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光现象(提升检测) 2021-2022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四章 光现象(提升检测) 2021-2022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1-10-28 19:31: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四章 光现象(提升检测)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下列词语中涉及的光现象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
A.凿壁借光 B.水中倒影 C.小孔成像 D.海市蜃楼
2.夜晚,人们常看到星星在夜空中闪烁,这是因为星星发出的光( )
A.是断断续续的结果 B.被其他星体不断遮挡的结果
C.被密度均匀的大气层反射的结果 D.被密度不稳定的大气层折射的结果
3.下列关于光学知识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验钞机利用荧光物质在红外线照射下能够发光的原理工作
B.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 m/s
C.光的色散就是将白光分解成红、绿、蓝三种色光的现象
D.我们能从各个方向看见电影银幕上的画面,是因为光在银幕上发生了镜面反射
4.下列光现象与其成因对应正确的是( )
A.水中倒影——光的折射 B.雨后彩虹——光的反射
C.形影不离——光的直线传播 D.海市蜃楼——光的色散
5.如图所示,OA是一条折射光线,若OA与水面夹角为50°,关于入射角α、折射角β大小的判断正确( )
A.α>40°,β=50° B.α>40°,β=40°
C.α<40°,β=50° D.α<40°,β=40°
6.如图所示的四种情景中,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的是( )
A.手影 B.水中筷子变“折” C.用遥控器控制电视 D.钢笔“错位”了
7.若入射角小于折射角,则光可能是( )
A.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 B.从空气中斜射入水中
C.从水中垂直射向空气中 D.从空气中垂直射向水中
8.如图所示,用手电筒对着平面镜中的像A'B'照射时,会发现像比原来亮多了,这是因为( )
A.光照到像上所以像变亮 B.镜子比原来亮,所以像也比原来亮
C.光照到镜子上发生反射,使物体变亮 D.光照射像后,人的感觉不同
9.如图所示,甲、乙两人分别站立于一面墙的两边,若要在墙上开一个窗,使两人彼此能看到对方的全身,则所需最小窗的位置应为( )
A.ae B.ad C.bc D.bd
10.检查视力时,要求人与视力表的距离应为5 m,现在由于房子太小,而在对面墙上挂一平面镜,且视力表到镜子的距离为3 m,那么检查视力时( )
A.人应面对镜子坐,人与镜子间的距离为2.5 m
B.人应面对镜子坐,人与镜子间的距离为2 m
C.人应面对视力表坐,人与视力表间的距离为3 m
D.人应面对视力表而坐,且人与视力表间的距离为2.5 m
11.如图所示,人射光线与平面镜成α角,要使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之间的夹角增大20°(入射光线不动),则平面镜应( )
A.沿顺时针方向转动10° B.沿顺时针方向转动20°
C.沿逆时针方向转动10° D.沿逆时针方向转动20°
12.在探究“小孔成像时像的高度与像距是否有关”的实验中,所用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将物AB和小孔的位置固定,多次改变屏的位置,记录的像距和像的高度如下表,根据表中数据可得出“像的高度与像距有关”,则从表中提取的信息是( )
像距s/cm 2.0 4.3 6.0
像的高度h/cm 1.0 2.2 3.0
A.像的高度与像距成反比 B.像的高度与像距成正比
C.像距变大,像的高度也变大 D.每组数据,像距都是像的高度的2倍
13.(多选)关于光现象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潜望镜是利用了平面镜能改变光路的原理制成的
B.玻璃幕墙反射的光会“晃”着人的眼睛,是由于光发生了漫反射
C.小芳站在穿衣镜前1.5 m处,当她向平面镜的方向移动0.5 m,则镜中的像与她相距2 m
D.街角处凸面镜扩大视野是利用了光的反射
14.(多选)如图所示,陶瓷茶杯底部放有一枚硬币,人移动到某一位置时看不见硬币(如图甲),往茶杯中倒入一些水后,又能够看见硬币了(如图乙)。造成“看不见”和“又看见了”的原因分别是( )
A.“看不见”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 B.“又看见了”是由于光的折射
C.“又看见了”看见的是硬币的虚像 D.光的反射和光的直线传播
15.(多选)如图所示,用自制针孔照相机观察烛焰,有以下四种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
A.薄膜上出现的烛焰像是倒立的
B.薄膜上烛焰的像可能是缩小的,也可能是放大的
C.保持小孔和烛焰的距离不变,向后拉动内筒,增长筒长,烛焰的像变大
D.保持小孔和烛焰的距离不变,向前推动内筒,烛焰的像更暗
二、填空题(本题共22个空,每空1分,共22分)
16.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 m/s。月球与地球之间的距离是3.8×108 m,若从地球向月球发射一束激光,则至少需要经历 s后,才能接收到月球返回到地面的光信号。
17.太阳光是白光,它通过棱镜后被分解成各种颜色的光,这种现象叫光的 。光的三原色是红、 、蓝。
18.小汽车的挡风玻璃做成倾斜的,目的是使车内物体通过挡风玻璃所成的像在车窗的 (填“上方”或“下方”),不致影响司机观察路况;而大型货车的挡风玻璃不太倾斜,这时车内物体所成的像尽管在司机的 ,但由于大型货车高度高,人观察路面是俯视的,并不影响司机观察路况。
19.如图所示为一束光从空气斜射到某液面上,与液面的夹角为30°,且反射光与折射光相互垂直,则反射角是 ,折射角是 。
20.阳光下微风轻拂湖面,湖面上波光粼粼,这时产生的是光的 现象;透过厚薄不均匀的玻璃看室外的电线,可能会看到电线粗细不均匀且弯弯曲曲,这时产生的是光的 现象。
21.如图所示,当汽车在AB路段行驶时,由于 (从光学角度回答)司机看不到BC路段的情况,为了看到BC路段的情况,人们利用 规律,在公路急弯处装上凸面镜,以减少事故的发生。
22.如图是被水环绕的国家大剧院的照片,从远处观看,大剧院和水中的倒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鸭蛋”,这是光的 (选填“反射”或“折射”)现象,所成的像是一个 (选填“虚”或“实”)像。
23.电影银幕和教室里的投影屏幕都是用粗糙白布制成的,表面粗糙,能使照射到它上面的光发生 ,而白色表面可以反射 光。所以,处于屏幕前不同位置的观众都可以看到色彩正常的画面。
24.“小孔成像”时,对小孔的要求是 ;小孔成像说明光具有 特点。
25.要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大小是否相等”,应设计 次实验,其目的是

26.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所示。A是点燃的蜡烛,B是未点燃的蜡烛。实验时,应使玻璃板与水平桌面 ;如果实验操作都是正确的,但发现三次实验测出的像距都偏大,其原因是: 。
三、作图题(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27.如果在湖底安装一些彩灯,晚上灯光就可以把湖装饰得很漂亮,这些灯发出的光从水中进入空气时,会发生反射和折射,请在图中画出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
28.如图所示,一束光从空气斜射到玻璃砖上,请画出玻璃砖内的折射光线。
29.小明同学想将一束与水平面成30°角的太阳光竖直射入深井内,如图所示,请你在图中画出反射光线,并标出反射角度数。
四、简答题(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4分,共8分)
30.潜水员在水下观察岸上的景物,看上去会比实际的位置偏高一些。请以图中植物上的A点为例,结合画图说明,为什么潜水员在E点观察到的A点的像比实际的位置偏高。
31.人们在看星海广场美丽的夜景时,风吹过,发现岸边的灯在水里的像是一条长长的光柱,请解释这个现象。
五、综合题(本题共3小题,共25分)
32.(8分)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
(1)将蜡烛A点燃,透过玻璃板看到了蜡烛A的两个像,如图所示。将蜡烛A点燃的原因是:
。用另一个没点燃的相同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使蜡烛B与离玻璃板
(选填“近”或“远”)的像重合。
(2)要得出平面镜成像特点,还应进行的操作是:保持 的位置不变,改变 的位置,再做两次实验。
(3)如果小明在做这个实验时,看到了蜡烛A的像,可是无论怎样移动蜡烛B也移不到像的位置上,则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4)如果在蜡烛B位置上放一张白纸,无论怎样,在白纸上都 (选填“能”或“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说明: 。
33.(8分)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实验。
(1)实验时,纸板将如何放置? 。
(2)将一束光贴着纸板A沿EO射到O点,若将纸板B向前或向后折,此时在纸板B上看不到反射光。这样做的目的是探究: 。
(3)将入射光线EO向法线靠近时,可以看到反射光线OF (选填“靠近”或“远离”)法线。
(4)将纸板A,B置于同一平面后,若将一束光贴着纸板B沿FO射到O点,反射光将沿图中的OE方向射出,说明: 。
(5)进行实验时,通过观察实验,提出了一个新问题,反射角与入射角之间有什么变化关系?这一提法属于 。
A.提出问题 B.猜想 C.评估 D.设计实验
(6)若想探究“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至少需要改变 次入射角的角度,其目的是:

34.(9分)小明在探究“物距和物高一定时,物体经小孔所成像的高度和像距的关系”时,所用的实验器材有:用发光二极管做成的物体、有小孔的方纸板、用半透明塑料膜做成的屏。实验装置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
(1)该实验应该在较 (选填“亮”或“暗”)的环境下进行。
(2)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请在方格纸上画出像高与像距的关系图象。
实现次数 1 2 3 4 5 6
物距u/cm 相同
物高h1/cm 相同
像距v/cm 4.0 8.0 12.0 16.0 20.0 24.0
像高h2/cm 2.0 4.1 6.0 8.0 9.9 12.0
(3)根据图象,得出的探究结论是: 。得出该结论的理由是: 。
(4)另一名同学在做该实验时,更换了部分实验器材,其实验装置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外筒(足够长)用不透明的材料制成,左端开有小孔;内筒筒壁用不透明的材料制成,左端用半透明塑料膜做屏,并可以在外筒中自由地拉出或推入。其他器材不变。和小明使用的装置相比较,请说出该同学用这样的装置做实验的好处和不足(各写出一条即可)。
好处: 。
不足: 。
第四章 光现象(提升检测)
答案
一、选择题
1.A 2.D 3.B 4.C 5.B 6.D 7.D
8.C 9.D 10.B 11.A 12.C 13.C 14.ABC
15.ACD
二、填空题
16.3×108;2.53 17.15°;光路可逆 18.上方;前方
19.60°;30° 20.反射;折射 21.反;折射
22.反射;虚 23红外线;接收 24.光的色散;红外线
25.3;使实验结论具有普遍性 26.垂直;使用的玻璃板比较厚
27~29.如图所示。
四、简答题
30.如图所示,来自于A点垂直射向水面的光,传播方向不变;来自于A点斜射向水面的另一束光,折射光向法线偏折。折射光进入潜水员的眼睛,由于有光沿直线传播的经验,所以潜水员感觉这些光好像是从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的交点A发出的,A′是A点的像,比A点位置偏高。
31.水面相当于平面镜,岸边的灯通过水面成像。风吹动水面时,水面泛起涟漪,相当于若干个平面镜连在一起,观察时若干个路灯的像连在一起,像是一条长长的光柱。
五、综合题
32.(1)使像更亮;近 (2)玻璃板;蜡烛A
(3)玻璃板没有垂直于纸面放置 (4)不能;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33.(1)显示光路
(2)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
(3)靠近
(4)在反射现象中,光路可逆
(5)A
(6)6;得到实验结论
34.(1)暗(2)如图所示。
(3)在物距和物高一定时,物体经小孔所成像的高度和像距成正比;由表格中的数据可知,像的高度随像距的增大而增大,且像高与像距的比值是一个定值
(4)好处:方便改变像距(或不透明的材料,使环境更暗,看到的像更清楚)。
不足:像高不方便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