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初中物理 九年级 双减作业本15.1 两种电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 初中物理 九年级 双减作业本15.1 两种电荷(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1-10-28 23:33: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5.1两种电荷
知识梳理
1、两种电荷
(1)观察演示实验:
①用丝绸摩擦两根玻璃棒,手持一根玻璃棒,靠近另一根被吊起的玻璃棒。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手持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靠近被吊起的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实验发现,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同种电荷相互 ,异种电荷相互 ;
(2)摩擦起电:摩擦过的物体具有 的现象叫摩擦起电;
(3)两种电荷:用丝绸摩擦过的 带的电荷叫正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 带的电荷叫负电荷;
(4)电荷量(电荷):电荷的 叫电荷量,简称电荷;单位是库仑,简称库,符号为C;
(5)验电器:用途:用来 ;原理:利用 ;
2、原子及其结构:
(1)原子是由位于中心的带正电的 和核外带 电的电子组成;
(2)最小的电荷叫元电荷(一个电子所带电荷)用e表示;e= ;
(3)在通常情况下,原子核所带 电荷与核外电子总共所带 电荷在数量上相等,电性相反,整个原子呈中性;
(4)摩擦起电的实质:电荷的 。(由于不同物体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所以摩擦起电并没有新的电荷产生,只是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了另一个物体,失去电子的带正电,得到电子的带负电)
3、导体和绝缘体:
(1)34页演示实验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① 的物体叫导体(如金属、人体、大地、酸碱盐溶液),不善于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如橡胶、玻璃、塑料等);
②导体和绝缘体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 ;
③导体和绝缘体区别 。
思考讨论
1、在干燥的天气里,用塑料梳子梳头,发现越梳头发越蓬松,同时梳子还能吸引碎纸屑,为什么
2、请思考,绝缘体能导电吗?
难点剖析:
1、三个轻质泡沫小球甲、乙、丙之间相互作用时的情景如图所示,已知甲球带正电荷,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乙、丙两球—定带同种电荷
B.乙、丙两球一定带异种电荷
C.丙球可能带负电
D.丙球—定不带电
【解析】
由图知,甲球与乙球靠近时相互排斥,已知甲球带正电,根据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可知,乙球一定带正电;
甲球与丙球靠近时相互吸引,根据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可知,丙球可能带负电;但带电体能够吸引不带电的轻小物体,所以丙球也可能不带电;
综合分析可知,乙球带正电,丙球可能带负电,也可能不带电,只有C说法正确。
故选:C。
2、把气球在头发上摩擦几下,靠近细水流,看到如图所示的现象。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气球和头发摩擦创造了电荷
B.水流被气球吸引而带上了电
C.这是异种电荷相互吸引的现象
D.气球和头发间电荷发生了转移
【解析】
AD、气球和头发摩擦带上电是电荷发生了转移,电荷总量保持不变,故A错误,D正确;
BC、水流被气球吸引,是因为带电物体具有吸引轻小物质的性质,不是因为水流带电产生的异种电荷相互吸引现象,故BC错误。
故选:D。
3、下列物体中属于绝缘体的是(  )
A.人体 B.铅笔芯 C.铁丝 D.橡胶
【解析】
铁丝、铅笔芯、人体都容易导电,所以它们在通常情况下都属于导体。
而橡胶在通常情况下不容易导电,所以它是绝缘体。
故选:D。
对应训练:
1、甲、乙、丙三个轻质小球用绝缘细绳悬挂,相互作用情况如图所示,如果丙带正电荷,则甲(  )
A.一定带正电荷 B.一定带负电荷
C.可能带正电荷 D.可能带负电荷
2、在“会飞的章鱼”实验中,将塑料袋剪成细丝制成“章鱼”,毛巾分别摩擦“章鱼”和塑料管,将摩擦后的“章鱼”抛向空中,在其下方用摩擦后的塑料管靠近“章鱼”,“章鱼”便飞起来,如图所示。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毛巾与塑料管摩擦的过程中创造了电荷
B.毛巾摩擦后的“章鱼”细丝间会相互吸引
C.摩擦后的“章鱼”与毛巾带上了同种电荷
D.“章鱼”飞起的原理与验电器工作原理相同
3、通常情况下,下列物体属于导体的是(  )
A.橡皮 B.塑料尺 C.玻璃板 D.铅笔芯
练习题:
一、选择题(共6题)
1. 通常情况下,下列各组物质中都属于导体的是
A.金属 大地 石墨 B.陶瓷 湿木材 橡胶
C.玻璃 花生油 大地 D.空气 水银 塑料
2. 、 是两个轻质泡沫小球, 是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 、 、 三者之间相互作用时的场景如图所示。由此可以判断
A.小球 带正电 B.小球 带负电
C.小球 可能不带电 D.小球 可能不带电
3. 在原子核中,带正电的粒子是
A.质子 B.中子 C.电子 D.原子
4. 用带电棒接触原来不带电的验电器的金属球,发现验电器的金属箔张开,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两片金属箔一定带同种电荷 B.两片金属箔一定带异种电荷
C.带电棒一定带正电 D.带电棒一定带负电
5. 如图所示,用一段细铁丝做一个支架,作为转动轴,把一根中间戳有小孔(没有戳穿)的饮料吸管放在转动轴上,吸管能在水平面内自由转动。先用餐巾纸摩擦吸管使其带电,再把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靠近吸管时,橡胶棒排斥吸管。对这一现象,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摩擦起电创造了电荷 B.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正电
C.与餐巾纸摩擦过的吸管带负电 D.与餐巾纸摩擦过的吸管带正电
6. 如图所示,手持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靠近被吊起的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两者会
A.相互吸引 B.相互排斥 C.无相互作用 D.无法判断
二、填空题(共3题)
7. 干燥的冬天,化纤衣服很容易吸附灰尘,这是衣服因为摩擦带了 ,从而具有了 轻小物体的性质。
8. 通常情况下,橡胶棒是 (选填“导体”或“绝缘体”),把带负电的橡胶棒靠近与作业纸摩擦过的塑料吸管,发现吸管被推开,说明吸管带 电。
9. 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是因为玻璃棒在摩擦的过程中 电子,若把它和不带电的验电器金属球接触,会发现验电器金属箔片张开,如图所示,原因是 。
三、简答题(共1题)
10. 在超市购物时,发现薄膜塑料袋的袋口合在一起,有时很难分开。顾客只要将塑料袋在衣服上摩擦几下,合在一起的薄膜塑料袋的袋口就分开了。请你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释薄膜塑料袋的袋口分开的原因。
选做题:
一、阅读题(共1题)
11. 如图所示的装置,是课外小组的同学们自制的一台静电发动机,他们将两个塑料杯的外面都包裹一层铝箔,将两个杯子套在一起并在外面再套一个塑料杯,制作成简易电容杯,再将一个塑料杯周围均匀的贴上铝箔条,用笔尖在塑料杯顶端顶出个凹坑,制成转杯。用笔将转杯支撑在底座上,然后将电容杯中接出的一个铝箔条与转杯一侧的铝箔条接触,用塑料吸管做支架,固定一个铝箔条并使其与转杯的另一侧接触,静电发动机就制作完成。
同学们用毛皮摩擦橡胶棒,将橡胶棒接触电容杯的铝箔,重复几次后,便观察到转杯转动了起来。
(1) 为了实验现象明显,支架和底座的材料都应选择 。(选填“导体”或“绝缘体”)
(2) 用毛皮摩擦橡胶棒使其带 电,用橡胶棒接触电容杯的铝箔,可将电荷传到转杯的铝箔细条片上,由于同种电荷相互 ,在 的作用下,转杯就旋转了起来。
二、实验题(共1题)
12. 实验桌上有一个金属箔张开一定角度的验电器,小宋同学想知道这个验电器带的是哪种电荷。他从实验室找来了一块毛皮,一块丝绸,一根橡胶棒,一根玻璃棒,两节干电池,小灯泡一盏,导线若干,开关一个。请从以上器材中选择合适的实验器材设计一个实验,帮助小宋判断验电器上所带电荷的种类。
(1) 写出你所选择的器材。
(2) 写出主要的实验步骤。
(3) 可能出现的实验现象及判断结果。
答案部分
知识梳理
1、(1)①两玻璃棒排斥;②橡胶棒与玻璃棒相互吸引;③排斥;吸引;(2)吸引轻小物体;(3)玻璃棒;橡胶棒;(4)多少;(5)检验物体是否带电;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2、(1)质子;负。(2)1.06×10-19;(3)正;负;(4)转移。
3、(1)电荷在金属中可以定向移动;(2)①容易导电;绝缘体;②转化;③导体中有大量自由移动的电荷。
思考讨论
1、用塑料梳子梳头,发现越梳头发越蓬松,是因为头发带上同种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的结果。
梳子还能吸引碎纸屑,是因为梳子由于与头发摩擦而带电,带电体能够吸引轻小物体。
2、绝缘体能够导电,只是导电能力比较弱。
对应训练:
1、D;2、D;3、D。
练习题
一、选择题(共6题)
1. 【答案】A
【解析】金属、大地、石墨都容易导电,是导体,符合题意;
陶瓷、橡胶不容易导电,是绝缘体,湿木材容易导电,是导体,不合题意;
玻璃、花生油不容易导电,是绝缘体,大地容易导电,是导体,不合题意;
空气、塑料不容易导电,是绝缘体,水银容易导电,是导体,不合题意。
2. 【答案】D
【解析】由于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故由图知道, 相互吸引,即 可能带负电,也可能不带电; 排斥,即说明 带正电;而 相互吸引,即表明两物体可能都带电,且带异种电荷或一个带电,一个不带电,故此题中玻璃棒带正电,小球 、 中,一定带电的是小球 ,且带的是正电,故D正确。
3. 【答案】A
【解析】根据原子结构的相关知识可知,原子中带正电的微粒是质子。
4. 【答案】A
【解析】如果用带正电的棒接触原来不带电的验电器的金属球,发现验电器的金属箔张开,是由于金属箔上的电子转移到带电棒上,金属箔由于失去电子而带了正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出而张开;
如果用带负电的棒接触原来不带电的验电器的金属球,发现验电器的金属箔张开,是由于棒上的电子转移到金属箔上,金属箔由于得到电子而带了负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出而张开;
因此两片金属箔一定带同种电荷,可能是正电荷,也可能是负电荷,故A正确,BCD错误。
5. 【答案】C
6. 【答案】A
二、填空题(共3题)
7. 【答案】电荷;吸引
【解析】化纤衣服与人体摩擦,摩擦起电,使衣服带有了电荷,由于带电体能够吸引轻小物体.所以带电的衣服会将细小的物体灰尘吸附在它上面,造成了衣服比较容易脏。
8. 【答案】绝缘体;负
【解析】()通常情况下,橡胶棒不容易导电,是绝缘体;
()带负电的橡胶棒靠近摩擦过的塑料吸管,吸管被推开,即两者是相互排斥的,所以它们带同种电荷,说明吸管也是带负电的。
9. 【答案】失去;金属箔片带上同种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解析】 丝绸和玻璃棒摩擦,玻璃棒夺得电子的本领弱,失去电子带正电;丝绸夺得电子的本领强得到电子,多余电子带负电;
带正电的玻璃棒接触不带电的验电器时,电荷通过验电器的金属球传给金属杄传给金属箔片,两片金属箔带同种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而张开。
三、简答题(共1题)
10. 【答案】将塑料袋在衣服上摩擦几下,通过摩擦可以使塑料袋带电,并且两片塑料薄膜均带上同种电荷,从而会互相排斥,所以薄膜塑料袋的袋口就容易分开了。
选做题:
一、阅读题(共1题)
11. 【答案】
(1) 绝缘体
(2) 负;排斥;排斥力
【解析】
(1) 为了防止铝箔上的电荷转移到支架和底座上,所以支架和底座的材料都应选择绝缘体。
(2) 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用橡胶棒接触电容杯的铝箔,橡胶棒的电荷传到转杯的铝箔细条片上,此时铝箔细条片和橡胶棒带有同种电荷,由于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在排斥力的作用下,转杯就旋转了起来。
二、实验题(共1题)
12. 【答案】
(1) 一块丝绸,一根玻璃棒,金属箔张开一定角度的验电器;
(2) 实验步骤:
①用丝绸摩擦玻璃棒,使之产生正电荷;
②拿刚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用它来靠近已经张开一定角度的验电器的金属箔;
③观察验电器金属箔的变化,如果金属箔张开的角度变化,并记录;
④重复多次实验,并做记录;
(3) 验电器的金属箔张开的角度有可能变大,也有可能变小,如果变大,则说明验电器带正电,如果变小,则验电器带负电。
【解析】
(1) 验电器的工作原理是同种电荷相斥,异种电荷相吸,故而,拿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去靠近一个已经张开一定角度的验电器,根据验电器上的金属箔的状态变化,便可以判断验电器带何种电荷。故所需要的器材有:一块丝绸,一根玻璃棒,金属箔张开一定角度的验电器。
课前预习单
课堂学习单
课后练习单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