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平面镜 达标检测卷 2021-2022学年苏科版八年级物理 上册(有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3.4平面镜 达标检测卷 2021-2022学年苏科版八年级物理 上册(有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1-10-28 13:45: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1-2022学年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3.4平面镜》达标检测卷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 共40分)
1.在比较狭小的房间内挂一面大镜子,会产生增大空间的感觉,这主要是利用平面镜的哪个特点( )
A.能成虚像的特点 B.物像距离总是物镜距离2倍的特点
C.改变光线传播方向的特点 D.能成正立像的特点
2.小华用火柴排了一个三位数,它通过平面镜看到的情况如图所示。则小华所排的三位数应该是( )
A.515 B.212 C.512 D.215
第2题图 第4题图 第5题图 第6题图 第7题图
3.关于平面镜成像特点及其实验探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物体距平面镜越近所成的像越大
B.将蜡烛靠近玻璃板的同时像也将靠近玻璃板
C.做多次实验是为了避免实验结果的偶然性
D.使用光屏是为了探究平面镜所成像的虚实
4.清明节,平静的镜湖水面上有数只白鹭,它们或俯冲嬉戏,或悠闲漂浮。下列关于白鹭在水中倒影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是与白鹭等大的实像
B.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
C.白鹭从空中俯冲向水面,水中的倒影变大
D.若湖水深3米,漂浮在水面的白鹭与水中倒影之间距离为6米
5.如图,物体S在平面镜前,所成的像为S′。若在镜后AB处放一块不透明的塑料,则像S′将会( )
A.不变 B.变暗 C.只剩一半 D.消失
6.如图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该实验应该选用较薄的玻璃板
B.该实验选用两个等大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
C.通过该实验得出的结论是像的大小随物距的变化而改变
D.实验中测量两只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是为了比较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
7.如图所示的是从平面镜中看到的一钟表时针和分针位置,此时的实际时刻是 ( )
A. 8h20min B.4h20min C.3h40min D.8h40min
8.如图所示,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过程中,小明把四个模型分别面对玻璃直立在桌面上,用于研究像与物左右位置的关系,其中能够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B.C.D.
9.下列不是利用平面镜成像来工作的是( )
A.战壕里所用的潜望镜 B.学校里的玻璃幕墙
C.古时用来梳妆的铜镜 D.医生观察口腔的小平面镜
10.如图,两平面镜相对竖直放置,相距L,发光点S在两平面镜中所成的像Sl和S2之间的距离为Ll , 当S在两平面镜中向左移动时,它所成的两个像S1、S2之间的距离L1将 (  )
A. 变大 B. 不变 C. 变小 D. 无法判断
第10题图 第11题图 第13题图 第16题图
11.如图所示,物体AB高1.6 m,平面镜CD高0.6 m,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为2 m.下列关于物、像、镜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物体通过该平面镜不能成完整的像 B. 像高与平面镜的高相同,为0.6 m
C. 物体与像的距离为2 m D. 像高与物体的高相同,为1.6 m
12.若桥上的路灯距桥下水面的距离为40m,桥下水深2m,则路灯在水中所成的像距水面的距离为( )
A. 40m B. 42m C. 80m D. 84m
13.如图是某同学画出的潜望镜的示意图,使用这样的潜望镜看到的物体AB的像是( )
A. 放大的倒立的实像 B. .缩小的倒立的实像
C. .等大的倒立的实像 D. 等大的倒立的虚像
14.在一些狭小的商店内墙上多挂几面大镜子,可以形成空间增大的感觉,这主要是利用了平面镜能够( )
成像的性质 B. 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C. 使物像距离是物镜距离的2倍 D. 使商店内更明亮一些
15.人站在平面镜前,当他向平面镜走近时,发生的现象是( )
像变大,像到镜面的距离变小 B. 像变大,像到镜面的距离变大
C. 像不变,像到镜面的距离变小 D. 像不变,像到镜面的距离不变
16.如图是利用透明玻璃板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像的大小与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有关
B.蜡烛远离玻璃板过程中,蜡烛的像始终与蜡烛等大
C.把光屏放在玻璃板后像所在的位置,像会成在光屏上
D.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为了能在玻璃板后成一实像
17.如图中能正确表示小丑在平面镜中成像的是( )
A. B. C. D.
18.“北风乱/夜未央/你的影子剪不断/徒留我孤单/在湖面/成双”是《菊花台》中的一段歌词.以下对“成双”的理解,正确的是( )
“我”和“你”成双 B.“我”和“你的影子”成双
C.“我”和湖面反射的“我的影子”成双 D.“我”和湖面折射的“我的影子”成双
19.中国的诗词歌赋蕴含丰富的光学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举起酒杯,酒中出现的明月的倒影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
B.“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影子的形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
C.“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阴晴圆缺的月亮是自然光源
D.“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共赏的天上明月是平面镜所成的像
20.某同学研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时,想使竖直放置的蜡烛所成的像与水平面成水平的,他可采用的方法是( )
A.将平面镜与水平面成90°角放置 B.将平面镜与水平面成60°角放置
C.将平面镜与水平面成30°角放置 D.将平面镜与水平面成45°角放置
二.填空题(每空1分 共26分)
21.小红站在学校大厅衣冠镜前2 m的地方,像到小红的距离为_____m;小红发现衣领处有一点污渍,便走近镜子,镜中的像将_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由于大厅内光线较暗,为了帮助小红看清衣领上的污渍,小明应将光源照向_____(选填“衣领”或“平面镜”)。
22.一只燕子在平静的湖面上飞过,当小鸟距水面6m时,它的“倒影”距水面________m,它在湖面的“倒影”是________(填“实”或“虚”)像,它是由于光的________形成的。
23.晚唐诗人高骈在《山亭夏日》中的诗句“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描写了酷夏特有的情趣,并表达了诗人愉悦的心情。从物理学的角度,诗句中“阴浓”的形成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而“楼台倒影”则是________现象,所成的像是_____立的____像。
24.小丽同学面向穿衣镜站在镜前1m,在镜中成的像是________(选填“实”或“虚”)像,镜中的像与她相距________ m,若她远离平面镜,则镜中像高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5.如图所示,平面镜竖直放置。一支直立的铅笔从平面镜前40cm处,以5cm/s水平速度向平面镜匀速靠近,铅笔在平面镜中的像的大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铅笔的像移动速度为   cm/s;经过2s,铅笔与它的像之间的距离变为   cm:若平面镜顺时针转至图中虚线位置,铅笔和像两者所在直线之间的夹角为   。
26.河水平静,两岸河堤高出水面1m,河堤上一棵树高4m,这棵树在涪江水中的像高________m;小明同学站在树的对岸河堤上,他的眼睛与树尖的距离为d树 , 与树尖在涪江水中像的距离为d像 , 则d树________d像(选填“>”“<”或“=”)。
27.如图7所示是明代著名画家吴伟的饮驴图,画配诗《题老人饮驴图》中有两句诗:“岸上蹄踏蹄,水中嘴对嘴。”“水中嘴对嘴”是光的________现象,其中的一个“嘴”是另外一个“嘴”的________(选填“虚”或“实”)像。
28.在我国古代名著《红楼梦》中有一段“刘姥姥照镜子”的故事,刘姥姥看见镜中的自己感到惊奇害怕是因为她不了解__________造成的;照镜子应用的物理规律是__________。
29.身高1.6米的人,站在平面镜前2.5米处,则人在镜中的像高________米,像与人的距离为________米,若人向前1米,则人和像间的距离缩短了________米,此人在镜中的像大小将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0.家用小轿车的前挡风玻璃相当于____镜,一般都是____(填“竖直”或“倾斜”)安装的,这是为了使车内景物所成____(填“实像”或“虚像”)的位置在轿车前面的____(填“正前方”或“正上方”).
三.解答题(共34分)
31.(3分)如图所示是由发光点S发出的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的两条反射光线,请在图中确定发光点S的位置.

32.(3分)小华同学在室玩篮球,出现了如下左图示的情况,请画出小华同学在平面镜中看到篮球的光路(只画一条光线即可)。
33.(3分)如图,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
34.(8分)在九年级总复习时,同学们再次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小明和小红在分析数据时发现,三组数据的像距都比物距大一些。小明认为这是由于测量粗心引起的,小红认为像距总是比物距大可能与玻璃板的厚度有关。他们对此问题进行了进一步的探究,数据如下表。
玻璃板厚度/mm 5 5 5 10 10 10 15 15 15
像距/cm 3.00 5.80 8.70 3.95 6.50 9.35 3.18 5.40 7.85
物距/cm 2.65 5.50 8.35 3.30 5.95 8.72 2.05 4.30 6.90
像距与物距的差值/cm 0.35 0.30 0.35 0.65 0.55 0.63 1.13 1.10 0.95
请你结合表中数据,回答以下问题:
(1)小明的看法不正确的理由是___。
(2)玻璃板的厚度对像距与物距差值的影响,可表述为___。
(3)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你认为应该选择较___(选填“薄”或“厚”)的玻璃板。
(4)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平面镜所成的像都是___(选填“实像”或“虚像”),从测量数据可以看出,他们测量像距和物距时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___(选填“mm”或“cm”)。
35.(6分)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1)实验探究的步骤正确的顺序是_______。A.移动点燃的蜡烛到另一位置,重做上面的实验,在纸上记录像与像的位置B、B′;C、C′。B.拿另一支没有点燃的蜡烛,竖立着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它与前面的蜡烛的像完全重合。在纸上记下该蜡烛的位置A′。
C.在水平桌面上铺一张白纸,将一块玻璃板竖立在纸上,在纸上记下玻璃板的位置。
D.选取两支大小相同的蜡烛,把一支蜡烛点燃放在玻璃板的前面,看到玻璃板后面有蜡烛的像时,在纸上记下蜡烛的位置A。
(2)步骤A的实验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乙是物、像的位置实验记录。请你利用测量工具对乙图的实验记录作出处理并得出相应规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6.(11分)小明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活动中所选用的器材和活动过程.
(1)为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________ 环境中进行(选填“较明亮”或“较黑暗”);此外,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却能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 ________ ,巧妙地解决了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的问题.
(2)在探究活动中对玻璃板放置的要求是:________ ;这样做的好处是________
(3)选择蜡烛A和B的要求是:________ ;这样做的好处是________
(4)实验中刻度尺的作用:________
(5)小组的同学经过多次实验,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
(6)如果在图1a中蜡烛像的位置上放一张白纸板做屏幕,则白纸板上将________ (填写“有”或“没有”)蜡烛的像,所成的像是________ 像.
(7)如果将蜡烛向靠近镜面的方向移动,那么像的大小将________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8)图2是小军本人,他在进行实验时,从镜中也观察到了自己的像.那么他在镜中看到自己的像应是图3中的________ (填序号).
教师样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 共40分)
1.在比较狭小的房间内挂一面大镜子,会产生增大空间的感觉,这主要是利用平面镜的哪个特点( B )
A.能成虚像的特点 B.物像距离总是物镜距离2倍的特点
C.改变光线传播方向的特点 D.能成正立像的特点
2.小华用火柴排了一个三位数,它通过平面镜看到的情况如图所示。则小华所排的三位数应该是( B )
A.515 B.212 C.512 D.215
第2题图 第4题图 第5题图 第6题图 第7题图
3.关于平面镜成像特点及其实验探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
A.物体距平面镜越近所成的像越大
B.将蜡烛靠近玻璃板的同时像也将靠近玻璃板
C.做多次实验是为了避免实验结果的偶然性
D.使用光屏是为了探究平面镜所成像的虚实
4.清明节,平静的镜湖水面上有数只白鹭,它们或俯冲嬉戏,或悠闲漂浮。下列关于白鹭在水中倒影的说法正确的是( B )
A.是与白鹭等大的实像
B.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
C.白鹭从空中俯冲向水面,水中的倒影变大
D.若湖水深3米,漂浮在水面的白鹭与水中倒影之间距离为6米
5.如图,物体S在平面镜前,所成的像为S′。若在镜后AB处放一块不透明的塑料,则像S′将会( A )
A.不变 B.变暗 C.只剩一半 D.消失
6.如图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C )
A.该实验应该选用较薄的玻璃板
B.该实验选用两个等大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
C.通过该实验得出的结论是像的大小随物距的变化而改变
D.实验中测量两只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是为了比较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
7.如图所示的是从平面镜中看到的一钟表时针和分针位置,此时的实际时刻是 ( C )
A. 8h20min B.4h20min C.3h40min D.8h40min
8.如图所示,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过程中,小明把四个模型分别面对玻璃直立在桌面上,用于研究像与物左右位置的关系,其中能够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
A.B.C.D.
9.下列不是利用平面镜成像来工作的是( B )
A.战壕里所用的潜望镜 B.学校里的玻璃幕墙
C.古时用来梳妆的铜镜 D.医生观察口腔的小平面镜
10.如图所示,两平面镜相对竖直放置,相距L,发光点S在两平面镜中所成的像Sl和S2之间的距离为Ll , 当S在两平面镜中向左移动时,它所成的两个像S1、S2之间的距离L1将 ( B )
A. 变大 B. 不变 C. 变小 D. 无法判断
【解析】如图,把发光点到左边平面镜的距离设为a,把发光点到右边平面镜的距离设为b,根据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a+b=L,所以a+b=L= L1 . 当发光点在两个平面镜之间向左移动时,a变大,b变小,但是a+b不变,即L不变,L1不变,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
【分析】平面镜成像时,像到平面镜的距离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第10题图 第11题图 第13题图 第16题图
11.如图所示,物体AB高1.6 m,平面镜CD高0.6 m,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为2 m.下列关于物、像、镜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D )
A. 物体通过该平面镜不能成完整的像 B. 像高与平面镜的高相同,为0.6 m
C. 物体与像的距离为2 m D. 像高与物体的高相同,为1.6 m
【解析】A、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等于物体的大小,与平面镜的大小无关,A不符合题意;
B、像与物体的高度相同为1.6m,B不符合题意;C、物体与像到镜面的距离都为2m,所以物体与像的距离为4 m,C不符合题意;D、像高与物体的高相同为1.6 m,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2.若桥上的路灯距桥下水面的距离为40m,桥下水深2m,则路灯在水中所成的像距水面的距离为( A )
A. 40m B. 42m C. 80m D. 84m
【解析】:水面相当于平面镜,若桥上的路灯距桥下水面的距离为40m,根据物像到平面镜距离相等,所以路灯在水中所成的像距水面的距离为40m. 故选A.
13.如图所示是某同学画出的潜望镜的示意图,使用这样的潜望镜看到的物体AB的像是( D )
A. 放大的倒立的实像 B. .缩小的倒立的实像
C. .等大的倒立的实像 D. 等大的倒立的虚像
【解析】经过平面镜成的像与物是等大的,B处发出的光线经过两次反射后传入人的眼睛,看到的在上方;A处发出的光线经过两次反射后传入人的眼睛,看到的在下方;所以使用这样的潜望镜看到的物体AB的像是倒立的等大的虚像;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
14.在一些狭小的商店内墙上多挂几面大镜子,可以形成空间增大的感觉,这主要是利用了平面镜能够( C )
成像的性质 B. 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C. 使物像距离是物镜距离的2倍 D. 使商店内更明亮一些
【解析】:在平面镜成像中,因为像到镜面的距离等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利用这一点店内空间在平面镜中形成自己的像,这样在视觉效果上会给人一个大空间的感觉. 故选C.
15.人站在平面镜前,当他向平面镜走近时,发生的现象是( C )
像变大,像到镜面的距离变小 B. 像变大,像到镜面的距离变大
C. 像不变,像到镜面的距离变小 D. 像不变,像到镜面的距离不变
【解析】平面镜成像时,物像在平面镜的两侧,物像到平面镜之间的距离相等,物体面镜,像面镜,物体远离平面镜,像远离平面镜.平面镜成像时,物像大小相等.然后对各选项逐一分析即可作出判断.因为平面镜是成等大正立的虚像,所以可判断选项A、B错误;因为平面镜的成像特点是物距与像距相等,当他向平面镜走近时,此人与平面镜之间的距离变小,像到镜面的距离必然随之变小.所以可判断选项D错误,选项C正确.故选C
16.如图是利用透明玻璃板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像的大小与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有关
B.蜡烛远离玻璃板过程中,蜡烛的像始终与蜡烛等大
C.把光屏放在玻璃板后像所在的位置,像会成在光屏上
D.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为了能在玻璃板后成一实像
解析:本题考查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始终与物体相同,无论物体与平面镜的距离如何变化,它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大小始终不变;离平面镜越近觉得像越大,是由于像对眼睛所成视角变大的原因,像的实际大小不变,因此A错.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因此不能成在光屏上,C错.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为了便于确定像的位置,因此D错.答案为B.
17.如图中能正确表示小丑在平面镜中成像的是( D )
A. B. C. D.
【解析】:平面镜成的像与物体等大,又关于镜面对称,所以人成的像看起来是左右相反的.因此A、C选项中像与物体左右相同,是错误的;B选项中物像不对称,即对应点连线与镜面不垂直,是错误的;D选项中物像对称、等大,对应点的连线与镜面垂直,是正确的. 故选D.
18.“北风乱/夜未央/你的影子剪不断/徒留我孤单/在湖面/成双”是《菊花台》中的一段歌词.以下对“成双”的理解,正确的是( C )
“我”和“你”成双 B.“我”和“你的影子”成双
C.“我”和湖面反射的“我的影子”成双 D.“我”和湖面折射的“我的影子”成双
19.中国的诗词歌赋蕴含丰富的光学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举起酒杯,酒中出现的明月的倒影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
B.“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影子的形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
C.“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阴晴圆缺的月亮是自然光源
D.“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共赏的天上明月是平面镜所成的像
20.某同学研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时,想使竖直放置的蜡烛所成的像与水平面成水平的,他可采用的方法是( D )
A.将平面镜与水平面成90°角放置 B.将平面镜与水平面成60°角放置
C.将平面镜与水平面成30°角放置 D.将平面镜与水平面成45°角放置
二.填空题(每空1分 共26分)
21.小红站在学校大厅衣冠镜前2 m的地方,像到小红的距离为_____m;小红发现衣领处有一点污渍,便走近镜子,镜中的像将_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由于大厅内光线较暗,为了帮助小红看清衣领上的污渍,小明应将光源照向_____(选填“衣领”或“平面镜”)。
【答案】 4 不变 衣领
22.一只燕子在平静的湖面上飞过,当小鸟距水面6m时,它的“倒影”距水面________m,它在湖面的“倒影”是________(填“实”或“虚”)像,它是由于光的________形成的。
【答案】 6 虚 反射
23.晚唐诗人高骈在《山亭夏日》中的诗句“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描写了酷夏特有的情趣,并表达了诗人愉悦的心情。从物理学的角度,诗句中“阴浓”的形成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而“楼台倒影”则是________现象,所成的像是_____立的____像。
【答案】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光的反射 正 虚
24.小丽同学面向穿衣镜站在镜前1m,在镜中成的像是________(选填“实”或“虚”)像,镜中的像与她相距________ m,若她远离平面镜,则镜中像高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答案】.虚;2;不变
25.如图所示,平面镜竖直放置。一支直立的铅笔从平面镜前40cm处,以5cm/s水平速度向平面镜匀速靠近,铅笔在平面镜中的像的大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铅笔的像移动速度为   cm/s;经过2s,铅笔与它的像之间的距离变为   cm:若平面镜顺时针转至图中虚线位置,铅笔和像两者所在直线之间的夹角为   。
【答案】不变;5;60;90°。
26.河水平静,两岸河堤高出水面1m,河堤上一棵树高4m,这棵树在涪江水中的像高________m;小明同学站在树的对岸河堤上,他的眼睛与树尖的距离为d树 , 与树尖在涪江水中像的距离为d像 , 则d树________d像(选填“>”“<”或“=”)。
【答案】. 4;<
27.如图7所示是明代著名画家吴伟的饮驴图,画配诗《题老人饮驴图》中有两句诗:“岸上蹄踏蹄,水中嘴对嘴。”“水中嘴对嘴”是光的________现象,其中的一个“嘴”是另外一个“嘴”的________(选填“虚”或“实”)像。
【答案】.反射 虚
28.在我国古代名著《红楼梦》中有一段“刘姥姥照镜子”的故事,刘姥姥看见镜中的自己感到惊奇害怕是因为她不了解__________造成的;照镜子应用的物理规律是__________。
【答案】.平面镜成像的道理 光的反射规律
29.身高1.6米的人,站在平面镜前2.5米处,则人在镜中的像高________米,像与人的距离为________米,若人向前1米,则人和像间的距离缩短了________米,此人在镜中的像大小将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答案】. 1.6;5;2;不变
30.家用小轿车的前挡风玻璃相当于____镜,一般都是____(填“竖直”或“倾斜”)安装的,这是为了使车内景物所成____(填“实像”或“虚像”)的位置在轿车前面的____(填“正前方”或“正上方”).
【答案】.平面 倾斜 虚像 正上方
三.解答题(共34分)
31.(3分)如图所示是由发光点S发出的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的两条反射光线,请在图中确定发光点S的位置.
【答案】
32.(3分)小华同学在室玩篮球,出现了如下左图示的情况,请画出小华同学在平面镜中看到篮球的光路(只画一条光线即可)。
【答案】
33.(3分)如图,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
【答案】
34.(8分)在九年级总复习时,同学们再次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小明和小红在分析数据时发现,三组数据的像距都比物距大一些。小明认为这是由于测量粗心引起的,小红认为像距总是比物距大可能与玻璃板的厚度有关。他们对此问题进行了进一步的探究,数据如下表。
玻璃板厚度/mm 5 5 5 10 10 10 15 15 15
像距/cm 3.00 5.80 8.70 3.95 6.50 9.35 3.18 5.40 7.85
物距/cm 2.65 5.50 8.35 3.30 5.95 8.72 2.05 4.30 6.90
像距与物距的差值/cm 0.35 0.30 0.35 0.65 0.55 0.63 1.13 1.10 0.95
请你结合表中数据,回答以下问题:
(1)小明的看法不正确的理由是___。
(2)玻璃板的厚度对像距与物距差值的影响,可表述为___。
(3)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你认为应该选择较___(选填“薄”或“厚”)的玻璃板。
(4)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平面镜所成的像都是___(选填“实像”或“虚像”),从测量数据可以看出,他们测量像距和物距时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___(选填“mm”或“cm”)。
【答案】(1)像距不可能总是大于物距(2)玻璃板越厚,像距和物距差值越大(3)薄(4)虚像 mm
35.(6分)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
(1)实验探究的步骤正确的顺序是_______。
A.移动点燃的蜡烛到另一位置,重做上面的实验,在纸上记录像与像的位置B、B′;C、C′。
B.拿另一支没有点燃的蜡烛,竖立着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它与前面的蜡烛的像完全重合。在纸上记下该蜡烛的位置A′。
C.在水平桌面上铺一张白纸,将一块玻璃板竖立在纸上,在纸上记下玻璃板的位置。
D.选取两支大小相同的蜡烛,把一支蜡烛点燃放在玻璃板的前面,看到玻璃板后面有蜡烛的像时,在纸上记下蜡烛的位置A。
(2)步骤A的实验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乙是物、像的位置实验记录。请你利用测量工具对乙图的实验记录作出处理并得出相应规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CBDA(2)多次实验,寻找规律/多次实验,便于得出普遍规律(3)(将AA′、BB′、CC′连线,表明垂足,并分别注明测量数据)规律: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36.(11分)小明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活动中所选用的器材和活动过程.
(1)为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________ 环境中进行(选填“较明亮”或“较黑暗”);此外,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却能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 ________ ,巧妙地解决了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的问题.
(2)在探究活动中对玻璃板放置的要求是:________ ;这样做的好处是________
(3)选择蜡烛A和B的要求是:________ ;这样做的好处是________
(4)实验中刻度尺的作用:________
(5)小组的同学经过多次实验,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
(6)如果在图1a中蜡烛像的位置上放一张白纸板做屏幕,则白纸板上将________ (填写“有”或“没有”)蜡烛的像,所成的像是________ 像.
(7)如果将蜡烛向靠近镜面的方向移动,那么像的大小将________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8)图2是小军本人,他在进行实验时,从镜中也观察到了自己的像.那么他在镜中看到自己的像应是图3中的________ (填序号).
【答案】(1)较黑暗;B蜡烛(2)玻璃板必须与水平桌面垂直;保证玻璃板竖直放置另一支完全相同的蜡烛才能与所成的像重合;(3)完全相同;便于比较物像大小关系;
(4)测量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5)得出普遍结论(6)没有;虚(7)不变(8)A
【解析】:(1)因蜡烛是点燃的,所以适合在较黑暗的环境下才可看清蜡烛的像.为了确定像的位置,让蜡烛A的像和蜡烛B重合,既能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B蜡烛,实验中要使用透明的玻璃板.(2)玻璃板必须与水平桌面垂直,即保证玻璃板竖直放置另一支完全相同的蜡烛才能与所成的像重合,才可以比较物像大小.(3)实验中用完全相同的两个蜡烛,便于比较物像大小关系;(4)刻度尺可以测量物像到平面镜距离,便于比较物像到平面镜距离关系(5)一次实验不具备代表性,应采取同样的实验方案多做几次,避免实验现象的偶然性,才能保证结论的正确,目的:多次实验,归纳得到普遍结论(6)实像能用光屏承接,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当移去蜡烛B,在原位置放一光屏,光屏上看不到蜡烛A的像,说明平面镜成的是虚像(7)经实验验证,像与物大小相同,不论物体靠近还是远离玻璃板,像的实际大小都是不变的(8)方法一:根据物像连线与镜面垂直,物像到平面镜距离相等,物像大小相等,作出数字的实际情况,确定小军在平面镜中的像.如图.
方法二:把试卷翻过来,观察小军在平面镜中的像.最终可得,图象A是正确的.故答案为:(1)较黑暗;B蜡烛;(2)玻璃板必须与水平桌面垂直;保证玻璃板竖直放置另一支完全相同的蜡烛才能与所成的像重合;(3)完全相同;便于比较物像大小关系;(4)测量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5)得出普遍结论;(6)没有;虚;(7)不变;(8)A.
A
B


玻璃板
放置处
A'
A
B
C
B'
C'
白纸
A
B


玻璃板
放置处
A'
A
B
C
B'
C'
白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