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物质的形态及其变化单元质量基础卷-2021-2022学年沪粤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四章物质的形态及其变化单元质量基础卷-2021-2022学年沪粤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有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764.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粤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1-10-28 13:32: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四章物质的形态及其变化单元同步质量基础卷-2021-2022学年沪粤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一、单选题
1.在本次疫情中,体温计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如图, 关于该体温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体温计每次使用后必须用沸水消毒
B.体温计读数时不能离开人体
C.此体温计的分度值是 1℃
D.若该体温计没有甩就去测小红的体温, 示数显示 38℃,则小红实际体温一定是 38℃
2.水是人类生存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地球上的水通过三态变化在自然界中不停地循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海洋和湖泊中的水变成水蒸气,属于汽化现象
B.水蒸气遇到冷空气变成小水滴,属于熔化现象
C.水蒸气遇到冷空气变成小冰晶,属于凝固现象
D.小水滴遇到冷空气变成小冰珠,属于凝华现象
3.下列现象属于汽化的是(  )
A.烧水时壶嘴冒的“白气” B.清晨花草上出现露珠
C.在烈日下晾晒的湿衣服变干 D.烧水的锅盖上有水珠
4.小红吃雪糕时,看到雪糕周围冒“冷气”,由此她联想到了冬天用开水泡方便面时碗里冒“热气”的情景。以下是她对“冷气”和“热气”的思考,其中正确的是(  )
A.“冷气”和“热气”本质是不同的,前者是小水珠,后者是水蒸气
B.“冷气”和“热气”本质是不同的,前者是液化形成的,后者是汽化形成的
C.“冷气”和“热气”本质是相同的,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D.“冷气”和“热气”本质是相同的,都是温度较高处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5.对下列诗词中物态变化的分析,正确的是(  )
A.“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露的形成是熔化现象,需要吸热
B.“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雪的形成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
C.“月落乌啼霜满天”,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要放热
D.“斜月沉沉藏海雾”,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需要吸热
6.如图所示为某种物质的熔化图像,从图像中获得的信息,说法正确的是(  )
A.5min时这种物质已全部熔化 B.这种物质的沸点是48℃
C.这种物质在BC段吸收了热量 D.这种物质在CD段是气态
7.如图所示,电冰箱工作过程中,液态的致冷剂氟利昂经过很细的毛细管进入冰箱内冷冻室的管子,在这里发生物态变化使冰箱内温度降低。之后,气态的氟利昂又被压缩机压入冷凝器内,在这里再次发生物态变化。氟利昂这样循环流动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氟利昂在冷冻室的管子内发生汽化,并吸热 B.氟利昂在冷冻室的管子内发生升华,并吸热
C.氟利昂在冷凝器内发生液化,并吸热 D.氟利昂在冷凝器内发生凝华,并放热
8.①将浓度分别为、的盐水一起放入的环境中足够长的时间后,发现浓度为的盐水变为固态,而浓度为的盐水依旧为液态;②在浓度为的盐水变为固态后,将其从的环境中拿出,刚拿出来的时候,装盐水的杯子外壁上很快出现了白色的粉末;放置在恒温为的室内一段时间后,发现浓度为的盐水重新变为液态,杯子外壁的白色粉末也变为液态。关于以上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浓度为的盐水凝固点比浓度为的盐水凝固点高
B.浓度为的盐水变成固态后重新变为液态的过程是熔化过程,该过程需要放热
C.装盐水的杯子外壁出现白色粉末的过程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而成的
D.杯子外壁的白色粉末变为液态的过程是液化过程,需要放热
二、填空题
9.液体温度计是根据___________原理制成的。当温度计内部的液柱静止时如图所示,温度计的示数为___________。
10.如图,取一支大注射器,拉动活塞使注射器里吸进一些乙醚,用橡皮帽把注射器的小孔堵住,将活塞向外拉到最大刻度线处,一段时间后注射器里的液态乙醚消失,这是___________ (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在这个过程中乙醚要___________(选填“吸”或“放”)热。然后推动活塞,当到一定程度时,就可以观察到会又有液态乙醚出现,这表明通过___________方式可以使气体液化。
11.如图所示,试管A放在装有冷水的容器B中,将烧瓶内水沸腾时产生的水蒸气通入试管A中时,过一段时间,你看到的现象是:容器B中温度计示数______(选填“变大”“变小”“不变”)这个实验说明了______。
12.如图是某物质加热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请完成下列对图象的分析:
该物质________是晶体,T2________是物质的熔点(均选填“一定”或“不一定”)。0~t1时间内物的分子热运动速度______,t1-t2时间内物质的温度不变,内能_______。(均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理由是________。
13.(1)寒冬,戴眼镜的人从______(选填“温暖的室内”或“寒冷的室外”)走进______(选填“温暖的室内”或“寒冷的室外”)时,眼镜片上会出现水雾,从而导致看不清东西。此过程是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
(2)煮鸡蛋、玉米棒子等用水,而炸油条、麻花等用菜油,这样可以对不同食物提供各自煮熟所需达到的温度,这样选择的原因是因为油和水的______不同;
(3)夏天常用干冰给运输中的食品降温,这是利用干冰升华要______热量。(选填“吸收”或“放出”)
14.在图中A、B、C、D、E、F分别表示一种物态变化,下列几种物态变化现象中:①晾在室外的湿衣服变干了;②夏天,揭开冰棒包装纸后会看到冰棒冒“白气”;③冬天,河面上结了一层冰;④放在衣柜里的樟脑丸会越来越小,最后“消失”了⑤严冬的深夜,教室窗玻璃的内表面上有一层冰花;⑥北方寒冷的冬天,雪人“变矮”了。属于F物态变化的现象是___________;(填写序号)属于B物态变化的现象是___________;(填写序号)B物态变化过程要___________。(选填“吸热”或“放热”)
三、实验题
15.小凡同学在4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各滴一滴质量相同的水,进行如下图所示的实验,探究水蒸发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测出A、B、C、D四个图中水变干所用的时间分别为200s、100s、50s、80s:
(1)通过________两图的对比,可以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表面积大小有关;通过________两图的对比,可以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温度的关系。
(2)分析A、D两图所示实验可知:在液体的温度和表面积大小相等时,________的水蒸发越快。
(3)在此基础上,小凡在相同条件下,将水和酒精同时擦在手臂上,酒精更容易干,于是猜想液体蒸发快慢可能还与___________有关。
(4)实验中所用研究方法主要是__________。
16.在探究水的沸腾特点时,所用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支撑烧杯的铁圈和悬挂温度计的铁杆,应先固定___________(选填“铁圈”或“铁杆”)。
(2)实验过程中,烧杯上方的“白气”是水蒸气___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的结果。
(3)水沸腾前实验过程中温度计示数如图甲所示,水此时的温度为___________℃;
(4)本次实验将水加热至沸腾的时间较长,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
(5)当水温接近90℃时,每隔1 min记录一次温度,根据表格中记录的数据,请你在图乙中的小方格纸上画出水的沸腾图像。(_______)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温度/℃ 85 87 89 92 94 96 97 98 98 98
(6)从水的沸腾图像可以看出,此时水的沸点是______℃,水沸腾后,继续对水加热,此时温度计示数将___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所以,水在沸腾的过程中需要___________热量,温度________。
(7)小明观察到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上升过程中的两种情况,如图丙中(a)、(b)所示,则图________是小明先观察到的现象。
17.小强发现妈妈用湿拖把拖过的地面,很快就干了,而地面瓷砖是不吸水的。为探究“水的消失”与哪些因素有关。小强将水分别泼在凉爽的室内、风和日丽的阳台上的一块或二块瓷砖上进行实验。记录地面变干的时间(砖材质和大小均相同)。
半杯水 室内 阳台
1块砖 2块砖 1块砖 2块砖
变干时间 2.5小时 1小时 45分钟 20分钟
(1)地上的水干了,它属于物理学中的 ___________(选填“蒸发”或“沸腾”)现象。这一现象的快慢程度主要与液体的 ___________、液体的表面积和液面上方空气的___________因素有关。小强在室内的两次实验是研究这一现象的快慢程度与液体的___________是否有关。
(2)小强在以上四次实验中,所泼的水的质量要___________(选填“相等”或“不等”)。
(3)在西北农村,农业缺水现象普遍,张爷爷种了一块玉米地,玉米苗一尺多高,为抗旱、节水、保湿,在下列措施中,应向张爷爷推荐的措施有:___________(选填字母代号)。
A.早、晚气温较低时浇水
B.中午风和日丽气温较高时浇水
C.把水均匀泼洒在玉米地里
D.在玉米苗附近浇水
E.在植株间的空地处可用些秸秆、树叶作简单覆盖
四、计算题
18.小雷家有一支刻度均匀但读数不准的次品温度计,将此温度计放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中时示数为4℃,放在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中时示数为94℃。据此推算:
(1)此温度计的实际分度值是多少
(2)若将它放在教室内示数为22℃,则教室的实际温度为多少℃
(3)若将该温度计放入一杯热水中,温度计的示数和热水实际温度相等,则温度计示数是多少
五、综合题
19.汽车发动机防冻液主要由水和某种防冻剂《简称原液》混合而成,原液含量(防冻剂占防冻液体积的比例)变化,防冻冷却液的凝固点和沸点与原液含量的关系图像见图1和图2所示。选用时,防冻冷却液的凝固点应低于环境最低温度以下,而沸点一般要高于发动机最高工作温度以上。
(1)在北方寒冷的冬天,停车时间比较长,会因水结冰容易导致散热器管道胀裂,因为当水结冰时,体积______(选填“变小”、“不变”或“变大”),依据是______。
(2)分析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______(填下列选项)
A.原液含量越高,其沸点越高
B.原液含量越高,其凝固点越高
C.原液含量低于时,其凝固点一直随原液含量增大而升高
(3)发动机工作温度为,所在地区最低温度为一,应选用何种较合适比的防冻冷却液______(选填“”、“”、“”或“”)。
20.核能是一种高效清洁的能源。2020年11月,具有完全自主产权的“华龙一号”核电机组并网发电。如图是核电机组示意图,通过三个回路的设计有效提高了安全性。
(1)一回路:反应堆中核燃料反应产生大量的热,从而将水加热到约320℃,气压达到150多个标准大气压,此时水不会沸腾的原因是___________
(2)二回路:蒸汽发生器中的水被加热后___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成水蒸气,这些水蒸气推动汽轮机带动发电机发电。
(3)三回路:核电站通常建在海边用海水作冷凝剂,原因是海水量多且 ___________低,水蒸气将发生___________ 。
参考答案
1.D2.A3.C4.D5.C6.C7.A8.A
9.液体的热胀冷缩 -11 ℃
10.汽化 吸 压缩体积
11.变大 液化放热
12.不一定 不一定 增大 增大 温度不变,但持续吸收热量
13.寒冷的室外 温暖的室内 液化 沸点 吸收
14.④⑥ ② 放热
15.A、B A、C 液面上的空气流动速度越快 液体种类 控制变量法
16.铁圈 液化 78 水的质量过大或水的初温太低 98 不变 吸收 不变 (b)
17.蒸发 温度 流动情况 表面积 相等 ADE
18.(1);(2)20℃;(3)40℃
19.变大 质量不变,冰的密度比水小 A /
20.气压增大,水的沸点升高 汽化 温度 液化
试卷第1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