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14《走一步,再走一步》配套资源(课件+教学设计,共3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语文14《走一步,再走一步》配套资源(课件+教学设计,共35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6.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0-30 10:20:15

文档简介

(共35张PPT)
走一步,再走一步
七年级 语文
一、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走一步,再走一步》这篇文章,看看作者是怎样从一件小事,感悟到深刻的人生哲理,并给我们以启示的。
走一步,再走一步
莫顿·亨特
二、教学过程
学习目标
1.继续练习默读,在整体感知文章、了解基本故事
情节的基础上,争取提高阅读速度,并勾画关键
语句。
2.品味课文中的心理描写,把握人物心理成长的过程。
3.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思考并实践课文所探讨的人
生经验。
走近作者
莫顿·亨特,美国作家、心理学家。出生于费城,先后求学于坦普尔大学和宾夕法尼亚大学,曾担任空军飞行员,后成为《纽约客》等知名报刊的专栏作家,致力于社会与行为科学方面科普文章的写作。有《心理学的故事》《爱情的自然史》《内在的宇宙》等多部著作传世。
字词积累
灼人(zhuó) 恍惚(huǎnɡ hū) 抽噎(yē)
嘲笑(cháo) 呻吟(shēn yín) 突兀(wù)
参差不齐(cēn cī) 哄堂大笑(hōnɡ)
默读课文 整体感知
问题:大家在默读之后,合上书,快速回想课文内容,
尝试用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
默读课文 整体感知
概括:“我”小时候在一座悬崖上发生的故事以及
从中学到的影响“我”个人一生的经验。
问题:请同学们在默读中勾画标志时间变化和空间转
变的字句,认真梳理基本的故事情节,看看课
文是如何按时间顺序展开叙事的。
再读课文,圈点勾画
再读课文,圈点勾画
归纳:课文是按照事件发展的先后顺序展开叙事的。
叙述了“我”跟五个小孩子一起爬悬崖,陷入险
境,并最终在爸爸的策略引导下,脱离险境,收
获成就感的同时,也积累了应对困境的人生经验。
问题:课文中的心理描写真实、细腻,值得仔细品
味。将这些心理描写串起来,能够发现一条
清晰的人物心理成长之路,这也是解读文章
的一条路径。那么,课文的心理描写有什么
特色
再读课文,圈点勾画
再读课文,圈点勾画
课文的主体事件是“我”从悬崖脱险的过程,这其实也是“我”心理成长的过程:从最初的犹豫不决,到渴望像其他孩子一样勇敢和活泼,从爬上悬崖后的胆怯、恐惧,到孩子们离开后的孤立无援、麻木恍惚,再到在爸爸引导下,一步步建立自信,最终收获成就感和人生经验。
再读课文,圈点勾画
这里作者通过动作和心理描写,细腻描绘了“我”当时的紧张心理。动作描写,如“满头大汗”“浑身发抖”“心在瘦弱的胸腔中怦怦地跳动”“尽可能贴近里侧,紧紧地扒住岩石的表面”,这些都是紧张心理的外在表现。
再读课文,圈点勾画
心理描写,如“悬崖底下的地面看起来非常遥远;只要滑一下,我就会掉下去,撞上崖壁,然后摔到岩石上,摔个粉碎”,“我”总把事情想得过于危险,这里写出了一个孩子的心理,也侧面写出了悬崖的情状。
再读课文,圈点勾画
再比如“手扒在这儿,脚踩在那儿,我的心在瘦弱的胸腔中怦怦地跳动,我努力往上爬着”一句,表面上写人物动作,实际写的是“我”紧张的心理。
这是一篇叙事作品,叙述了作者童年的一件事情。与《植树的牧羊人》不同,课文记叙的是一件完整的事情,主要故事情节之间是前后相承的有机整体,因而有起因,有经过,有发展,有高潮,更有结局。
研读课文,多角度复述
通过学习,请同学们对文章内容进行复述。
(1)按照“起因一经过一发展一高潮一结局”的方式进行复述。
(2)按照“冒险一入险一脱险”的方式进行复述。
研读课文,多角度复述
问题:如何理解“时间在慢慢地过去。影子在
慢慢拉长,太阳已经没在西边低矮的树
梢下,夜幕开始降临”这段环境描写
细读课文,探究意义
这段环境描写,写出了时间的变化,带有推动叙事的功能;同时,这一段并非纯粹客观的描写,而是带有很强的主观性,是“我”的情感心理的外化。
细读课文,探究意义
问题:文章重点写了父亲引导“我”脱险和最后
一段的议论,请大家大声朗读,抓住关键
语句,体会文章主旨。
细读课文,探究意义
人难免会因前路漫长、目标远大而产生畏难情绪,把可能但不必然发生的风险扩大化,以致畏缩不前甚至逃避。这时,把事情化整为零,不去想最远的目标,而是先从最切近的事情做起,只关注近期目标,一步步做来,积小步而成大步,慢慢就能达成远大的目标。
细读课文,探究意义
问题:通过对文章内容的探讨,我们还可以
从中获得哪些有益的启示呢?
细读课文,探究意义
归纳:当孩子遇到困难或危险时,父亲应该多多鼓励;
当朋友遇到困难或危险时,我们不应嘲笑,不应
冷漠视之,应该千方百计寻找办法,帮助朋友脱
离困境或险境;凡事三思而行,必定有益。
细读课文,探究意义
谈谈收获
这篇文章,主体部分写一件事情——脱险的经历,是具体的;结尾部分则将一般经验升华为普通的人生经验。这是由实到虚,由一般到普遍,由感性到理性的写作思路。文章给我们的启示,即在实现理想的过程中,无论遇到怎样的困难和危险,只要我们满怀信心,化整为零,把大困难化为小困难,然后一个个地克服,最终就能战胜大困难,直至实现人生理想。
课 堂 小 结
本文是作者对自己童年时代一件往事的回忆。文章按照时间顺序,讲述了自己从冒险到遇险,再到脱险的全过程。这个过程,其实也是“我”从胆怯、恐惧到克服心理障碍,收获自信,甚至有了一种成就感的心路历程。课文写了作者自己的一番人生经历,对成长阶段的同学们还是很有启示意义的。
三、反馈与评价
反馈与评价
我们想一想:如果出现了下边两种情况下,你将分别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呢?请大家试着说出来。
1.假如“我”的父亲没有来,你作为“我”的同学,将怎
么办?
2.假如你是“我”,孤身一人在悬崖,将怎么办?
反馈与评价
归纳:1.不要怕,我们和你在一起呢!只要你试探着
勇敢地迈出第一步,其实很容易。来吧!我
们等着你!
2.试着自己寻找下山的路,不能“坐以待援”。
四、课后作业
课后作业
生活中,常常有人遇事因胆怯而畏缩不前,就像文中的“我”那样。你有过类似的经历吗?是怎样克服的?文中爸爸帮“我”脱险的做法对你有什么启发?请大家课下阅读全文,看看这“悬崖上的一课”,对作者人生有怎样的影响,并试写一篇300字的读后感。
五、结束语
结束语
学了《走一步,再走一步》后,我们知道了只要将大困难分解成小困难,一个个去解决,终将战胜大困难。成长中的我们需要引路人——如同《走一步,再走一步》中的“爸爸”。他循循善诱,教子有方、从容镇定,给孩子鼓励和信心,也给我们带来了人生的启迪。
结束语
亲爱的同学们,在学习生活中你遇到困难与挫折时,会有这份勇往直前的勇气吗?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把握住学习生活中的主旋律,走好每一步,一步一步,坚持不懈地走下去。希望永远召唤着你,走一步,再走一步,你定会到达理想的彼岸。《走一步,再走一步》
【学习目标】
1. 继续练习默读,在整体感知文章、了解基本故事情节的基础上,争取提高阅读速度,并勾画关键语句。
2.品味课文中的心理描写,把握人物心理成长的过程。
3.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思考并实践课文所探讨的人生经验。
【教学重点】品味课文中的心理描写,把握人物心理成长的过程。
【教学难点】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思考并实践课文所探讨的人生经验。
一、导入:
创设情境,营造氛围。
老子曾说过:“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意思是走一千里路,是从迈第一步开始的。比喻事情是从头做起,从点滴的小事做起,逐步进行的。再艰难的事情,只要坚持不懈的行动必有所成。今天我们学习《走一步,再走一步》这篇文章,看看作者是怎样从一件小事,感悟到深刻的人生哲理,并给我们以启示的。
教学过程:
(一)作者介绍:
莫顿·亨特,美国作家、心理学家。出生于费城,先后求学于坦普尔大学和宾夕法尼亚大学,二战时担任空军飞行员,后成为《纽约客》等知名报刊的专栏作家,致力于社会与行为科学方面科普文章的写作。有《心理学的故事》《爱情的自然史》《内在的宇宙》等多部著作传世。
(二)积累字词:
灼人(zhuó) 恍惚(huǎnɡ hū) 抽噎(yē) 哄堂大笑(hōnɡ)
嘲笑(cháo) 呻吟(shēn yín) 突兀(wù) 参差不齐(cēn cī)
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默读课文,尝试用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
要求:默读过程中争取做到眼到、手到、心到。眼到,就是每一个字都要认清,不能随便放过;手到,就是动手,做些标记,查阅资料,抄录摘要,写下感想等;心到就是集中注意力,边读边想,理解词句意义和句段间的内在联系。
概括:小时候,瘦弱胆小的我与同伴们攀上悬崖后不敢下来,后在爸爸的指引下“我”一步一步地走下了高高的悬崖。
再读课文,圈点勾画
画出标志时间变化和空间转变的语句,厘清写作顺序。
课文运用了一些标志时间变化或进程变化的语句,将故事串在一起,叙述清晰。请同学们在默读中勾画标志时间变化和空间转变的字句,认真梳理基本的故事情节,看看课文是如何按时间顺序展开叙事的
课文是按照事件发展的先后顺序展开叙事的。一开头,“那是…”的句式,表明是对往事的回忆。之后按照时间顺序,叙述了“我”跟五个小孩子一起爬悬崖,陷入险境,并最终在爸爸的策略引导下,脱离险境,收获成就感的同时,也积累了应对困境的人生经验。
课文运用一些标志时间发展或进程变化的语句,将事情串在一起,叙事清晰,不蔓不枝。这些标志性语句,有些表达的是时间的进程,如“一个酷热的七月天”“然后他们出发了”“几分钟后”“时间在慢慢地过去”“暮色中”,有的表达的是空间的转换,实际上也是时间的变化。如“最后来到一块空地上”“直到其他孩子都爬到了上面”“我努力向他们爬过去”“我紧贴在一块岩石上”等。
画出描摹人物心理的语句,体会其真实、细腻的特点。
课文中的心理描写真实、细腻,值得仔细品味。将这些心理描写串起来,能够发现一条清晰的人物心理成长之路,这也是解读文章的一条路径。那么,课文的心理描写有什么特色
《走一步,再走一步》对“我”的描写,最成功的地方是心理的刻画。作者在细节描写中不断地插入描写“我”心理状态的句子,有的直接进行心理刻画,有的用“感受”来表现心理,有的用动作行为来折射心理,生动微妙地表现了“我”在这次难忘事件中的心理变化。
课文的主体事件是“我”从悬崖脱险的过程,这其实也是“我”心理成长的过程:从最初的犹豫不决,到渴望像其他孩子一样勇敢和活泼,从爬上悬崖后的胆怯、恐惧,到孩子们离开后的孤立无援、麻木恍惚,再到在爸爸引导下,一步步建立自信,最终收获成就感和人生经验。这其中,有几段心理描写非常细腻、真实,体现了作者作为心理学家洞悉人心的特点。
比如,文中描写“我”伏在岩石上时的心理活动:先是阵阵眩晕,仿佛有一种无名的量逼迫着“我”要掉下去。站在高处往下看,我们往往有这样的感觉,身体会不由自主前倾。这种感觉,符合很多人的认知,很真实。接下来的心理描写,写出了“我”进退两难的艰难境地,也写出了“我”在长久的恐惧和疲劳中神经逐渐麻木的境况,甚至自己哭了都不知道,大脑也停止了思考。这里作者通过动作和心理描写,细腻描绘了“我”当时的紧张心理。动作描写,如啸头大汗""浑身发抖""心在瘦弱的胸腔中怦怦地跳动""尽可能贴近里侧,紧紧地扒住岩石的表面",这些都是紧张心理的外在表现;心理描写,如"悬崖底下的地面看起来非常遥远;只要滑一下,我就会掉下去,撞上崖壁,然后摔到岩石上,摔个粉碎","我"总把事情想得过于危险,这里写出了一个孩子的心理,也侧面写出了悬崖的情状。再比如“手扒在这儿,脚踩在那儿,我的心在瘦弱的胸腔中怦怦地跳动,我努力往上爬着”一句,表面上写人物动作,实际写的是“我”紧张的心理。
研读课文,多角度复述
请学生任选一种方式进行复述:
按照“起因一经过一发展一高潮一结局”的方式进行复述。
按照“冒险一入险一脱险”的方式进行复述。
细读课文,探究意义
1.如何理解“时间在慢慢地过去。影子在慢慢拉长,太阳已经没在西边低矮的树梢下,夜幕开始降临”这段环境描写
这段环境描写,写出了时间的变化,带有推动叙事的功能;同时,这一段并非纯粹客观的描写,而是带有很强的主观性,是“我”的情感心理的外化。时间本来是匀速地走过,因为“我”的焦急,似乎慢下了脚步,显得在“慢慢地”过去,太阳的光影也是“慢慢”拉长,更突出了等待的漫长和“我”心理上的无助感。
2. 文章重点写了父亲引导“我”脱险和最后一段的议论,请大家大声朗读,抓住关键语句,体会文章主旨。
人难免会因前路漫长、目标远大而产生畏难情绪,把可能但不必然发生的风险扩大化,以致畏缩不前甚至逃避。这时,把事情化整为零,不去想最远的目标,而是先从最切近的事情做起,只关注近期目标,一步步做来,积小步而成大步,慢慢就能达成远大的目标。也就是文章中说的:不要看下面遥远的岩石,而是注意相对轻松、容易的第一小步,迈出一小步,再一小步,就这样体会每一步带来的成就感,直到达成了自己的目标。”
通过对文章问题的探讨,我们还可以从中获得哪些有益的启示呢?
(1)父亲目睹孩子面临险境,没有生气,没有责备,而是指导孩子下悬崖的方法,这当然给了惊恐不安的儿子以极大的安慰,使儿子变得自信勇敢,最终战胜了困难,爬下了悬崖,投入到父亲强壮的怀抱。所以,当孩子遇到困难或危险时,父亲应该多多鼓励。
(2)当“我”遇到困难,面临危险时,同行的五个小朋友,有的视而不见,有的嘲笑,只有杰里“放心不下”,并帮“我”找来了救星——父亲。所以,当朋友遇到困难或危险时,我们不应嘲笑,不应冷漠视之,应该千方百计寻找办法,帮助朋友脱离困境或险境。
(3)当我们贸然行事时,应该想想父母的谆谆教诲,尽管他们的教导不一定千真万确,但“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的事仍然是时有发生,“我”就是不顾母亲的“不能冒险”的告诫,才身临险境,所以凡事三思而行,必定有益。
(七)谈收获:
这篇文章,主体部分写一件事情——脱险的经历,是具体的;结尾部分则将一般经验升华为普通的人生经验。这是由实到虚,由一般到普遍,由感性到理性的写作思路。文章给我们的启示,即在实现理想的过程中,无论遇到怎样的困难和危险,只要我们满怀信心,化整为零,把大困难化为小困难,然后一个个地克服,最终就能战胜大困难,直至实现人生理想。
(八)课堂小结:
本文是作者对自己童年时代一件往事的回忆。文章按照时间顺序,讲述了自己从冒险到遇险,再到脱险的全过程。这个过程,其实也是“我”从胆怯、恐惧到克服心理障碍,收获自信,甚至有了一种成就感的心路历程。课文写了作者自己的一番人生经历,对成长阶段的同学们还是很有启示意义的。
反馈与评价:
学习《走一步,再走一步》这篇文章,我们想一想:如果出现了下边两种情况下,你将分别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呢?请大家试着说出来。
1.假如“我”的父亲没有来,你作为“我”的同学,将怎么办?
2.假如你是“我”,孤身一人在悬崖,将怎么办?
示例:
1.不要怕,我们和你在一起呢!只要你试探着勇敢地迈出第一步,其实很容易。来吧!我们等着你!
2.试着自己寻找下山的路,不能“坐以待援”。
四、课后作业:
生活中,常常有人遇事因胆怯而畏缩不前,就像文中的“我”那样。你有过类似的经历吗?是怎样克服的?文中爸爸帮“我”脱险的做法对你有什么启发?限于篇幅,课文选入的时候做了删节。请大家课下阅读全文,看看这“悬崖上的一课”,对作者人生有怎样的影响,并试写一篇300字的读后感。
五、结束语:
人生之路很漫长,前行的过程中,我们难免会遇到各种困难。不过,同学们别急,学了《走一步,再走一步》后,我们知道了只要将大困难分解成小困难,一个个去解决,终将战胜大困难。成长中的我们需要引路人——如同《走一步,再走一步》中的“爸爸”。他循循善诱,教子有方、从容镇定,给孩子鼓励和信心,也给我们带来了人生的启迪。
居里夫人说过,生活对于任何人都非易事。亲爱的同学们,在学习生活中你遇到困难与挫折时,会有这份勇往直前的勇气吗?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把握住学习生活中的主旋律,走好每一步,一步一步,坚持不懈地走下去。希望永远召唤着你,走一步,再走一步,你定会到达理想的彼岸。课后作业:
生活中,常常有人遇事因胆怯而畏缩不前,就像文中的“我”那样。你有过类似的经历吗?是怎样克服的?文中爸爸帮“我”脱险的做法对你有什么启发?限于篇幅,课文选入的时候做了删节。请大家课下阅读全文,看看这“悬崖上的一课”,对作者人生有怎样的影响,并试写一篇300字的读后感。
推荐书目:
《悬崖上的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