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堂练习---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堂练习---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有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82.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1-10-28 14:47: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堂练习
一、选择题:
1、百花盛开,阵阵花香,沁人心脾.花香四溢的现象说明(  )
A.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B.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C.分子具有一定的质量 D.分子之间有一定的间隔
2、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表示阳离子的是(  )
3、2021年1月6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获悉,该所科研人员经过不懈努力,使锂电池废料得到回收。其中锂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锂的原子序数为3
B.锂元素的元素符号为Li
C.锂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D.锂原子质量为6.941
4、卢瑟福用a粒子轰击金箔的实验,推翻了汤姆森在1903年提出的原子结构模型,为建立现代原子理论打下了基础,但通过该实验的下述三种象,不能获得核外电子带有负电荷的结论!图a、b、c、d四条线中,不可能是α粒子(带正电)在该实验中的运动轨迹的是(  )
A.a B.b C.c D.d
5、对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
A.6000L氧气在加压的情况下可装入容积为40L钢瓶中——氧分子变小了
B.湿衣服晾在太阳底下干得快——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加快
C.氧化汞受热后分解——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分
D.氧气支持燃烧,氮气不支持燃烧——不同种分子化学性质不同
6、分子、原子和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下列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  )
A.二氧化碳 B.汞 C.水 D. 氯化钠
7、科学研究发现:氮气不活泼,在3000℃时仅有0.1%的分子分裂.在0℃常压下,向密闭容器M中充入一定量的氮气,而后升高温度(不超过3000℃,压强不变),若该密闭容器的体积增大了一倍,则M内分子变化的示意图合理的是(  )
A.A B.B C.C D.D
8、根据下图粒子结构示意图得出的结论中,错误的是(  )
A.①④属于同种元素
B.③④属于离子
C.⑤易失去电子成为阴离子
D.①⑤的结构不稳定
9、下列有关分子和原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粒子
B.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C.分子的质量一定比原子的质量大
D.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
10、原子失去或得到电子后,一定不会引起改变的是(  )
①电子总数;②原子核;③化学性质;④相对原子质量;⑤微粒的电性。
A.③④ B.②③ C.②④ D.②③④⑤
11、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相应目的的是(  )
选项 A B C D
实验方案
实验目的 证明呼出气体中的CO2比吸入空气的CO2含量多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证明氨分子在不断运动
A.A B.B C.C D.D
12、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A﹣F代表六种不同元素。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元素B是自然界含量最多的元素
B.元素A、D同族
C.元素F比E更易失电子
D.元素C、F化学性质相似
二、填空题:
13、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如图是元素周期表部分内容,请根据表中信息完成相关问题。
(1)发现元素周期律并绘制出元素周期表的化学家是 ;元素周期表中的每一个横行叫做一个 ,位于元素周期表中同一横行的元素的原子,具有相同的 (选填“电子层数”或“最外层电子数”)。
(2)5个磷原子 ;
(3)镁元素 ;
(4)18号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
(5)1号元素与8号元素所形成的离子 ;
14、根据以下几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填序号):
(1)属于同种元素的粒子是 ;
(2)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的粒子是 ;
(3)具有相对稳定结的粒子是 ;
(4)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子是 。
15、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
(1)物质的组成及构成关系如图所示,图中①表示的是 ,②表示的是 。③水是由 构成的,④氯化钠是由 构成。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
A、过氧化氢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B、过氧化氢中含有氧气分子
C、二氧化碳是由一个碳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
16、图Ⅰ是小红按课本进行的一个化学实验,在实验时同学们闻到了一股难闻的刺激性气味。于是小明对原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装置如图Ⅱ。
【实验操作】
a.向B、C、E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5mL的蒸馏水,各滴入1~2滴无色酚酞溶液,振荡观察溶液颜色;
b.在A、D试管中分别加入2mL浓氨水,立即用带橡皮塞的导管按实验图Ⅱ连接好,并将D试管放置在盛有热水的烧杯中,观察几分钟。
【分析讨论】:
(1)图Ⅰ中通常为了能够看到明显的现象,实验时会在大烧杯后放置一张白纸,请问白纸的作用是 E试管放有酚酞溶液的目的是 。
(2)进行操作b时观察到的现象是 。
(3)由此可以得到的实验结论是① ,② 。
(4)对比改进前的实验,改进后实验的优点是 ;由此推知我们在改进实验时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 (答一点即可)。
17、已知一个碳12原子的质量为1.993×10-26kg,而一个氧原子质量为2.657×10-26kg,镁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4,求(1)该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结果保留1位小数)
(2)一个镁原子的实际质量.(结果保留4位有效数字)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 2、C 3、D 4、A 5、A 6、D 7、B 8、C 9、B 10、C
11、B 12、C
二、填空题:
13、答案:(1)门捷列夫;周期;电子层数;
(2)5P;
(3)Mg;
(4)39.95;
(5)OH-;
14、答案为:(1)②和④;
(2)③;
(3)①和④;
(4)②和⑤。
15、答案:(1)①原子;②分子;③水分子;④钠离子和氯离子;
(2)A。
16、答案:(1)衬托,便于观察实验现象;对比;
(2)C中酚酞变红的快,B中酚酞变红的慢;
(3)分子在不断地运动,温度越高分子运动的越快;
(4)有利于环境保护,且能说明影响分子的运动快慢的因素;是否有利于环境保护。
17、解:(1)一个碳12原子的质量为1.993×10-26kg,而一个氧原子质量为2.657×10-26kg,则该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2)一个碳12原子的质量为1.993×10-26kg,镁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4,设一个镁原子的实际质量为x,则,x=3.986×10-26kg.
答:(1)该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0;(2)一个镁原子的实际质量为3.986×10-26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