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第三章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单元测试(word版含解析)2021—2022学年人教版八年级上生物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六单元第三章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单元测试(word版含解析)2021—2022学年人教版八年级上生物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2.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1-10-29 08:27: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一 选择题
1.我国海关对凡入境的货物都进行严格检疫,严禁境外有害生物(包括虫卵和微生物)流入境内,若有害生物一旦流入境内,在适宜的环境中,结果是( )
①有害生物的种群数量在一段较长时间内将快速增长 ②其天敌数量较多 ③境内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 ④很快被淘汰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当前生态环境面临各种各样的威胁,人们需要对生态环境加以保护。下列描述中,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的是( )
A.发展生态农业,建立各种自然保护区
B.为了蔬菜增产,喷洒农药以杀死菜青虫
C.把森林、草原、荒山等都开垦成农田
D.工业和生活废水不经过处理就向外排放
3.世界30%左右的原始森林已经变成农业用地,大约90%的树种面临灭绝,热带森林正以每年13万平方公里的速度消失,大约70%的主要海鱼被过度捕捞或处于捕捞极限,20%的淡水鱼濒临灭绝,土壤退化在过去50年中已经影响了全世界三分之二的耕地。使世界发生这么大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动物病害 B.天敌过多
C.自然灾害 D.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4.青海湖鸟岛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对象是(  )
A.海鸥、白天鹅 B.鹦鹉、大雁 C.斑头雁、棕头鸥 D.朱鹮、褐马鸡
5.以下野生动物的保护措施中,不正确的是( )
A.控制各种污染物的排放量 B.积极参加“植树节”和“爱鸟周”等活动
C.加强野生动物管理保护知识的宣传培训 D.把动物集中到动物园中,让它们有安全的生活环境
6.自然保护区的重要功能是( )
①天然基因库 ②天然实验室 ③活的自然博物馆 ④天然猎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7.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及保护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生物多样性是指物种的多样性
B.引入世界各地不同的生物,可以增加我国的生物多样性
C.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
D.若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受到影响,则物种的多样性和遗传的多样性也会受影响
8.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每种生物都是一个丰富的基因库
B.牡丹花的颜色多种多样体现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C.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生物属于迁地保护
D.生态系统的剧烈变化不会影响基因的多样性
9.下列有关生物圈和栖息地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地球上的任何一个地方都有生物生存
B.不同的土壤类型、温度、湿度等因素决定栖息地有不同的特征
C.生物圈范围包括:大气圈的下层、整个水圈、岩石圈的上层
D.栖息地的破坏或丧失是威胁生物生存的关键因素
10.当你发现有人滥杀青蛙,偷猎鸟类,或者知道有人盗伐木材时,你觉得最好是( )
A.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B.将这些人抓住,扭送公安局惩处
C.去和他们辩论,不让他们继续这么做
D.告诉当地政府或有关部门,及时制止和惩处他们
11.我国海关禁止任何未经检疫的生物进入我国境内,其主要目的是
A.防止海关逃税而谋取暴利 B.防止这种生物因不适应环境而灭绝
C.防止我国生物种类增加 D.防止外来物种入侵
12.人类的生活有时也会受到哺乳动物的困扰,鼠类猖獗会对农、林、牧业造成危害。下列关于鼠害防治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鼠类的繁殖能力很强,鼠害防治难度大 B.用“毒鼠强”等剧毒鼠药灭鼠
C.保持环境的整洁卫生,减少鼠类生存的空间 D.保护好鼠类的天敌,维持生态平衡
13.下列有关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观点中,恰当的是
A.物种灭绝后还可以再生
B.保护对人类有利的生物,消灭对人类有害的生物
C.尽可能多地引进世界各地不同的生物,以增加我国生物的多样性
D.每个物种都是一个丰富的基因库,一个物种的消失意味着一个基因库的消失
14.学校组织学生到某自然保护区游学,几位同学看到水边的草丛中有许多鸟蛋,从保护生物的角度来说,下列哪一位同学的做法最合理
A.大喊大叫,引来更多人观看 B.尽快离开草丛,不惊扰鸟类
C.拿出一个鸟蛋,准备人工孵化养殖 D.搜集不同鸟蛋,用于宣传保护鸟类
15.下列哪种做法不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  )
A.植树造林 B.安放人工鸟巢
C.退耕还林还草 D.围湖造田
16.下列生物是按生活环境划分为一组的是( )
A.鼠和猫头鹰 B.睡莲和小麦 C.鱼和向日葵 D.月季和虾
二,填空题
17.保护_____________,保护________________,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
18.动物多样性和生物多样性一样,也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保护动物多样性就需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三个层次上制定保护措施。
19.动物物种之间的差异是由各自的遗传物质决定的,动物的遗传多样性是物种多样性的基础, 任何一种动物都生活在一定的生态环境中,生态系统多样性为不同种类的动物提供了各自的栖息环境 。 因此,保护动物多样性需要在___________、_________和 _____三个层次上,制定保护战略和保护措施,其中最有效的措施是 ________。
20.保护动物多样性的最有效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实质上是_______的多样性。保护生物的____________,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
三 综合题
22.下图表示三种动物的足,请你仔细观察后回答下列问题:
(1)A、B的栖息地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代号)
a.林地 b.水域
(2)适于水中游泳的是_______;适于在树上攀缘的是___________;适于在沙漠、荒原上奔跑的是____________。(填字母代号)
(3)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环境因素的不同,决定了三种动物及其他动物的栖息地具有各自的特征。
(4)现在三种动物的数量都在减少,威胁其生存的关键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3.“没有买卖,就没有杀戮”。由于人们大量食用鲨鱼的“鱼翅”,目前全球有八种鲨鱼已频临灭绝。营养学家称,鱼翅中的蛋白质虽然含量非常高,但不是优质蛋白,对人体的益处不如牛奶和鸡蛋,而且其中超标的汞甚至会危及食客的健康。
(1)鲨鱼属于脊椎动物中的________类群,鲨鱼的“鱼翅”实际上是运动器官_________,鲨鱼依靠它在水中灵活、迅速地游泳。
(2)因为难分解的有毒物质会通过__________积累,所以鲨鱼体内含量较高的汞等重金属元素会随着“鱼翅”被食用而进入人体,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3)鲨鱼的体温通常会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它们属于___________(填“恒温”或“变温”)动物。
(4)鲨鱼属于鱼类.下列动物中,与它亲 缘关系最近的是(  )
A.草鱼 B.鲸鱼 C.鱿鱼 D.章鱼
(5)鲨鱼是包括鲸鲨、双髻鲨和白鳍鲨等多种鲨的总称.每年有超过七千万头鲨鱼被捕杀,这是对生物_____________ 多样性的破坏,对维持海洋的生态平衡十分不利
(6)为了保护鲨鱼,我们可以做些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根据下列动物,回答下列问题:
涡虫 蜜蜂 蜘蛛 大雁
(1)身体两侧对称,有口无肛门的动物是________。
(2)以上动物中,属于节肢动物的是_______。节肢动物是自然界中种类最多的动物类群,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实质上是______的多样性。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_________。
(3)很多鸟类都有迁徙行为。从行为的获得途径看,鸟类的迁徙属于______(填“先天性”或“学习”)行为。
1.C
【分析】
伴随着人们的经济活动和国际交往,一些物种由原生存地借助于人为作用或其他途径移居到另一个新的生存环境并在新的栖息地繁殖并建立稳定种群,这些物种被称为外来物种。
【详解】
外来有害物种的适应能力一般较强,同时,缺少天敌,故增长迅速。它们在大量繁殖过程中会和境内生物在营养物质、栖息地以及自然条件(光照、氧气、二氧化碳)等方面竞争,由于他们的适应能力较强,所以会对境内生物产生威胁,C符合题意。
故选C。
2.A
【分析】
生态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以及气候资源数量与质量的总称,是关系到社会和经济持续发展的复合生态系统.生态环境问题是指人类为其自身生存和发展,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对自然环境破坏和污染所产生的危害人类生存的各种负反馈效应.
【详解】
A.发展生态农业、建立各种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措施;故符合题意。
B.人类对野生动物的肆意捕杀必然导致生物多种性减少,使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减弱,故不符合题意。
C.森林被誉为“地球之肺”、“大自然的总调度室”,对环境具有重大的调节功能.开荒、采伐、放牧,使得植被面积大幅度减少;导致土壤流失、水灾频繁、全球变暖、物种消失等一系列问题,故不符合题意。
D.工业生产和居民生活向自然界排放的废气、废液、固体废物等,严重污染空气,河流、湖泊、海洋和陆地环境以及危害人类的健康.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D
【分析】
威胁生物生存的原因有栖息地被破坏、偷猎、外来物种入侵、环境污染、其他原因等。
【详解】
威胁生物生存的原因有栖息地被破坏、偷猎(滥捕乱杀)、外来物种入侵、环境污染、其他原因等。乱砍滥伐,使生态环境改变和破坏,最终导致珍稀树种濒临灭绝,珍贵药用植物已经绝迹。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如滥采乱挖、导致森林、树种减少,掠夺式开发导致原始森林变成农业用地,过度的捕捞导致水鱼濒临灭绝,土壤退化影响了全世界三分之二的耕地,这些都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4.C
【分析】
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为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我们相应的建立了一些自然保护区。
【详解】
鸟岛自然保护区是位于青海东部的湿地,青海湖是一个群山环绕的封闭特大微咸水湖,保护区是湖中几个岛屿(海心山、三块石、海西皮岛、沙岛和蛋岛)组成,环湖分布着沼泽地和大片湿地草甸。自然和文化价值都很高,游客可在夏季观鸟。青海湖和沿湖周围有鸟类162种,水禽候鸟,主要为斑头雁、鱼鸥、棕头鸥、鸬鹚、燕鸥、黑颈鹤、天鹅、赤麻鸭等10余种鸟,其中繁殖鸟类最大的种群有:棕头鸥、鱼鸥、斑头雁和鸬鹚。该地还是鸟类迁徙的重要通道,每年春秋两季,大量的水禽都来此栖息和停歇,C符合题意,A、B、D均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D
【分析】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主要措施
(1)就地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
(2)迁地保护:把某些濒危物种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
(3)建立濒危物种的种质库(植物的种子库、动物的精子库等),以保护珍贵的遗传资源。
(4)加强法制和教育管理。
【详解】
A.控制各种污染物的排放量,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对野生动物有利,A正确。
B.积极参加“植树节”和“爱鸟周”等活动,对野生动物的保护有利,B正确。
C.加强野生动物管理保护知识的宣传培训,也是保护野生动物的具体措施,C正确。
D.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而不是“把动物集中到动物园中”,D错误。
故选D。
6.A
【分析】
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指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又叫就地保护。
【详解】
自然保护区是“天然基因库”,能够保存许多物种和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天然实验室,为进行各种生物学研究提供良好的基地;是活的自然博物馆,是向人们普及生物学知识,宣传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场所,因此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A正确。
故选A。
7.D
【分析】
生物多样性通常有三个主要的内涵,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详解】
A.生物多样性通常有三个主要的内涵,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A错误。
B.引入世界各地不同的生物,由于该生物在我国没有天敌,会使该生物大量繁殖,无法控制,导致生物入侵,如水葫芦,B错误。
C.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最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C错误。
D.生态系统是生物与环境构成的统一的整体,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包括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和生活环境的多样性,因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受到影响时,会影响物种的多样性和遗传的多样性,D正确。
故选D。
8.A
【分析】
生物多样性包括三个层次: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详解】
A.不同种类的生物,基因有很大的不同。同种生物的不同个体之间,在基因组成上也不尽相同,因此,每一个物种都是一个丰富的基因库,A符合题意。
B.基因的多样性是指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基因变化,不同物种(大豆和小麦)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同种生物如野生大豆和美国栽培大豆之间基因也有差别,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我国动物、植物和野生亲缘种的基因多样性十分丰富,为动植物的遗传育种提供了宝贵的遗传资源。如菏泽牡丹甲天下,这么多的花色品种表明生物遗传(基因)的多样性是培育农作物新品种的基因库,B不符合题意。
C.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指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是就地保护的主要措施,C不符合题意。
D.基因的多样性决定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组成了不同的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指生物群落及其生态过程的多样性,以及生态系统的环境差异、生态过程变化的多样性等。因此生态系统的变化直接影响基因的多样性,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9.A
【分析】
生物圈是指地球上全部生物及其无机环境的总和,包括大气圈的底部(下层)、水圈和岩石圈的上部,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栖息地的破坏或丧失是威胁生物生存的关键因素。
【详解】
A.生物圈中有适合生物生存的条件,如适宜的温度、水和营养物质等,在生物圈以外的地方没有生物存在,如岩石圈的下层,A符合题意。
B.土壤类型、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决定了各种栖息地有不同的特征,在不同的栖息地,生活着不同的动植物类群,如苔藓植物只能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中,B不符合题意。
C.生物圈是指地球上全部生物及其无机环境的总和,包括大气圈的底部(下层)、水圈大部和岩石圈的上部,是最大的生态系统,C不符合题意。
D.威胁生物生存的原因有栖息地被破坏、偷猎、外来物种入侵、环境污染、其他原因等。栖息地的破坏或丧失是威胁生物生存的关键因素,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0.D
【分析】
生物多样性的内涵通常包括三个方面,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①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是指一定区域内生物种类的丰富性,如我国已知鸟类就有1244种之多,被子植物有3000种;②基因的多样性是指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基因变化,不同物种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同种生物之间的基因也有差别,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基因的多样性决定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③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组成了不同的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指生物群落及其生态过程的多样性,以及生态系统的环境差异、生态过程变化的多样性等。
【详解】
滥杀青蛙、偷猎鸟类、或者盗伐林木,这些行为都能够破坏生态环境,所以我们都应该制止这些行为。但我们是青少年,力量还有限,为了自身安全,所以遇上这样的事情,我们不要跟他们辩论,最好是告诉当地政府或有关部门,及时制止和惩处他们。
故选D。
11.D
【分析】
威胁生物生存的原因有栖息地被破坏、偷猎、外来物种入侵、环境污染、其他原因等,盲目引进外来物种可能会影响生物的多样性。
【详解】
未经检疫的生物进入我国境内,相当于引进了外来物种,我们知道引进外来物种,一般不引进它的天敌,因此外来物种就会因为缺少天敌,而数量大增,进而与其它生物争夺生存资源,从而影响了其它生物的生存,甚至引起其它生物的死亡,就会破坏生物的多样性。因此海关工作人员在执行任务时,要禁止任何未经检疫的生物进入我国境内,目的就是防止外来物种的入侵。
故选D。
12.B
【分析】
每种生物都是一个丰富的基因库,生物多样性实质上是基因的多样性。
【详解】
A.鼠类的繁殖能力极强,都能更好的适宜环境,鼠害防治难度大,正确。
B.鼠类猖獗会对农、林、牧业造成危害,有时还会传播疾病。鼠类虽然有一定的危害,但也不能消灭它们,因为每一个物种就是一个基因库,我们要保护生物的多样性,保护其携带的基因库,错误。
C.保持环境的整洁卫生,减少鼠类生存的空间,有利于鼠害防治,正确。
D.保护好鼠类的天敌,维持生态平衡,有利于鼠害防治,正确。
故选B。
13.D
【分析】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有:一是就地保护,大多是建自然保护区,比如四川卧龙大熊猫自然保护区等;二是迁地保护,大多转移到动物园或植物园,比如,水杉种子带到南京的中山陵植物园种植等;三是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科学研究,制定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法律和政策;四是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宣传和教育。
【详解】
A.基因的多样性是指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基因变化,不同物种(兔和小麦)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同种生物如野生水稻和栽培水稻之间基因也有差别,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一旦灭绝,将永远不会再生,故A错误。
B.生物多样性是指一定范围内多种多样活的有机体(动物、植物、微生物)有规律地结合所构成稳定的生态综合体,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人类的衣、食、住、行,甚至文化生活都与生物的多样性密切相关。因此要保护对人类有利的生物,也要尽可能保护对人类有害的生物,故B错误。
C.引入世界各地不同的生物,由于该生物在我国没有天敌,会使该生物大量繁殖,无法控制,导致生物入侵,如水葫芦,故C错误。
D.一种生物就是一个基因库,一个物种一旦消失,它所携带的基因库将随之消失,永不再生,因此我们要保护每一个物种,尤其是珍稀物种,故D正确。
故选D。
14.B
【分析】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
(1)就地保护:主要形式是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
(2)迁地保护:将濒危生物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是对就地保护的补充。
(3)建立濒危物种种质库,保护珍贵的遗传资源。
(4)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提高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
【详解】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有就地保护和异地保护,其中最有效的是就地保护。故几位同学看到水边的草丛中有许多鸟蛋,从保护生物的角度来说,最合理的做法是尽快退出,不要惊扰鸟类。
故选B。
15.D
【分析】
保护动物的多样性措施包括就地保护、易地保护、法制教育和管理。
【详解】
A.植树造林,利于保护植被,利于保护生物的多样性,A不符合题意。
B.安放人工鸟巢,利于保护鸟类,利于保护生物的多样性,B不符合题意。
C.退耕还林还草,利于保护森林和草原生态系统的平衡,利于保护生物的多样性,C不符合题意。
D.围湖造田,容易破坏湖泊生态系统的平衡,不利于保护生物的多样性,D符合题意。
故选D。
16.A
【分析】
生物分类的依据,生物学家根据生物的形态结构特征、营养方式、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以及在进化上的亲疏远近关系等,将生物分为若干类。如植物界、动物界、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真菌界、非细胞生物界。
【详解】
A.猫头鹰和鼠,都是陆生动物,生活环境相同,A正确。
B.睡莲生活在水中,是水生生物,小麦生活在陆地上,是陆生生物,B错误。
C.鱼生活在水中,是水生生物,向日葵生活在陆地上,是陆生生物,C错误。
D.月季生活在陆地上,是陆生生物,虾生活在水中,是水生生物,D错误。
故选A。
17.生物的栖息环境##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详解】
保护生物多样性首先要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生物的栖息环境是生物赖以生存的基础,保护了生物的栖息环境,即保护了环境中的生物,环境与生物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二者构成生态系统,因此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就是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最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
18.基因多样性
物种多样性 生态系统多样性 遗传物质 物种 生态环境
【详解】
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所以,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我们在遗传物质、物种和生态环境三个层次上制定了保护战略和不同的措施。其中包括就地保护和易地保护以及法制教育和管理等,就地保护即建立自然保护区,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易地保护是指把濒危物种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
19.遗传物质 物种 生态环境 就地保护
【详解】
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每种生物都生活在一定的生态系统中,当植物十分丰富的森林生态系统变成单一的农田后,生物种类会迅速减少,破坏了食物链,影响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当生态系统发生剧烈变化时,一些生物不在适应环境,迁走或死亡,如鸟类和哺乳类大量减少。鸟类减少,各种农林害虫失去天敌的控制,就大量繁殖起来,给农作物和树木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因此也会加速种类多样性和基因多样性的丧失,因此,基因(遗传)的多样性是生物种类多样性的基础,生态系统多样性为不同种类的动物提供了各自的栖息环境。保护动物多样性就需要在遗传物质、物种和生态环境三个层次上制定了保护战略和不同的措施,如就地保护、易地保护和法制教育和管理。其中就地保护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
20.就地保护(或建立自然保护区)
【详解】
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指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自然保护区是“天然基因库”,能够保存许多物种和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天然实验室,为进行各种生物学研究提供良好的基地;是活的自然博物馆,是向人们普及生物学知识,宣传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场所。因此,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
21.基因 栖息环境
【分析】
生物多样性通常有三个主要的内涵,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包括就地保护,易地保护和加强法制宣传教育。
【详解】
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基因的多样性决定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实质上是基因的多样性。保护生物多样性首先要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生物的栖息环境是生物赖以生存的基础,保护了生物的栖息环境,即保护了环境中的生物,环境与生物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二者构成生态系统,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就是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最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
22
(1) a b
(2) B A C
(3) 土壤类型 温度 湿度
(4)栖息地的破坏和丧失
【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具有普遍性,又有相对性.
(1)
A的足两只朝前,两只朝后,便于抓握树干,能抓握和钩挂在树上,适于攀援在树上;B的足趾间有蹼,适于在水中游泳。因此A、B的栖息地分别是a林地、b水域。
(2)
B的足趾间有蹼,适于在水中游泳;A的足两只朝前,两只朝后,便于抓握树干,能抓握和钩挂在树上,适于攀援在树上;C为大型鸟的足,趾短粗有力,适于沙漠、荒原上奔跑。
(3)
不同的土壤类型、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决定了各种栖息地有不同的特征.在不同的栖息地,生活着不同的动植物类群。
(4)
威胁生物生存的原因有栖息地被破坏、偷猎、外来物种入侵、环境污染、其他原因等。主要原因是由于生物栖息地的破坏和丧失,导致生物无法生存。
23.
(1) 鱼 鳍
(2)食物链
(3)变温
(4)A
(5)基因
(6)不购买,不食用鱼翅,进行保护鲨鱼的宣传活动
【分析】
(1)鱼类的主要特征:鱼类终生生活在水中,身体呈梭形,体表大多覆盖着鳞片,用鳃呼吸,用鳍游泳。
(2)生物富集,指的是环境中含有无法排除的有害物质(如农药 重金属等等) 在生活於其间的生物体内沉积的现象。
(3)人类对森林的滥砍乱伐,对动物的滥捕乱杀,都能对生态平衡带来破坏。
(4)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
(5)生物的多样性包含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1)
鲨鱼属于脊椎动物中的鱼类群,终生生活在水中,身体呈梭形,体表大多覆盖着鳞片,用鳃呼吸,用鳍游泳。鲨鱼翅在民间通常以“鱼翅”简称,鱼翅是鲨鱼鳍中的细丝状软骨,鱼翅由鲨鱼的胸、腹、尾等处的鳍翅切成丝干制而成,所以鲨鱼的“鱼翅”,实际上是运动器官鳍。
(2)
生物富集作用是指环境中一些有毒物质(如重金属、化学农药等),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的过程,因为这些有害物质具有化学性质稳定、不易分解的特点,会在生物体内积累而不易排出,所以随着营养级的升高而不断积累,危害最大的是这一食物链的最高级消费者,在海洋中鲨鱼处于较高的营养级别,体内有毒物质积累很多。
(3)
鲨鱼的体温通常会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它们属于变温动物,体温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4)
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种。分类单位越大,共同特征就越少,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多,亲缘关系越远;分类单位越小,共同特征就越多,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少,亲缘关系越近。鲨鱼属于鱼类,与其亲缘关系最近的是草鱼,它们同属鱼纲;鲸鱼属于哺乳类,鱿鱼、章鱼属于软体动物。
(5)
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的原因是:栖息地的破坏和丧失是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的主要原因;人类的滥砍滥伐和滥捕乱杀是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的又一个原因;外来生物入侵也使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生物的多样性包含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多样性,遗传多样性使生物的种类减少。因此,鲨鱼是包括鲸鲨、双髻鲨和白鳍鲨等多种鲨的总称.每年有超过七千万头鲨鱼被捕杀,这是对生物基因多样性的破坏,对维持海洋的生态平衡十分不利。
(6)
保护鲨鱼,我们应从自身做起不购买、不食用鱼翅、进行保护鲨鱼的宣传等。
24.
(1)涡虫
(2) 蜜蜂、蜘蛛 遗传(基因) 建立自保护区(就地保护)
(3)先天性
【分析】
(1)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背腹扁平、左右对称(两侧对称)、体壁具有三胚层、有口无肛门。
(2)节肢动物的身体许多体节构成的,并且分部,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也分节。
(3)生物多样性通常有三个主要的内涵,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4)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一出生就有的一种行为方式,是动物的一种本能,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成长的过程中,通过环境因素的影响,由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是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建立的一种新的行为活动,也称为后天性行为。
(1)
涡虫属于扁形动物,身体背腹扁平、左右对称(两侧对称)、体壁具有三胚层、有口无肛门。
(2)
蜜蜂、蜘蛛属于节肢动物,动物的身体许多体节构成的,并且分部,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也分节。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是指一定区域内生物钟类(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的丰富性,基因的多样性是指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基因变化,不同物种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决定的,生物的性状千差万别,表明组成生物的基因也成千上万,同种生物之间的基因也有差别,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基因的多样性决定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所以节肢动物是自然界中种类最多的动物类群,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实质上是遗传(基因)的多样性。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指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又叫就地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就地保护)能保护生物及生物所生活的栖息环境,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途径,是最有效的措施。
(3)
很多鸟类都有迁徙行为。从行为的获得途径看,鸟类的迁徙属于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一出生就有的一种行为方式,是动物的一种本能,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