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燕
【积累运用】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大海沧茫,雷声轰响,狂风将翡翠般的波浪甩到悬涯上,闪电的影子在大海里wān yán游动。海鸥飞窜,海鸭呻吟,企鹅胆怯地躲藏。唯有海燕无畏无惧,翅膀掠过波浪,发出胜利的yù yán家的叫喊。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2)语段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并改正。
2. 对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1)一堆堆乌云,像青色的火焰,在无底的大海上燃烧。
(2)波浪在愤怒的飞沫中呼叫,跟狂风争鸣。
(3)它深信,乌云遮不住太阳,——是的,遮不住的!
(4)大海抓住闪电的箭光,把它们熄灭在自己的深渊里。
A.比喻 比喻 反复 拟人
B.比喻 拟人 反复 拟人
C.拟人 拟人 拟人 比喻
D.比喻 比喻 拟人 拟人
3. 对下列句子中破折号运用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嘎——”传过来一声水禽被惊动的鸣叫。(标示声音的延长)
B.它飞舞着,像个精灵, ——高傲的、黑色的暴风雨的精灵。(标示话题的转换)
C.它叫喊着,——就在这鸟儿勇敢的叫喊声里,乌云听出了欢乐。(标示补充说明)
D.海鸭也在呻吟着, ——它们这些海鸭啊,享受不了生活的战斗的欢乐:轰隆隆的雷声就把它们吓坏了。(标示补充说明)
4. 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
A.《海燕》原题为《海燕之歌》,“海燕”是一种海鸟,常在暴风雨来临之前在海面上飞翔。“海燕”在俄文里含有“暴风雨的预言者”之意。
B.《海燕》是一篇充满浪漫主义激情的记叙文,采用象征手法,热情地歌颂了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无畏的战斗精神。
C.“——暴风雨!暴风雨就要来啦!”这是海燕在呼喊,呼喊激烈而伟大的革命运动就要到来,表达对革命的渴望。
D.为了表现海燕的勇敢、乐观和对暴风雨的渴望,本文除了对海燕进行直接描写外,还通过对暴风雨来临前大海海面变化的描写来烘托,并以海鸥、海鸭、企鹅来比较。
5. [2021重庆中考A卷]拟人化的描写既能表现景物特点,又能传达情感。请你参照示例,从备选景物中选择一种,进行连续的拟人化描写,不少于两处。(句式不限)
示例:清风,轻盈地穿过明月松间,悠然漫步于辽阔原野,悄然而去。
备选景物:微雨 白云 柳枝
6. [2021山西中考]信仰、信念、信心,任何时候都至关重要。为此,学校举办了以“回首百年党史·赓续红色基因”为主题的系列活动。
回首百年征程 传承信仰力量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信仰之光熠熠生辉。在党的光辉历程中,无数优秀共产党人胸怀坚定信仰,冲锋在前,担当在前,奉献在前,只为让中国拥有“可赞美的光明前途”,只为让后代享受人类应有的一切幸福。无论何时何境,他们都以生命赴使命,用热血铸忠魂,把青春乃至生命献给祖国和人民,赓续传承着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胸怀千秋伟业,恰是百年风华。用忠诚坚守初心,以奋斗托举梦想,让青春与信仰同向。这是新时代青少年应有的责任与担当。
上文是小明同学为本次活动写的开场白。下面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文中加点的词“光明”“幸福”词性相同。
B.文中画横线的三个短语结构一致。
C.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朗读时应铿锵有力。
D.文中最后一句话的主干是“这是青少年的责任与担当”。
7. 《海燕》一文中勇敢乐观、不惧风雨的海燕形象深深地印在同学们心中。为此,学校拟组织一次以“激扬青春”为主题的远足活动,号召当代青年向海燕学习,勇于迎接挑战,创造辉煌。
(1)请为本次活动拟写一句宣传口号。要求:使用对偶修辞,不超过20字。
(2)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值得赞颂的事物,如小草、松柏等。请你展开联想,运用象征或对比的手法写几段话。
二、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15分)
(甲)
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
…………
海鸥在暴风雨来临之前呻吟着,——呻吟着,它们在大海上飞窜,想把自己对暴风雨的恐惧,掩藏到大海深处。
海鸭也在呻吟着,——它们这些海鸭啊,享受不了生活的战斗的欢乐:轰隆隆的雷声就把它们吓坏了。
蠢笨的企鹅,胆怯地把肥胖的身体躲藏在悬崖底下……只有那高傲的海燕,勇敢地,自由自在地,在泛起白沫的大海上飞翔!
…………
海燕叫喊着,飞翔着,像黑色的闪电,箭一般地穿过乌云,翅膀掠起波浪的飞沫。
看吧,它飞舞着,像个精灵,——高傲的、黑色的暴风雨的精灵,——它在大笑,它又在号叫……它笑那些乌云,它因为欢乐而号叫!
这个敏感的精灵,——它从雷声的震怒里,早就听出了困乏,它深信,乌云遮不住太阳,——是的,遮不住的!
狂风吼叫……雷声轰响……
一堆堆乌云,像青色的火焰,在无底的大海上燃烧。大海抓住闪电的箭光,把它们熄灭在自己的深渊里。这些闪电的影子,活像一条条火蛇,在大海里蜿蜒游动,一晃就消失了。
——暴风雨!暴风雨就要来啦!
这是勇敢的海燕,在怒吼的大海上,在闪电中间,高傲地飞翔;这是胜利的预言家在叫喊:
——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选自高尔基《海燕》,创作于1901年)
(乙)
蛇,高高地爬到山里去,躺在潮湿的山谷里,盘成一圈,望着海。太阳高高地在天空中照耀着,群山向天空中喷出热气,波浪在下面冲击着石头……
忽然,在蛇所待的那个山谷里,天空中坠下一只胸膛受伤、羽毛上染着血迹的鹰。它短促地叫了一声,坠在地上,怀着无可奈何的愤怒,胸膛撞在坚硬的石头上。蛇吓了一大跳,敏捷地爬开,但是,马上看出这鸟儿的生命只能维持两三分钟了。它爬到那受伤的鸟儿跟前,面对着它轻声地说:“怎么啦,你要死了吗 ”
“是的,要死了!”鹰深深地叹了口气回答说,“啊,我痛快地生活过了!我懂得什么是幸福。我英勇地战斗过了,我见过天!哦,你是不会那么近地看到天的!唉,你这可怜虫!”
“是的,要死了!”鹰深深地叹了口气回答说,“啊,我痛快地生活过了!我懂得什么是幸福。我英勇地战斗过了,我见过天!哦,你是不会那么近地看到天的!唉,你这可怜虫!”
“那有什么了不起!我在这里很好,又温暖,又滋润。”而且它想:飞也好,爬也好,结果还不是一样,大家都要埋入黄土,都要化为灰尘。但是那勇敢的鹰忽然抖擞精神,微微挺起身来,向山谷里看了一眼。阴暗的山谷里气闷不堪,散发着腐臭的气味。鹰使出全身的精力喊叫起来:“啊,要是能够再飞到天上去一次,那该多好啊!我要把敌人紧紧压在胸膛的伤口上……啊,战斗多么幸福啊!”
(选自高尔基《鹰之歌》,写于1895年,有删改)
1. 乙文中“蛇”这个形象就相当于甲文中的哪些形象 “蛇”有什么象征意义 作者塑造这个艺术形象的目的是什么 (3分)
2. 下列句子富有表现力,请结合语境品析其中的妙处。(6分)
①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3分)
②阴暗的山谷里气闷不堪,散发着腐臭的气味。(3分)
3.甲文中的海燕、乙文中的鹰在文章结尾处都竭力叫喊,从它们的叫喊声中你听出了作者高尔基怎样的内心渴求 (3分)
4. 这两篇散文诗都是高尔基“战斗的檄文”,曾激励无数仁人志士为俄国革命赴汤蹈火……经典往往是常读常新的,有些富有哲理的经典句子至今读来仍发人深省,催人奋进。试从两文中找出你最喜欢的一句话,并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感触。(80字左右)(3分)
答案
(1)蜿蜒 qiè lüè 预言
B 3.B 4.B
5.【答案示例】 示例一:微雨,点洒在花间,静听花的呢喃,笑看春意满园。
示例二:白云,悠游于辽阔蓝天,流连于群山之巅,变换着俏丽的容颜,潇洒又自在。
示例三:柳枝,翻墙跨篱,舒枝展臂,挽住行人衣衫,诉说春的心愿。
C
7.【答案示例】 (1)激扬青春,挑战自我。
(2) 松 柏
在宽阔的街道上,寒冷的冬风卷集着雪花。在雪花与冬风之间,松柏就像一个高大的巨人,坚毅地挺立在风雪之中。雪花飘落在松柏身上,冬风吹刮在松柏身上,但它挺立着,——就在这风雪交加的环境下,松柏洋溢着欢乐。雪花越来越大,越来越多,向地面飘落下来,狂风一边怒吼着,一边与雪花会合着,一起向远处飘去。
松柏站立着,沉默着,像高大的巨人,静静挺立在街道上,身体披上了一层厚厚的积雪。看吧,它挺立着,像个威武的战士,——巨大的、白色的风雪的战士,——它在欢笑,它又在呼喊……它笑那些狂风,它因为快乐而呼喊!这个坚强的战士,——它从狂风的怒吼中,早就听出了疲倦,它相信狂风吹不走太阳,——是的,吹不走!
——暴风雪!暴风雪就要来啦!
威武的松柏,在风雪中,在狂风之间,勇敢地挺立着;这是胜利的预言家在说:
——恶劣的环境终将磨炼出坚毅的自己!
【解题思路】 (1)本题考查宣传口号的拟写。拟写的宣传口号要符合“激扬青春”的活动主题,语意简洁明了,有号召性和鼓动性。注意使用对偶修辞,符合题干的字数要求。(2)选择一种事物,展开联想写几段话即可,注意使用象征或对比的手法。
【阅读】
1.【答案示例】 海鸥、海鸭、企鹅。(1分)“蛇”象征胆小怯弱、安于现状、胸无大志、丧失理想的市侩小市民。(1分)与鹰进行对比,突出表现鹰的英勇乐观、心志高远。(1分)
【解题思路】 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由乙文中“蛇吓了一大跳”“那有什么了不起!我在这里很好,又温暖,又滋润”“飞也好,爬也好,结果还不是一样,大家都要埋入黄土,都要化为灰尘”等语句可知,蛇象征胆小怯弱、安于现状、胸无大志、丧失理想的市侩小市民。这与甲文中的海鸥、海鸭、企鹅的形象相似。作者塑造这个艺术形象的目的正是与鹰进行对比,突出表现鹰的英勇乐观、心志高远。
2.【答案示例】 ①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1分)把海燕比作“黑色的闪电”,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海燕飞行时的矫健敏捷;(1分)“高傲”一词赋予了海燕人的性格,是贬义褒用,表现了海燕藐视恶劣的环境,展现了革命先驱勇猛善战的雄姿。(1分)
②通过对蛇生活的阴暗、腐臭的山谷的环境描写,(1分)反衬出鹰誓死追求自由、光明世界的光辉形象。(2分)
【解题思路】 本题考查句子赏析。解答本题要选好赏析角度,语句赏析一般从这几个角度入手:修辞手法、词语使用、描写方法、思想情感等。①句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要结合具体内容和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的效果进行赏析。②句是环境描写,要从环境描写作用的角度答题。
3.【答案示例】 渴求沙皇专制统治下的劳苦大众不畏强势,勇于斗争,变革黑暗腐朽的现实社会的决心。(3分)
【解题思路】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主旨的理解。理解文章的内容主旨要结合文章创作的时代背景及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当时处于沙皇的专制统治下,发出叫喊,即反映出不畏强势,勇于斗争,变革黑暗腐朽的现实社会的决心。
4.【答案提示】 此题是开放题,答案不统一,但必须联系生活实际作答。(3分)
【解题思路】 从文章的内容出发,选择其中一点,联系生活实际。如由“乌云遮不住太阳,——是的,遮不住的”谈乐观,由“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谈勇敢面对挫折,由“我痛快地生活过了”或“我英勇地战斗过了”谈享受过程。注意字数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