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案 课题:三角形的面积(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五年级上册第84—86页:三角形的面积
学习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三角形面积公式,能正确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并能应用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使学生经历操作、观察、讨论、归纳等数学活动,进一步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初步的推理能力。3、让学生在探索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能正确计算三角形的面积。教学难点: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探索过程。
课前准备 剪刀、三角形形卡片等
教学环节 学习过程 教师需要补充说明的地方
一、创景引入,揭示新课 1、 导入语:以学校要制作一批红领巾为情景引出课题:探究三角形的面积。2、同学们!你们已经会计算那些图形的面积?那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怎么计算?还记得我们是用什么方法推导出来的吗?(让学生演示操作过程,强化平行四边形的推导)3、我们能不能把三角形也转化成我们学过的图形来计算呢?相信通过今天的探究活动同学们一定会有新的发现新的收获。 让学生上台演示平行四边形的推导过程,为本节课的操作活动做铺垫。
二、合作探究找出联系 1、动手操作。请小组长拿出学具袋里的三角形卡片,组织小组成员动手操作。提示: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一拼,看能拼出什么图形?拼出的图形的面积你会计算吗?拼出的图形与原来的三角形有什么联系?在拼的过程中要思考怎样才能拼的最快?2、 观察比较。组织小组成员认真观察、分析、比较、探究。看拼好的图形与原三角形有什么联系?把各自的发现在小组内交流:3、归纳总结:①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都可以拼成一个 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 ,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高等于 ,其中一个三角形的面积等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底×高 所以三角形的面积= 底×高÷2 学生动手操作时教师明确提出操作要求,并参与指导。
三、展示交流归纳总结 1、以小组为单位上台展示学习成果,教师适时点拨强化。提示交流要点:① 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能拼成什么图形?② 拼出的图形与原三角形有什么联系?③ 你有什么发现?得出了什么结论?2、教师根据学生展示情况,引导全体学生一起梳理归纳得出:三角形的面积= 说明字母公式: s=ah÷23、引导分析求三角形面积的必要条件:必须知道对应的底和高。 强调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展示,突出合作学习。尽量让学生把每种类型的三角形都展示出来。
四、实践应用拓展升华 1、基础练习:红领巾的底是100cm,高是33cm,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全班同学共同计算。2、辨析对应的底和高(见黑板上的三角形示意图)3、解决问题:三角形在我们生活中到处可见,请看课本86页第一题这些道路交通标志警示牌,你们认识吗?制作这样一个警示牌需要多少铁皮呢?同时教育学生不仅要认识,而且要按警示牌的提醒遵守交通规则。 强调三角形在生活中的运用。
五、小结 1、学生谈谈自己的收获。2、你还有什么问题要问老师吗?3、老师还想给大家抛出一个问题:我们用拼摆的方法把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转化成了平行四边形或长方形,那么你能不能割补和折叠的方法把三角形进行转化呢?希望大家下去后进行探究。
六、布置作业 练习册相应的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