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测试卷-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word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测试卷-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word版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9.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1-10-28 17:36: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测试卷
一、单选题(共15小题)
1.美国为首的北约在科索沃战场上投下了至少10吨贫铀炸弹,使不少人患上“巴尔干综合征”。贫铀弹的主要成分是低放射性的铀,铀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38,核电荷数为92,中子数应为(  )
A. 146
B. 92
C. 136
D. 238
2.日本曾向美国借了331公斤武器级钚,至今赖着不还,钚除用于核电外,还是制造核武器的主要原料,现在日本已是世界第六大钚贮存国,钚元素的有关信息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钚是非金属元素
B. 钚是稀有气体元素
C. 钚是金属元素
D. 钚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44g
3.下列符号所表示的粒子中,能保持氯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
A. Cl2
B. Cl
C. Cl-
D. ClO3-
4.小红同学学习化学后,对装修新房的爸爸说:“如果厨房不装抽油烟机,家具将会粘满油渍。”小红这样说的科学依据是( )
A. 分子很小
B. 分子在不断运动
C. 分子之间有间隙
D. 分子可以分成原子
5.以下物质由原子构成的是( )
A. 蒸馏水
B. 氯化钠
C. 金刚石
D. 干冰
6.已知碳-12原子的质量为Akg,另一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B,则该元素的原子质量是( )
A. AB/12 kg
B. AB/12
C. 12B/A kg
D. 12B/A
7.原子失去最外层电子或在最外层得到电子后,下列各项一定不会发生变化的是( )
(1) 原子种类 (2)化学性质 (3)相对原子质量
(4)原子的电性 (5)原子核 (6)电子层数 (7)最外层电子数
A. (1)(3)(5)
B. (2)(4)(6)(8)
C. (2)(5)
D. (1)(5)
8.已知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则该粒子是( )
A. 阳离子
B. 阴离子
C. 原子
D. 原子核
9.谚语诗词中蕴含着科学道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真金不怕火炼”是说黄金熔点很高
B. “众人拾柴火焰高”是指可燃物越多,着火点越低,越容易着火
C. “百炼成钢”与“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蕴含的化学原理相同
D. “满架蔷薇一院香”的原因是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10.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下列信息中,不能从元素周期表中获取的是( )
A. 元素的原子结构
B. 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C. 元素的原子序数
D. 元素在自然界的分布
11.图示为R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x为11
B. 决定R元素种类的是核内质子数
C. R易失电子
D. R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形成R-
12.日常生活常接触到“含氟牙膏”、“高钙牛奶、碘盐”、“富硒茶叶”、“加铁酱油”等用品,这里的氟、钙、碘、硒、铁指的是( )
A. 单质
B. 原子
C. 离子
D. 元素
13.下列结构示意图表示元素周期表中第二周期元素的原子是( )
A. ①②③
B. ①②
C. ②④
D. ①②④
14.下列不符合近代化学观点的是( )
A. 物质是由原子和分子构成的
B. 化学变化中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
C. 化学变化中原子不会破裂
D. 分子在化学变化中不会破裂
15.凉开水不宜养鱼,其主要原因是凉开水中几乎不含有( )
A. 水分子
B. 氧原子
C. 氧元素
D. 氧分子
二、填空题(共3小题)
16.元素周期表是化学学习和研究的重要工具。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
(1)从表中查出硅(Si)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_____ ;
(2)6~11号元素中属于金属元素的有__________。
(3)位于第三周期第三族的元素的名称为_________;元素符号为________;在反应中其原子易__________电子形成______离子。
17.下图中的 A、B、C、D 分别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请回答:
(1)以上四种粒子中,A 和 C 属于_______元素(填"金属"或"非金属");
(2)A、B、C、D 四种粒子中属于同种元素的是_______(填序号);
(3)B 在化学反应中易_______电子(填"得到"或"失去");
(4)B 和 C 形成的化合物是______(填化学式)。
18.《庄子》中有个成语:相濡以沫,说明再少的水也能解渴,甚至只剩1个水分子了,也还具备水的化学性质。如果将1个水分子(H2O)拆开成2个氢原子(H)和一个氧原子(O),则化学性质完全变化了,根本就不是水了;氧气(O2)能供我们呼吸,我们需要的是氧分子(O2);但是如果将氧分子(O2)都拆开变成一个一个的氧原子(O),不但不能供人呼吸了,甚至对我们人体有极大的破坏作用。
因此我们说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三、实验与探究(共2小题)
19.实验探究
(1)实验方法:如图所示:在A烧杯中盛有浓氨水,在盛有20mL水的B烧杯中加入5~6滴酚酞溶液,从B烧杯中取少量溶液置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浓氨水,用一个大烧杯罩住AB两个小烧杯。
(2)实验现象:①过一会儿,观察到的现象:试管中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AB烧杯中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的猜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讨论交流:与小组同学交流你的看法:往装有酚酞溶液的试管中加浓氨水这样操作的
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实验探究: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为了研究影响分子运动速率的因素,如下图所示,玻璃管左、右两端分别放有脱脂棉,注射器中分别装有浓盐酸和浓氨水。浓氨水挥发出来的氨气(NH3)和浓盐酸挥发出来的氯化氢气体(HCl)能发生反应生成白色的氯化铵固体。两个注射器同时向脱脂棉靠近里边的部位注入等体积的液体,过一会,先在A处产生大量白烟,然后白烟逐渐充满整个试管。
根据现象回答问题:
(1)A处形成白烟是因为分子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同学认为先在A处产生白烟是因为氯化氢分子比氨气分子运动速度__________,已知一个氯化氢分子的质量要大于一个氨气分子的质量,所以可以说分子的运动速度与其质量成__________比。(填正或反)
答案解析
1.【答案】A
【解析】在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相对原子质量,故选A.
2.【答案】C
【解析】A由钚的汉语名称,可知其元素种类为:金属元素,故A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根据由钚的汉语名称,可知其元素种类为:金属元素,故B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由钚的汉语名称,可知其元素种类为:金属元素,故C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D由题意可知“在元素周期表中,钚元素的有关信息如图所示”,可知钚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44,单位是1,不写出来,故D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故答案选C 。
3.【答案】A
【解析】氯气是由氯分子构成的,故保持氯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氯分子,一个氯分子是由两个氯原子构成的。故答案应选A。
4.【答案】B
【解析】如果厨房不装抽油烟机,由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油中分子会运动到家具上,家具将会粘满油渍,所以答案选B
5.【答案】C
【解析】自然界中物质都是由微观的粒子构成的,微观的粒子有分子、原子、离子,学习中要能记住常见的由分子、原子、离子构成的物质,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常见的气体、水、有机物等;由原子构成的物质:金属、稀有气体、金刚石、晶体硅等;由离子构成的物质:氯化钠等。故选C。
6.【答案】A
【解析】化学上规定,相对原子质量是以一种碳12原子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比较所得的比,所以答案选A
7.【答案】A
【解析】原子失去最外层电子或在最外层得到电子后,就会形成离子,原子的种类、相对原子质量和原子核一定不会发生改变,故选A。
8.【答案】C
【解析】观察该粒子结构示意图可知,该粒子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是一种原子,所以答案选C。
9.【答案】D
【解析】A.“真金不怕火炼”说明金的化学性质稳定,错误;B.“众人拾柴火焰高”是指增加可燃物,而与着火点无关,错误;C.“百炼成钢”是将生铁中的碳转化为二氧化碳,降低了含碳量,从而将其转化为钢,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而“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是将铁杵磨成针,只是铁杵的形状发生了变化,并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错误;D.“满架蔷薇一院香”说明分子在不断地运动,正确。故选D。
10.【答案】D
【解析】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能从元素周期表中获取的是元素的原子结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元素的原子序数,但是不能从中获取元素在自然界的分布。故选D。
11.【答案】D
【解析】在该原子结构示意图中,质子数=电子数,x为11,决定R元素种类的是核内质子数,并且R易失电子,形成R+,D选项错误。
12.【答案】D
【解析】这里的氟、钙、碘、硒、铁指的是元素,故选D
13.【答案】C
【解析】周期数由电子层数决定,第二周期的元素的原子有两个电子层,原子中质子数等于电子数。①中质子数不等于电子数,不属于原子,选项A、B、D错误; ②④符合题目要求。故答案选C。
14.【答案】D
【解析】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和离子,A正确;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形成新的分子,B正确;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C正确;分子在化学变化中会分解成原子,D错误。故选D。
15.【答案】D
【解析】鱼儿呼吸需要氧气,而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凉开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凉开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水烧开后,其中溶解的氧气会大量逸出,凉开水不宜养鱼,其主要原因是凉开水中几乎不含有氧气或者氧分子。故答案应选D。
16.【答案】(1)28.09(2)钠(3)铝;Al;失去;阳
【解析】从表中查出硅(Si)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8.09,6~11号元素中属于金属元素的有钠元素,位于第三周期第三族的元素的名称为铝,元素符号为Al,在反应中其原子易失去电子形成阳离子。
17.【答案】(1)非金属 (2)BD (3)失去 (4)K2S
【解析】以上四种粒子中 A 和 C 都是原子结构示意图,最外层电子数多于4个,属于非金属元素;
元素的种类是由质子数决定的,则A、B、C、D 四种粒子中属于同种元素的是BD; B表示的是原子结构示意图,最外层有1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根据B 和 C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形成的化合物是K2S。
18.【答案】分子
【解析】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最小的微粒,而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微粒。
19.【答案】(2)①液体变为红色 ;②A无明显变化,B烧杯中酚酞变红;
(3)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4)说明浓氨水能使酚酞变红
【解析】浓氨水显碱性能够使无色酚酞变红色,A烧杯中浓氨水中的氨气分子是不断运动着的,氨气分子运动到B烧杯中,能够使B烧杯中的无色酚酞变红,所以可以观察到B烧杯中酚酞变红,这一现象从而也证明了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往装有酚酞溶液的试管中加浓氨水这样操作的目的正是说明浓氨水能使酚酞变红。
20.【答案】(1)不停地运动(2)慢 反
【解析】由于浓盐酸中的氯化氢分子和浓氨水中的氨气分子都在不停地运动,所以会在A处形成白烟。形成的白烟在A处,离浓盐酸较近,离浓氨水较远,这是因为氯化氢分子运动速度比氨气分子运动速度慢。已知一个氯化氢分子的质量要大于一个氨气分子的质量,所以可以说分子的运动速度与其质量成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