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声巩固练习(3)2021-2022学年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有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章声巩固练习(3)2021-2022学年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有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85.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1-10-28 12:26: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章声巩固练习(3)2021-2022学年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措施中, 不是为了减弱噪声的是(  )
A.摩托车装消声器 B.公路隔音蛟龙
C.天坛回音壁 D.纺织工戴耳罩
2.噪声严重污染环境,影响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已成为社会公害。下列措施中不能减弱噪声的是(  )
A.机动车辆在市内严禁鸣笛
B.学校将高音喇叭换成许多小音箱
C.清除城市垃圾,保持环境整洁
D.在城市街道两旁植树
3.中国在2011年发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如图所示,标志着我国的空间站建设正式开始,宇航员在空间站内可直接对话,但在空间站外工作时,必须借助电子通讯设备才能进行通话,原因是(  )
A.太空中噪声太大 B.用通讯设备对话方便
C.太空是真空,不能传声 D.声音只能在地面附近传播
4.关于声音的特性,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听到班主任在楼道里说话,在教室里的同学立刻安静下来,主要是根据音色来判断的
B.人们轻轻敲敲陶瓷碗,就能发现有无破损,主要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
C.特型演员除了外形要像外,声音也要像,这里主要是模拟原声的音调
D.因为不同材质的乐器发出相同的声音波形图不同,所以不能从声音的波形图上分辨声音的特性
5.某人在雷雨天看到闪电后4s后听到雷声,则打雷处的云层距离人大约(  )
A.680 m B.6×107 m C.1360 m D.1.2×108 m
6.如图为学校附近常见的控制噪声标志。下列控制噪声的措施与图的方法相同的是(  )
A.工人戴上防噪声耳罩 B.道路两旁设置隔音板
C.上课时关闭教室门窗 D.观演时手机调为静音
7.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敲击同一音叉,音叉发声的响度不同
B.吹奏长笛时,笛声是由笛子的振动产生的
C.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在水中的传播速度
D.“震耳欲聋”主要描述声音的音调高
8.如图所示是敲击音叉时示波器在相同时间内截取的二列声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的音调比乙的音调低 B.甲的音量比乙的音量大
C.甲的音调比乙的音调高 D.甲的音量比乙的音量小
9.手机里正播放抖音视频,离手机较远的人比较近的更不能听清楚这声音,其原因是(  )
A.抖音的声音音色不好 B.抖音的声音频率较低
C.远处听到的声音响度小 D.近处听到的声音振幅小
10.近年,全国各地掀起跳广场舞的热潮,广场舞有益身心健康,但也影响周围居民的生活,为避免给周边居民的生活造成干扰,下列措施合理有效的是(  )
A.晚八点半以后停止跳广场舞,以防止噪声的产生
B.居民关闭门窗,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C.在广场上安装噪声监测装置,以阻断噪声的传播
D.调节音响的音量,使声音的音调不要太高
11.如图,是三种乐器的波形图,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丙音色和音调都相同 B.甲、乙、丙音调和响度都相同
C.音调和音色相同的是甲和乙 D.响度和音色相同的是乙和丙
12.小明在艺术节上用吉他弹奏优美的乐曲。对于吉他发出的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变换手指按压弦的位置可以改变声音的响度 B.乐曲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
C.用力拨动吉他弦可以提高声音的音调 D.拨动粗细不同的弦可以改变吉他的音色
13.如图所示,将悬挂的乒乓球移近正在发声的音叉,观察到乒乓球被音叉弹开。此现象表明(  )
A.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B.声音能通过固体传播
C.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D.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
二、填空题
14.某人在一根足够长的空心钢管的一端敲击一下后,在另一端的人能听到______次响声,第一次声音是由______传来的。
15.利用声音的三个特征进行填空:初中阶段的男生一般都要经历的“变声期”是指______发生了改变;人们常说央视著名主持人董卿的“音质好”是指______好。
16.在考场上,随着铃声的响起,同学们开始了紧张的考试,为了保持考场安静,监考老师在巡视过程中始终保持稳步轻声,这是在___________处减弱噪声的。
17.2020年春节期间,我市市区内禁止燃放烟花爆竹,这一禁令得到了广大市民的支持和拥护。燃放爆竹时,爆竹周围的空气会因______而产生较大的声音,较大是指声音的______大;此时爆竹的声音对于已经入睡的人来说是______(选填“乐音”或“噪声”)。
三、简答题
18.如图所示,往暖瓶里灌开水的过程中,听声音就能判断瓶中水位的高低。请你简要说明其中的道理。
19.下面是黎明同学探究“鼓声与声音的特性”时的三个情景:
情景1:同一个鼓,敲击力度不同,振幅不同,则响度不同;
情景2:相同材料,不同大小的鼓,敲击力度相同,频率不同,则声调不同;
情景3:不同材料,大小相同的鼓,敲击力度相同,音色不同。
根据以上情景,回答下列问题:
(1)声音的特性有哪些?
(2)这些特性分别与哪些因素有关?
20.车展的特技表演会场里,看台上的观众看到一辆蓝色汽车缓慢行驶,平稳地通过单边桥.紧接着,一辆红色汽车发出巨大的轰鸣声,快速驶向单边桥,路旁扬起的灰尘被吸向汽车,车一侧的轮子经过单边桥时突然离开地面,靠另一侧轮子“侧立”行驶,随着汽车减速,离地的轮子重新回到地面.请问:
(1)观众听到汽车轰鸣声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2)路旁扬起的灰尘为什么会被吸向汽车?
21.有一种新型的隔音墙,墙体夹层内填有轻小的颗粒型塑料球,当声音由墙体传入时可以引起小球的振动,这种墙是怎样起到隔音效果的呢?
22.美文《声音》中有一段对青蛙声音的描写:青蛙的声音是最为嘹亮的,脆生生的,不会有一丝藕断丝连,它们对自己的嗓子是很有自信的,所以少了遮遮掩掩的欲断难断,却多了几分无所畏惧的理直气壮,也许就是源于它们的快乐歌唱吧,稼轩的“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唤起了无数的共鸣,成了千古流传的名句.用与声现象有关的知识来解释诗人为什么能听到蛙声并能辨别出是蛙声?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
A.摩托车装消声器,可以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A不符合题意;
B.公路隔音蛟龙,可以在传播过程减弱噪声,故B不符合题意;
C.天坛回音壁,能够回声,不能减弱噪声,故C符合题意;
D.纺织工戴耳罩,可以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C
【详解】
A.机动车辆在市内严禁鸣笛,可以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A不符合题意;
B.学校将高音喇叭换成许多小音箱,可以减小声音的响度从而减弱噪声。故B不符合题意;
C.清除城市垃圾,保持环境整洁,与噪声无关,不能减弱噪声,故C符合题意;
D.在城市街道两旁植树,可以在声音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C
【详解】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飞船内有空气,可以直接对话,但在飞船外是真空,所以工作时,必须借助电子通讯设备才能进行对话。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4.A
【详解】
A.听到班主任在楼道里说话,在教室里的同学立刻安静下来,主要是根据音色来判断的,故A正确;
B.人们轻轻敲敲陶瓷碗,就能发现有无破损,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故B错误;
C.特型演员除了外形要像外,声音也要像,这里主要是模拟原声的音色,而不是音调,故C错误;
D.因为不同材质的乐器发出相同的声音波形图不同,波形图上也可以比较振幅、频率,所以能从声音的波形图上分辨声音的特性,故D错误。
故选A。
5.C
【详解】
打雷处的云层距离人大约
故打雷处的云层距离人大约。
6.D
【详解】
图示是禁鸣喇叭的标志,即在声源处控制噪声,而戴上防噪声耳罩是在人耳处控制噪声,道路两旁设置隔音板和上课时关闭教室门窗是在传播过程中控制噪声,将手机调为静音是在声源处控制噪声,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7.A
【详解】
A.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敲击同一音叉,振动的幅度不同,故音叉发声的响度不同,故A正确;
B.吹奏长笛时,笛声是由笛子中的空气柱振动产生的,故B错误;
C.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小于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故C错误;
D.“震耳欲聋”主要描述声音的强弱,指响度大,故D错误。
故选A。
8.B
【详解】
AC.频率决定声音的音调。由图可知,两幅图中音叉振动的快慢相同,即振动频率相同,因此甲、乙音调相同,故AC错误;
BD.物体的振幅越大,产生声音的响度越大。由图可知,甲乙振动偏离原位置程度不相同,即振幅不同,甲的振幅大,甲的响度大,即甲的音量大,故B正确,D错误。
故选B。
9.C
【详解】
离手机较远的人比较近的人更不能听清楚手机发出的声音,这是因为较远的人听到的声音响度太小了,声音的响度除了受到振幅影响,还与发声休的距离有关。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10.A
【详解】
A.晚八点半以后停止跳广场舞,可以防止噪声的产生,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A符合题意;
B.居民关闭门窗,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给周边居民的生活造成干扰,故B不符合题意;
C.在广场上安装噪声监测装置,只能显示噪声的大小,而不能阻断噪声的传播,故C不符合题意;
D.调节音响的音量旋钮,能够改变声音的响度大小,音量大即响度大,音量即响度小。调节音量旋钮不能改变声音的音调,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1.B
【详解】
A.甲、乙、丙相同的时间内,波的个数相同,即振动的频率相同,即音调是相同的,而波的形状不同,故声音的音色不同,故A错误;
B.甲、乙、丙波的个数相同,即振动的频率相同,即音调是相同的,波的高度相同,即振动的幅度相同,故音调和响度都相同,故B正确;
C.甲与乙的波的形状不同,故音色不同,故C错误;
D.乙与丙的波的形状不同,音色不同,故D错误。
故选B。
12.B
【详解】
A.变换手指按压弦的位置,通过改变弦振动的频率从而改变声音的音调,故A错误;
B.乐曲的声音是通过空气这种介质传入人耳的,故B正确;
C.用力拨动吉他弦改变的弦振动的幅度,故可以提高声音的响度,故C错误;
D.拨动粗细不同的弦可以改变振动的频率,故可以改变吉他的音调,故D错误。
故选B。
13.A
【详解】
把音叉的振动转化为乒乓球的运动,这样可以把音叉的微小振动进行放大。正在发声的音叉将乒乓球多次弹开,说明音叉在振动,从而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4.2 钢管
【详解】
[1][2]人在一根足够长的空心钢管的一端敲击一下后,声音可在钢管和空气两种介质中传播,在另一端的人能听到2次响声;声音在钢管中的传播速度比空气中快得多,第一次声音是由钢管传来的。
15.音调 音色
【详解】
[1]变声期,男生的声音会变得低沉,这是音调发生了变化。
[2]主持人的音质好,指的是主持人声音的音色好。
16.声源
【详解】
监考老师在巡视过程中始终保持稳步轻声,是防止发出较大的声音,影响学生答题,即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17.振动 响度 噪声
【详解】
[1]燃放烟花爆竹时,会引起周围空气的振动,从而产生噪声。
[2]较大声音是指声音的响度较大。
[3]炮竹声影响人们的休息,所以属于噪声。
18.往暖瓶里灌开水,引起瓶内空气柱的振动发出声音,而空气柱的振动发声音调与空气柱的长短不同,空气柱越短,音调越高,故听声音就能判断瓶中水位的高低。
【分析】
声音有三大特性,分别为响度、音调、音色,我们通常可以根据三大特征来判断发声体。
【详解】
往暖瓶里灌开水时,引起瓶内空气柱振动发声,空气柱的长短影响声音的音调,故该题可以根据听到的音调来判断瓶内水位高低。
19.(1)音调、响度、音色;(2)音调--------频率;响度--------振幅;音色---------材料
【解析】
【详解】
根据三个情景可知:
(1)声音的特性有:音调、响度、音色;
(2)由情景二可知,音调由声源的振动频率决定,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由情景一可知,响度由振幅决定,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由情景三可知,音色由发声体的材料决定,不同发声体的音色不同。
【点睛】
应牢记乐音的三要素及其决定因素,即音调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由振幅决定,音色由振动的材料、结构、振动方式等决定。
20.(1)与声音的振幅和观众距离汽车的远近有关;(2)汽车驶过的地方空气流动速度大,压强小,其它地方的空气流速小压强大,灰尘受到的压强差不同,压力差不同,所以灰尘会被吸向汽车.
【解析】
试题分析:(1)响度的大小主要与声音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响度还与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距离发声体越近,响度就越大.观众听到汽车轰鸣声的大小与声音的振幅和观众距离汽车的远近有关.(2)汽车驶过地方的空气流动速度和其它地方的空气流动速度不同,压强不同,压力不同.汽车驶过的地方空气流动速度大,压强小,其它地方的空气流速小压强大,灰尘受到的压强差不同,压力差不同,所以灰尘会被吸向汽车.(1)与声音的振幅和观众距离汽车的远近有关;(2)汽车驶过的地方空气流动速度大,压强小,其它地方的空气流速小压强大,灰尘受到的压强差不同,压力差不同,所以灰尘会被吸向汽车.
【考点定位】响度,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21.声音传到隔音墙时,引起小球振动,由于客服摩擦阻力做功,小球机械能减少,转化为隔音墙的内能,使小球的振动频率和幅度减小
【详解】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在声音的传播过程中减小声能,可以减弱噪声。发声体的振动引起声音介质的振动,声音得以传播,若声音的振动引起墙内小球振动,再转化为墙的能量,声音振动的频率和幅度都减小,从而起到减小噪声的目的。
22.见解析
【解析】
答:青蛙的声带振动发声,发出的声音通过空气传到我们耳朵;根据音色判断出是青蛙的声音.
考点:声音的传播条件;人耳感知声音的过程及听到声音的条件;音色.
分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声音传播的条件以及根据音色辨别不同的声音.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声音传播的条件以及辨别声音的依据的理解和掌握.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