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州市重点中学2021~20222学年上期第二次月考
高三历史试题
(考试时间:9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春秋战国时期,孔子评价音乐的标准是“善”和“美”,墨子主张“非乐”。庄子把音乐分为“天籁”“地籁”和“人籁”三类,他崇尚“天籁”反对主观作用的“人籁”音乐。这些关于音乐的不同主张反映了
A.各国现实统治需要的差异性 B.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C.音乐思想是哲学认识的再现 D.社会转型推动文化创新
25.图2反映唐代
图2 唐代墓葬出土的波斯、阿拉伯、东罗马金银币图
A.货币体系多元 B.中外经济贸易繁荣
C.朝贡贸易发达 D.重农抑商政策松弛
26.宋以前,御史台和谏院各司其职,御史台主要负责纠举官邪,是监督官吏的机构;谏院的主要职责是侍从规谏,为讽谏君主的机构。宋建立以后,虽仍置御史台和谏院,但谏官已有权监督大臣,特别是宰相,出现了“台谏合一”的趋势。宋代“台谏合一”
A.适应了传统政治的发展趋势 B.说明政府行政效率得到提高
C.反映了君权与相权矛盾激化 D.表明宰相位尊传统开始改变
27.明代从洪武至成化时期(1368—1487年),当国家财政和国家救济发生困难时,明朝政府向“富人”寻求帮助,并授予“义民”“冠带荣身”等荣誉称号,以及给予国子监的入学资格作为奖励或交换。这反映出当时
A.重农抑商的政策有所松弛 B.商人的社会地位大大提高
C.社会价值标准发生了变化 D.主流意识形态发生了变化
28. 1873—1892年,轮船招商局与英国的太古、怡和公司四次签订合同,规定了三公司在中国各航线的营业份额(表2)这些合同的签订
表2
航线 次数 份额 单位 长江 北洋 上海——宁波 上海——福州
Ⅰ Ⅱ Ⅲ Ⅳ Ⅰ Ⅱ Ⅲ Ⅳ Ⅰ Ⅱ Ⅲ Ⅳ Ⅰ Ⅱ Ⅲ Ⅳ
招商局 55 42 38 40 60 44 44 37 55 50 50 50 55 50 50 50
太古 45 38 35 35 — 28 28 32 45 50 50 50 — — — —
怡和 — 20 27 25 40 28 28 31 — — — — 50 50 50 50
A.暴露了洋务运动的根本缺陷 B.提高了轮船招商局的行业地位
C.反映了洋务派的妥协与退让 D.客观上有维护中国权益的意义
29. 20世纪初北京城流传着这样一个笑话:庚子年的某一天,李中堂(李鸿章)请八国公使参加烛光晚宴,其中有一道名菜——蒸熊掌。八国公使见了美味却还要故作矜持。宾主一落座,李中堂正要说话,突然一阵风吹过,蜡烛全被吹灭,黑暗中传出一声惨叫。过了一会儿,蜡烛重新点燃,只见日本公使趴在桌子上人事不醒,他的右手抓着熊掌,手背上插着七把明晃晃的刀叉。该笑话讽刺了
A.李鸿章代表满清政府大肆出卖国家主权
B.大清帝国已经沦为任人宰割的“熊掌”
C.西方列强在文明友好的幌子下瓜分中国
D.西方列强共同宰割中国,日本贪欲最强烈
30. 1927年毛泽东曾指出,国民大革命后期中共就“像新姑娘上花轿一样勉强挪到此空房子去了,但始终无当此房子主人的决心。”毛泽东意在
A.呼吁应积极对待国共合作 B.强调开辟革命根据地的重要性
C.揭露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 D.批评中共拱手放弃革命领导权
31. 1955 年《人民日报》报道:湖北部分县袜子、肥皂、食盐、热水瓶脱销;有的地区为完成销售任务而限制购买,如买一斤糖搭一瓶白兰地酒,买一斤肉搭半斤干鱼;部分民众见商品供需紧张,干脆一次性买足了七年的火柴、两年的盐。出现这些现象的背景是
A.自然灾害严重影响人民生活 B.西方经济封锁造成物资紧缺
C.计划经济形成过程存在矛盾 D.国营经济尚未掌握经济命脉
32.古代雅典民主派首领阿菲艾尔特创立了“不法申诉制度”,规定每个雅典公民若发现现行立法中有违背民主制度的条款,均可向陪审法庭进行申诉,要求予以修改或废除。由此可知,古代雅典
A.公民权利膨胀危及政治稳定 B.民主保障机制捍卫了民主政治
C.陪审法庭成为最高权力机关 D.公民申诉破坏了法律的权威性
33.西方启蒙思想家将可能作恶的权力称为“无赖”、“非天使”、“有限理性”等,核心指向一点:即认为权力领域充满危险和变数,统治者的道德、人品并不可靠。要解决“可能作恶的权力”,他们主张
A.推翻君主专制,建立君主立宪制 B.消灭私有制,实现社会真正平等
C.建立有效机制,实现权力制衡 D.削弱中央权力,实现公民自治
34.表4反映的是从1923年联共(布)十二大至1927年联共(布)十五大托拉斯管委会中共产党员所占比例的变化情况:
托拉斯主席 托拉斯管委会成员
抽样数 共产党员 党员占% 抽样数 共产党员 党员占%
十二大 95 72 80.0 243 102 42.0
十三大 85 76 89.4 179 96 53.6
十四大 91 87 95.6 208 132 63.5
十五大 54 53 98.1 153 99 64.7
表4
这一变化
A.推动苏联干部的政治成分逐渐一元化 B.有利于快速地稳定苏联政治经济形势
C.促进苏联干部任命的规范化和制度化 D.为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奠定了组织基础
35.特朗普上台后绕开世界贸易组织对多个国家的商品加征高额关税,并以此为筹码要求有关国家与美国重新谈判贸易协议。如2018年对来自欧盟的钢铁和铝开征25%的关税,对500亿中国商品加征25%的关税。这反映出当前
A.中国崛起消解了美国霸权主义 B.世界经济政治新秩序亟待调整
C.经济全球化加剧发达国家间的矛盾 D.经济区域集团化存在着严重的弊端
二、非选择题:共52分。第41—4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45—47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共37分。
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19世纪中叶以来,德国迅速向工业国转型,各地区之间商业活动频繁,但地区交易规则的差别和习惯法差异对商业规范造成诸多不便。1871年德国统一,《德意志帝国宪法》为法律统一化和法典化提供了依据;强调价值观统一、尊重民族传统的民族主义深刻影响德国,直接作用于法典的编纂;强调个人民主权利和经济自由、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自由主义思潮,影响法典的价值取向;丰富细密的各地方民事普通法以及法国、奥地利的法典化实践为德国提供了广泛的资料来源;由罗马法发展而来的潘德克顿法学学派,建构了德国民法典的理论基础;主张保留封建政制的保守派最终占据上风,塑造了德国民法典内容上保守的特征。德国民法典在长达23年的制定过程中历经多次审查和广泛讨论,不仅为本国制定了一个法典,也为各国学者留下了一整套系统完整的立法资料。
——摘编自谢怀械《大陆法国家民法典研究(续)》
材料二
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逐步实现全国统一,为制定民法典创造了政治前提;新知识精英参与执政,为民法典编纂提供了人力支持;国民政府出于巩固统治、树立法治政府形象的需要,强势推动民法典编纂,立法方针、立法原则与立法人员都由政府决定。整个民法典编纂历时三年,由主要仿《德国民法典》的《大清民律草案》基础上发展而来,各编相继完成,次第公布施行。政治精英和法学家秉承对三民主义政治理论的价值认同,贯彻于立法原则和条文中,导致法典过于精英化和政治化,基本上在封闭状态下完成,缺乏对舆情的了解。用大陆法系的标准来衡量,民国民法典“集现代各国民法之精英,而弃其糟粕”,“民法和民事诉讼法足以跻身最优良的现代法典之林”,“在改革中国数千年的法制、开创私法制度与司法文化方面,较之法国民法尤有过之”。
——摘编自张生、李彤《民国民法典的编订:政府与法学家的合作》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德国民法典与中华民国民法典的异同。(15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中华民国民法典。(10分)
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习近平说: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英雄,是民族的脊梁,是家国的精魂,是激励我们前行的强大力量。
表4
人物 主要事迹
戚继光 明代著名抗倭将领、民族英雄。率领“戚家军”荡平东南沿海倭患。
郑成功 明清之际民族英雄。十五年(清顺治十八年)进兵台湾,驱逐荷兰侵略者,收复了台湾。
林则徐 鸦片战争时期主张严禁鸦片、抵抗侵略,在中国有“民族英雄”之誉。
杨靖宇 中国著名抗日英雄。1932年,受命东北组织抗日联军,历任抗日联军总指挥政委等职,1940年壮烈牺牲。2009年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
邱少云 1952年在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中,因美军燃烧弹发落在邱少云潜伏点附近,火势蔓延全身,为避免暴露,放弃自救壮烈牺牲,年仅26岁。1953年被朝鲜授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
王进喜 新中国成立后,他历任玉门石油管理局钻井队长、大庆油田1205钻井队队长等。他率领1205钻井队艰苦创业,打出了大庆第一口油井,并创造了年进尺10万米的世界钻井纪录,成为中国工业战线一面火红的旗帜。
张伯礼 2011年被授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014年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2019年获得全国中医药杰出贡献奖;2020年8月,授予张伯礼“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
从表4中选择两个或两个以上英雄人物,围绕“英雄与国运”自拟一个论题,并运用所学知识加以说明。(要求:论题合理,史论结合,表述清晰,逻辑严密。)
(二)选考题:共15分。请考生从3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45.【历史一选修: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
新中国成立后,教育事业一定程度上受到“轻视体力劳动和体力劳动者”的旧教育观念的困扰。1949年12月开始,党中央明确提出将劳动教育作为培养新时期知识分子的重要途径,全国中小学由此掀起劳动教育热潮。如河南省汤阴县鹅壁完小语文老师李棲鹏讲《斯达哈诺夫》一课时,强调学生应该学习斯达哈诺夫的劳动精神;马焕然老师在讲历史课时,以劳动在人类生活中的巨大意义启发学生。少先队组织了《劳动就是幸福》《歌颂我们祖先的劳动》等大队活动,出了《劳动是光荣的事业》的队报。学校利用晚会向学生介绍了曲耀离、李顺达等光荣劳动事迹。在不影响学习和健康的前提下,指导学生植树、种花、布置教室、打扫卫生以及搬砖和砌路。增设以科学实验、手工雕刻等为主的“手工劳动课”。
——摘编自陈彤彤《刍议建国初期我国中小学的劳动教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我国中小学是如何开展劳动教育的。(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时开展劳动教育的影响。(9分)
46.【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
一战后,依旧是世界上最大殖民国家的英国拒绝接受威尔逊总统的计划:让国际联盟或者其他国际委员会来仲裁殖民地的未来。英国政府还拒绝承认自决权。但战争仍改变了英国和英属殖民地之间的关系。战后世界贸易急剧萎缩,尤其是在1929年开始的大萧条期间,这为兴起的独立运动提供了动力。在还没有完全独立的时候,各自治领就派遣代表签署了《凡尔赛和约》,分别加入国际联盟。在“英联邦”是这个英国及其自治领的联盟中,每个国家都将是独立的,只是通过对英国君主的共同效忠团结在一起。协约国建立了“托管制度”来处理德国的殖民地,通过“托管制度”,英国的帝国疆域增加了100万平方英里。英国通过苏丹、埃及官员和苏伊士运河,保持着对埃及的非正式控制,即使1922年埃及名义上获得独立后也是如此。
——摘编自美的翰·梅里曼《欧洲现代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一战后英国殖民统治发生的变化。(7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一战后英国殖民统治发生变化的原因。(8分)
47.【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5分)
材料
亨利·诺尔曼·白求恩(1890年—1939年),加拿大共产党员、国际主义战士、著名胸外科医师。1938年来到中国参加抗日战争,在晋察冀抗日前线,他亲自开刀抢救伤员数千人,带头献血,建立起献血志愿队,是战地输血的最早发明者和实施者。他帮助八路军在前线组建战地流动医院,创办卫生学校,研制药材、制造医疗器械,编写《游击战中师野战医院的组织和技术》《战场治疗技术》《战地救护须知》《模范医院組织法》等多种战地医疗教材。将中共中央发给他的薪水和带来的所有医疗器材、物质全部捐给抗日前线。
白求恩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和西班牙内战的战地救护,对欧洲人歧视美洲殖民地人民深有体会。他目睹穷人和富人患病后治疗程度的天壤之别,无偿为穷人治病并公开讨论美、加医疗体系的弊端。白求恩的墓志铭“生为资产阶级,死为共产主义者。革命万岁!”体现他一生的价值取向和追求。
——摘编自王海龙《白求恩原稿释读》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白求恩大夫对中国抗日战争的贡献。(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白求恩大夫所体现的时代精神。(6分)
答案
24.【答案】C【解析】据材料“春秋战国时期,孔子评价音乐的标准是‘善’和‘美’,墨子主张‘非乐’。庄子把音乐分为‘天籁’‘地籁’和‘人籁’三类,他崇尚‘天籁’反对主观作用的‘人籁’音乐”可知孔子、墨子、庄子对音乐的认识与其思想主张联系紧密,故选C项;材料说的是音乐,并不是现实统治,排除A项;材料并不涉及人与自然的关系,排除B项;材料只是思想家对音乐的认识,并不是文化创新,排除D项。
25.【答案】B【解析】据材料唐代墓葬出现外币,说明当时中外经贸交流已展开,故选B项;唐墓葬出土的为外币,非为中国法定货币,排除A项;朝贡贸易为国家主导下的非盈利贸易,多以物资交换为主,货币是正常民间贸易的表现,排除C项;材料未体现政府经济政策的调整,排除D项。
26.【答案】A【解析】宋建立以后,原本主要职责是讽谏君主的“谏官已有权监督大臣,特别是宰相”,表明宋代的“台谏合一”,加强了对中央官吏特别是宰相的监管力度,适应了君主专制不断加强的发展趋势,故选A项;行政效率是指行政机关和行政人员从事行政管理活动所得到的劳动效果、社会效益同所消耗的人力、物力、财力时间的比率关系,“台谏合一”导致机构膨胀,排除B项;谏官不仅仅是监督宰相,也监督大臣,因此材料没有反映君权与相权矛盾的激化,排除C项;“开始改变”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D项。
27.【答案】C【解析】材料“明朝政府向‘富人’寻求帮助”,以荣誉称号作为奖励或交換,体现出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传统重义轻利的社会价值标准发生了变化,故选C项;明代仍固守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排除A项;商人被授予的是荣誉称号,社会地位并没有大大提高,排除B项;明代的主流意识形态仍是程朱理学,排除D项。
28.【答案】D【解析】轮船招商局与英国公司签订航运合同,规定了各方在各航线的营运比例,客观上抵制了英国的经济侵略,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中国的经济利益,故选D项;洋务派的根本缺陷在于只学习西方科学技术,不学习西方政治制度,材料与此无关,排除A项;保障了经济权益,并不等同于其行业地位得到提高,排除B项;材料主旨是洋务派企业与外国公司争利,体现的是其在维护国家权益方面的积极作用,而非其妥协与退让,排除C项。
29.【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根据材料提供信息分析判断能力。庚子年是指1900年,当时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熊掌代表中国,“日本公使右手抓着熊掌,手背上插着七把明晃晃的刀叉”说明西方列强共同宰割中国,而日本贪欲最强烈,因为其它国家只用刀叉,而日本用手去抓“熊掌”。
30.【答案】D【解析】据材料“1927年毛泽东曾指出,国民大革命后期中共就‘像新姑娘上花轿一样勉强挪到此空房子去了,但始终无当此房子主人的决心’”,可知毛泽东将中共比作新姑娘,讽刺了国民大革命后期中共放弃对革命的领导权,故选D项;1927年国共合作已经破裂,排除A项;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共才开辟革命根据地,但材料说的是国民革命后期,排除B项;材料的主题是中共,并不是国民党右派,排除C项。
31.【答案】C【解析】题干中物资“脱销”、“为完成销售任务而限制购买”、“商品供需紧张”而抢购等现象是计划经济形成过程中供需不平衡的体现,故选C项;题干中的供需矛盾不是自然灾害造成的,排除A项;造成物资紧缺的原因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低下,排除B项;建国初期,国营经济就已经掌握了经济命脉,排除D项。
32.【答案】B【解析】由材料“规定每个雅典公民若发现现行立法中有违背民主制度的条款,均可向陪审法庭进行申诉,要求予以修改或废除”可知不法申诉制度规定违背民主制度的条款均可申诉,予以修改或者废除,这有利于保障公民权利,维护民主政治,故选B项;材料并未提及公民权利的膨胀,排除A项;陪审法庭是司法机构而非最高权力机关,排除C项;公民合理的申诉有利于法律的完善,排除D项。
33.【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材料的理解能力。结合“西方启蒙思想家”这一内容分析,ABD没有体现启蒙思想。限制权力的最好办法是进行权力之间的相互制衡。
34.【答案】D【解析】材料中“共产党员所占比例”不断上升,有利于贯彻党的方针政策,故选D项;一元化,与材料中党员占“64.7”%不符,排除A项;1921年,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提高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经济的迅速恢复,有利于稳定政治形势,与材料中“从1923年联共(布)十二大至1927年”不符,排除B项;“共产党员所占比例的变化情况”是结果,材料未涉及干部任命的规范化和制度化,排除C项。
35.【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特朗普绕开世界贸易组织对多个国家的商品加征高额关税,扰乱了现存的国际贸易秩序,这说明当今世界亟需建立公平合理的世界经济政治新秩序,故选B项;美国绕开世界贸易组织加征关税就是霸权主义的体现,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不但是发达国家之间的矛盾,也有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矛盾,排除C项;美国对中国及欧盟加征关税,并非区域集团内部的矛盾,排除D项。
二、材料阅读
41.【答案】
(1)同:都是在国家统一的基础上产生;都是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都吸收了其他国家的民法典实践成果(都体现了大陆法系的理论成果);都为世界法学提供了立法经验。(6 分,任答3 点即可)异:德国立法依据来源广泛,民国主要是仿照《德国民法典》;德国各派政治力量参与法典编纂,民国主要依靠政府强力推动;德国立法过程中各种思想激烈斗争,民国立法统一于“三民主义”思想;德国立法历经长时间反复讨论,民国短期内封闭立法。(9 分,任答3 组即可)
(2)奠定了中国民事法律的基础;推动了中国社会法制进步(法制近代化);为民国经济发展提供法律保障;照搬西方法律并不完全适应中国国情;未能真正反映民众的诉求(舆情)。(10分)
【解析】
(1)第一小问相同,据材料一“1871年德国统一”、材料二“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逐步实现全国统一”可得都是在国家统一的基础上产生;据材料一“强调个人民主权利和经济自由、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自由主义思潮,影响法典的价值取向”、材料二“南京国民政府”都属于资产阶级性质;据材料一“丰富细密的各地方民事普通法以及法国、奥地利的法典化实践为德国提供了广泛的资料来源;由罗马法发展而来的潘德克顿法学学派,建构了德国民法典的理论基础”、材料二“主要仿《德国民法典》的《大清民律草案》基础上发展而来”可得都吸收了其他国家的民法典实践成果;据材料一“不仅为本国制定了一个法典,也为各国学者留下了一整套系统完整的立法资料”、材料二“民法和民事诉讼法足以跻身最优良的现代法典之林”可得都为世界法学提供了立法经验等相同。第二小问不同,据材料一“丰富细密的各地方民事普通法以及法国、奥地利的法典化实践为德国提供了广泛的资料来源;由罗马法发展而来的潘德克顿法学学派,建构了德国民法典的理论基础”可见德国法德国立法依据来源广泛;据材料二“主要仿《德国民法典》的《大清民律草案》”可见民国主要是仿照《德国民法典》;据材料一“强调个人民主权利和经济自由、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自由主义思潮,影响法典的价值取向……主张保留封建政制的保守派最终占据上风”可见德各派政治力量参与法典编纂;据材料二“国民政府出于巩固统治、树立法治政府形象的需要,强势推动民法典编纂,立法方针、立法原则与立法人员都由政府决定”可见民国主要依靠政府强力推动;据材料一“德国民法典在长达23年的制定过程中历经多次审查和广泛讨论”可得德国立法过程中各种思想激烈斗争,德国立法历经长时间反复讨论;据材料二“政治精英和法学家秉承对三民主义政治理论的价值认同,贯彻于立法原则和条文中,导致法典过于精英化和政治化,基本上在封闭状态下完成”可得民国立法统一于“三民主义”思想,民国短期内封闭立法等。
(2)据材料二“集现代各国民法之精英,而弃其糟粕”,“民法和民事诉讼法足以跻身最优良的现代法典之林”可得奠定了中国民事法律的基础;据材料二“改革中国数千年的法制、开创私法制度与司法文化方面”可得推动了中国社会法制进步;据材料二“法典过于精英化和政治化,基本上在封闭状态下完成,缺乏对舆情的了解”可得照搬西方法律并不完全适应中国国情,未能真正反映民众的诉求等。
42.【答案】
答案示例:
论题:英雄人物彰显的精神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3分)
说明:19世纪中期,在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之时,林则徐领导的虎门销烟严厉地打击了外国鸦片贩子,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尊严和利益,增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其组织清军抵抗外国武装侵略,捍卫了国家主权和领土;20世纪30年代,日本发动了侵华战争,妄图灭亡中国,中国人民奋起反抗,杨靖宇将军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多次与日伪军周旋苦战,有力地钳制了日本侵略军,为中国的抗战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开始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王进喜带领大庆工人克服重重困难,打出了大庆第一口油井,使新中国实现了石油的自给,为祖国石油工业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建设立下了不朽的功勋,在创造了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还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铁人精神,激励了一代代的石油工人。(8分)
总之,这些英雄人物为了国家独立、民族复兴,表现出了应有的责任担当,推动了历史的前进。(1分)
【解析】
据题目要求“围绕‘英雄与国运’自拟一个论题”,并结合材料“林则徐,鸦片战争时期主张严禁鸦片、抵抗侵略,在中国有‘民族英雄’之誉;杨靖宇,中国著名抗日英雄。1932年,受命东北组织抗日联军,历任抗日联军总指挥政委等职,1940年壮烈牺牲。2009年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王进喜,新中国成立后,他历任玉门石油管理局钻井队长、大庆油田1205钻井队队长等。他率领1205钻井队艰苦创业,打出了大庆第一口油井,并创造了年进尺10万米的世界钻井纪录,成为中国工业战线一面火红的旗帜”可拟论题:英雄人物彰显的精神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据材料“戚继光,明代著名抗倭将领、民族英雄。率领‘戚家军’荡平东南沿海倭患;郑成功,明清之际民族英雄。十五年(清顺治十八年)进兵台湾,驱逐荷兰侵略者,收复了台湾;林则徐,鸦片战争时期主张严禁鸦片、抵抗侵略,在中国有‘民族英雄’之誉”可拟论题:英雄人物有力的维护国家主权完整。据材料“王进喜,新中国成立后,他历任玉门石油管理局钻井队长、大庆油田1205钻井队队长等。他率领1205钻井队艰苦创业,打出了大庆第一口油井,并创造了年进尺10万米的世界钻井纪录,成为中国工业战线一面火红的旗帜;张伯礼,2011年被授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014年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2019年获得全国中医药杰出贡献奖;2020年8月,授予张伯礼‘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可拟论题:英雄人物推动社会主义建设。论证过程中注意逻辑,依照题目要求“从表4中选择两个或两个以上英雄人物”,可按照“时间(背景)+人物/事件+结果/作用”进行简要阐述。
45.【答案】
(1)将劳动教育渗透在学科教学之中;通过主题活动及学习模范培养劳动品质;要求学生从事力所能及的学校劳动;开设专门的劳动课程。(每点2分,任答3点得6分。其他言之成理亦可适当给分,总分不得超过6分。)
(2)是确立社会主义的人民教育的表现,有利于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纠正了旧教育观念,促进了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提升了学生劳动技能及思想道德水平;为国家经济的恢复、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持。(每点3分,任答3点得9分。其他言之成理亦可适当给分,总分不得超过9分。)
【解析】
(1)据材料“河南省汤阴县鹅壁完小语文老师李棲鹏讲《斯达哈诺夫》一课时,强调学生应该学习斯达哈诺夫的劳动精神;马焕然老师在讲历史课时,以劳动在人类生活中的巨大意义启发学生”得出将劳动教育渗透在学科教学之中;据材料“少先队组织了《劳动就是幸福》《歌颂我们祖先的劳动》等大队活动,出了《劳动是光荣的事业》的队报。学校利用晚会向学生介绍了曲耀离、李顺达等光荣劳动事迹”得出通过主题活动及学习模范培养劳动品质;据材料“在不影响学习和健康的前提下,指导学生植树、种花、布置教室、打扫卫生以及搬砖和砌路”得出要求学生从事力所能及的学校劳动;据材料“增设以科学实验、手工雕刻等为主的‘手工劳动课’”得出开设专门的劳动课程。
(2)据材料“党中央明确提出将劳动教育作为培养新时期知识分子的重要途径”得出是确立社会主义的人民教育的表现,有利于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纠正了旧教育观念,促进了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据材料“向学生介绍了曲耀离、李顺达等光荣劳动事迹……指导学生植树、种花、布置教室、打扫卫生以及搬砖和砌路”得出提升了学生劳动技能及思想道德水平;结合所学知识,为国家经济的恢复、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持。
46.【答案】
(1)自治领走向独立;通过瓜分战败国而获得殖民地;由直接统治变为间接控制。(7分)
(2)一战后殖民地民族独立运动高涨;一战削弱了英国的实力;《凡尔赛和约》的影响;1929年爆发的经济危机的影响。(8分)
【解析】
(1)据材料“在‘英联邦’是这个英国及其自治领的联盟中,每个国家都将是独立的”可知自治领走向独立;据材料“协约国建立了‘托管制度’来处理德国的殖民地,通过‘托管制度’,英国的帝国疆域增加了100万平方英里”可知通过瓜分战败国而获得殖民地;据材料“英国通过苏丹、埃及官员和苏伊士运河,保持着对埃及的非正式控制”可知由直接统治变为间接控制。
(2)据材料“战争仍改变了英国和英属殖民地之间的关系”可知一战后殖民地民族独立运动高涨;据材料“战后世界贸易急剧萎缩,尤其是在1929年开始的大萧条期间”可知一战削弱了英国的实力;1929年爆发的经济危机的影响;据材料“各自治领就派遣代表签署了《凡尔赛和约》,分别加入国际联盟”可知《凡尔赛和约》的影响。
47.【答案】
(1)贡献:在中国对八路军战士和老百姓救死扶伤;创办培训医护人员的学校;帮助八路军创建了规范的医疗体系标准,编写教材,制定正规的军医护士操作准则;带头战地输血,打破了中国农村固有、陈腐的救治观念;倾其所有,支援抗战。(任答3点,9分)
(2)时代精神:白求恩反对种族和贫富分化歧视,挑战美、加医疗体系的弊端,捍卫了人类尊严和平等,是坚定的人道主义者;他在西班牙内战和中国的抗日战争中,舍身忘我地救死扶伤、反击法西斯暴行,是坚强的反法西斯主义战士;他在抗日根据地创建的医疗卫生学校、撰写医学教材、创建的医疗体系标准和方法,影响了我国医疗保障系统和巡回医疗制度的建立,成为我国现代医疗体系建设的革新者;白求恩摒弃阶级歧视和压迫,毫无保留地献身给中国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是伟大的共产主义者和国际生义者。(任答3点,6分)
【解析】
(1)据材料“在晋察冀抗日前线,他亲自开刀抢救伤员数千人,带头献血,建立起献血志愿队,是战地输血的最早发明者和实施者”可得在中国对八路军战士和老百姓救死扶伤;带头战地输血,打破了中国农村固有、陈腐的救治观念;据材料“他帮助八路军在前线组建战地流动医院,创办卫生学校,研制药材、制造医疗器械,编写《游击战中师野战医院的组织和技术》《战场治疗技术》《战地救护须知》《模范医院組织法》等多种战地医疗教材”可得创办培训医护人员的学校;帮助八路军创建了规范的医疗体系标准,编写教材,制定正规的军医护士操作准则;据材料“将中共中央发给他的薪水和带来的所有医疗器材、物质全部捐给抗日前线”可得倾其所有,支援抗战。
(2)据材料“白求恩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和西班牙内战的战地救护,对欧洲人歧视美洲殖民地人民深有体会。他目睹穷人和富人患病后治疗程度的天壤之别,无偿为穷人治病并公开讨论美、加医疗体系的弊端”可得白求恩反对种族和贫富分化歧视,挑战美、加医疗体系的弊端,捍卫了人类尊严和平等,是坚定的人道主义者;他在西班牙内战和中国的抗日战争中,舍身忘我地救死扶伤、反击法西斯暴行,是坚强的反法西斯主义战士;他在抗日根据地创建的医疗卫生学校、撰写医学教材、创建的医疗体系标准和方法,影响了我国医疗保障系统和巡回医疗制度的建立,成为我国现代医疗体系建设的革新者;据材料“白求恩的墓志铭‘生为资产阶级,死为共产主义者。革命万岁’体现他一生的价值取向和追求”可知白求恩摒弃阶级歧视和压迫,毫无保留地献身给中国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是伟大的共产主义者和国际生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