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复习卷1-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沪教版(试用本)上册(word版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期中复习卷1-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沪教版(试用本)上册(word版有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02.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试用本)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1-10-28 08:54: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期中复习卷(一)
(满分50分,考试时间40分钟)
本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Cl—35.5
一、选择题(共20分)
第1—14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
A.氧气 B.氮气 C.氦气 D.水蒸气
2.我国古代技术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粮食酿酒 B.棉纱织布 C.烧制陶瓷 D.冶炼金属
3.菠菜中富含胡萝卜素、维生素C、钙质、铁质等,这里的“钙”“铁”是指
A.元素 B.原子 C.分子 D.单质
4.三氧化二铋(Bi2O3)可用于制作防火纸,其中铋(Bi)元素的化合价为
A.+1 B.+2 C.+3 D.+4
5.属于氧化物的是
A.CaCO3 B.O2 C.Al2O3 D.NaCl
6.某同学书写的试剂标签如下图所示,其中正确的是
7.化学用语与含义相符的是
A.3H:3个氢元素 B.O3:3个氧原子
C.3N2:3个氮分子 D.CO3:三氧化碳
8.“酒精温度计遇热,酒精液面上升”的微观解释是
A.分子质量增大 B.分子间隔增大 C.分子体积增大 D.分子个数增多9.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镁带:生成氧化镁 B.红磷:产生浓厚烟雾
C.木炭:产生耀眼红光 D.硫:发出蓝紫色火焰
10.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检查装置气密性 B.取用块状固体 C.取用粉末状固体 D.读取液体体积
11.关于原子和分子叙述错误的是
A.分子都是由原子构成的 B.分子和原子都在不停运动
C.分子和原子在化学变化中都能够再分 D.分子和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12.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X+H2OCO+3H2,其中X为
A.CH4 B.H2CO3 C.CO2 D.CH4O
13.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A.2C+O22CO B.HCl+NaOHNaCl+H2O
C.H2+CuOCu+H2O D.2H2O 2H2↑+O2↑
14.关于物质的量说法正确的是
A.物质的量的符号是“n”
B.物质的量的单位是“g/mol”
C.物质的量表示约6.02×1023个微粒的集合体
D.质量相同的物质,它们的物质的量也一定相同
第15—17题有1—2个正确选项。
15.甲()和乙()是两种不同的分子,它们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化学反应,反应前后的微观变化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参加反应的甲、乙分子个数比为2:1 B.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C.生成物中一定有氧化物 D.反应生成了二种物质
16.加热氯酸钾与二氧化锰的固体混合物,加热过程中固体
质量的变化如右图所示,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p点时固体中含有3种物质
B.n点时固体中含有2种元素
C.参加反应的氯酸钾的质量为(a-b)g
D.m→n的过程中,二氧化锰在固体中的质量分数增加
17.暖宝宝中的发热剂可以代替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将体积约为5 mL的发热剂放入针筒中(反应前后发热剂体积的变化忽略不计),控制活塞停留在“100”刻度处(如图一所示,装置气密性良好),充分反应后,活塞最终停留在“80”刻度处,如图二所示。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发热剂与氧气反应不产生气体
B.发热剂的用量对实验结果无影响
C.实验中不断转动针筒,使反应充分进行
D.该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是20%
二、简答题(共30分)
请根据要求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作答
18.在氧气、氦气、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中选择适当的物质用化学式填空。
①引起酸雨的气体是 ; ② 填充霓虹灯的气体是 ;
③ 能支持燃烧的气体是 ; ④ 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是 ;
19.化学消毒剂主要用于杀灭病原微生物,在控制传染病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①75%的酒精常用于医疗消毒。酒精挥发属于 (选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酒精(C2H5OH)由 种不同元素组成,其中C、H元素的质量比为 。
②二氧化氯(ClO2)是一种高效消毒剂。ClO2中Cl、O原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1 mol ClO2中约含有 个O原子。0.1 molClO2的质量为 g。
20.提纯含少量泥沙的粗盐样品,实验过程如下。
①操作II的名称是 ,操作I、II、Ⅲ都要用到的玻璃仪器的名称是 。
②本实验中精盐的产率为 % 。
③关于本实验过程,说法正确的是 (选填编号)。
a.称量5.0 g粗盐时,可将粗盐放在烧杯中进行称量
b.操作I,为了让NaCl完全溶解,加入水的量越多越好
c.操作II,得到较多液体后即可开始后续操作
d.操作Ⅲ,待大量固体析出时即可停止加热
21.实验室制取氧气并进行相关实验。
①写出仪器甲的名称。
②以氯酸钾和二氧化锰为原料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 ,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选填编号),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应选用C装置,不选用D装置的理由是 。若使用F装置收集氧气时,气体应从 (选填“m”或“n”)端通入。
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集气瓶内的水全部排出后,将导管移出集气瓶,再进行如下操作:a. 从水槽中取出集气瓶;b. 瓶口向上放置;c. 在集气瓶口盖好毛玻璃片。
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用编号排序)。
③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实验时应预先在集气瓶底部放少量细沙,细沙的作用是 。
④某过氧化氢溶液中含0.2 mol过氧化氢,理论上完全分解可以生成多少克氧气?(根据化学方程式列式计算)
⑤ 探究影响双氧水分解速度的某种因素。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双氧水的质量(g) 双氧水的浓度 MnO2的质量(g) 相同时间内产生O2体积(mL)
I 50.0 1 % 0.1 9
II 50.0 2 % x 16
III 50.0 4 % 0.1 31
本实验中,II中x的值应为 。
实验结论:在相同条件下, ,双氧水分解得越快。
若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通过比较 也能达到实验目的。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说明:整卷化学方程式未配平、缺条件、↑或↓扣1分
专有名词错别字扣分
题号 空号 答案 分值 说明
1 B 1分 1—14题,只有1个正确答案 15—17题,有1—2个正确答案,全部答对给2分。 如有1个正确答案,答对1个给2分,, 1对1错给0分。 其余情况给0分。 如有2个正确答案,答对1个给1分,答对2个给2分, 1对1错给0分。 其余情况给0分。
2 B 1分
3 A 1分
4 C 1分
5 C 1分
6 D 1分
7 C 1分
8 B 1分
9 D 1分
10 A 1分
11 C 1分
12 A 1分
13 D 1分
14 A 1分
15 AB 2分
16 A D 2分
17 B D 2分
18 (1) SO2 1分
(2) He 1分
(3) O2 1分
(4) CO2 1分
19 (5) 物理 1分
(6) 3 1分
(7) 4:1 1分
(8) 1:2 1分
(9) 1.204×1024 1分
(10) 6.75 1分
20 (11) 过滤 1分
(12) 玻璃棒 1分
(13) 80 1分
(14) ad 2分 答对1个给1分,答对2个给2分, 1对1错给0分。 其余情况给0分。
21 (15) 锥形瓶 1分
(16) 2KClO32KCl+3O2↑; 1分
(17) A 1分
(18) 导管没有伸到集气瓶底部 1分
(19) n 1分
(20) cab 1分
(21) 3Fe+2O2点燃Fe3O4 1分
(22) 防止高温物质溅落造成集气瓶炸裂 1分
(23) 解:设可以生成x 摩尔氧气 2H2O2 MnO2 2H2O+ O2 ↑ 1分 2 1 0.2 x = 1分 x=0.1 1分 m=n×M=0.1×32=3.2 克 1分 答:可以生成3.2克氧气。 4分
(24) 0.1 1分
(25) 双氧水的浓度越高 1分
(26) 相同时间内产生O2质量 1分 合理给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