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重要的盐
一、单选题
1.下列各组中的物质(酸过量),依次加入水中并不断搅拌,最终能得到无色澄清溶液的是( )
A. 氧化铜、碳酸钠、稀盐酸 B. 硫酸钠、氯化钡、稀硝酸
C. 硝酸银、氯化钠、稀硝酸 D. 氯化镁、氢氧化钠、稀盐酸
2.下列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鉴别NaOH和NaCl固体 分别加少量水溶解
B 鉴别棉线和羊毛绒 点燃后闻气味
C 除去H2中少量的水蒸气 将混合气体通过装有浓硫酸的洗气瓶
D 检验Na2CO3溶液中是否混有NaCl 加入过量的稀盐酸后,再滴加硝酸银溶液
A. A B. B C. C D. D
3.我国著名制碱专家侯德榜通过长期的研究,改良了索尔维制碱法,提高了制碱效率。在侯式制碱的原理中,有一条反应是:NH4HCO3+NaCl=NH4Cl+ NaHCO3↓。这反应属于( )
A. 复分解反应 B. 分解反应 C. 化合反应 D. 置换反应
4.下列关于化肥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铵盐不能与碱性物质混放和混用
B. 化肥对提高农作物产量具有重要作用、应尽量多施用
C. 复合肥料能同时均匀地供给作物几种养分,肥效高
D. 长期施用硫酸铵、硫酸钾会使土壤酸化、板结
5.下列各组物质的名称、俗称和化学式表示同一物质的是( )
A. 氧化铁、铁锈、Fe2O3 B. 氢氧化钠、烧碱、Na2CO3
C. 氢氧化钙、消石灰、CaO D. 氢氯酸、盐酸、HCl
6.下列实验现象和对应的结论描述都正确的是( )
A. 向某固体上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该固体一 定是碳酸盐
B. 向某无色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溶液变成红色--该溶液一 定是碱溶液
C. 某固态化肥与熟石灰混合研磨后产生氨味---该化肥一定是铵态氮肥
D. 向某无色溶液中滴加氯化钡溶液出现了白色沉淀--该溶液中一定有硫酸根离子
7.氯化铵(NH4Cl)是“侯氏制碱法”的一种副产品。已知氯化铵的水溶液显酸性,下列关于氯化铵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氯化铵属于酸 B. 氯化铵是一种复合肥
C. 氯化铵与熟石灰混合使用可提高肥效 D. 氯化铵溶液与硝酸银溶液混合会产生白色沉淀
8.下列有关NaCl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不溶于水 B. 溶液呈中性 C. 是食盐的主要成分 D. 可用于配制生理盐水
9.下列选项中物质的名称、俗称、化学式一致的是( )
A. 碳酸钠 小苏打 Na2CO3 B. 氢氧化钠 纯碱 NaOH
C. 氢氧化钙 生石灰 CaO D. 氢氧化钙 消石灰 Ca(OH)2
10.下列物质属于碱的是( )
A. 石灰水 B. 烧碱 C. 柠檬水 D. 食醋
11.下列物质的名称、俗名、与化学式完全对应的是 ( )
A. 氯化钠 食盐 NaCl2 B. 碳酸钠 纯碱 NaHCO3
C. 氢氧化钙 熟石灰 CaO D. 氢氧化钠 火碱 NaOH
1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水银不是银 B. 盐酸不是酸 C. 干冰不是冰 D. 纯碱不是碱
二、填空题
13.及时归纳是学好科学的主要方法之一。利用如图所示的结构图归纳盐的四个方面的科学性质(图中编号①﹣④),请归纳有关知识。
(1).在归纳性质②时,选取了硫酸铜和氢氧化钠两种物质,它们在溶液中相互反应时产生的现象是 , 化学方程式为 。
(2).在性质③中,X代表 类物质。
(3).在归纳性质④时,从“某些盐”中选取了硝酸银,写出与硝酸银反应的物质的化学方程式(写一个) 。
14.“××糕点”主要营养成分如下表所示,请根据下表回答:
营养素 蛋白质 油脂 糖类 β胡萝卜素(维生素类) 碳酸钙
每100g糕点含有 4.8g 20g 40g 1.8mg 400mg
(1).所含营养素中属于无机盐是 (填名称)。
(2).正常情况下,成人每日摄入的油脂不应超过60g,由此计算,成人每日食用的糕点量不应超过 g。
三、解答题
15.现有一定质量含有少量泥沙等不溶性杂质和少量Na2SO4 , MgCl2 , CaCl2等可溶性杂质的粗盐样品,某实验小组利用化学实验室常用仪器对粗盐样品进行提纯,提纯步骤如下:
请根据提纯步骤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⑦的操作名称为________.
(2)请写出实验步骤②中所涉及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3)步骤⑥中加入过量盐酸的目的是________。
(4)步骤②和步骤④________(填“可以”或“不可以”)颠倒,理由是________。
(5)检验步骤④中Na2CO3溶液已过量的方法是________。
四、实验探究题
16.小波用实验方法区别稀盐酸和硫酸钠溶液( 记作 A、B).
(1)他向 A、B 两溶液中分别加入 Na2CO3 溶液,观察到 A 溶液中产生无色气体,则 A 中反 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2)他向 A、B 两溶液中分别加入 BaCl2溶液,B 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3)他还用了下列试剂中的一种区别 A、B 溶液,这种试剂是________.(填序号)
①石蕊试液②硫酸铜溶液③醋酸溶液④氯化钾溶液.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 D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盐的主要性质及常见离子的颜色和沉淀,氯化铜溶液呈蓝色,硫酸钡白色沉淀,氯化银白色沉淀。
【解答】A、稀盐酸和氧化铜生成氯化铜,溶液呈蓝色,故A错误。
B、硫酸钠和氯化钡能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硫酸钡不溶于稀硝酸,故B错误。
C、硝酸银和氯化钠能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氯化银不溶于稀硝酸,故C错误。
D、氯化镁和氢氧化钠能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氢氧化镁能和稀盐酸反应,且酸过量,不会有沉淀残留,故D正确。
故选D。
2.【答案】 D
【解析】【分析】要鉴别两种物质,所使用的方法必须能够呈现明显的不同现象,否则无法鉴别,据此判断。
【解答】A.NaOH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NaCl固体溶于水温度几乎无变化,可以鉴别,故A不合题意;
B.羊毛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燃烧时有烧焦羽毛的气味;棉线燃烧产生烧纸的气味,可用燃烧法区别棉线和羊毛线,故B不合题意;
C.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因此可以除去H2中含有的少量的水蒸气,故C不合题意;
D.Na2CO3溶液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由于生成了氯化钠,无法确定Na2CO3溶液中是否混有NaCl,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3.【答案】 A
【解析】【分析】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的反应叫分解反应;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叫化合反应;单质与化合物反应生成新的单质与化合物的反应叫置换反应;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叫复分解反应,据此判断即可。
【解答】根据反应的方程式: NH4HCO3+NaCl=NH4Cl+ NaHCO3↓ 可知,反应物是两种化合物,生成物也是两种化合物,符合复分解反应的条件,故A正确,而B、C、D错误。
故选A。
4.【答案】 B
【解析】【分析】根据化学的使用方法及优缺点分析。
【解答】A.铵盐能与碱性物质反应产生氨气,降低肥效,所以不能混用,不符合题意;
B.化肥的过量使用不但会影响土壤结构,且能造成水的污染,所以要合理使用,符合题意;
C.复合肥料能同时均匀地供给作物几种养分,肥效高,不符合题意;
D.长期施用硫酸铵、硫酸钾会使土壤酸化、板结,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5.【答案】 D
【解析】【分析】根据常见物质的俗称及化学式书写分析。
【解答】A.氧化铁是铁锈的主要成分不是俗称,不符合题意;
B.氢氧化钠的化学式为NaOH,不符合题意;
C.CaO为氧化钙的化学式,不符合题意;
D.俗称、名称及化学式相符合,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6.【答案】 C
【解析】【分析】A、根据活泼金属和碳酸盐都能与盐酸反应产生气体分析;
B、根据碱性溶液与碱溶液的区别分析;
C、根据铵盐与碱能反应产生氨气分析;
D、根据碳酸钡、硫酸钡都是白色沉淀分析。
【解答】A、与盐酸反应有气泡产生的可能是碳酸盐,可能是活泼金属,不符合题意;
B、 向某无色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溶液变成红色则该溶液一定呈碱性,但不一定是碱溶液,不符合题意;
C、某固态化肥与熟石灰混合研磨后产生氨味,该化肥一定是铵态氮肥 ,符合题意;
D、 向某无色溶液中滴加氯化钡溶液出现了白色沉淀,该溶液中可能有硫酸根离子也可能有碳酸根离子 ,不符合题意;
故选C。
7.【答案】 D
【解析】【分析】根据盐的定义分析;根据化肥的分类分析;根据铵态氮肥与碱能发生反应分析;根据氯离子与银离子可反应产生白色沉淀分析。
【解答】A.氯化铵属于盐,不符合题意;
B.氯化铵是一种氮肥,不是复合肥,不符合题意;
C.氯化铵与熟石灰混合使用会反应,降低肥效,不符合题意;
D.氯化铵溶液与硝酸银溶液混合会产生氯化银白色沉淀,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8.【答案】 A
【解析】【分析】根据氯化钠的性质及用途进行分析。
【解答】氯化钠是易溶于水的物质,溶液呈中性,是食盐的主要成分,常用于配制生理盐水;
故答案为:A。
9.【答案】 D
【解析】【分析】根据碳酸钠、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氧化钙等物质的俗称及化学式分析。
【解答】A.小苏打是碳酸氢钠的俗称,不符合题意;
B.纯碱是碳酸钠的俗称,不符合题意;
C.生石灰是氧化钙的俗称,不符合题意;
D.氢氧化钙俗称消石灰,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0.【答案】 B
【解析】【分析】根据碱的定义分析,选择时要注意碱溶液与碱的区别。
【解答】A.石灰水是氢氧化钙的溶液,不符合题意;
B.烧碱是氢氧化钠的俗称,属于碱,符合题意;
C.柠檬水是溶液,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D.食醋是溶液,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1.【答案】 D
【解析】【分析】了解常见物质的名称、俗名和化学式的对应关系,及化学式的正确书写
【解答】A.氯化钠 食盐 NaCl2 , 氯化钠的化学式为NaCl,A错误;
B.碳酸钠 纯碱 NaHCO3 , 碳酸钠俗称纯碱化学式为Na2CO3 , B错误;
C.氢氧化钙 熟石灰 CaO,氢气化钙俗称熟石灰化学式为Ca(OH)2 , CaO为氧化钙俗称生石灰,C错误;
D.氢氧化钠 火碱 NaOH,三者完全对应,D正确.
故答案为:D
12.【答案】 B
【解析】【分析】很多物质从名称即可知道物质的类别,但有些物质的名称是不能反应类别的。也有些物质名称相近但其实是不同的物质。
【解答】A. 水银不是银,水银又称汞是一种液态金属与金属银是不同的物质,说法正确,A错误;
B. 盐酸不是酸,盐酸化学式HCl是常见的酸,说法错误,B正确;
C. 干冰不是冰,干冰是二氧化碳的固态形式,与冰是不同的物质,说法正确,C错误;
D. 纯碱不是碱,纯碱化学式Na2CO3属于盐,与碱类物质不同,说法正确,D错误。
故答案为:B
二、填空题
13.【答案】 (1)产生蓝色絮状沉淀;CuSO4+2NaOH=Cu(OH)2↓+Na2SO4
(2)酸
(3)NaCl+AgNO3 =NaNO3+AgCl ↓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盐的性质与应用。
【解答】(1)硫酸铜和氢氧化钠反应会生成氢氧化铜和硫酸钠,氢氧化铜是蓝色沉淀,故实验现象是由蓝色沉淀生成,化学方程式为 CuSO4+2NaOH=Cu(OH)2↓+Na2SO4
(2)盐除了能和某些金属、某些碱、某些盐反应,还可以和某些酸反应,故在性质③中,X代表酸类物质。
(3) 在归纳性质④时, 从"某些盐"中选取了硝酸银, 根据复分解反应的条件, 可知化学方程式可以为:NaCl+AgNO3 =NaNO3+AgCl ↓ 。
14.【答案】 (1)碳酸钙
(2)300
【解析】【分析】根据碳酸钙属于无机盐及糕点中每100克含油脂的质量分析。
【解答】(1)所含营养素中碳酸钙属于无机盐;
(2)成人每日摄入的油脂不应超过60g,糕点中每100克含油脂20g,则成人每日食用的糕点量不应超过;
故答案为:(1)碳酸钙;(2)300.
三、解答题
15.【答案】 (1)蒸发结晶
(2)BaCl2+Na2SO4═BaSO4↓+2NaCl
(3)除去过量的氢氧化钠和碳酸钠
(4)不可以;如果颠倒,无法除去过量的氯化钡
(5)取上层清液于试管中,滴加氯化钙溶液,如果出现白色沉淀,说明碳酸钠溶液已经过量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粗盐提纯的过程和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计算时一定要认真仔细,避免出错。氢氧化钠可以除去氯化镁,氯化钡可以除去硫酸钠,碳酸钠可以除去氯化钙、过量的氯化钡,稀盐酸可以除去过量的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碳酸钠能和氯化钙、氯化钡等物质反应生成沉淀,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解答】(1)步骤⑦的操作名称为蒸发结晶。故填:蒸发结晶;
(2)实验步骤②中涉及氯化钡和硫酸钠反应,氯化钡和硫酸钠反应能生成硫酸钡和氯化钠,化学方程式为:BaCl2+Na2SO4═BaSO4↓+2NaCl。故填:BaCl2+Na2SO4═BaSO4↓+2NaCl;
(3)步骤⑥中加入过量盐酸的目的是除去过量的氢氧化钠和碳酸钠。故填:除去过量的氢氧化钠和碳酸钠;
(4)如果颠倒,无法除去过量的氯化钡.+故填:不可以;如果颠倒,无法除去过量的氯化钡;
(5)检验步骤④中Na2CO3溶液已过量的方法是:取上层清液于试管中,滴加氯化钙溶液,如果出现白色沉淀,说明碳酸钠溶液已经过量。故填:取上层清液于试管中,滴加氯化钙溶液,如果出现白色沉淀,说明碳酸钠溶液已经过量。
答案:(1)蒸发结晶;(2)BaCl2+Na2SO4═BaSO4↓+2NaCl;(3)除去过量的氢氧化钠和碳酸钠;(4)不可以;如果颠倒,无法除去过量的氯化钡;(5)取上层清液于试管中,滴加氯化钙溶液,如果出现白色沉淀,说明碳酸钠溶液已经过量。
四、实验探究题
16.【答案】 (1)Na2CO3+2HCl=2NaCl+H2O+CO2↑
(2)Na2SO4+BaCl2=BaSO4↓+2NaCl
(3)①
【解析】【分析】根据Na2CO3与稀盐酸反应有气泡冒出,硫酸钡白色沉淀的特性及石蕊试液遇酸变红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向A、B两溶液中分别加入Na2CO3溶液,观察到A溶液中产生无色气体,根据Na2CO与稀盐酸反应有气泡冒出,则可确定A是盐酸(或HC1溶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a2CO3+2HCl=2NaCl+H2O+CO2↑;
故填:Na2CO3+2HCl=2NaCl+H2O+CO2↑;(2)向A、B两溶液中分别加入BaCl2溶液,因硫酸钠溶液与BaCl2溶液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因此 B溶液中的现象是 出现白色沉淀,故填:Na2SO4+BaCl2=BaSO4↓+2NaCl;(3)稀盐酸和硫酸钠溶液,一种是酸,一种是盐,根据石蕊试液遇酸变红的性质,可知A是盐 酸(或HC1溶液),则B是溶硫酸钠溶液液;故填: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