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课件+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7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课件+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10-29 10:21:15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7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习题
一、选择题
1.有学者认为,由于本身的阶级局限性,他们(太平天国)的非理性探索终究没有摆脱宿命的悲剧。下列能够印证这一结论的史实是(  )
A.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B.颁布《资政新篇》
C.定都天京并建立政权 D.反击英法列强干涉
2.李鸿章创办的苏州洋炮局,是江苏近代最早引进西方先进技术、使用机械设备、制造洋枪洋炮的机械化兵工厂。下列企业与之类型相同的是(  )
A.发昌机器厂 B.汉阳铁厂
C.江南机器制造总局 D.上海轮船招商局
3.“以李鸿章为首的洋务派始终不敢明确支援越南人民反抗法国的斗争,1883年初,才派没有番号的军队去援助黑旗军,正规军驻守镇南关外凉山一带,表示只求保境,不和法国决裂。”材料描述的是(  )
A.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的情景 B.中法战争爆发前的情景
C.中法战争全面爆发后的情景 D.八国联军侵华时的情景
4.甲午中日战争时,“所有官兵都携家带眷住在陆上,把兵舰当作一个衙门,点卯应粮,而海军经费则全部移去修建颐和园……”据此,你认为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
A.军备落后 B.政府腐败 C.军费匮乏 D.军纪松弛
5.就甲午中日战争而言,日本当然赚得盆满钵满。但放在大历史中看,大获全胜的日本却因此埋下祸端,最终差点落得个亡国灭种的境地。这一分析意在指出甲午中日战争( )
A.制造了中日的历史仇怨
B.助长了日本的军国主义
C.激化了美日之间的矛盾
D.刺激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6.英国一学者对近代中国某革命运动的基本看法是:“(这)是一场千百万穷苦农民为了生存,为了追求平等公平,以不惜牺牲的精神发起的革命运动,然而由于客观上的局限性,其政权制度并没有能很好地体现这一理想。”据此判断,这场“革命运动”是()
A. 太平天国运动 B. 义和团运动 C. 五四运动 D. 国民革命
7.著名学者辜鸿铭说:“咸同年间,粤匪扰乱。清廷如一丛病之躯,几难著手。得一时髦郎中湘乡曾姓者,拟方名曰洋务清火汤,服若干剂未见转机……”“未见转机”主要是因为此“药方”
A. 未得到政府的扶植与支持 B. 没有改变原有的生产方式
C. 对西方制度文明认识不足 D. 对国内改革力量估计过高
8.马尾船政学堂是中国第一所近代海军学校,于1866年在福州建立,培养出了中国第一批近代海军军官和第一批工程技术人才。由马尾船政学堂毕业的学生后成为中国近代海军和近代工业的骨干人才。据此可知()
A. 洋务运动有利于中国近代化 B. 中国率先实现了教育近代化
C. “中体西用”思想初见成效 D. 新式学堂服务于政治的需要
9.下表反映了洋务派创办煤矿企业的状况,由此可知决定这些企业走向的主要因素是()
企业名称 开办年份 停办年份及原因 创办人
直隶磁州煤矿 1875年 1883年退役 李鸿章
湖北广济北国煤矿 1875年 1879年经费无着 盛宣怀
台湾基隆煤矿 1876年 1892年亏损 沈葆桢
江苏徐州利国驿煤矿 1882年 1886年亏损 胡恩燮
A. 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 B. 自然经济的抵抗
C. 封建官商合办的经营方式 D.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10.开平煤矿正式投产时,土煤在国内从一个通商口岸装船到另一个通商口岸卸货,须缴纳出口税和复进口税,每吨税金达1两以上,比洋煤进口税多20余倍。李鸿章奏准开平所产之煤出口税每吨减为1钱。这一举措()
A. 增强了洋务派兴办矿业的信心 B. 加强了对开平煤矿的管理
C. 摆脱了列强对煤矿业的控制 D. 保证了煤矿业稳健发展
二、材料题
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521年,明军与葡萄牙海盗作战败于其火炮,明朝由此开始仿制西洋大炮。1626年,明军用仿造大炮击败后金。清代,康熙皇帝曾命传教士南怀仁造炮数百门,在平定三藩、收复雅克萨战役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但南怀仁所著《神威图说》在呈康熙御览后,不仅没有刊刻,连原稿都佚失了。战事结束后,统治者对西方“奇技淫巧"的兴趣转向钟表、绘画等宫廷玩赏品。此后,造炮技术并无进一步发展,也没能传入民间。
——据张国刚《耶稣会传教士与欧洲文明的东传:略述明清时期中国人的欧洲观》整理
材料二 晚清洋务派聘请洋人工程师,仿制出了大量的洋枪洋炮以及以蒸汽为动力的铁甲轮船。研究表明,湘淮军所用的10万杆前膛枪基本都是江南制造局制造。左宗棠率军收复新疆、冯子材取得镇南关大捷等重大胜利,都是与清军的新式装备分不开的。
——摘编自徐泰来《洋务运动新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清仿造西洋火炮的背景,并分析清代造炮技术停滞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洋务派仿造西洋兵器的效果。
1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71年,普法战争结東,徳国成为世界性的军事强国,尤其是其陆军的战斗カ给中国人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时任直隶总督的李鸿章在评价各国炮位时曾说,普法战争中普鲁士之所以大败法兵,主要是用了“一智谋之商人克虏伯创造之后膛枪炮也”。
材料二 克虏伯是德国大型的工业集团,其生产的克虏伯后膛钢炮以“全钢后装”结构闻名世界,半数以上销往国外,成为军火买卖的大宗。19世纪60年代末,中国开始选购克虏伯炮,在后来的近半个世纪里,清海防炮台、新式兵轮等,都以克虏伯炮为重要的武器装备;各地的兵工厂也努力仿制克虏伯炮,还翻译了一批德国的军事科学技术图书;徳国也派了不少科技人员到中国传授技术,清政府则选派工程技术人员和留学生赴克虏伯学习。1901年后清廷新军的炮队编制皆仿德国,用炮皆为克虏伯的过山炮和野战炮。
——摘编自乔伟等《德国克虏伯与晚清军事的近代化》
(1)依据材料概括晚清时期中国与德国军事关系密切的表现。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时期中国与德国形成密切军事关系的原因。
答案
A
C
B
B
B
A
C
A
C
A
11.
(1)外部背景:新航路开辟,东西方联系加强;西方殖民者侵略沿海;倭寇、沙俄犯边;西学东渐的影响。内部背景:明清战争;平定三藩,维护国家统一。
原因:统治者对西方技术的关注点转移并限制造炮技术的传播;政治上,统治危机缓和,对火炮的需求降低;经济上,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文化上,轻视科技的传统观念的影响。
(2)效果:清朝的军事实力有所增强,并镇压了人民反抗,延续了清朝统治;在一定程度上抵御了外国侵略;推动了中国近代工业化进程;最终没能实现救亡目标。
【详解】
(1)外部背景,根据材料“明军与葡萄牙海盗作战败于其火炮,明朝由此开始仿制西洋大炮”可得出这时期西方殖民者侵略沿海;根据材料“康熙皇帝曾命传教士南怀仁造炮数百门”可得出这时期西学东渐的影响;内部背景,根据材料“平定三藩、收复雅克萨战役”可知,这时期我国进行反对外国侵略的同时平定三藩,维护国家统一等分为外部背景和内部背景进行分析。原因,根据材料“战事结束后,统治者对西方‘奇技淫巧’的兴趣转向钟表、绘画等宫廷玩赏品”可得出统治者对西方技术的关注点转移并限制造炮技术的传播;根据材料“不仅没有刊刻,连原稿都佚失了”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时期我国政治上统治危机逐渐缓和,对对火炮的需求降低,经济上我国采取闭关锁国政策,减少中国与对外的交流,文化方面我国缺乏重视科技的传统。
(2)根据材料“仿制出了大量的洋枪洋炮以及以蒸汽为动力的铁甲轮船”“湘淮军所用的10万杆前膛枪基本都是江南制造局制造”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洋务派仿造西洋兵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清朝的军事实力,为镇压国内人民的反抗和延续清王朝统治提供了一定的保障;根据材料“左宗棠率军收复新疆、冯子材取得镇南关大捷等重大胜利,都是与清军的新式装备分不开的”可得出在一定程度上抵御了外国侵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洋务派仿造西洋兵器促进了我国军事近代化,推动了中国近代工业化进程,但最终没能实现救亡目标。
12.
(1)表现:中国购买了大量德国制造的武器装备;德国向中国提供了军事科学技术图书和军事人员,帮助中国发展军事工业;清廷新军的炮队编制皆仿德国编练方法。
(2)原因:德国武器先进,军队战斗力强;德国大力推行扩张政策,急于扩大在中国的影响力;中国正在推行军事近代化政策。
【详解】
(1)表现:根据“19世纪60年代末,中国开始选购克虏伯炮,在后来的近半个世纪里,清海防炮台、新式兵轮等”得出中国购买了大量德国制造的武器装备;根据“徳国也派了不少科技人员到中国传授技术,清政府则选派工程技术人员和留学生赴克虏伯学习”得出德国向中国提供了军事科学技术图书和军事人员,帮助中国发展军事工业;根据“1901年后清廷新军的炮队编制皆仿德国,用炮皆为克虏伯的过山炮和野战炮。”可得出清廷新军的炮队编制皆仿德国编练方法。
(2)原因:根据“克虏伯是德国大型的工业集团,其生产的克虏伯后膛钢炮以‘全钢后装’结构闻名世界”可得出德国武器先进,军队战斗力强;根据所学可得出德国大力推行扩张政策,急于扩大在中国的影响力;结合当时开展的洋务运动可得出中国正在推行军事近代化政策。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27张PPT)
第17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1
1851.1
3
1853.3
4
1856
金田起义
定都天京
天京变乱
2
1851.9
永安建制
1864.6
天京陷落
5
1858
天京保卫战
6
1859
资政新篇
时空定位
(一)五口通商与金田起义
鸦片战争赔款抵英《伦敦画报》(1843年3月)
1.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在广西桂平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①具体原因:鸦片盛行,白银外流,银价上涨;洋货涌入中国手工业者纷纷破产;巨额赔款,加重人民负担。
②直接原因:自然灾害严重。
③根本原因:阶级矛盾的激化。
④理论基础: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理论。
一、天平天国运动
(二)永安建制与定都天京
2.1851年9月,太平军攻克广西永安(今蒙山)后,相继建立各项政治、军事制度。确定官制,史称永安建制,又称永安封王。
3.1853年,太平军改南京为天京,定都天京。
1853年,太平天国颁布《天朝田亩制度》,提出了“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的主张,否定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反映了农民追求社会财富平均的理想。
(三)天京变乱与湘军崛起
4.1856年,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发生内讧,史称天京变乱,太平天国由盛转衰。
①直接原因:杨秀清逼封万岁。②根本原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5.清政府政治和权力结构发生变化,中央权力下移,湘淮系官僚集团形成,汉人权力增长。
(四)《资政新篇》与天京陷落
6.1859年,干王洪仁玕颁布《资政新篇》。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发展资本主义的纲领,集中反映了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急切愿望;未反映农民土地要求,具有革命性、进步性和空想性。由于农民阶级自身的局限性以及客观环境和条件的限制,没有实行。
7.1864年,在湘军、淮军和外国洋枪队进攻下,天京被破,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五)原因探析
知有君主而不知有民主。即使成功了,也不过是历史上的又一个封建王朝而已。——孙中山
用封建来反封建,没有建设民主制度。
在分配土地问题上主张绝对平均主义的思想,它的性质是反动的,落后的,倒退的。
——毛泽东
落后的小农思想,不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
西方侵略者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攫取了许多侵略权益。但太平天国不予承认…… ——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勇敢地担负起反侵略的任务,狠狠打击了外国侵略者。
启示:由于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农民阶级不能领导中国的民主革命取得胜利。
失败的原因:①主观上: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根本原因);
②客观上: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二、洋务运动
学思之窗
咸丰十一年(1862 年)七月十八日曾国藩在《复陈购买外洋船炮折》中说:
况今日和议既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购成之后,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
阅读上述史料,你能理解洋务新政的目的吗?
时间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19世纪60至90年代)
目标
“自强”“求富”
主张
开办洋务新政,购置船炮器械,“可以剿发逆,可以勤远略”。
代表
地主阶级洋务派(奕 、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①创办近代军事工业
②创办近代民用工业
③创办新式学堂(培养翻译和军事人才)
④创办新式海军(以北洋舰队为代表)
内容
江南制造局
(李鸿章)
福州船政局
(左宗棠)
天津机器局
(崇厚)
开平煤矿——
大型新式采煤企业
(李鸿章,唐山)
轮船招商局
机器织布局
(李鸿章)
▲ 金陵机器制造局内部(李鸿章 南京)
——洋务派办的军事企业之一
中国第一门带车轮移动的架退克鲁森式膛炮
评价
性质
意义
清朝统治阶级的自救运动
洋务新政引进了资本主义国家的机器生产技术,是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尝试
洋务派期望洋务新政可以保障国家安全,抵抗外敌侵略,后来的事实证明这个目的未能达到。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证明了洋务运动的破产。
结果
失败原因
洋务派的初衷不是改变封建统治,只是引进资本主义国家的军事和生产技术,是在封建制度的基础上修修补补,洋务运动的失败是必然的。(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三、边疆危机与甲午中日战争
学习聚焦
19世纪60年代后,中国出现了严重的边疆危机。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签订,进一步把中国社会推到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度过:①1875年,左宗棠发兵新疆平乱;
②1878年2月收复新疆南北两路;
③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正式建省。
1.英俄侵略新疆
危机:①少数民族上层分子反清内乱; ②英国支持阿
古柏占领南疆和北疆; ③俄国出兵占领伊犁
背景:1883年8月,法国控制了越南(越南是清朝的藩属国),把侵略矛头对准了中国。
过程:①1883年,法军进攻台湾(没有得逞)
②在1884年8月偷袭马尾军港,炮毁福州造船厂
③1885年3月,清军在冯子材率领下取得镇南关大捷,法军败退
2.中法战争(1883—1885年)
结果:1885年李鸿章与法国签订中法《越南条款》,承认法国占领越南。1885年台湾建
省,清政府强化了对台湾的管辖。(1684年,清政府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3.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
▲ 甲午中日战争形势示意图
背景
①明治维新后,日本制定了对外扩张政策,矛头指向中国大陆
②1894年朝鲜发生农民起义,朝鲜国王请求清政府出兵,日本乘机出兵,且在牙山口外丰岛偷袭清朝运兵船,于是中日相互宣战




丰岛战役(中日首战)
平壤战役(清军大败)
黄海战役:①北洋舰队官兵英勇作战,
②李鸿章“避战保船”,
③北洋海军失去了制海权。
威海卫战役(北洋舰队覆灭)
过程
结果
中国失败。1895年,清政府派李鸿章到日本马关与日本政府议和,被迫签订《马关条约》
《马关条约》丧权辱国,进一步把中国社会推到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证明了洋务运动的破产。
影响
4.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1895年5—10月)
原因:《马关条约》后,日本侵占台湾
概况:台湾义勇军和刘永福黑旗军一起抗日
意义:表明了台湾人民不屈服于日本占领的坚
强意志
春 愁
春愁难遣强看山
往事惊心泪欲潸
四百万人同一哭
去年今日割台湾
——丘逢甲
《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
项目 内 容
清政府承认朝鲜独立 割地 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赔款 赔款2亿两白银
通商 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
设厂 日本可以在中国通商口岸设厂制造。
▲ 马关条约签署场景(1895年,日本马关)
概 况
内容:俄德法三国为各自在华利益,联合干涉日本,迫使日本归还辽东半岛,日本趁机向清政府勒索3000万两“赎辽费”。
结果:清政府分3次向俄法银行团、英德银行团,以高额利息借
款3亿两白银。
1、三国干涉还辽
四、瓜分中国的狂潮
俄国:强租旅大,将长城以北作为势力范围
俄国
英国
德国
日本
法国
英国:强租威海卫、香港新界,将长江流域作为势力范围
德国:强租胶州湾,将山东作为势力范围
法国:强租广州湾,将云南和两广作为势力范围
2、划分势力范围
概 况
列强还在中国大量掠夺铁路和工矿利权。
概 况
3、争夺中国路矿权
时间:
1899年
内容:
美国政府提出在华“门户开放”照会,承认各国在华势力范围和特权,要求各国开放在华势力范围,使各国有均等贸易的机会。
影响:
美国得到了整个中国市场
概 况
4、美国“门户开放”政策
【租借地】资本主义国家用强迫定期租借的方式占有的他国领土。租期有长有短,长的高达99年,期满归还。
【势力范围】资本主义国家凭借其实力所控制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全部或部分领土。在这片领土上,该国享有独占的权利,不许他国染指。
基本概念
太平天国运动
洋务运动
瓜分狂潮
三国干涉还辽、划分势力范围、掠夺工矿利权
金田起义、定都南京、革命纲领、天京陷落
近代工业、筹划海防、兴办近代教育
边疆危机与甲午战争
英俄侵略新疆、法国进犯西南、日本侵略中国
知识梳理
课堂检测
1.有学者认为,由于本身的阶级局限性,他们(太平天国)的非理性探索终究没有摆脱宿命的悲剧。下列能够印证这一结论的史实是(  )
A.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B.颁布《资政新篇》
C.定都天京并建立政权 D.反击英法列强干涉
A
2.“以李鸿章为首的洋务派始终不敢明确支援越南人民反抗法国的斗争,1883年初,才派没有番号的军队去援助黑旗军,正规军驻守镇南关外凉山一带,表示只求保境,不和法国决裂。”材料描述的是(  )
A.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的情景 B.中法战争爆发前的情景
C.中法战争全面爆发后的情景 D.八国联军侵华时的情景
B
3.就甲午中日战争而言,日本当然赚得盆满钵满。但放在大历史中看,大获全胜的日本却因此埋下祸端,最终差点落得个亡国灭种的境地。这一分析意在指出甲午中日战争( )
A.制造了中日的历史仇怨
B.助长了日本的军国主义
C.激化了美日之间的矛盾
D.刺激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B
4. 2014年,来自中国台湾的一位教授看到山东威海刘公岛后,心情无比激动,感叹道:100多年前在这里发生的战争,竟让日本占领了台湾50年。使陈教授无比感慨的战争是( )
A.鸦片战争B.中法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C
5. 某次战争结束之际,《泰晤士报》驻巴黎通讯员称:清国现今已完全颓废老朽……因而今日乃是结束处理清国最恰当之好时机,使之尽快归于欧洲各国共同占领。这场战争的影响是( )
A.中国领土主权开始遭到破坏
B.中国社会性质开始发生变化
C.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D.清政府受到外国军队严密监控
C
6. 《贼情汇纂》中记载,癸好三年(1853年),太平天国发出告示:“天下农民米谷,商贾资本,皆天父所有,全应解归圣库,大口岁给一石,小口五斗。”太平天国的这一举措( )
A.为起义爆发奠定了物质基础
B.顺应了中国近代化发展潮流
C.废除了地主阶级土地私有制
D.不利于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D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