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 课时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4课 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 课时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69.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10-28 15:59: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1- 2022学年度人教版初中课时过关培优小训练
九年级下册历史
班级 姓名
第四单元 
经济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14课 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
1. 下列与意大利法西斯党徒“进军罗马”相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  )
①发生背景是一战后意大利经济衰退、政治混乱等  ②由墨索里尼组织发动 ③意大利法西斯政权攫取了国家政权  ④意大利最早建立了法西斯政权
A.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 [2021辽宁铁岭西丰县模拟]为摆脱经济大危机,在对外扩张中寻找出路,于1935年发动侵略埃塞俄比亚战争,并与两国结成集团,成为发动二战的罪魁祸首的是(  )
A.意大利 B.德国 C.日本 D.英国
3. 读下表,影响表中数据变化的因素有 (  )

①大萧条的出现 ②希特勒的煽动性宣传 ③德国人的民族情绪 ④国会长期受纳粹党控制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4. [2020四川攀枝花中考]1933年希特勒上台,逐渐集总统和总理大权于一身。该事件的国际影响是 (  )
A.德国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B.二战的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
C.维护了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D.纳粹党成为第一大党
5. [2021江苏连云港东海县期末]希特勒曾对他的党羽说:“我们必须……利用布尔什维克主义的幽灵来遏制凡尔赛诸国,要使他们相信,德国是反对赤祸的决定性堡垒。”能够反映出这种思想的事件是 (  )
A.制造了“国会纵火案” B.国民经济军事化
C.掀起大规模排犹运动 D.思想文化专制化
6. [2021广西北海二模]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华民国驻奥地利维也纳(欧洲)总领事何凤山向数以万计的犹太人发放前往上海的签证,保护他们的生命安全,这些签证被誉为“生命签证”。导致“生命签证”出现的原因是(  )
A.纳粹德国对犹太人进行迫害
B.犹太人具有四海为家的传统
C.上海城市发展引进人才的需求
D.中华民族与犹太人同根同源
7. 1936年3月7日,德军迅速占领莱茵非军事区。希特勒后来也承认:“进军莱茵河以后的48小时,是我一生中神经最紧张的时刻。如果当时法国人也开进莱茵河,我们就只好夹着尾巴撤退。”希特勒如此紧张是因为 (  )
A.苏联会从背后发起进攻
B.《凡尔赛条约》的约束
C.国际联盟对侵略战争的制裁
D.《联合国宪章》的约束
8. 日本法西斯专政区别于德国法西斯专政的特点是(  )
①法西斯分子通过政变取得政权 ②建立了法西斯政党一党专政 ③军部在政权中占据统治地位 ④公开扩军备战,发动侵略战争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③④
9. 下表中的信息说明日本法西斯政权的建立主要是为了(  )

A.镇压国内革命的力量 B.骗取中下层群众支持
C.适应对外扩张的需要 D.形成亚洲战争策源地
10. [2021长春南关区一模]如表是“1937年部分大国国民收入与国防开支的比例表”,可用于研究 (  )

A.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
B.两极格局的形成
C.二战的亚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D.二战的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11. [2021河南模拟]希特勒上台后,陆军扩建计划包括建立21个步兵师、3个骑兵师、1支装甲部队和1个轻装师;日本广田内阁上台后,陆军提出了6年内增建41个师团、142个航空中队的计划。法西斯势力上台后的上述行为 (  )
A.导致了经济危机的爆发
B.主要目的是镇压人民反抗
C.最终导致了二战的爆发
D.标志轴心国集团形成
12. 有学者认为:“意大利与其他国家不同的历史背景,尤其是资本主义在意大利的形成与发展的滞后性,以及南部、岛屿和农村地区都还处于封建残余桎梏下的情况,是法西斯得以首先在意大利兴起的首要因素”。该学者认为意大利法西斯的兴起是 (  )
A.资本主义制度的产物
B.源于其经济和政治的落后
C.经济大危机下的产物
D.源于强烈的民族复仇情绪
13 [2021广东佛山南海区模拟]1930年3月,德国纳粹党宣布了《农民纲领》,并规定取缔土地投机,许诺给农民以经济援助。1932年5月,又提出《迅速提供就业——战胜危机纲领》,要求修筑公路,减少失业等。纳粹党采取以上措施的意图是 (  )
A.提高社会福利 B.维护独裁统治
C.反对自由主义 D.争取民意支持
14. 图片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下列三幅图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

A.战场的残酷 B.法西斯的暴行
C.纳粹的暴政 D.种族的灭绝
15. [2021四川南充蓬安县模拟]20世纪30年代,德、日两国法西斯专政建立的相同因素中不包括 (  )
A.阶级矛盾的尖锐激化 B.法西斯势力的发展
C.民族复仇情绪的影响 D.经济大危机的打击
16. 《阿道夫·希特勒》是一部2010年在美国上映的历史剧情电影。阅读这部电影的简介,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阿道夫·希特勒出生于奥地利的布劳瑙,在世界大战期间参加德军,是一名传令兵,获得了几枚铁十字奖章。早年曾因暴动入狱,并在狱中写下《我的奋斗》一书,表达出他多方面的观点。1933年1月30日出任德国总理;通过“国会纵火案”打击异己党派(德国共产党)。1934年8月2日德国总统兴登堡病逝,希特勒兼任德国总统,并将总统与总理两个职务合二为一,他成为国家政权的单独执掌者。他和意大利、日本联盟结成轴心国,这直接导致又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他实行种族灭绝政策,在德国以及其占领国领土上大量建造死亡集中营,犹太人以及其他人种遭到了大屠杀。根据粗略估计,二战期间共有约600万犹太人、数千万其他人种因为希特勒的种族灭绝政策而被屠杀。1945年4月28日,苏联红军攻入柏林市区。当天夜里希特勒与爱娃·布劳恩举行婚礼。30日15时30分,希特勒夫妇双双自杀身亡。
结合所学知识,从上述材料中提取一个情节,指出它所反映的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叙述或简介)和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电影情节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要准确全面。)
1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35年,法西斯意大利军队未经宣战即侵入埃塞俄比亚。……面对残暴的敌人,埃塞俄比亚军民一面坚决抗敌,一面呼吁国际联盟制裁侵略者。但英、法等国却采取了姑息纵容的绥靖政策,从而助长了意大利的侵略气焰。
材料二 1935年,当德国宣布扩军50万,建立空军,彻底打碎《凡尔赛条约》的枷锁时,希特勒知道,此时德国的军事力量还远远不够,因此,他一再对外宣称,德国丝毫没有要征服其他国家的念头。1935年10月,意大利在入侵埃塞俄比亚之后,完全倒向了德国,使希特勒的“天平”上又加了一个筹码。1936年,德国突然派兵进入莱茵非军事区,但英、法两国除了提出抗议之外,没有采取任何有效的反击措施。
材料三 日本自卫之途有二:一曰防守主权线,不容他人侵犯;二曰保护利益线,不失形胜地位……何为主权线 国家之疆土是也。何为利益线 同我主权线安全紧密相关之区域是也。
——摘编自日本内阁总理大臣山县有朋《外交政略论》(1890年)
(1)根据材料一,指出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时气焰嚣张的原因,并指出当时意大利的政权组织。
(2)材料二认为英、法面对德国的扩张推行消极抵抗政策,请写出相关依据。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日本是如何“保护利益线”的 这一行为的结果给当时的中国带来了哪些影响 请用史实说明。
(4)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说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世界呈现出怎样的特点
参考答案
1.B 由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意大利经济衰退,政治混乱,工农运动高涨,中央政府几乎瘫痪。墨索里尼乘机组织法西斯党。1922年,法西斯党徒向罗马进军,意大利法西斯政权建立起来,故①②③正确。德国法西斯政权建立于1933年,日本法西斯政权建立于1936年,因此④正确。故选B。
2.A 解题的关键信息是“1935年”“侵略埃塞俄比亚”“发动二战的罪魁祸首”。据此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经济危机爆发后,意大利法西斯政权在对外扩张中寻找出路,于1935年发动了侵略埃塞俄比亚的战争。故选A。
3.D 从材料数据可以看出,1928年以后德国纳粹党在国会中获得的席位数量不断增加,导致这种情况的因素主要包括1929年爆发的经济危机的打击,希特勒的煽动性宣传以及德国的民族主义复仇情绪等。由表中信息可知,纳粹党并没有长期控制国会,④说法不正确,排除。故选D。
4.B 题干的关键信息是“国际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3年希特勒上台,逐渐集总统和总理大权于一身,开始掌握德国国家大权,随后建立了法西斯政权,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威胁了世界和平,故B正确,C错误。A属于国内影响;纳粹党成为第一大党是在1932年,排除D。
5.A “布尔什维克主义”“赤祸”代指共产党,由材料可知,希特勒试图利用打击共产党来获取凡尔赛诸国的信任。由所学知识可知,1933年希特勒利用“国会纵火案”,打击德国共产党,逮捕和迫害大批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故A正确。
6.A 解题的关键信息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犹太人”。由所学知识可知,1933年希特勒在德国建立了法西斯专政以后,对犹太人实行了种族灭绝政策,几百万犹太人惨遭屠杀,大量犹太人被迫抛弃财产逃往世界其他国家,故选A。
7.B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9年,战胜的协约国签订了对德的《凡尔赛条约》。条约的主要内容包括:莱茵河西岸的德国领土由协约国占领15年,莱茵河东岸50千米内,德国不得设防。所以1936年德国派兵进驻莱茵非军事区违反了《凡尔赛条约》的规定。故B符合题意。
8.B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日本法西斯通过政变取得政权,德国法西斯通过国会选举取得政权;军部是日本法西斯势力的核心,故①③正确。②是德国法西斯专政的特点,④是双方共同点,排除。故选B。
9.C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日本1931年策划九一八事变,1936年建立法西斯专政,1937年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因此得出日本建立法西斯政权是为了进行对外扩张,故C正确。
10.C 据“1937年部分大国国民收入与国防开支的比例表”及所学知识可知,1929—1933年的世界经济危机沉重打击了日本,日本为了摆脱经济危机,建立了法西斯专政,二战的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日本加紧扩充军备,国防开支比例增加。故选C。
11.C A与材料因果颠倒,排除。法西斯势力扩充军备是为了发动对外战争,排除B。1940年,《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的签订,标志轴心国集团形成,排除D。法西斯势力上台后,扩军备战,最终导致了二战的爆发,故C正确。
12.B 据“资本主义在意大利的形成与发展的滞后性”“南部、岛屿和农村地区都还处于封建残余桎梏下的情况” 可知,该学者认为意大利法西斯的兴起是源于其经济和政治的落后,故B符合题意。
13.D 材料中的措施并没有强调提高社会福利,排除A。1933年纳粹党建立法西斯专政,排除B。C在材料中没有涉及,排除。1930—1932年德国处于经济大危机中,纳粹党施行这些措施实际上是要争取在危机之中处于水深火热的德国民众的支持,以壮大纳粹党的实力,故D正确。
14.B 由所学知识可知,1933年,希特勒上台后,对内实行独裁统治,他打击德国共产党,制造了“国会纵火案”,借机嫁祸德国共产党,并残酷迫害犹太人;日本法西斯在发动侵华战争期间大量屠杀中国人,故题干三幅图反映的共同主题是法西斯的暴行。故选B。
15.C 德国是一战的战败国,遭到《凡尔赛条约》的限制,存在民族复仇主义,而日本是一战的战胜国,不存在民族复仇主义,故C符合题意;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危机造成的尖锐的社会矛盾,为德、日两国法西斯势力扩张提供了条件,两国法西斯都利用经济、政治危机,乘机扩张势力,进而夺取政权,故A、B、D排除。
16.【答案示例】 情节:1933年1月30日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通过“国会纵火案”打击异己党派(德国共产党)。1934年8月2日德国总统兴登堡病逝,希特勒兼任德国总统,并将总统与总理两个职务合二为一,他成为国家政权的单独执掌者。反映的历史现象:20世纪二三十年代,德国法西斯化。概述和评价:经济大危机沉重打击了德国。在经济大危机的打击下,德国广大中下层民众困苦不堪,对政府的不满加剧。以希特勒为首的纳粹党乘机大肆活动。他们根据各个阶层民众的不同心理,进行针对性的蛊惑宣传,还利用民众对《凡尔赛条约》的不满,煽动复仇情绪,从而赢得了广泛的支持。1932年,在国会选举中,纳粹党成为第一大党。1933年,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开始掌握国家大权,后来建立了法西斯专政。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法西斯国家对内实行独裁统治,对外进行侵略扩张,第二次世界大战一触即发。
【解题思路】 从材料中提取相应情节,然后指出其反映的历史现象,最后结合所学知识对该现象进行评价、论述即可,同时应注意题干中的答题要求。
17.【答案示例】 (1)英、法等国采取了姑息纵容的绥靖政策;法西斯政权。
(2)在德国扩军备战和派兵进入莱茵非军事区时,英、法两国没有采取任何有效的反击措施。
(3)不断向外侵略。日本发动了九一八事变,不到半年东北三省沦陷;之后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4)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发展,资本主义世界爆发经济危机,资本主义制度不断调整,法西斯势力猖獗,爆发了世界性大战等。
【解题思路】 (1)第一小问,据“英、法等国却采取了姑息纵容的绥靖政策,从而助长了意大利的侵略气焰”可知,意大利之所以嚣张,是因为英、法等国采取了姑息纵容的绥靖政策;第二小问,根据所学可知,意大利当时是法西斯政权。(2)据“1935年,当德国宣布扩军50万,建立空军”“1936年,德国突然派兵进入莱茵非军事区”可知,在德国扩军备战和派兵进入莱茵非军事区时,英、法两国没有采取任何有效的反击措施。(3)第一小问,据材料三和所学可知,日本是通过不断向外侵略来“保护利益线”的;第二小问,这一行为的结果给当时的中国带来的影响通过列举史实证明即可。(4)抓住“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世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各方面的史实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