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弹力同步练习—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物理人教版必修1(word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3.1 弹力同步练习—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物理人教版必修1(word 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25.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1-10-28 08:15: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弹力
一、单选题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两个接触的物体间一定有弹力
B. 压力、支持力、拉力都属于弹力
C. 非常坚硬的物体在力作用下是不会产生形变的
D. 弹簧的劲度系数与拉力有关,拉力越大,劲度系数越大
如图所示,图中的物体均处于静止状态,受到弹力作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图甲中地面是光滑水平的,与间存在弹力
B. 图乙中两斜面与水平地面的夹角分别为,,对两斜面均有压力的作用
C. 图丙中不会受到斜面对它的支持力的作用
D. 图丁中受到斜面对它的支持力的作用
下列图中静止物体受力示意图正确的是
A. B.
C. D.
如图所示,将一个钢球分别放在量杯、口大底小的普通茶杯和口小底大的普通茶杯中,钢球与各容器的底部和侧壁相接触,处于静止状态.若钢球和各容器侧壁都是光滑的,各容器的底部均处于水平面内,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各容器的侧壁对钢球均无弹力作用
B. 各容器的侧壁对钢球均有弹力作用
C. 量杯的侧壁对钢球无弹力作用,其余两种容器的侧壁对钢球均有弹力作用
D. 口大底小的普通茶杯的侧壁对钢球有弹力作用,其余两种容器的侧壁对钢球均无弹力作用
如图所示,物体的左侧为竖直墙面,的下面有一竖直压缩的弹簧,、保持静止.则:
A. 物体一定与墙面间无摩擦力
B. 物体一定受到墙面竖直向下的摩擦力
C. 物体一定受到墙面竖直向上的摩擦力
D. 受到个力作用
如图所示,小球系在竖直的细绳下端,球恰又与光滑斜面接触并处于静止状态,则小球受到的力有
A. 重力和绳对它的拉力
B. 重力、绳对它的拉力和斜面对它的弹力
C. 重力和斜面对球的支持力
D. 绳对它的拉力和球对斜面的压力
一个木箱静止放在水平地面上,下列关于木箱和地面受力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地面受到了弹力,方向与地面发生形变方向相反
B. 地面受到了弹力,方向与地面发生形变方向相同
C. 木箱受到了弹力,方向与木箱形变方向相反
D. 木箱受到了弹力,方向与地面形变方向相同
关于弹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静止在水平桌面上的物体对桌面的压力就是该物体的重力
B. 物体间凡有相互接触,就一定有弹力
C. 接触面上的弹力的方向总是跟接触面垂直
D. 用细竹竿拨动水中的木头,木头受到竹竿的弹力是由于木头发生形变而产生的
如图所示,撑杆跳高运动员正在跳高。此时杆对运动员的弹力
A. 方向向下 B. 方向一定沿杆
C. 由杆的形变所产生 D. 由手的形变所产生
一辆汽车停在水平地面上,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地面受到了向下的弹力,是因为地面发生了弹性形变;汽车没有发生形变,所以汽车不受弹力
B. 地面受到了向下的弹力,是因为地面发生了弹性形变;汽车受到了向上的弹力,是因为汽车也发生了形变
C. 汽车受到向上的弹力,是因为地面发生了形变;地面受到向下的弹力,是因为汽车发生了形变
D. 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二、多选题
关于弹力的说法,错误的是
A. 物质互相接触,就有弹力的相互作用。
B. 物体发生弹性形变,就必然对别的物体产生力作用。
C. 由胡克定律可得:,可知弹簧的劲度系数与弹力成正比,与形变量成反比。
D. 压力和支持力的方向都垂直于物体的接触面,绳的拉力沿绳而指向绳收缩的方向
一个实验小组在“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量的关系”的实验中,使用两条不同的轻质弹簧和,得到弹力与弹簧长度关系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 的原长比的长
B. 的劲度系数比的小
C. 的劲度系数比的大
D. 测得的弹力与弹簧的长度成正比
某跳水运动员在长的踏板上起跳,我们通过录像观察到踏板和运动员要经历如图所示的状态,其中为无人时踏板静止点,为人站在踏板上静止时的平衡点,为人在起跳过程中人和踏板运动的最低点忽略空气阻力,到过程脚始终没有相对踏板打滑,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运动员在整个过程中受到踏板的支持力方向总是与重力方向相反
B. 运动员和踏板由向运动过程中,踏板对运动员的弹力越来越大
C. 运动员在到的过程中,受到踏板对脚的静摩擦力作用
D. 运动员在点时只受重力作用,弹力和摩擦力均为
如图所示,一根竖直的弹簧悬下端链接一个质量为的光滑小球处于斜面和挡板之间,小球和斜面挡板均接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若小球和斜面之间有弹力,则小球和挡板之间一定有弹力
B. 若小球与斜面之间有弹力,则小球和挡板之间不一定有弹力
C. 若小球与挡板之间有弹力,则小球与弹簧之间一定有弹力
D. 若小球与挡板之间有弹力,则小球与弹簧之间不一定有弹力
三、实验题
小明同学在“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量的关系”时,安装好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让刻度尺零刻度与弹簧上端平齐,在弹簧下端挂一个钩码,静止时弹簧长度为,根据此时固定在弹簧挂钩上的指针在刻度尺最小分度是上位置的放大图,可读出弹簧的长度______。在弹簧下端分别挂个、个、个、个相同钩码,静止时弹簧长度分别是、、、实验中,当挂个钩码时,弹簧长度为。已知每个钩码质量是,当地重力加速度,据此小明计算出弹簧的劲度系数为_______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如图甲所示,用铁架台、弹簧和多个已知质量且质量相等的钩码,探究“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弹力与弹簧伸长量的关系”实验。
实验中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有:________。
如图乙所示,根据实验数据绘图,纵轴是钩码质量,横轴是弹簧的形变量。由图可知:图像不通过原点的原因是________;弹簧的劲度系数________计算结果保留位有效数字,重力加速度取。
如图丙所示,实验中用两根不同的弹簧和,作出弹簧弹力与弹簧长度的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的原长比的长 .的劲度系数比的大
C.的劲度系数比的小 弹力与弹簧长度成正比
四、计算题
一根弹簧的伸长和所受的外力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弹簧原长为,试就图象回答:
若要使弹簧伸长到,需要多大拉力
如果用的拉力仍在弹性限度内,弹簧长度变为多少
一轻质弹簧原长为,在它的下方挂一重力为的物体,静止时弹簧的长度为.
如果再挂一重力为的物体,则静止时弹簧的长度为多少
若重物变为压弹簧,且重物的重力为,则静止时弹簧的长度是多少
答案和解析
1.【答案】
【解答】
A.弹力产生的条件:相互接触且相互挤压,故A错误;
B.压力、支持力、拉力从性质上分都是弹力,故B正确;
C.任何物体都可以发生形变,故C错误;
D.弹簧的劲度系数与弹簧的材料、粗细、长短等有关,与拉力无关,故D错误。
故选B。

2.【答案】
【解答】
A.图甲中对进行受力分析,在竖直方向上球受重力和地面对的竖直向上的弹力的作用,二力平衡,假设与间存在弹力,不可能静止,故A错误;
B.图乙中采用假设法,若除去左侧的斜面,将运动,去掉右侧的斜面,也将运动,所以两斜面对球均有力的作用,故B正确;
C.假设撤去斜面,小球向右摆动,受力不平衡,所以丙中受到斜面对它的支持力的作用,故C错误;
D.假设撤去斜面,小球受重力和拉力,二力平衡,所以丁中不会受到斜面对它的支持力的作用,故D错误。
故选B。
3.【答案】
【分析】
A.小球受到挡板和斜面的支持力,方向均垂直于接触面,而重力方向应竖直向下,不是垂直于斜面,故A错误;
B.方向不对,应通过球心,故B错误;
C.图中小球只受两个力:重力、水平面的支持力,故C正确;
D.球受到两个弹力,墙的支持力与接触面垂直,指向球即为;绳子拉力沿绳指向绳子收缩的方向即为,故D错误;
故选C。
4.【答案】
【解答】
球与容器的侧壁接触,是否有弹力作用就看接触处是否发生弹性形变,但微小形变难以觉察,只能借助假设法判断.假设容器侧壁对钢球无弹力作用,则钢球受重力和容器底部对它的支持力作用,钢球仍将处于静止状态,故钢球与容器侧壁虽然接触但没有发生弹性形变,容器侧壁对钢球无弹力作用的假设成立.
我们也可以假设容器侧壁对钢球有弹力作用,作出各容器中钢球的受力示意图分别如图甲、乙、丙所示,可见三种情况均与钢球静止的题设条件相矛盾,所以原假设不成立,各容器的侧壁对钢球均无弹力作用.A正确.
5.【答案】
【解答】
整体受力平衡,竖直方向受到重力和弹簧的弹力,水平方向不受力,所以与墙之间没有弹力;
没有弹力就不会有摩擦力,故A正确、BC错误;
D.隔离物体,必受重力、对的弹力和对的摩擦力作用,受三个力,故D错误;
故选A。
6.【答案】
【解答】
由题意可知,小球和光滑斜面接触,受到重力和绳的拉力,斜面对小球没有弹力,若有弹力,则小球处于不平衡状态,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7.【答案】
【解答】
地面受到挤压,要恢复原状,对木箱产生弹力,方向与地面施力物体形变方向相反,与木箱形变受力物体方向相同;木箱受到挤压,要恢复原状,对地面产生的弹力方向与木箱施力物体形变方向相反,与地面受力物体形变方向相同,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8.【答案】
【解析】解:、静止在水平面上的物体所受的重力与它对水平面的压力不是一个力,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而压力的施力物体是该物体,性质也不同,故A错误;
B、根据弹力产生条件,接触且发生弹性形变,故B错误;
C、弹力的方向总是跟接触面垂直的,故C正确;
D、用细竹竿拨动水中的木头,木头受到竹竿的弹力是由于竹竿发生形变而产生的,故D错误。
9.【答案】
【解答】
因为跳高运动员在跳高的过程中杆对运动员的弹力是变化的,所以无法判断杆的施力方向,但是杆弹力的产生一定是由于杆的形变产生的,故C正确,ABD错误。
10.【答案】
【解答】
、地面受向下的弹力,是因为汽车发生了形变,从而对地面产生了向下的压力;汽车受到了向上的弹力,是因为地面发生了形变,从而对汽车产生了向上的支持力;故A、B错误;
C、汽车受到向上的弹力,是因为地面发生了向下的形变,要恢复原状产生;地面受到向下的弹力,是因为汽车发生了向上的形变,要恢复原状产生的,故C正确;
D、因C正确,故D错误;
故选:。

11.【答案】
【解析】
【解答】
A. 两个物体接触不一定有弹力产生,物体还必须发生弹性形变,故A错误;
B. 两个物体接触并发生弹性形变时会产生弹力,故B正确;
C. 弹簧的劲度系数与弹力、形变量均无关,与弹簧的自身因素决定,故C错误;
D. 压力和支持力都是由于相互挤压的物体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方向垂直于物体的接触面,而绳子的拉力总是沿绳而指向绳收缩的方向,故D正确。
本题选错误的,故选AC。
12.【答案】
【解析】解答:由胡克定律,图象中截距代表弹簧的原长故,的原长比的长,故A正确;
B.图象中斜率代表弹簧的劲度系数,故的劲度系数比大,故C正确,B错误;
D.弹簧弹力与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与弹簧长度是一次函数关系,故D错误;
13.【答案】
【解答】
A.由于弹力方向总是垂直于接触面,因此在到的过程中,由于踏板会形变,因此支持力方向与重力方向并非总是相反,故A错误;
B.运动员和踏板由向运动过程中,踏板的形变程度越来越大,因此踏板对运动员的弹力越来越大,故B正确;
C.运动员在到的过程中,分析受力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和踏板对运动员垂直接触面的斜向上的支持力,在这两个力作用下运动员会有沿踏板向下运动趋势,因此此时受到踏板对脚的静摩擦力作用,故C正确;
D.为无人时踏板静止点,踏板此时不发生形变,因此运动员只受重力作用,不会受到弹力作用,也就不存在摩擦力,故D正确。
故选BCD。
14.【答案】
【解答】
已知小球处于静止状态,即小球受力平衡。对小球受力分析,有重力,若小球和斜面之间有弹力,弹力方向斜向左上方与斜面垂直,将这个弹力分解到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要想使小球受力平衡:若小球与弹簧之间有弹力,则小球与挡板之间一定有弹力;若小球与弹簧之间没有弹力,则小球与挡板之间一定有弹力。所以,小球与挡板之间一定有弹力,小球与弹簧之间不一定有弹力,所以A正确,B错误;
已知小球处于静止状态,即小球受力平衡。对小球受力分析,有重力,若小球与挡板之间有弹力,弹力方向水平向右。要想使小球受力平衡:若小球与弹簧之间有弹力,小球与斜面之间一定有弹力;若小球与弹簧之间没有弹力,小球与斜面之间一定有弹力。此时,小球与弹簧之间不一定有弹力,小球与斜面之间一定有弹力,所以D正确,C错误。
故选AD。
15.【答案】;
【解析】
【解答】
由刻度尺的读数方法可知图中的读数为:。
故答案为:
【解答】
挂个钩码时,重力为:;
挂个钩码时,重力为:;
则根据胡克定律可知:
故答案为:
16.【答案】毫米刻度尺
弹簧有自重;
【解答】 实验需要测量弹簧伸长的长度,故需要毫米刻度尺。
图线的物理意义表明弹簧的弹力大小和弹簧伸长量大小成正比,则。由图可知,当时,大于零,说明没有挂重物时,弹簧有伸长,是弹簧自身的重力造成的,故图线不过原点的原因是弹簧有自重,实验中没有考虑或忽略了弹簧的自重。
在图像中横截距表示弹簧的原长,故的原长比的长,A错误;
在图像中斜率表示弹簧的劲度系数,故的劲度系数比的大,B正确,C错误;
D.弹簧的弹力满足胡克定律,弹力与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D错误。

17.【答案】解:由题图可得弹簧伸长,需要拉力;
当拉力为时,弹簧伸长,所以弹簧长度变为。
答:; 。
18.【答案】解:由得
联立解得.
当重物压弹簧时,有
解得.
答:如果再挂一重力为的物体,静止时弹簧的长度为;
若重物变为压弹簧,且重物的重力为,则静止时弹簧的长度是。
第2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