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运动与能量巩固练习(3)2021-2022学年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如图甲是小车甲运动的s-t图象,图乙是小车乙运动的v-t图象,由图象可知( )
A.甲、乙都由静止开始运动 B.甲、乙两车经过5s一定相遇
C.甲、乙都以2m/s的速度作匀速运动 D.甲车速度越来越大,乙车速度不变
2.中国飞人苏炳添2021年8月1日在东京奥运会男子百米半决赛中,跑出个人最好成绩9.83s并打破亚洲纪录,以半决赛第一名的成绩,成为第一名进入奥运会百米决赛的黄种人,他全程的平均速度约为( )
A.10.2m/s B.13.3m/s C.9.0m/s D.12.2m/s
3.下列图象中,能正确反映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
A. B.
C. D.
4.如图所示,两个相同的光滑弧形槽,一个为凸形,一个为凹形,两个相同小球分别进入两弧形槽的速度都为,运动到槽的末端速度也都为,小球通过凸形槽的时间为,通过凹形槽的时间为,则、的关系为( )
A. B. C. D.无法确定
5.如图所示两幅“频闪底片”,记录了甲、乙两个小球每隔0.02 s所处的位置。根据底片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甲球运动时间比乙球短
B.甲球全程运动时间为0.08 s
C.甲球做减速直线运动
D.乙球做加速直线运动
6.百米运动员起跑后,6s末的速度为9.3m/s,10s末到达终点时的速度为15.5m/s,他跑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
A.12.2m/s B.11.8m/s C.10m/s D.10.2m/s
7.周末,小明和妈妈在公园匀速骑双人自行车游玩,如图所示。以公园里的地面为参照物,小明是运动的;以妈妈为参照物,小明是静止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判断物体是否运动必须以静止的物体为参照物
B.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C.不能选取地面上运动着的物体为参照物来说明物体是静止的
D.匀速运动物体的速度与路程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
8.如图是相向而行的甲、乙两物体的s-t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相遇时两物体通过的路程均为100m
B.甲、乙是同时出发的
C.甲的运动速度为10m/s
D.0-30s内甲乙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9.由公式可得( )
A.速度与路程成正比
B.运动物体运动的时间越短,物体的速度越大
C.一切运动的物体速度都保持不变
D.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路程与时间成正比
10.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物理学上的速度在数值上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那么,能否用单位路程所用的时间表示运动的快慢?若能,数学表达式是什么?武汉军运会军事五项冠军,我国选手潘玉程在障碍赛跑中,全程500m用时2min,用此数学表达式计算出快慢应是多少,下列选项是分别关于这三个问题的答案,你认为正确的是( )
A.不能,v=,4.17s/m B.不能,v=,0.24s/m
C.能,v=,4.17s/m D.能,v=,0.24s/m
11.甲、乙两车从同一起点出发,沿平直公路行驶到相同终点。甲车在前二分之一时间里以速度v1做匀速直线运动,后二分之一时间里以速度v2做匀速直线运动;乙车在前二分之一路程中以速度v1做匀速直线运动,后二分之一路程中以速度v2做匀速直线运动,v1≠v2,则( )
A.甲车先到达 B.乙车先到达
C.甲、乙同时到达 D.条件不足,无法确定
12.甲乙两物体从同一地点同时向相同方向做直线运动,其s-t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 )
A.两物体在0~10s内都做匀速运动,且v甲<v乙
B.两物体在10~20s内通过的路程相等
C.两物体在15s末相遇,且0~15s内的平均速度相等
D.两物体在20s末相遇,且0~20s内通过的路程相等
13.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运动的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甲车速度比乙车的速度大 B.只有丙车是做匀速直线运动
C.乙车的速度最小 D.经过5s,丙车前进了20m
14.甲、乙两辆车同时从同一地点向东做直线运动,它们的s-t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 )
A.0~10s内,甲、乙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v甲B.0~10s内,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向东运动
C.在15s末时,两车通过的路程相等
D.甲车在20s内的平均速度是10m/s
二、填空题
15.我们坐在明亮、安静的教室里学习,一般说教室是________(选填“静止”或“运动”)的,此时默认的参照物是_______。当我们以窗外飞翔的小鸟为参照物时,教室是_______(选填“静止”或“运动”)的。
16.在学校运动会上,有甲、乙、丙三位同学进行百米赛跑,他们的成绩如下表所示。根据表中的成绩可知,跑得最快的是___________同学,这里比较三人运动的快慢所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
参赛者 甲 乙 丙
成绩/s 14.2 13.7 13.9
17.双休日小明随父母驾车外出游玩,在行驶的过程中,小明某时看到汽车的速度表表盘示数如图甲所示,汽车匀速行驶了一段时间后,速度表表盘示数变为如图乙所示,则汽车此时的行驶速度为______km/h,这段时间为______h。
18.一人驾驶一小船逆流航行,河水流速为5米/秒,船在静水中速度为8米/秒,小船相对于河水是______的,途中掉下一箱可漂浮物品,5分钟后发现,返回追上这只木箱大约还需要______分钟(保留整数)。
19.在火车站,通常可见到列车运行时刻表。如下表所示,从其中的某次列车时刻表可知,列车从蚌埠至北京区间段运行所经历的时间为______min,在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为______km/h。(结果取整数)
停靠站 到达时刻 开车时刻 里程/km
上海 …… 18∶00 0
蚌埠 22∶07 22∶15 484
济南 03∶04 03∶12 966
北京 08∶00 …… 1463
20.歌词、诗词和成语中常有对物体运动情况的描述,请你根据列出的动词填上被描述的物体和参照物。
诗词或成语 动词 被描述的物体 参照物
水落石出 出 ①______ ②______
月亮在白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 穿行 ③_______ ④______
三、简答题
21.观察下图,关于甲、乙两车相对于房子的运动情况有几种可能?并说明发生该现象的条件。(图中方位为左西右东)
22.你能不能想一个方法来估测发生雷电的地方离你有多远?
23.在停车场里,A、B两辆轿车发生了碰撞事故.碰撞前,两司机均正常坐在驾驶室内,且只有一辆车在行驶.碰撞时,A车司机背部受挤压,B车司机身体前倾.请你描述出两车发生碰撞的两种可能过程.
24.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是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究竟是山在动还是船再行,为什么?说明了什么道理?
25.小明通过学习养成了善于观察的习惯,他在家中发现:妈妈在腌萝卜时,萝卜片过较长一段时间才会变咸,而把同样大的萝卜片放在锅中炒,放上盐.只要很短时间萝卜片就咸了.你认为小明所观察到的现象有道理吗 请你说说其中的道理.
26.物理科技活动小组研究了某一物体自由下落时下落高度跟所需时间的关系,实验数据如下表:
分析上述数据,你可得到哪些结论 (至少二个)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
A.由图中可知,甲的运动距离与时间成正比,即甲做匀速运动,乙的运动速度不变,故乙也做匀速运动,可见两车都不是由静止开始运动,故A不符合题意;
B.由图中可知,经过5s后,甲运动的距离为10m,而乙运动的距离为
s=vt=2.0m/s5s=10.0m
可知,甲、乙运动的距离相等,但甲、乙不一定是同时同地出发,故甲、乙两车经过5s不一定相遇,故B不符合题意;
C.由图中计算可知,甲车的运动速度为
且乙车的运动速度也为2.0m/s,故可知甲、乙两车都以2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故C符合题意;
D.由A中可知,两车速度均不变,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A
【详解】
他全程的平均速度约为
故选A。
3.B
【详解】
AC.匀速直线运动的路程与时间成正比,s-t图像是一条倾斜的直线,故AC不符合题意;
BD.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不变,v-t图像是一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故B符合题意,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B
【详解】
两个小球初速度相同,经过凸形槽的过程中先减速后加速到v,因此整个过程中平均速度小于v。经过凹形槽的过程中先加速后减速到v,因此整个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大于v。因为两次路程相等,根据
可得平均速度越大,时间越短,所以
故选B。
5.D
【详解】
AB.结合题意及图示知,甲运动的时间
t甲=0.02s×5=0.1s
乙运动的时间
t乙=0.02s×3=0.06s
则
t甲>t乙
故AB错误;
CD.由图示知,甲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乙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越来越大,做的是加速运动,故C错误,D正确。
故选D。
6.C
【详解】
百米比赛中,路程
s=100m
时间
t=10s
因此根据平均速度的定义有
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7.B
【详解】
AC.参照物的选择,原则上是任意的,静止的可以作参照物,运动的也可以作参照物,只是不能选择被研究物体本身,故AC错误;
B.参照物的选择情况不同,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情况也不同,这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即研究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如果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结论可以不同,故B正确;
D.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保持不变,与路程s不成正比,与时间t不成反比,故D错误。
故选B。
8.C
【详解】
A.由题中的图象可知,相遇时(即两图线相交),甲通过的路程为
乙通过的路程为100m,故A错误;
B.由题中的图象可知,在0-10s内,乙处于静止状态;在10s后乙物体才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乙比甲要晚10s出发,故B错误;
C.由图像可知,甲在40s内运动的路程是400m,所以甲的运动速度为
故C正确;
D.由题中的图象可知,在0-10s内,甲做匀速直线运动,而乙处于静止状态;所以0-30s,甲做匀速直线运动,0-30s内,乙先静止后做匀速直线运动,故D错误。
故选C。
9.D
【详解】
A.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任何路程内的速度不变,故A不符合题意;
B.在物体通过相同路程时,物体运动的时间越短,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大,选项中缺少相同路程这个条件,故B不符合题意;
C.对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物体的速度是变化的,故C不符合题意;
D.由可知,速度一定时,路程与时间成正比,而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不变,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0.D
【详解】
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物理学上的速度在数值上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因为比较物体运动快慢需要知道路程和时间;相同时间比路程,或相同路程比时间;用单位路程所用的时间,即通过相同路程比时间;所以可以用物体通过的时间与路程的比值来表示运动的快慢,用公式表示为
潘玉程在障碍赛跑中,全程500m用时2min=120s,则速度为
故选D。
11.A
【详解】
设A、B两地间的距离为s,甲从A地出发到达B地所用的时间为t1,乙从A地出发到达B地所用的时间为t2,因为甲车在前一半时间里以速度v1做匀速直线运动,后一半时间里以速度v2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根据v= 可得
t1v1+t1v2=s
则甲从A地出发到达B地所用的时间
t1=
因为乙车在前一半路程中以速度v1做匀速直线运动,后一半路程中以速度v2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乙从A地出发到达B地所用的时间
t2==
则
t1-t2=- =<0
即t1<t2,所以甲车先到达,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12.C
【详解】
A.由图中可知,0~10s内两物体的运动距离均与时间成正比,故均做匀速运动,且10s内甲的运动距离大于乙的运动距离,故可知v甲>v乙,故A错误;
B.由图中可知,10~20s内甲的运动距离不变,即该时间段内甲静止,而该时间段内乙在继续运动,故可知该时间段内甲通过的路程小于乙通过的路程,故B错误;
C.由图中可知,15s末两物体运动的距离相等,即两物体相遇,且运动时间相同,故0~15s内的平均速度相等,故C正确;
D.由图中可知,20s末乙运动的路程大于甲运动的路程,故此时两物体未相遇,故D错误。
故选C。
13.B
【详解】
ABC.左图是物体的s-t图像,由图可知甲车做匀速直线运动,甲车的速度
乙车做匀速直线运动,乙车的速度
右图是物体的v-t图像,丙车做匀速直线运动,丙车的速度为v丙=4m/s。所以甲车的速度最大,乙车的速度最小,故AC正确、不符合题意,B错误、符合题意;
D.经过5s丙车前进的路程
s丙=v丙t丙=4m/s×5s=20m
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4.C
【详解】
AB.由图像可知,在0~10s内,甲、乙两车路程均与时间成正比,则均为匀速直线运动,斜率表示速度大小,甲的斜率更大,则速度更大,即v甲>v乙,都向东运动,甲速度更大,则以甲为参照物,乙在向西运动,故AB不符合题意;
C.由图像可知,15s末时甲、乙图像相交,则可知路程相等,故C符合题意;
D.甲车在20s内的平均速度为
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5.静止 地面 运动
【详解】
[1][2]如果一个物体的位置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发生变化,这个物体就是运动的;如果没有发生变化,这个物体是静止的。我们坐在明亮、安静的教室里学习,一般说教室是静止的,因为教室相对地面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此时默认的参照物是地面。
[3]当我们以窗外飞翔的小鸟为参照物时,教室相对小鸟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故教室是运动的。
16.乙 相同路程比时间
【详解】
[1][2]由题意知:甲、乙、丙三位同学的路程相同,因此用时少的跑的快;由表中数据知:乙用的时间最少,所以跑的最快;这里比较三人运动的快慢采用的方法是路程一定,比较时间。
17.80 0.5
【详解】
[1]由图知,汽车的速度为80km/h。
[2]甲图中汽车速度表表盘示数为236km,乙图中汽车速度表表盘示数为276km,汽车行驶的距离为
s=276km-236km=40km
则汽车行驶时间为
18.运动 5
【详解】
[1]小船逆流航行,因此小船相对于河水是运动的。
[2]以河水为参照物,则掉落的木箱与水保持相对静止,而船相对于河水的速度为8m/s。
要想追上木箱,则应满足小船两次相对于河水的路程相等,因为小船相对于水的速度大小保持不变,所以来回用的时间应该相等,即追上木箱还需要5分钟。
19.525 100
【详解】
[1]列车从蚌埠至北京区间段运行所经历的时间
t=24∶00-22∶15+8∶00=9h45min=585min
[2]两地的距离为
s=1463km-484km=979km
在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为
≈100km/h
20.石头 水 月亮 云朵
【详解】
[1][2]若被研究的物体相对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未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水落石出”,被描述的物体是石头,石头是运动的,是以水为参照物的。
[3][4]月亮在如白莲花般的云中穿行,被描述的物体是月亮,以云朵为参照物,月亮在运动,所以云朵是参照物。
21.见解析
【详解】
冒烟情况可以判断有东风。
(1)甲车:①当甲车不动时,小旗子受东风的影响,被刮向西方;
②当甲车向东行驶时,由于车速和东风都会使小旗子刮向西方;
③当甲车向西行驶时,当车速小于风速时,东风使小旗子向西刮,如果车速大于风速时小旗子刮向东方。
(2)乙车:小旗子和烟的飘动方向不同,乙车一定运动,乙车向东或向西运动。假设乙车向东行驶,由于车速和东风都会使小旗子刮向西方,与图不一致假设错误。假设乙车向西行驶,当车速小于风速时旗子向西刮;当车速大于风速时旗子向东刮,符合题意,假设正确。
综上分析可知,甲、乙两车相对于房子的运动情况有:甲车向东行驶;甲车静止不动;甲车向西行驶车速小于风速。
22.能,方法是:当我们看到某处闪电时便利用秒表开始计时,待听到雷声时停止计时,若用时共t秒,然后用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v与记录的时间t相乘,即可求出打雷的地方距我们的距离
【解析】试题分析:由于光的传播速度为3×108m/s,光从发生雷电的地方直到我们看见雷电的时间可以忽略不计,当我们看到某处闪电时便利用秒表开始计时,待听到雷声时停止计时,若用时共t秒,然后用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v与记录的时间t相乘,即可求出打雷的地方距我们的距离
考点:光速 声速
23.(1)A车静止,B车前进时(车头)撞击A车车尾;(2)B车静止,A车倒车时(车尾)撞击B车车头.
【解析】
由于两车只有一车运动,且A车司机背部受挤压,B车司机身体前倾,说明A车相对于B车一定向后运动,所以可能是A车在倒车或者B车在前进.
24.船在行.以船为参照物,山在动 说明了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研究物体运动的时候,选择参照物不同,物体的运动状态就可能不同.
看山恰是走来迎,说明是以船或者以作者自己为参照物;
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是以山为参照物.
说明运动和静止是相对,因参照物的不同,运动状态不同.
答案:船在行.以船为参照物,山在动 说明了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5.腌萝卜时,温度较低,分子运动较慢,萝卜片变成需要的时间较长;炒萝卜时,温度较高,分子运动剧烈,萝卜片变成需要的时间较短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分子动理论的相关知识解答,萝卜片变咸的程度与分子的运动剧烈程度有关,而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萝卜片变咸的越快。
腌萝卜时,温度较低,分子运动较慢,所以萝卜片变咸需要时间长;
而放入锅中炒萝卜片时,温度高,分子运动剧烈,盐分子能很快进入萝卜片中,萝卜片变咸快。
点睛:重点是分子动理论的知识,用分子运动的剧烈程度与温度的关系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此关系不难,关键是联系实际现象,能用所知识进行解释。
26.(1)物体下落高度跟下落时间的平方成正比; (2) 物体下落过程中,速度越来越大
【解析】 (1)从四次数据来看,下落高度分别是2m、4m、6m、8m,分别是第一次2m的一倍、两倍、三倍和四倍。再看时间的平方,四次分别是0.4s2、0.81s2、1.21s2、1.59s2,在忽略误差的情况下,也分别是第一次0.4s2的一倍、两倍、三倍和四倍。故可得出结论:物体下落高度跟下落时间的平方成正比,且下落高度与时间平方的比值是=5m/s2, (3)从四次数据来看,下落高度h分别是2m、4m、6m、8m,分别是第一次2m的一倍、两倍、三倍和四倍。四次所用时间t分别为:0.63s、0.90s、1.10s、1.26s、1.59s,由v=可看出:物体在下落过程中,速度越来越大。
点睛:认真分析表中所给实验数据,看物体下落的高度与运动时间及运动时间的平方间有什么关系,通过必要的计算,从而得出结论。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