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张PPT)
体育课游戏捕鱼
天津市滨海新区汉沽中心小学
体育教师 刘畅
《金色池塘》— 一年级 水平一
一、指导思想
本节课的指导思想是在“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下,以发展学生身体素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宗旨,力求抓准教材重点,使教学目标统领教学内容,力争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产生良好的情绪体验。不断提高学习主动性,使学生学会细心观察和与人合作。同时,将思想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之中。
二、教材分析
体育游戏“捕鱼”是人教版体育与健康教材中的教学内容,它符合“课程标准”提出的水平一阶段使学生乐于参加各种体育游戏、活动的目标。同时,对教师如何确保学生在游戏中的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捕鱼”是以情境化的游戏形式发展学生的灵敏素质和快速移动、奔跑、躲闪等活动能力。也是对学生进行观察判断及应变决策等潜在能力培养。
三、学情分析
我所授课的学生为我校一年级1班的学生,从整体分析,他们正处在灵敏素质的稳步上升期。并且对体育课充满兴趣,在课堂上有较强的表现和竞争意识,喜爱游戏,想象力丰富、爱模仿,乐学好动这些都是他们的优势。但他们在课堂上注意力会经常分散,情绪还不够稳定,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和热情来的快,去的也快,难以持久。对于学习动作技术时,他们表现出的认知能力还较弱,这些又都是他们的弱势。从个体来分析,本班学生身体素质水平存在一定的差异,有的学生体能稍差,有的学生融入课堂角色稍慢。根据这些情况,为了让学生时时有新鲜感以及每个人都能达到一个合理的运动负荷,教师在“捕鱼”游戏的基础上进行了一些改变,从而使学生保持到最佳状态下进行学习和娱乐。
四、教学目标
1. 通过本课提高学生灵敏素质,使学生对体育课堂充满兴趣,乐于参加体育活动。
2. 在练习和游戏过程中,发展学生奔跑能力、躲闪能力、反应速度和身体控制能力四个方面。
3. 在课堂中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让学生学会遵守游戏规则,强化纪律意识,尝试小组合作学习。
五、教学重点
重点:躲闪能力和身体控制能力。
难点: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的培养及学生安全。
六、主要教法、学法
1.主要教法
(1) 游戏教学法:根据本课目标和学生的身心特点,改编游戏,使学生在游戏活动中达到多种目标。提高学生的兴趣,激发学习的主动性。
(2) 情境导入法:通过语言描述“池塘”环境,制作“渔网”器材,扮演“小鱼”“渔夫”角色等,使学生快速融入课堂氛围之中,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3) 启发教学法:在游戏过程中,教师教会学生观察如何躲避“渔网”并让学生自主发明各种躲避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发现和创造能力。
2.主要学法:探究学习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
七、教学流程
本课分为四个部分,开始部分2分钟左右,准备部分6分钟左右,主体部分29分钟左右,结束部分3分钟左右。其中主体部分为两个阶段辅助练习阶段9分钟左右和主教材“捕鱼”游戏20分钟左右。
(一)开始部分:(2分钟)
1. 上课铃响起,在教师的注视下,学生快速站成四列横队。体委整队,报告人数,师生问好。教师利用语言导语的方式,描述“金色池塘”的情境。“同学们你们有过捕鱼的经历吗?没有捕过的同学也没有关系,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到美丽的金色池塘捕鱼。在“捕鱼”之前老师要向同学们提出几个要求,请大家遵守纪律,听从老师指挥,保护自己其他同学的安全,有问题及时向老师汇报,大家能不能做到?能!好,那么我们一起去金色池塘捕鱼啦!本环节的设计目标是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遵守纪律的习惯。
(二)准备部分:(慢跑游戏4分钟 热身操3分钟)
1. 过障碍跑“小鱼游水” — 教师通过描述小鱼游水的形象,讲解示范绕障碍跑方法,要求学生在跑动中能够绕过障碍从而改变运动方向。教师组织学生成一路纵队,在教师带和排头带领下进行练习。此环节的目的在于发展学生灵敏素质、奔跑能力和身体控制能力。通过改变单一的慢跑方式提高学生兴奋度,使学生迅速进入课堂状态。
2. 教师带领学生进行热身操《快乐一年级》,学生成体操队形散开,跟随音乐节拍模仿教师动作。这些动作比较简单实用,适合水平一阶段学生的身心特点,已达到充分活动各关节和避免运动中受伤的目的。
(三)主体部分:
1.“捕鱼”游戏辅助练习:(9分钟)
(1)反应跳练习“鱼跃龙门” — 教师讲解示范动作方法,强调双脚同时起跳,同时落地并有缓冲。要求在教师给出信号后快速做出反应并做出相应的动作,这一练习的目的在于锻炼学生反应能力和身体控制能力。(3分钟)
(2)躲闪练习“小鱼出水” — 学生友伴分组,每组两人,教师讲解动作方法,要求一名同学用手臂模拟架起两根“小鱼杆”使其平行并具使中间保持一人距离。另一名同学采用脚下移动向上起身方式,在两根“小鱼杆”之间移动要求身体不能触屏“小鱼杆”。根据自己的能力可以逐渐加快速度。此练习的目的在于发展学生身体协调能力和躲闪能力,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能力。(3分钟)
(3)转身跑练习“渔夫和小鱼” — 根据本课主教材中的发展学生反应能力和体验急停急起、转身等动作的目标要求。教师组织学生进两人一组,背对起跑方向,前后两人保持1.5米的距离。前排同学扮演小鱼,后排同学扮演渔夫,当老师下达口令小鱼快跑时,前后两名同学同时迅速转身,渔夫对小鱼进行追逐。之后两人互换角色与位置。要求两人错位起跑,跑直线。追逐的同学不准有推、抓等危险动作。(4分钟)
以上三项练习都是围绕主教材的教学目标进行的适应性练习,目的是循序渐进的为学生进行主教材游戏做好铺垫。
2.主教材“捕鱼”游戏
(1)教师讲解游戏方法与规则。(2分钟)
① 使用平板电脑讲解游戏方法:
游戏开始,“小鱼”在制定范围内的“池塘”内自由活动,各组有一名“渔夫”用渔网套“鱼”的头,被套住者暂时退出“鱼塘”。当教师宣布暂停时清点被捕“鱼”数,更换“捕鱼人”从新开始。
② 游戏规则:
Ⅰ “鱼”出“鱼塘”算失败。
Ⅱ “捕鱼人”的网和杆碰触“鱼”无效。
Ⅲ 被捕住的“鱼”不允许继续奔跑。
(2)游戏中设立“安全岛”;教师组织学生分成两个大组,小渔夫队和老渔夫队分别由教师和小组长先做捕鱼人,游戏中如果“小鱼”感觉比较累可以进入“安全岛”中休息15秒钟,此时“捕鱼人”不可捕捉“安全岛”中的“小鱼” 。设置此环节的目的在于首先是为了让教师和小组长控制游戏节奏,其次设立“安全岛”以便于照顾体能较弱的学生,合理控制运动负荷。(3分钟)
(3)游戏中增加“捕鱼人”数量;每小组增加组到两名“捕鱼人”。和以便逐渐增加练习的强度。每小组捕获四条“小鱼”后,更换“捕鱼人”给没有做过“捕鱼人”的同学。(2分钟)
(4)扩大池塘面积,变换为每组四名“捕鱼人”加强练习强度。(3分钟)
(5)强加躲避情境;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捕鱼人采用的工具,发现捕鱼工具的缺点,启发学生探索、创造出与其相适应躲避方法,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4分钟)
(6)变化捕鱼工具和形式:增加“钓鱼竿”、扩大“渔网”。通过工具和形式的变化,使躲避和捕捉的难度加大,从而进一步发展学生灵敏素质。(3分钟)
(7)两组互换“捕鱼人”小比赛。两队互换捕鱼人,在教师规定的两至三分钟时间范围内比一比哪一组的“捕鱼人”捕到的“小鱼“”多,数量多者胜利。此环节设置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在游戏的同时培养学生竞争意识。(3分钟)
四、结束部分
(1)放松练习:学生跟随音乐模仿教师做柔韧拉伸放松。(1分钟)
(2)总结本课:教师邀请学生说出游戏中情绪的感受。正确的引导学生积极向上的心态。同时,树立学生保护环境意识。(老师想问同学们一个问题,如果小鱼在被污染的池塘里,能不能快乐的游来游去呢?它是不是就会生病呀?就像我们也要生活在一个美丽健康的环境一样是不是?所以我们要保护环境!)(2分钟)
八、教学媒介
在操场上画出两组圆形场地,每组内圈直径为9米,外圈直径为12米,延边线外画出两个半径为两米的半圆形,作为“安全岛”和“新鱼塘”,教师自制“小鱼网”8张,呼啦圈4个、自制“钓鱼竿”4根、录音机一台。
九、安全措施
合理的场地布置和恰当的组织,及时到位的提醒和充分科学的热身,课前耐心的安全教育,课堂上所用的器械用软海绵包裹,设立游戏休息区“安全岛”等以排除安全隐患。
十、课堂教学效果预测
1、心理状况预测:根据本课特点,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学生学习情绪高涨,并能在练习中获得愉悦的心理体验和情感交流。
2、预计平均心律120-130,最高心律140—150,练习密度35-40%。
十一、本课特点
1、本课始终让学生在“池塘捕鱼”的情境中快乐的进行游戏,教学目标与情景设置相辅相成,在此过程中发展学生奔跑能力、躲闪能力、反应速度和身体控制能力四个方面。通过启发提问的方式,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大胆采用小组合作的游戏方式发展学生合作学习能力。让学生学会遵守游戏规则,强化纪律意识。
2、本课各环节的设置紧扣教学目标,在辅助练习阶段三项练习均是围绕主教材的教学目标进行的适应性练习,目的是循序渐进的为学生进行主教材游戏做好铺垫。
3. 充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重视学生情绪体验,合理控制运动负荷。在课中为体能稍差的学生设置安全岛,器材多样化,尊重学生的选择,使游戏更加具有趣味性。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