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七、八单元综合测试题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七、八单元综合测试题 (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60.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10-27 22:23: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七、八单元综合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请将选择题答案填入下表: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1.某部小说的故事梗概如下:1945年10月10日,国民党同中国共产党正式签署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也就是著名的“双十协定”。下列适合做这部小说书名的是 (  )
A.开启思想解放的大门——新文化运动
B.我眼中的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中流砥柱
C.中国社会转型的开端——鸦片战争
D.艰难的较量——重庆谈判
2.对于□□□□的意义,毛泽东指出:“谈判的结果,国民党承认了和平团结的方针。这样很好。国民党再发动内战,他们就在全国和全世界面前输了理,我们就更有理由采取自卫战争,粉碎他们的进攻。”“□□□□”指的是 (  )
A.中共一大 B.中共七大
C.西安谈判 D.重庆谈判
3.右图反映的是解放战争时期某一
阶段的战争态势。这一阶段的主题是 (  )
A.国民党挑起全面内战
B.解放军粉碎国民党军的重点进攻
C.解放军转入战略反攻
D.国民党与共产党开始战略决战
4.1947—1948年解放区农村的阶级关系和土地占有状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A.土地改革的实行
B.北平的和平解放
C.农村经济的发展
D.敌后战场的开辟
5.1947年,中国共产党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推动了解放区土地改革运动的发展。1948年,中共中央起草了《新解放区土地改革要点》,对新解放区的土地改革政策又作了许多明确的规定,解放区的土地改革运动有了深入的发展,到1948年下半年,解放区大约有1亿农民分得了土地。材料强调了 (  )
A.广大农民群众分得了土地
B.土地改革为解放战争提供了重要的物力保障
C.废除了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
D.土地改革运动的发展得益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6.南京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位特殊“见证者”,它见证了(  )
①中华民国的建立 ②五四运动的爆发 ③日军的大屠杀 ④国民党在大陆统治的结束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③④
7.[秦皇岛卢龙期末] 整理历史知识结构图是一种高效的学习方法。以下示意图有助于我们了解 (  )
A.国民大革命的主要进程
B.抗日战争的发展历程
C.人民解放战争的主要进程
D.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历程
8.以下为1913—1920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情况表。表中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年份 厂家 资本 工人
1913年 689家 33亿元 27万多人
1920年 1795家 50亿元 55万多人
A.外商企业的资金和技术支持
B.清政府放宽民间办厂的限制
C.西方列强暂时放松经济侵略
D.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实力雄厚
9.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年均注册工厂(家),出现如下图所示变化的原因包括 (  )
①清政府的推动 ②辛亥革命的影响 ③“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
④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无暇东顾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10.梁实秋在《过年》一文中曾回忆到,早在民国建立前一两年,家中除岁方式已然做了“维新”。“我不再奉派出去挨门磕头拜年,我从此不再是磕头虫儿。”促使春节习俗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A.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B.西方文化和民主思潮的影响
C.民国政府移风易俗,革除陋习
D.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11.右图中的情景表明近代中国(  )
A.书信往来彻底结束
B.社会礼仪发生变化
C.信息传递主要靠电话
D.出现了新兴的职业
12.以下是1910年12月15日《申报》广告统计表,由此可知 (  )
国家 广告主题 方式和内容
英国 汇通保险 招购保险
日本 三井保险(水险、火险) 招购保险
英国 自来水 招购产品
英国 制造汗衫的机器 招购、登门指导
英国 火险 招购保险
外国 保裕享茂洋行 招购
英国 润肺止咳药、粉蜜 招购保险
中国 博山玻璃公司 社会公开招股募股
中西联营 上海五洲大药房 联营销售药品
中国 治痰止咳药 招购药品
英国 仪器设备 招购设备仪器
A.上海商品全盘西化
B.人民生活多元化
C.西方商品输出加剧
D.人们的健康、理财意识很强
13.中国近代教育和文化事业得到很大发展。以下史实不能反映这种变化的是 (  )
A.英国商人美查在上海创办《申报》
B.落第举人王长益到京师大学堂报名
C.商务印书馆出版最新教科书
D.滨州杜氏家族一门十二进士
14.他以笔代戈、奋笔疾书,战斗一生,被誉为“民族魂”。毛泽东曾评价说:“他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对中国近代史上一位伟大的文学家、现代杂文的开拓者的评价。“他”是 (  )
A.齐白石 B.茅盾
C.鲁迅 D.徐悲鸿
15.1909年,《大公报》载文宣传一种时髦的文化娱乐方式:“第一是开眼界,可以当作游历,看看欧美的风土人情——真如同身历其境,亲眼见的一样……”该文化娱乐方式是 (  )
A.听京剧 B.看电影 C.赏花灯 D.看皮影戏
二、非选择题(共55分)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 1946年夏,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全面内战爆发。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毛泽东提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解放区军民不断粉碎敌人的进攻。
材料二 1947年,中国共产党决定在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没收地主土地,实行耕者有其田。经过一年多的斗争,解放区一亿多农民分得了土地,极大地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
材料三 1947年6月,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渡过黄河,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1948年9月至1949年初,人民解放军连续发动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150多万人,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横渡长江,解放南京,推翻了国民党政权的统治。
材料四 解放战争开始时国共双方的力量对比
国民党 共产党
拥有军队 约430万人 约127万人
武器装备 接收100万日军的装备,获得美国大量武器 基本上是步枪
拥有人口 约3.39亿 约1.36亿
占有地区 大城市,绝大部分铁路交通线 小城镇、乡村、偏远地区
材料五 在三大战役中,动员民工累计达880余万人次,人民群众出动支前的大小车辆141万辆,担架36万余副,牲畜260余万头,粮食4.25亿千克。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
(1)据材料一,指出1946年解放区军民不断粉碎敌人进攻的原因。(2分)
(2)据材料二、材料三,归纳中国共产党1947年开展的重大革命活动。(4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重大历史意义。(4分)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共产党在1949年取得的重大革命成果。(6分)
(4)依据上述材料和问题,概括中国共产党在解放战争中的不利条件和有利条件。(4分)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鸦片战争前,中国人的主要交通工具是轿子、马车和帆船等。鸦片战争后,轮船、火车等新式交通工具逐渐传入中国。
材料二 1865年,英商在北京铺设了半千米的窄轨铁路,并试行小火车。这一举动引起京城市民的惊诧和猜疑,视其为怪物。窄轨铁路很快被清政府责令拆除。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修筑了芦汉、沪宁、津浦铁路,形成近代中国第一个筑路高潮。到1911年,全国铁路总长9292千米。
(1)材料一中,中国人的交通工具的动力在鸦片战争前后发生了什么变化 (4分)
(2)结合材料二,说说对于火车的引入,近代中国人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转变。(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发生这种转变的原因。(4分)
(3)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交通工具在中国近代社会发展中的作用。(2分)
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3分)
材料一 洋务派在兴办军事工业的同时,需要巨额的资金投入,为此“百方罗掘”但仍“不足用”,于是洋务派开始将工业范围扩大。1872年,李鸿章在上海开办轮船招商局,开始了“求富”之路。在此后的十余年间,煤矿、铁厂、缫丝厂、电厂、自来水厂、织布厂、铁路等相继建设,这些民用工业的创办打破了西方资本在中国的垄断,为国家回收了大量白银,并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材料二 李鸿章办了多年洋务之后,在给曾国藩的信中写道:“惟中国政体,官与民、内与外均难合一……抑实不如日本。”后来曾为洋务运动旗帜的江南制造总局,被日本侵占,更名为“三菱重工株式会社江南制造所”。
材料三 民国初期历年新注册厂数(不包括矿山,单位:家)
年份 1912年 1913年 1914年 1915年 1916年 1917年 1918年 1919年
工厂数 17 37 37 50 33 34 29 23
材料四 1915年,荣氏兄弟集资30万银元在上海创办申新纺织公司,建立申新纺织第一厂,荣氏兄弟占股60%,由荣宗敬任总经理。后来公司不断发展,从1家厂逐步扩大到9家厂,但随后遭受日本帝国主义和国民政府的双重压榨,濒临瘫痪。
(1)材料一主要反映了洋务运动的哪一重要举措 (2分)据材料一,概括这一举措的直接目的。(2分)
(2)据材料二,分析这一举措没有使洋务派实现“求富”目的的原因。(4分)
(3)依据材料三,概括当时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情况。(2分)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其原因。(4分)
(4)依据材料四,归纳出荣氏企业的发展轨迹。(3分)并概括荣氏企业发展艰难曲折的主要原因。(4分)
(5)综合上述材料及问题,概括洋务企业和民族工业的共同作用。(2分)
答案
1.D 2.D 3.B 4.A 5.D 6.C 7.C 8.C 9.D 10.B 11.D 12.B 13.D 14.C 15.B
16.(1)毛泽东提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
(2)土地改革;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意义:土地改革,使农村的阶级关系和土地占有状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翻身农民踊跃参军参战,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3)淮海战役胜利;平津战役胜利;渡江战役胜利,推翻了国民党政权的统治。
(4)不利:解放战争初期,国共力量悬殊,国民党力量远大于共产党。有利:有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有全国人民的拥护和大力支持。
17.(1)鸦片战争前是人力、畜力和风力,鸦片战争后增加了蒸汽机。
(2)由不接纳(排斥)到接受并修建铁路。原因:西方先进交通工具的传入为交通带来了便利;近代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社会近代化的推动。(答出两点即可)
(3)促进了商品流通和经济发展,方便了人们的出行。(言之有理即可)
18.(1)创办民用工业。解决军事工业资金不足的问题。
(2)中国政治制度落后(中国政体落后或没有触动封建制度的根基);日本等列强的侵略。(言之有理即可)
(3)民族工业有了进一步发展,出现了“短暂的春天”。原因:一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洲战事,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国民族工业获得了迅速发展的良机;辛亥革命的促进作用;有识之士的倡导;“实业救国”思潮的推动。
(4)轨迹:创办—发展—衰落。主要原因: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内受封建主义、外受帝国主义的压迫。
(5)推动了中国经济近代化的进程。(言之有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