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本大题有1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1.鲁迅回顾历史说:“中国太难改变了……不是很大的鞭子打在背上,中国自己是不肯动弹的。”第二次鸦片战争这一鞭,使中国认识到要学习西方军事技术,于是开始了 ( )
A.洋务运动 B.虎门销烟
C.三元里抗英 D.太平天国运动
2.李鸿章说:“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下列主张与他这段话相符的是 ( )
A.引进西方军工技术,保持中国政治文化传统
B.政治改革以图强,建立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
C.通过革命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D.提倡资产阶级新文化,反对封建旧文化
3.从下面的表格中,我们可以看出洋务运动 ( )
时间(年) 创办人 企业 类型
1861 曾国藩 安庆内军械所 军事工业
1865 李鸿章 江南机器制造总局 军事工业
1872 李鸿章 轮船招商局 民用企业
1890 张之洞 汉阳铁厂 民用企业
A.主要是为创办军事工业 B.推动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C.目的是维护清政府统治 D.推动了中国经济近代化
4.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讲解员会向游客介绍的内容有 ( )
①甲午中日战争是日本第一次大规模侵华战争 ②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③邓世昌指挥致远舰冲向敌舰,壮烈殉国 ④清政府签订了《马关条约》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5.面对亡国灭种的危机,中华民族一面英勇反抗外来侵略,一面开始了近代化道路的艰辛探索。下列对此期间历史事件的关系的叙述,符合史实的是 ( )
A.鸦片战争爆发是虎门销烟的导火线
B.第二次鸦片战争直接导致辛亥革命的发生
C.《马关条约》的签订引发了公车上书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结束后掀起了洋务运动
6.《马关条约》适应了帝国主义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需要,随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下列条款最能体现帝国主义列强对华资本输出需要的是 ( )
A.赔偿日本兵费白银2亿两
B.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C.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D.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7.观察下图,从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态度的变化,可以判断出这种情况出现在 ( )
A.鸦片战争后 B.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C.甲午中日战争后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
8.《马关条约》和《南京条约》的不同之处是 ( )
A.赔款 B.开放通商口岸
C.割地 D.允许开设工厂
9.据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中记载:“万国报馆,议论沸腾,咸以瓜分中国为言,若箭在弦……瓜分豆剖,渐露机牙……恐皇上与诸臣,求为长安布衣而不可得矣!”面对此种情况,光绪帝支持了 ( )
A.义和团运动 B.洋务运动
C.辛亥革命 D.戊戌变法
10.了解历史时序,初步掌握历史事件发展的线索是学习历史的基本要求之一。下面关于戊戌变法的线索中,对应错误的是 ( )
11.1898年,康有为40岁,梁启超25岁。变法前,两人都没有出过国,对西方文化和制度的了解只囿于表面,而且对于西方的认识,也只是局限于所读的传教士的出版物和对香港及上海的殖民管理中的见闻。这说明 ( )
A.西方列强支持维新变法 B.慈禧太后掌控着实权
C.维新派缺乏经验 D.顽固派反对变法
12.军队统帅瓦德西在给德国皇帝的报告中供认:“占领北京之后,曾特许军队公开抢劫三日,其后更继以私人抢劫……所有中国此次所受毁损及抢劫之损失,其详数将永远不能查出,但为数必极重大无疑。”文中这支抢劫的军队是 ( )
A.英法联军 B.德军
C.八国联军 D.英军
13.历史图片蕴含了丰富的历史知识。观察下面两幅图片,分析它们所反映的战争,从中能提取到这两次战争的哪些相同点 ( )
①都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②在这两次战争影响下,中国人民都进行了近代化的探索 ③战争结束后都签订了不平等条约,都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④英国、法国都参加了这两次战争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4.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之一。下列史实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
①火烧圆明园 ②割香港岛给英国 ③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
④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③②①④ D.④①②③
15.某历史兴趣小组整理了以下信息,由此推断他们研究的主题是 ( )
①虎门销烟 ②火烧圆明园 ③《马关条约》 ④义和团运动
A.侵略与反抗 B.近代化的探索
C.内战烽火 D.殖民扩张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10分)
16.运用历史知识,完成下面各题。
(1)下列两个条约,分别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2分)
(2)根据下面年代尺上的信息,分别写出与“开设工厂”和“严禁反帝”相对应的不平等条约,并归纳近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5分)
(3)历史事件包含原因、现象、内容、影响等诸多要素。阅读下表中的历史叙述,判断其分别属于哪种要素。(3分)
历史事件 历史叙述 要素
洋务运动 轮船招商局起初只有3艘轮船,1876年增加9艘,1877年总数达到30多艘,使中国轮船吨位增至400万吨左右,约占中外在华轮船总吨位的36.7%,成立后十年间,营业净收入由81000两白银增长到910000两白银
甲午中日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随后几年中,列强纷纷在中国强租海港、划分“势力范围”,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戊戌变法 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开办新式学堂;裁减绿营,训练新式军队
三、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含两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7.近代以来,为了实现国家富强,先进的中国人进行了救亡图存的探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在中国社会发生的洋务运动,引进和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创办和发展军事工业、民用工业……洋务官僚们没有意识到,他们为了维护封建专制统治,却不自觉地走向自己预期目的的反面。
——夏东元《洋务运动史》
材料二 鲁迅先生说“中国太难改变了……不是很大的鞭子打在背上,中国自己是不肯动弹的”……甲午海战第三鞭打来,才知西人强者兵,所以强者不在兵,没有科学、没有经济、没有政治的变法不行。一步三回头,以至使中国引进西学走向世界的近代化运动的步伐缓慢。
——《中西500年比较》
材料三 光绪三年(1877年),英国传教士李提摩太到山西赈灾,会见山西巡抚曾国荃,并向他提出一个“西化”山西的方案,山西这才有了 一个开风气的动议。但是,李提摩太的包括开矿、兴实业、办学校在内的大规模“西化”山西方案,却被曾国荃拒绝。四年以后,张之洞由京官出任山西巡抚。这个名闻一时的清流派健将,却在山西这块相对封闭的土地上,开始了他的洋务生涯,山西也由此而迈开了近代化的步子。
——《洋务运动和山西近代化》
(1)材料一反映出洋务运动有何特点 怎样理解他们“不自觉地走向自己预期目的的反面”这一观点 (3分)
(2)阅读材料二,结合“变法”内容,说明当时先进的中国人是如何将这一认识付诸行动的。(2分)
(3)比较洋务运动与材料二所述事件的异同点。(4分)
(4)根据材料三,概括山西近代化的特点。(1分)
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香港的水坑口街(原名叫“波些臣街”“占领街”)……这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始,也是血泪斑斑的中国近代史的开始。那片美丽的香港海湾被冠以维多利亚女王的名字,以纪念英国对一个古老文明的胜利。
——《复兴之路》解说词
(1)依据哪一条约的规定,英国人将香港海湾“冠以维多利亚女王的名字” 根据材料,指出“英国对一个古老文明的胜利”对中国产生的影响。(2分)
材料二
(2)材料二中的“十二生肖兽首”是在哪次战争中流失海外的 在这次战争中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是哪个国家 (2分)
材料三 《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主要内容
条约 《马关条约》 《辛丑条约》
主要内容 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兵费白银2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9.8亿两……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外国军队驻扎在从北京到山海关的铁路沿线要地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与《南京条约》相比,《马关条约》中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方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辛丑条约》的签订对中国有何影响 (4分)
(4)有人说,中国近代史就是一部屈辱史,对此你有哪些感悟 (2分)
四、探究题(本大题共15分)
19.中国近代史既是列强的侵略史,又是中国人民的抗争史和探索史。某校八年级(1)班同学以“探索中国近代历史”为主题进行了一次研究活动,请你也参与进来。
【资料研读——千年未有之变局】
(1)李鸿章曾在某篇奏章中提道:“今则东南海疆万余里,各国通商传教,来往自如,麇集京师及各省腹地,阳托和好之名,阴怀吞噬之计;一国生事,诸国构煽:实为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联系下列鸦片战争的相关条款,从政治、经济两方面分析中国经历的“千年未有之变局”。(4分)
《南京条约》主要内容
开放广州、宁波、上海等五处为通商口岸
赔款2100万银元
割香港岛给英国
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
【表格梳理——近代化的早期探索】
(2)根据所学知识,补充下列表格。(5分)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时间 19世纪60—90年代中期 1898年
背景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内外交困 ④ ,清政府战败,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代表人物 奕?、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⑤ 、⑥ 、 ⑦
主要内容 发展近代军事工业、民用企业,兴办新式教育,创办新式陆、海军等 政治上:⑧ 。 经济上: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 文化上: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 军事上:裁减绿营,训练新式军队
性质 ① ⑨
结果 失败
影响 客观上促进了② 的产生,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是中国③ 的开端 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在社会上起到了⑩ 的作用
【表达交流——沉沦与探索】
(3)请根据上述探究和所学知识,结合中国19世纪中后期的发展历程,以“沉沦与探索”为题写一篇150字左右的小短文。(6分)
答案
1.A 2.A 3.D 4.D 5.C 6.D 7.C 8.D 9.D 10.A 11.C 12.C
13.C 14.B 15.A
16.(1)图一:《马关条约》使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图二:《辛丑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庞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从此,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2)分别对应《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鸦片战争后,中英签订《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甲午中日战争后,《马关条约》签订,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辛丑条约》签订,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现象 影响 内容
17.(1)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理解:洋务运动的主观目的是维护清朝统治,客观上却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在中国的产生,逐渐壮大的资产阶级发动了辛亥革命,最终推翻了清朝统治。
(2)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有利于资产阶级参与政治,推动了中国近代政治民主化的进程;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促进了中国近代经济工业化的进程;废除八股,开办新式学堂,传播资产阶级思想,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推动了中国近代思想文化的科学化。(答出任意一点即可)
(3)异:洋务运动是地主阶级性质的改革,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洋务运动学习西方技术,戊戌变法学习西方制度;等等。
同:都是世界资本主义潮流冲击下的产物;都是在面临西方列强侵略的情况下为中国近代化探索所作的努力;都向西方学习;改革内容都涉及军事、经济、文化教育;都有利于中国的近代化;都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都传播了西方的先进思想和知识;都促进了思想解放;都有利于缩小与世界的差距;等等。 (各答出符合题意的任意一点即可)
(4)山西的近代化起步晚,落后于沿海地区;在洋务派官员的有力推动下才得以开启;等等。(答出符合题意的任意一点即可)
18.(1)《南京条约》。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国丧失了完整独立的主权,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遭到破坏,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第二次鸦片战争。沙俄。
(3)由以商品输出为主转变为以资本输出为主。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4)落后就要挨打;要发愤图强;等等。
19.(1)政治上:中国的领土完整遭到破坏,丧失了完整独立的主权。经济上: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遭到破坏。
(2)①封建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 ②中国民族资本主义 ③近代化 ④甲午中日战争 ⑤康有为 ⑥梁启超 ⑦谭嗣同 ⑧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⑨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 ⑩思想启蒙
(3)示例
沉沦与探索
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清政府被迫于1842年签订《南京条约》。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56年,列强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统治集团内部一些比较开明的官员掀起了洋务运动,但并不能救中国。甲午中日战争的惨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随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面对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康有为等人主张变法图强,最终被镇压。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迫使清政府签订了《辛丑条约》,中国彻底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