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12 古诗三首示儿 课件(2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12 古诗三首示儿 课件(25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4.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0-30 12:19: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5张PPT)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古诗三首 示儿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陆游是宋朝著名的爱国诗人。他写过很多首爱国诗篇,这篇《示儿》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一篇。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人,南宋爱国诗人。乾道二年,因主张抗金而免职。四十六岁入蜀,六十六岁后遭弹劾罢官,退居山阴达二十年。
陆游
南宋著名爱国诗人
宋高宗赵构建立南宋,为官者贪图荣华富贵,大好河山落于金兵铁蹄之下。《示儿》为陆游绝笔,作于宁宗嘉定三年(1210年),八十五岁的陆游一病不起,临终前留下这首诗,既是诗人的遗嘱,也是诗人发出的最后的抗战号召。
学习目标
1
会认写祭、乃等生字词。
2
朗读背诵并理解诗意。
3
体会诗人的爱国情感。
学习目录
初读理解
字词学习
结构主旨
深入赏析
思考练习
初读理解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示儿
初读古诗
宋 陆游
1.自由读诗歌,要求:读准字音,把诗读正确,读通顺。
2.结合书中的注释,试着说一说诗的大意。
3.小组交流:这首诗陆游想要告诉儿子什么?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示儿
节奏划分
宋 陆游
理解大意
译文:原本知道死去之后就什么也没有了,只是感到悲伤,没能见到国家统一。
但悲不见九州同
死去元知万事空
元知 原本知道。元,通“原”。本来。
万事空 什么也没有了。
但 只是。
九州 这里代指宋代。古代中国分九州,常用九州指代中国。
同 统一。
理解大意
译文:当大宋军队收复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时,你们举行家祭时不要忘了告诉我!
家祭无忘告乃翁
王师北定中原日
王师 指南宋朝廷的军队。
中原 指淮河以北被金人侵占的地区。
乃翁 你们的父亲,指陆游自己。
北定 将北方平定。
家祭 祭祀家中先人。
无忘 不要忘记。
字词学习
字词学习
乃 翁
nǎi
生字词
近义词
九 州
华 夏
祭 祖

字词学习
描写爱国的词语
忧国忧民
忠君报国
精忠报国
殉节报国
赤胆忠心
爱国如家
深入赏析
深入赏析
死去元知万事空
“元知万事空”这话看来平常,但就全诗来说非常重要。它不但表现了诗人生死所恋,死无所畏的生死观,更重要的是为下文的“但悲”起到了有力的反衬作用。“元”、“空”二字更加强劲有力,反衬出诗人那种“不见九州同”则死不瞑目的心情。
深入赏析
但悲不见九州同
此句诗意是诗人向儿子们交代他至死也无法排除的极大悲痛的心境,那就是没有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而深深感到遗憾。这一句中的“悲”字是句眼,诗人临终前悲怆的不是个人生死,而是没有看见祖国的统一。表明自己心有不甘,因为“不见九州同”。“悲”字深刻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悲哀、遗憾之情。
深入赏析
王师北定中原日
诗人以热切期望的语气表达了渴望收复失地的信念。表明诗人虽然沉痛,但并未绝望。诗人坚信总有一天宋朝的军队必定能平定中原,光复失地。有了这一句,诗的情调便由悲痛转化为激昂。
深入赏析
家祭无忘告乃翁
情绪又一转,无奈自己已经看不到祖国统一的那一天,只好把希望寄托于后代子孙。于是深情地嘱咐儿子,在家祭时千万别忘记把“北定中原”的喜讯告诉你的父亲。表达的诗人坚定的信念和悲壮的心愿,充分体现了年迈衰老的陆游爱国、报国之情,从中受到感染,加深热爱祖国的情感。
结构主旨
结构梳理
毕生的心事
但悲不见九州同
无限的希望
王师北定中原日
示儿
爱国之心
课文小结
这首诗用笔曲折,情真意切地表达了诗人临终时复杂的思想情绪和他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既有对抗金大业未就的无穷遗恨,也有对神圣事业必成的坚定信念。全诗有悲的成分,但基调是激昂的。诗的语言浑然天成,没有丝毫雕琢,全是真情的自然流露,但比着意雕琢的诗更美,更感人。
思考练习
思考练习
1
最让你深刻感受到诗人的爱国情感的是什么?
2
除了感受到诗人的爱国情感,还能感受到诗人什么情感?
3
试着想象,诗人在病榻上和儿子的对话,儿子怎样回答?
谢谢观看 再见
本课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