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层
一、单选题
1.下列有关对流层特点的叙述:①有强烈的对流运动;②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③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一层;④对流层中的天气现象复杂多变;⑤对流层占据大气质量的 和几乎全部的水汽、固体杂质。其中正确的是( )。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⑤ C. ①②④⑤ D. ①③④⑤
2.地球上的大气层像一件外衣一样保护着地球,如果没有大气层,地球将会( )。
A. 出现晴天、下雨等非常复杂的天气现象 B. 仍然听到讲话的声音
C. 频繁地受“天外来客”的袭击 D. 没有白天和黑夜
3.下列大气成分所在的大气层及其作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平流层中的臭氧,保护地面上的生物免受紫外线的伤害
B. 对流层中的二氧化碳,对地面起保温作用
C. 从平流层顶部到 5000 千米的高空是高层大气,该层存在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波
D. 对流层中的水汽和杂质,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4.下列关于大气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大气层是由很多物质组成的混合物
B. 大气层中约90%的臭氧集中在对流层层内
C. 大气层使得地球表面的昼夜温度差比较大
D. 平流层是大气层中与人们生活和生产关系最密切的一层
5.地球大气层分层的依据是( )
A. 大气的厚度 B. 大气的质量 C. 大气的比热 D. 大气的温度、密度等
6.地球上的大气层像一件外衣一样保护着地球,如果没有大气层,则地球将会( )
A. 出现睛天、下雨等非常复杂的天气现象
B. 仍然听到讲话的声音
C. 频繁地受天外来客(如陨石)的袭击
D. 没有白天和黑夜
7.飞机在大气层中飞行主要是在平流层而不是在对流层是因为( )
A. 平流层没有强的对流运动,而且空气流动平稳
B. 平流层距地面最低,有利于飞机的飞行
C. 对流层的温度太高了,飞机承受不了
D. 对流层的天气现象复杂多变,但不会影响飞机的飞行
8.下列关于大气层的分析和理解错误的是( )
A. 大气分层的主要依据是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的温度变化
B. 大气层能阻挡紫外线的危害和陨石的撞击
C. 地球上如果没有大气,火山喷发现象将不复存在
D. 对流层有显著的对流运动,其中的天气复杂多变
9.大气层的存在对于地球上的生物具有重要意义。如图所示为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布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根据大气的温度、密度和物质组成等特点,将大气层分为四层
B. 从地表开始,随着高度的增加,气温逐渐降低
C. 从地表开始,随着高度的增加,气压先减小后变大,呈周期变化
D. 对流层最显著的特点是有强烈的对流运动
10.小科从湖州坐飞机到北京旅游,在空中他感觉飞机颠簸得很厉害,此时飞机处于大气层中的( )
A. 对流层 B. 平流层 C. 中间层 D. 暖层
11.一架机由赤道上空向北极飞行,保持10千米高度飞行则该飞机飞行的大气层是( )
A. 始终在对流层 B. 由平流层进入对流层 C. 始终在平流层 D. 由对流层进入平流层
12.地球充满生命活力离不开厚厚的大气层,下列关于大气层的分析和理解错误的是( )
A. 大气分层的主要依据是垂直方向的大气温度变化 B. 雷电等主要天气现象都发生在平流层
C. 对流层最显著的特点是有强烈的对流运动 D. 随着高度上升,大气逐渐变得稀薄
二、填空题
13.阅读大气温度垂直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各序号所示的大气层名称:
① , ② , ③ , ④ 。
(2).序号 所示的大气层中的气温随高度增加而下降;序号 所示的大气层中的气温随高度增加而上升。
(3).①层最显著的特点是 。
(4).民航客机常在序号 所示的大气层中飞行。
14.某航班飞机飞行时,飞行员向塔台请求向左偏航以躲避积雨云,从而避免暴雨的影响,说明当时飞机很可能飞行在大气层的________。
三、实验探究题
15.读气温的垂直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在 ① ② ③ 三层中, ① 为高层大气; ② 为________层; ③ 为________层。
(2)用图中数字填空:天气现象发生在________层,臭氧主要集中在________层,空气垂直运动强烈的是________层,有利于高空飞行的是________层。
(3)③ 层的厚度不均,一般地说,________地区较厚,________地区较薄,其原因在于________。
(4)③ 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说明了(_______)
A.空气越稀薄,保温作用越差
B.该层顶部是臭氧层
C.地面是该层的主要直接热源
D.该层热量直接来自于太阳辐射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 D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流层的特点。
【解答】对流层特点有:①有强烈的对流运动;③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一层;④对流层中的天气现象复杂多变;⑤对流层占据大气质量的 和几乎全部的水汽、固体杂质,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2.【答案】 C
【解析】【分析】大气层维护水圈的循环、对太阳热辐射起盾牌作用,大气层保护地球。
【解答】A、下雨等复杂天气状况发生在对流层,因此没有大气层将不会出现晴天、下雨等非常复杂的天气现象,A不符合题意;
B、声音需要在空气中传播,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因此没有大气层将不会听到讲话的声音,B不符合题意;
C、正因为有了大气层的保护,地球表面才没有像月球一样有陨石坑,因此没有大气层地球将频繁地受“天外来客”的袭击,C符合题意;
D、白天和黑夜是地球自转引起的,若没有大气层地球表面会比较昏暗,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3.【答案】 C
【解析】【分析】大气分层按照大气在垂直方向的各种特性,将大气分成若干层次,按大气温度随高度分布的特征,可把大气分成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和散逸层,对流层是大气的最下层。
【解答】高层大气是指从平流层顶到3 000千米的高空,而不是5 000千米。高层大气的密度非常小,与星际空间相当接近,且能反射无线电波,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4.【答案】 A
【解析】【分析】大气温度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是我们对大气进行分层的主要依据。大气层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外层。
【解答】A、大气层的成分含有氮气、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和稀有气体等,因此大气层是由很多物质组成的混合物,A符合题意;
B、大气层中约90%的臭氧集中在平流层层内,B不符合题意;
C、大气层使得地球表面的昼夜温度差比较小,C不符合题意;
D、对流层是大气层中与人们生活和生产关系最密切的一层,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5.【答案】 D
【解析】【分析】大气层的分层主要是依据大气的温度、密度和大气运动状况将大气层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和外层。
【解答】大气层分层的主要依据是大气温度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来分层的,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6.【答案】 C
【解析】【分析】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大气通过吸收、反射、散射减弱了到达地面是太阳辐射,使白天地面温度及气温不会太高;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大气能够强烈吸收地面辐射而增温,然后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将热量返还给地面,使得地面热量散失减慢,地球上的昼夜温差不至于过大,维持地表的温度;大气对地球环境的保护作用:宇宙中的小行星经常会偏离原来的轨道进入地球大气层,在高速运动中小行星和大气摩擦燃烧,使大部分物质被烧掉,大大减少了小行星对地球的撞击机会,保护了地球环境及生物;大气中的臭氧层,吸收了太阳辐射中大量的紫外线,保护了地球生物。
【解答】如果没有大气层,地球上将不会出现睛天、下雨等非常复杂的天气现象,也不能听到讲话的声音,会频繁地受天外来客(如陨石)的袭击。只要地球自转与公转,即使没有大气层,地球上也会有白天和黑夜。故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7.【答案】 A
【解析】【分析】平流层是地球大气层里上热下冷的一层,此层被分成不同的温度层,当中高温层置于顶部,而低温层置于低部。
【解答】A、平流层的视野比较好,且平流层空气以平流运动为主,飞机受力稳定,适合飞行;故A正确;
B、平流层距离地面12--55Km处,故B错误;
C、对流层是大气的最底层;故C错误;
D、对流层的天气现象复杂多变,且视野不好,不利于飞行;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8.【答案】 C
【解析】【分析】大气分层按照大气在垂直方向的各种特性,将大气分成若干层次。按大气温度随高度分布的特征,可把大气分成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和散逸层。
1、对流层:对流层是地球大气中最低的一层。云、雾、雨雪等主要大气现象都出现在此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由于对流层主要是从地面得到热量,因此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
2、平流层:在平流层内,随着高度的增高,气温最初保持不变或微有上升。平流层这种气温分布特征是和它受地面温度影响很小,特别是存在着大量臭氧能够直接吸收太阳辐射有关。
3、中间层:自平流层顶到80km左右为中间层。该层的特点是气温随高度增加而迅速下降,并有相当强烈的垂直运动。
4、暖层:暖层它位于中间层顶以上。该层中,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迅速增高。这是由于波长小于0.175μm的太阳紫外辐射都被该层中的大气物质所吸收的缘故。
5、散逸层:这是大气的最高层,又称外层。这一层中气温随高度增加很少变化。由于温度高,空气粒子运动速度很大,又因距地心较远,地心引力较小,所以这一层的主要特点是大气粒子经常散逸至星际空间,本层是大气圈与星际空间的过渡地带。
【解答】A、大气分层按照大气在垂直方向的各种特性,将大气分层若干层次,按大气温度随高度分布的特征,可把大气分层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和散逸层,A不符合题意;
B、大气层能阻挡紫外线的危害和陨石的撞击,B不符合题意;
C、火山喷发与地球运动有关,与大气无直接关系,C符合题意;
D、对流层有显著的对流运动,其中的天气复杂多变,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9.【答案】 D
【解析】【分析】整个地球大气层按其成分、温度、密度等物理性质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世界气象组织把它分为五层,自下而上依次是: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和散逸层。对流层是地球大气中最低的一层。云、雾、雨雪等主要大气现象都出现在此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由于对流层主要是从地面得到热量,因此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在平流层内,随着高度的增高,气温最初保持不变或微有上升。平流层这种气温分布特征是和它受地面温度影响很小,特别是存在着大量臭氧能够直接吸收太阳辐射有关。
【解答】A、根据大气的温度、密度和物质的组成等特点,我们把大气层分为五层,A不符合题意;
B、比如平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增高,B不符合题意;
C、气压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减小,高层大气气压很低,C不符合题意;
D、对流层内有强烈的对流运动,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0.【答案】 A
【解析】【分析】对流层,是指最接近地球表面的一层大气,是大气的最下层,密度最大,所包含的空气质量几乎占整个大气质量的75%。
【解答】从地面到10~12千米以内的这一层空气,它是大气层最底下的一层,叫做对流层,主要的天气现象,如云、雨、雪、雹等都发生在这一层里,民航客机应在对流层上端飞行,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11.【答案】 D
【解析】【分析】根据对流层的定义和特点分析。
【解答】由于对流层大气的热量主要来自地面,而不同地理纬度的地面受热不均匀,因此对流层的高度也不均匀;低纬度空气对流旺盛,对流层厚度可达17~18千米,而高纬度对流层的厚度仅8~9千米。因此,飞机在10km的高空从赤道上空飞往南极上空,若该飞机的飞行高度不变,则该飞机飞行的大气层是从对流层飞至平流层内。
故选D。
12.【答案】 B
【解析】【分析】大气层是因重力关系而围绕着地球的一层混合气体,是地球最外部的气体圈层,包围着海洋和陆地,大气层的厚度大约在1000千米以上,但没有明显的界限。
【解答】A、大气层依据垂直方向上的温度变化分为5层;故A正确;
B、雷电等天气现象都发生在对流层;故B错误;
C、对流层集中大气层绝大部分的水汽等,其最显著的特点是对流运动强烈;故C正确;
D、大气层随着高度的增加,大气越来越稀薄;故D正确;
故答案为:B。
二、填空题
13.【答案】 (1)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
(2)①③;②④
(3)大气具有强烈的对流运动
(4)②
【解析】【分析】对流层:从地面到大约10~16千米处(极地大约8~9千米,赤道15~18千米),是大气层的最底层。这一层集中了约整个大气的四分之三的质量和几乎全部的水汽量。大气的对流在这一层十分发达,气温随高度的下升而均匀下降。
平流层:从对流层顶向上到55千米高空附近。这一层是地球大气中臭氧集中的地方。
中间层:从平流层顶向上,也就是从55千米到80千米这个范围被命名为中层大气,在这里,温度随高度而下降。
暖层:从中间层顶到800公里高度为暖层。这一层大气密度很小,在700公里厚的气层中,只含有大气总质量的0.5%。
【解答】(1)大气层名称:①对流层, ②平流层,③中间层,④暖层。
(2)序号①对流层、③中间层所示的大气层中的气温随高度增加而下降;序号②平流层、④暖层所示的大气层中的气温随高度增加而上升。
(3)①对流层最显著的特点是大气具有强烈的对流运动。
(4)民航客机常在序号②平流层所示的大气层中飞行。
故答案为:(1)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2)①③;②④(3)大气具有强烈的对流运动(4)②
14.【答案】 对流层
【解析】【分析】1、对流层集中了地球约四分之三的大气质量和几乎全部的水汽、固体杂质。对流层最显著的特点是有强烈的对流运动;
2、对流层气温下面高、上面低,容易发生空气对流。显著的对流运动和充足的水汽,使对流层的天气现象复杂多变,云(cloud)、雨(rain)、雪(snow)、雷电等主要的天气现象都发生在这一层。
【解答】根据题中信息“飞行员向塔台请求向左偏航以躲避积雨云,从而避免暴雨的影响”可知,该层中有天气现象,应该是对流层。
故答案为:对流层
三、实验探究题
15.【答案】 (1)平流;对流
(2)③;②;③;②
(3)中纬度;高纬度;中纬度地区热量多,温度高,对流强烈到达的高度就高
(4)C
【解析】【分析】大气分层按照大气在垂直方向的各种特性,将大气分成若干层次,按大气温度随高度分布的特征,可把大气分成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和散逸层,对流层是大气的最下层。
【解答】(1)在 ①②③三层中, ①为高层大气; ②为平流层; ③为对流层。
(2)天气现象发生在③对流层,臭氧主要集中在②平流层,空气垂直运动强烈的是对流层,有利于高空飞行的是②平流层。
(3)③层的厚度不均,一般地说,中纬度地区较厚,高纬度地区较薄,其原因在于中纬度地区热量多,温度高,对流强烈到达的高度就高。
(4)③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说明了地面是该层的主要直接热源,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平流;对流(2)③;②;③;②(3)中纬度;高纬度;中纬度地区热量多,温度高,对流强烈到达的高度就高(4)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