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人类的家园——地球 单元测试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章 人类的家园——地球 单元测试试卷(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61.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1-10-28 22:29: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
……
……
○……
……
外……
……
○……
……
装……
……
○……
……
订……
……
○……
……
线……
……
○……
……
) (
※※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
) (
……
……
○……
……
内……
……
○……
……
装……
……
○……
……
订……
……
○……
……
线……
……
○……
……
)
浙教版初中科学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人类的家园地球测试试卷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总分
评分
一、单选题
1.三垟湿地水网密布,岛屿众多,山环水绕,被称为“浙南威尼斯”。 三垟湿地地貌的形成主要受到的外力作用是( )
A. 风 力 B. 流 水 C. 冰川 D. 地震
2.发生地震、火灾等灾害时,下列措施不可取的是( )
A. 地震无法逃跑时,应躲避在墙角或坚固的桌子底下,双手抱头
B. 若所在位置是底楼,地震时快速离开房间跑到空旷处
C. 火灾无法逃跑时,如果楼层在五层以下可考虑从窗户跳下逃生
D. 发生火灾时,应用湿布掩住口、鼻,保持呼吸道通畅
3.下图中所示的地形变化 ,哪一种主要是由地球的内力作用造成的( )
A. 褶皱山 B. 珊瑚礁
C. 钟乳石 D. 蘑菇石
4.泥石流的防治措施中,以下具有长期效益的措施是( )
A. 修筑永久性的钢筋混凝土防护结构 B. 种植草皮、造林护林
C. 放弃在泥石流地区居住和建造工程 D. 在地表铺盖黏土,防止雨水渗入
5.2011年3月11日发生的东日本大地震已过去8年,逾5万灾民仍在等待回家。该次地震,说明当地( )
A. 位于太平洋板块中部的“活跃区” B. 位于太平洋板块中部的“稳定区”
C. 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 D. 位于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
6.下面等高线地形图表示的地形名称依次是( )

A. 山脊、盆地、山谷、山顶 B. 山谷、山顶、山脊、盆地
C. 山脊、山顶、山谷、盆地 D. 山谷、山脊、山顶、盆地
7.天安门前的华表,金水桥,宫内的宫殿基座,石阶,护栏都是用汉白玉制作的。汉白玉属于( )
A. 玄武岩 B. 页岩 C. 大理岩 D. 花岗岩
8.下列岩石结构可能找到古生物化石的是( )
A. 玄武岩 B. 石灰岩 C. 大理岩 D. 花岗岩
9.有关火山、地震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火山、地震都是地球内部能量的剧烈释放 B. 火山、地震对地表形态的变化没有影响
C. 火山、地震很少分布在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 D. 火山、地震总是同时发生的
10.六大板块中几乎全部为海洋的是( )
A. 太平洋板块 B. 南极洲板块 C. 美洲板块 D. 大洋洲板块
11.日本多地震的原因是( )
A. 日本位于太平洋之中,风浪大 B. 日本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活跃
C. 日本国土面积小,稳定性弱 D. 日本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活跃
12.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指向标的箭头一般指向( )
A. 正东 B. 正西 C. 正北 D. 正南
13.下列关于纬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纬线都指示南北方向 B. 所有的纬线长度都相等 C. 每条纬线都是半圆 D. 纬线有无数条
14.下列现象肯定不是由地壳变动引起的是( )
A. 台湾海峡海底发现了森林遗迹和古河道 B. 2013年4月20日四川雅安发生里氏7.0级地震
C. 某地海滨海水入侵程度不断加大 D. 1998年长江流域发生特大洪灾
15.据最新测定数据表明,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现在仍以平均每年约1厘米的速度在升高。致使珠峰不断升高的主要原因是( )
A. 地球自转 B. 少火山地震 C. 板块碰撞 D. 板块张裂
16.在兴趣小组课外考察时,同学们为了找到可能含有化石的岩石,展开了讨论,最终各小组给出了不同的答案,以下哪个结果是正确的( )
A. 玄武岩、片麻岩、页岩、砂岩 B. 板岩、砾岩、石灰岩、砂岩
C. 砾岩、砂岩、页岩、石灰岩 D. 花岗岩、板岩、石英岩、页岩
17. 利用 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跟踪车辆行驶情况时,发现在电脑显示屏上有如图所示图像:一辆车正在甲处位置。则甲处的经纬度为( )
A. 西经 20°,北纬 20° B. 东经 20°,北纬 20° C. 西经 20°,南纬 20° D. 东经 20°,南纬 20°
18. 2020年12月8日,中国和尼泊尔共同宣布,珠穆朗玛峰的最新高程为8848.86米。下列关于喜马拉雅山脉说法正确的是( )
A. 喜马拉雅山还会继续增高
B. 喜马拉雅山脉附近很少有地震发生
C. 喜马拉雅山上发现了海洋化石,是海平面上升造成的
D. 喜马拉雅山是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张裂形成
19. 分析如图所示地形剖面,下列有关甲、乙、丙和丁四地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气温波动最大的是甲地,因为受海陆性质影响 B. 年平均气温最低的是丙地,因为海拔最高
C. 年降水量最少的是乙地,因为处于迎风坡 D. 年降水量最多的是丁地,因为处于背风坡
第19题图 第20题图
20. 如图是某地地质剖面图,根据岩石的相互关系,图中A、B、C、D、E岩石形成的先后顺序(从新到老)为( )
A. A-B-C-D-E B. C-B-D-E-A C. C-D-E-A-B D. D-E-A-B-C
二、填空题
21. 观察地球仪示意图,完成相关问题。
(1)地球仪是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按一定的________缩小,制作的________。
(2)A、B分别代表地球的________和________。
(3)AB连线是地球的自转轴,称为________,其空间指向不变,北极始终指向________星。
(4)按地球自转方向转动地球仪,D、E两点首先从我们视线中消失的是________。
(5)据所学知识简单阐述地球仪与地球实体有何不同。
22. 火山按活动情况可分为活火山、_____ ___、_____ ___。火山对人类活动的影响。①益处:火山灰和火山尘可为农田_____ ___,并且火山口可富集大量的矿产,如硫矿等;②危害:毁坏交通,埋没农田,引起火灾,甚至危及人类生命。
23. (1)泥石流是一种多发的自然灾害。下图泥石流来袭时选择的4条逃生路线中,正确的是________。
(2)根据岩石的成因可以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________三类。上图是一块花岗岩标本,此岩石属于这三类中的________。
24. 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现在仍以每年0.33——1.27厘米的速度上升。那是因为________板块俯冲到________板块造成的,附近也是________多发区。
25. 世界上地震和火山集中分布在________地震火山带和________地震火山带这两个地带,而我国正处于这两大地震火山带的交界处,是个多地震的国家。
26. 2019年2月13日,台湾花莲县海域发生4.1级地震。科学家曾在考察喜马拉雅山区时意外发现海洋古生物化石。这些事实都说明了________是在变动的。
27. 影响地形的外力作用因素主要有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波浪、生物等,表现为风化用、侵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其结果是削低高山,填平深谷,使________。
28. 面对地图,通常是“________,________”。在这个基础上,还可以再确定出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的方向。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要按照________判断方向。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要根据________确定方向。
29. 用所学科学知识填空
(1)北青网综合报道----2019年11月8日,日本鹿儿岛的樱岛火山以壮观的方式喷发,火山灰和气体直冲5500米高空。日本处于________火山、地震带,所以多火山地震。
(2)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有一句诗:“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与这句诗最吻合的地点是________。
(3)你见过给植物打针输液的情形吗?这是近些年来在果树栽培和树木移栽的过程中常用的一种方法。输液用的针头应插入树木的哪一类组织________。
(4)草履虫和衣藻都属于单细胞生物,它们在获取营养的方式上面有很大的差异,主要是因为衣藻细胞内含有________。(填结构名称)
30.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2)题。
(1)悟空和土行孙商定,两人从西天的某地出发到地球的另一面去,谁的速度快,谁就得胜。土行孙钻入地下,始终保持直线距离前进并穿越地心,来到目的地。过了一会儿,孙悟空才气喘吁吁地赶来: “你怎么比我快?”土行孙说:“我比你的距离近啊!”你能告诉悟空,土行孙遁地而行的距离是多少吗?________(填字母)。
A. 10万8千里 B. 6 371米 C. 4万千米 D. 12 742千米
(2)悟空很不服气:“想我老孙,一个筋斗十万八千里,那有什么。”喜羊羊来了,说:“我站在这儿不动,一天下来还能行8万里路呢!”(如图所示)喜羊羊所说的“8万里路”是指地球的________(填字母)。
A.平均半径 B.赤道周长 C.极半径 D.地球表面积
31. 读“六大板块与主要火山、地震带”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
(1)日本经常有地震发生,每年有感地震多达1500多次,主要是因为日本地处【________】________板块和【________】________板块交界处,属于________火山、地震带的一部分.
(2)图中①处是由于板块的________(填“碰撞”或“张裂”)而形成的。
32.读地球内部结构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A、B、C所示意的地球内部圈层:A________、 B________、 C________。
(2)各圈层厚度按照从小到大的排列顺序为_____ ___。
(3)岩浆的发源地软流层位于字母________所示圈层顶部。
(4)岩石圈包括字母________所示圈层和字母________所示圈层顶部。
33.读地球形状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字母a是指________半径,字母b为两极半径,a比b长________千米。
(2)经现代科技测量知道,地球是一个________稍扁、________略鼓的椭球体;从太空拍摄的地球照片上看,地球是很圆的,这是因为________。
A.地球外面有大气层 B.地球本身就是个球体
C.过去的测量有错误 D.地球赤道半径和两极方向的半径相差很小
三、解答题
34.二十世纪初,德国地球物理学家魏格纳意外地发现大西洋两岸的轮廓具有可拼合性,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假说——大陆是漂移的。之后通过努力寻找证据,于1915年正式确立“大陆漂移说”。1980~1962年,美国地顾学家赫斯和迪茨对大洋中脊(海底山脉)的研究发现,远离大洋中脊的洋底岩石年龄越来越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海底扩张说”。随着海洋地质学、古地磁学、地球物理科学等的发展,人们在“大陆漂移说”和“海底扩张说”的基础上创建了一种新的地球构造理论——板块构造学说,
请回答:
(1)下列现象不能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的是
A.日本地震频发 B.海底火山喷发
C.长江三角洲平原的形成 D.喜马拉雅山上有海洋生物化石
(2)现在的南极洲地层中有很多的煤,煤是由于温暖气候下大片森林埋入地下受高温、高压影响而形成的。请你运用以上学说解释,冰天雪地的南极洲过去怎么会有森林的呢
答:_____ ___
四、实验探究题
35. 在难以直接拿研究对象做实验时,可以模仿实验的某些条件进行实验,这样的实验称为模拟实验。分析下列模拟实验并回答问题:
(1)如图甲,用松散的泥土堆制一个山谷模型,在坡面上洒较多的水,泥沙将会从B处滑落,并在A处沉积。此现象模拟的地质灾害是___ _____;在坡面覆盖植物,再往坡面上洒较多的水,会发现泥沙堆积明显减少,说明____ ____。
(2)将橡皮泥做出图乙模型,利用塑料杯、针筒、勺子、搅拌棍、小苏打粉以及柠檬酸等材料可以模拟________。
(3)在图丙实验中发现:蜡烛加热区的水流上升,两块海绵向左、右两侧运动。该实验模拟的是板块________运动,其原理可以支持________(填字母)。
A.大陆漂移说 B.海底扩张说 C.板块构造学说
36. 阅读下面的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 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路线图。
(1)麦哲伦坚信大地是________形的,从地球上的一点出发,一直朝一个方向走,一定能重新回到出发点。
(2)三年的环球航行中,麦哲伦船队先后经过的大洋是________洋、________洋、________洋,最后又回到了最早出发的________洋。
(3)你能够从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艰难历程中感悟到什么?
五、综合说理题
37.想一想:下图表示的是非洲和南美洲的海牛的鸵鸟的分布。海牛栖息在热带浅海环境中,鸵鸟生活在陆地上,而且不会飞,按理说它们都没有远涉大洋的能力。请你解释一下它们为什么会分布大西洋的两岸。
浙教版初中科学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人类的家园地球测试试卷答案
一、单选题
1. B 2. C 3. A 4. B 5. C 6. A 7. C 8. B 9. A 10. A
11. B 12. C 13. D 14. D 15. C 16. C 17. A 18. A 19. B 20. C
二、填空题
21. (1)比例;地球的模型 (2)北极;南极 (3)地轴;北极 (4)D
(5)①地球仪是地球按照一定比例缩小了的模型;②地球仪上有能使之绕着转动的地轴,以及绘制的经纬网和经纬度,实际在地球上并不存在;③地球仪上是用不同的颜色、符号和文字来表示地球上不同的地理事物。
22. 死火山; 休眠火山; 提供丰富的矿物质肥料
23. (1)A (2)变质岩;岩浆岩
24. 印度洋; 亚欧; 火山和地震
25. 环太平洋; 地中海——喜马拉雅
26. 地壳
27. 风力; 流水; 冰川; 地表趋于平坦
28. 上北下南; 左西右东; 指向标; 经纬网
29. (1)环太平洋 (2)赤道 (3)输导组织 (4)叶绿体
30. (1)D (2)B
31. (1)A; 亚欧大陆; E; 太平洋;环太平洋陆地及周围海区 (2)碰撞
32. (1)地壳;地幔;地核 (2)ABC (3)B (4)A; B
33. (1)赤道; 21 (2)两极; 赤道; D
三、解答题
34. (1)C
(2)在远古时期,现在的南极大陆还是跟现在的陆地连接在一起的,长着茂盛的树林,后来再埋入地下,逐渐形成煤.但是南极大陆却因为大陆漂移而到现在的位置上了
四、实验探究题
35. (1)泥石流;植被可以减少水土流失(植被可以减少泥石流的发生)(2)火山喷发 (3)张裂; BC
36. (1)球 (2)大西; 太平; 印度; 大西
(3)科学探索与发现不能凭空臆断,更不能简单地下结论,而是需要不断地观察、思考、猜想、探索与实践,需要多方考证,需要付出艰辛的劳动,富有探险精神,甚至牺牲生命
五、综合说理题
37. 在地质时期,非洲大陆和南美大陆曾是紧密相连的整体。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