的疾病是目疾。
2.请简要概括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梦游天姥吟留别》导学案答案
【答案与解析】
任务探究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①以瀛洲来衬托天姥山(侧面描写)。瀛洲信难求,让人怯步,而天姥山或可睹则成了一种诱惑。如此以瀛洲衬托天姥山,以虚衬实,不仅给天姥山蒙上了一层神秘美妙的面纱,而且勾起了作者神游天姥山的念头。
②运用对比夸张的手法,用五岳、天台衬托天姥山拔地参天、横空出世的雄伟巍峨。“横”“拔”“掩”三个动词不仅写出了天姥山的外形,而且赋予其强烈的气势和动态感,为下文写梦游做了铺垫。
谢灵运是南朝时期著名的山水派诗人,他热衷政治仕途,但到了刘宋时代,他的仕途地位受到威胁,不很顺利;后来他干脆辞官,领着僮仆门生几百人游山玩水,以排遣政治上的不满。谢灵运与李白一样,也是空有满腔抱负,却在政治上饱受打击,都有政治上的不满。所以,李白借谢灵运来写自己,也表达了自己要效仿谢灵运寄情山水、鄙弃俗世。
①梦中仙境象征着诗人追求的理想境界,诗人写仙境的美妙是为了反衬现实的丑恶,写自己对神仙世界的向往正是为了表明自己对黑暗现实的厌恶。
②诗歌前后表达的情感是一致的,都是在写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只是前半部分用梦的形式曲折地表达出来,而后半部分则直抒胸臆,直接唱出:“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
5.结构特点:现实一梦境一现实。
以“梦游”为核心,从自然环境起始,到社会环境结束;以写景始,以抒情终。第一段用对比、夸张、衬托的手法极言天姥山之高大,隐含向往之情,为梦游的缘起。第二段开头两句与结尾四句是由现实到梦境,又由梦境回到现实的连接点。中间部分集中渲染梦境,又可分为两个层次:浅层次是写山景,诗人从时间、方位、感觉等方面绘声绘色地描绘天姥山的高峻、雄伟和奇特;深层次则是写仙境,从“列缺霹雳”起,景色大变,金碧辉煌、壮丽无比的天上宫阙和云中神仙即刻呈现在读者面前。第三段写梦境破灭后的心情,画龙点睛,揭示主题。
6.观点一:是消极的。“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从“东流水”可以看出诗人的感慨,诗人的政治抱负不能实现,流露出消极的情绪。“且放白鹿青崖间”也表现了诗人消沉的心态和及时行乐的思想。诗人因向往天姥山的奇景而梦中寻景,但梦毕竟是虚幻的,现实与梦境有极大的差距,再加上当时李白受排挤,应该有消极的成分。
观点二:是积极的。“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只是诗人一时的感触,历史也证明诗人并没有及时行乐,放纵自己。一时的牢骚不能说明诗人及时行乐的人生态度,这只是诗人对当时自己受排挤的忧愤。忧愤之后诗人有着激昂的宣言:“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诗是用来言志的,诗人的志就在于此,这也是这首诗主题升华的地方。诗人追求的是个性自由,但权贵束缚着他,他也追求政治,但他理想的政治是自由的解放的,这是李白思想中最值得珍视的地方。
链接高考
1.“与外界不通音讯”错误,诗歌题目“奉和袭美抱疾杜门见寄次韵”中,“奉和”是作诗词与别人相唱和,“见寄”是“寄给我”,“次韵”是依照别人作诗所用的韵和用韵的次序来和诗。因此可以推知此诗是皮日休患病居家时给作者陆龟蒙写了一首诗,陆龟蒙因而所写的酬和之作。两人以诗会友,没有“不通音讯”。
答案A
2.题目问的是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首先要从整体上理解诗歌内容,然后通过诗句去体会诗人想要表达的感情倾向。从诗歌内容来看,这是作者写给友人皮日休的和诗,而皮日休正患病在家,因此诗歌应蕴含对友人的宽慰。从首联来看,对于不能和友人相会,作者是遗憾的;从诗歌
尾联中“但医”“不怕”来看,作者期盼友人病愈,并且满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答案①表达了不能与友人相聚,一起赋诗饮酒、饱览春色的遗憾;②宽慰友人,表达对友人能够战胜病患的信心和对以后美好生活的展望。
【参考译文】虽然我和您失去了相约一起去春城游玩饮酒赋诗的时间,但我也是一直在家教书讲授,没有写什么诗。我趁此机会培育优秀学生,但也期待能和你一超去山上采摘野菜面食。我如一只闲云野鹤般无拘无束,即使素野斋食也有别样的方式,别样的清香。希望你的眼疾能早一天康复,再一起相约游玩痛饮,看江花满枝,人才济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