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三单元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1、单元概述:
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矢志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建立共和国。在孙中山等人的推动下,革命思想广为传播,革命团体不断出现,各地革命活动蓬勃发展。民主革命逐渐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
1911年的辛亥革命,终于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在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但是,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最终落入袁世凯的手中。袁世凯上台后,建立起北洋军阀的统治。他破坏民主共和,复辟帝制,遭到举国反对。袁世凯死后,中国陷入军阀割据的局面。
2、时空坐标
3、课标要求
1)了解孙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动,知道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2)了解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成立的史实,认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3)知道袁世凯独裁统治和复辟帝制的史实;了解北洋军阀混战的黑暗局面。
单元知识体系
5、主干知识:
考点一 辛亥革命
1.背景:《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迅速;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广泛传播2.时间:1911年(旧历辛亥年)3.代表人物:孙中山等4.主张:以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为纲领,试图用革命的手段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民权”是核心。5.孙中山的革命活动:1894年成立兴中会(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1905年建立中国同盟会(中国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政党),提出较为完整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三民主义(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1911年武昌起义(辛亥革命的标志);1912年建立中华民国;颁布《临时约法》。6.失败标志: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7.意义: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宣告2000多年的君主专制度的终结;开创了完全意义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在中国进步潮流的大门。但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了,它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8.启示:辛亥革命的失败,证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当时中国是行不通的。
【易错讲解】
1).兴中会是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中国同盟会是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2).三民主义是孙中山对同盟会政治纲领的阐述和完善,其中民族主义是前提,具有反对封建主义的进步意义,也在客观上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利益;民权主义是核心,是民主革命的重要内容和目标;民生主义是补充和发展。
3).辛亥革命推翻的是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即封建帝制),而不是封建制度的全部。新中国成立后,土地改革推翻了封建土地制度,封建制度才真正结束。
4).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完成。
【拓展延伸】
1、康有为、孙中山是中国近代史上重要的历史人物,请谈谈对他们的看法
看法:康有为推动了百日维新的进行,开启了中国政治近代化探索的开端;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相同点:他们都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2、为何首先爆发在武汉地区?
(1)武汉地区受帝国主义侵略较早(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帝国主义压榨下,人民反帝斗争高涨。
(2)近代民族企业兴起较早,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增强。
(3)革命党人在武汉地区进行比较长期的起义准备,文学社、共进会深入湖北新军。做了大量的宣传、组织工作。
(4)革命在主动精神。(武昌首义精神)
3.辛亥革命对当时的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
(1)政治: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推动了中国政治民主化的进程。
(2)经济:有利于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3)思想: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4)社会习俗:促进社会习俗的除旧布新,西式礼仪习俗传入。
4、辛亥革命精神:
(1)公而忘私,以天下为己任,立志振兴中华的爱国主义精神
(2)“敢为天下先,善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
(3)改天换地,锲而不舍的愚公精神
(4)无私无畏、前赴后继、忠贞奉献的博爱精神
(5)胸怀全局,求同存异的团结协作精神
(6)与时俱进”,不断追求真理,不断进步的革命精神
5.辛亥革命是成功还是失败?
(1)辛亥革命既有成功之处也有失败之处,两者是统一的。它推翻了清王朝反动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革命的直接目标达到了,可以说革命是成功的。
(2)但它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也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从这一结果来看,它又是失败的。所以孙中山说“革命尚未成功”。
6、辛亥革命失败原因:
(1)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
(2)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弱小与政治上的软弱和妥协。
(3)没有一个坚强的政党和彻底的革命纲领(如旧三民主义未明确反帝,未提出彻底的土地纲领),没有自己的革命武装,也没有发动群众,缺乏群众基础。
(4)武昌起义后大量旧官僚和立宪党人混入革命阵营,他们对革命的破坏。
7. 辛亥革命和戊戌变法的共同点
(1)都要求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2)都是在制度层面进行的探索。
(3)都没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根本原因都在于资产阶级本身的局限性和脱离广大人民群众。
考点二 袁世凯独裁统治和复辟帝制;北洋军阀混战
1.袁世凯独裁统治 破坏责任内阁制;刺杀宋教仁(“宋案”);镇压二次革命;撕毁,《临时约法》,颁布《中华民国约法》。2.袁世凯复辟帝制 1915年末 袁世凯下令以1916年为“中华帝国洪宪元年” 准备在元旦举行登基大典。3、护国战争 袁世凯复辟帝制天下哗然。1915年,蔡锷等组织胡国军北上讨袁,护国战争爆发,1916年,袁被迫取消帝制,6月死去,护国战争结束。4.北洋军阀混战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裂,主要有直系、皖系和奉系军阀,这些军阀为了争夺地盘和巩固政权,不惜出卖国家利益,依附帝国主义,大小军阀连年混战,中国陷入军阀割据纷争的动乱之中。5.护法运动 袁世凯死后,继任的北洋统治者拒绝恢复《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国会,为维护共和制度,孙中山毅然举起了“护法”大旗。于1917年秋在广州护法军政府,试图借助滇系贵系等西南军阀的军事力量。开展护法运动。然而,南北军阀最终达成妥协,孙中山遭排挤,1918年5月,孙中山离开广州,护法运动失败。
【拓展延伸】
【拓展延伸】
1.孙中山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核心是维护共和政体和《临时约法》。
2.袁世凯复辟帝制的失败说明了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3.孙中山评价宋教仁:“为宪法流血,公真第一人!”
4.宣统帝溥仪是清朝最后一位皇帝,九一八事变后,曾在日本的扶持下建立伪满洲国。
5.袁世凯复辟帝制失败的原因:
(1)根本原因:袁世凯为复辟帝制,不惜出卖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违背民主共和的历史发展潮流。
(2)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的观念已深入人心,复辟帝制的倒行逆施没有长期生存的思想基础。
(3)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坚决反袁,发动护国战争。
(4)北洋军阀内部发生变化,袁世凯众叛亲离。
(5)帝国主义改变了对袁世凯的支持态度。
【易错提醒】
1.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后,破坏《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4年,袁世凯废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中华民国约法》。
2.“二次革命”是孙中山为首的国民党人为维护民主共和,反对袁世凯独裁而进行的一次武装斗争,它是辛亥革命的继续和终结。
3.北洋军阀是近代一支特殊的军事政治力量。其产生的深刻社会根源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考点一 革命先行者孙中山
1.(2020年湖南湘潭)1905年, 某人在加入某革命组织时郑重宣誓:“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他加入的是
A.中国同盟会 B.中国国民党 C.中国共产营 D.兴中会
【答案】A
【解析】考查点:中国同盟会。解题思路:根据1905、以及该组织的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可知,这个组织是中国同盟会。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05年孙中山整合了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等几个革命团体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全国性质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中国同盟会的纲领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A正确;1912年,同盟会联合4个小党派改组为国民党。1919年正式称为中国国民党。时间不符,B错误;中国共产党建立于1921年,时间不符,C错误;兴中会的纲领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与题不符,D错误。综上故选A。
2.(2021年陕西中考真题)1905年8月,孙中山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在成立大会上决定创办《民报》,作为同盟会的机关报。《民报》宣传的主要思想是
A.变法救国 B.民主科学 C.三民主义 D.扶清灭洋
【答案】C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1905年8月,孙中山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在成立大会上决定创办《民报》,作为同盟会的机关报。《民报》宣传的主要思想是三民主义,故选C;A是戊戌变法思想,排除;B是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排除;D是义和团运动的口号,排除。
3.(2020年四川雅安)他在《革命军》一书中盛赞革命,旗帜鲜明地宣传反清革命。他是
A. B.
C. D.
【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1903年邹容写的《革命军》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宣传革命和资产阶级共和国思想的著作,因此C选项正确;章炳麟发表了《驳康有为论革命书》一文反对康有为的保皇观点,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陈天华所著的《猛回头》和《警世钟》成为当时宣传革命的号角和警钟,他们都不是《革命军》的作者,其他选项错误。故选C。
考点二 辛亥革命
4.(2021年广州市中考真题)位于广州市黄埔区的辛亥革命纪念馆陈列着一幅黄兴撰写的对联:“七十二健儿酣战春云湛碧血,四百兆国子愁看秋雨湿黄花”。该对联所描述的历史事件是
A.萍浏醴起义 B.二次革命 C.黄花岗起义 D.护国战争
【答案】C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1911年,为推翻清朝统治,同盟会在广州组织了黄花岗起义,推动了革命形势的发展,C正确;萍浏醴起义是在湖南、江西交界,排除A;二次革命、护国战争均是为反对袁世凯,排除BD。故选C。
5.(2021年广西玉林中考真题)1906年至1911年4月,革命党人先后发动了萍浏醴起义、镇南关起义、黄花岗起义等10多次起义。这些起义
A.宣告清朝专制统治结束 B.结束了军阀割据混战局面
C.推翻了袁世凯独裁统治 D.推动了革命形势日益成熟
【答案】D
【详解】
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萍浏醴起义、镇南关起义、黄花岗起义等10多次起义推动了当时革命形势的发展,故选D;这些起义并没有结束清朝的专制统治,排除A;此时尚未出现军阀割据混战和袁世凯独裁统治,排除BC。
6.(2021年广西中考真题)1911年10月10日,武昌城内革命党人发动起义,攻占总督衙门并成立湖北军政府。到11月全国有一半以上的省份宣布独立,支持革命。这就是
A.辛亥革命 B.二次革命 C.护国战争 D.护法运动
【答案】A
【详解】
根据材料时间1911年、武昌、湖北军政府等信息可知,这里指的是辛亥革命,故A项正确;二次革命的时间1913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故排除B项;护国战争是1915年12月25日—1916年7月14日,故排除C项;护法运动是指1917年7月到1918年5月,与题意时间不符,故排除D项。
7.(2021年广西北部湾中考真题)吴玉章在《辛亥革命亲历记》中提到:“辛亥革命的胜利,也使五四运动不可避免。因为人民在经过了这样一次天翻地覆的变化以后,精神上和思想上获得了相当大的解放……比较容易地接受新的革命理论。”以上材料论述的是
A.辛亥革命的背景 B.辛亥革命的经过
C.辛亥革命的特点 D.辛亥革命的影响
【答案】D
【详解】
根据材料中“这样一次天翻地覆的变化以后,精神上和思想上获得了相当大的解放……比较容易地接受新的革命理论”。可知表述为辛亥革命后带来的影响,因此D项正确;辛亥革命的背景为清朝的封建统治激化矛盾,因此排除A项;辛亥革命的经过是由四川保路运动引起,经过武昌起义,最终南方各省独立,成立中华民国,因此排除B项;辛亥革命的特点是向西方学习的近代中国先进分子,对西方的政党政治也十分关注,因此排除C项,综上所述排除ABC三项,故选D项。
8.(2021年山东济宁中考真题)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写道:他(孙中山)的多数追随者仅致力于推翻满人,建立共和国,而很少有人关注民主重建与解决民生这些更重要的任务。当帝国被推翻、民国成立之时,他们认为自己的主要目标已经实现。作者旨在说明辛亥革命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A.帝国主义国家的阻挠和破坏 B.清朝封建势力的强大
C.袁世凯窃取革命的胜利果实 D.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历史局限性
【答案】D
【详解】
根据“很少有人关注民主重建与解决民生这些更重要的任务。当帝国被推翻、民国成立之时,他们认为自己的主要目标已经实现”可知,作者旨在说明辛亥革命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内部原因,是由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历史局限性,D符合题意。ABC项都是辛亥革命失败的外因,题干材料没有体现,不符合题意。故选择D。
考点三 中华民国的创建
9.(2021年广西中考真题)1911年10月10日,武昌城内革命党人发动起义,攻占总督衙门并成立湖北军政府。到11月全国有一半以上的省份宣布独立,支持革命。这就是
A.辛亥革命 B.二次革命 C.护国战争 D.护法运动
【答案】A
【详解】
根据材料时间1911年、武昌、湖北军政府等信息可知,这里指的是辛亥革命,故A项正确;二次革命的时间1913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故排除B项;护国战争是1915年12月25日—1916年7月14日,故排除C项;护法运动是指1917年7月到1918年5月,与题意时间不符,故排除D项。
10.(2021年泰安中考真题)下列栏目是某班同学排演历史剧拟定的各幕题目。依此判断剧本名称应该是
A.师夷长技 B.国家统一 C.军阀割据 D.走向共和
【答案】D
【详解】
武昌起义、民国建立即中华民国建立、清朝告终、约法颁布即《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它们都属于通过资产阶级革命走向共和过程中的重要史实,依此判断剧本名称应该是走向共和,D符合题意;洋务运动时期师夷长技,A排除;当时国家没有完成统一,B排除;题干没有涉及军阀割据,C排除。故选择D。
11.(2021年四川南充中考真题)它的建立是中国历史上一次根本性制度变革,这是武装斗争手段换来的制度成果,在这一过程中,清帝退位诏减少了流血冲突,缩短了革命进程,确有积极作用。材料中的“它”指
A.太平天国 B.中华民国
C.南京国民政府 D.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答案】B
【详解】
根据材料“它的建立是中国历史上一次根本性制度变革,这是武装斗争手段换来的制度成果,在这一过程中,清帝退位诏减少了流血冲突,缩短了革命进程,确有积极作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建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随后清帝退位,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它是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的一大跃进。为此,材料中的“它”指中华民国。故选项B符合题意;太平天国以失败告终,故选项A不符合题意;南京国民政府是将介石政府,成立于1927年4月,故选项C不符合题意;1931年11月7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在江西中央苏区成立,故选项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
考点四 北洋政府的统治和军阀割据
12.(2020年广西贵港)下列选项中,为限制袁世凯的权力而采取的措施有
①清帝必须退位颁布 ②《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③临时大总統到南京就职 ④临时政府设在北京
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答案】C
【解析】清帝必须退位颁布是推翻封建帝制的条件,排除①;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规定责任内阁制,其目的就是为了限制袁世凯,故②符合;临时大总统到南京就职就是便于牵制袁世凯,临时政府设在北京,则革命派难以节制袁世凯,故排除④,③符合。故选②③组合,排除ABD,C符合题意。故选C。
13.(2021年扬州中考真题)观察下图,该战争形势图所示的是
A.广州起义 B.武昌起义 C.二次革命 D.护国战争
【答案】D
【详解】
依据题干示意图中“护国军进军路线”“袁军进军路线”,可知与护国战争有关,1915年,袁世凯公然复辟帝制,遭到举国反对,爱国将领蔡锷等人在云南组织护国军讨伐袁世凯,护国战争爆发,袁世凯最终被迫于1916年宣布取消帝制,并在众叛亲离中死去,D正确;1895年,孙中山等人筹划在广州发动起义,但是迅速归于失败,A排除;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揭开辛亥革命的序幕,推翻清王朝统治和封建帝制,成立中华民国,B排除;1913年,孙中山等革命党人为了捍卫民主共和,发动二次革命,但是很快被袁世凯镇压下去,C排除。故选D。
14.(2021年江西中考历史)小唐同学在整理档案时,摘抄如下案件资料。这一案件
A.标志着辛亥革命的失败 B.反映袁世凯建立独裁统治的野心
C.说明袁世凯复辟了帝制 D.导致了军阀割据混战局面的出现
【答案】B
【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1913年3月20日袁世凯派人在上海火车站刺杀了宋教仁,结合所学可知是因为宋教仁组建的国民党在第一届国会选举中占优势,宋教仁如果组阁成功,将直接威胁袁世凯的独裁统治,所以袁世凯为建立独裁统治刺杀宋教仁,故选B;临时政府迁往北京,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胜利果实,标志辛亥革命的失败,A错误;袁世凯复辟帝制是在1915年,C错误;
15.(2021年浙江丽水中考真题)“这次革命并没有达到它所预期的目标。西方列强在中国的支配地位没有受到削弱,在农村没有出现一场社会大变动,中国近代社会的基本矛盾一个也没有得到解决。革命的果实又落到旧势力的代表袁世凯手里”这次革命
①未能推动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
②没有完成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
③宣告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度的结束④结束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B
【详解】
材料是对辛亥革命的描述,其中辛亥革命宣告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度的结束,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助推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但是没有完成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也没有结束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因此②③正确,①④错误,故选B,ACD排除。
考法一 比较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
1.中国的近代化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发展过程,呈现学技术——学制度——学思想的特点,反映了中国人民不懈的探索精神。下列事件中属于“学制度”的有
①洋务运动 ②戊戌变法 ③辛亥革命 ④新文化运动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答案】D
【详解】
①洋务运动是学技术,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②戊戌变法学习西方的君主立宪制,是学制度;③辛亥革命学习西方的民主共和制,是学制度;④新文化运动是学思想;故选D;洋务运动和新文化运动不符合学制度,故排除ABC。
2.(2021·山东日照市·八年级期末)“图说历史”是解读历史的一种方式。下列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A.反抗外来侵略 B.推翻清王朝统治
C.近代化探索 D.掀起工农武装割据
【答案】C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目给出的三幅图片分别反映了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它们反映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也是我国近代化的过程,他们共同主题是近代化探索,C符合题意,ABD与题意不符,故本题选C。
3.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是中国人面对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而进行的三次艰辛探索。其共同点是
A.维护封建统治 B.挽救民族危机
C.推行君主立宪 D.建立民主共和
【答案】B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都发生在世界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清政府极端腐败,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都为改变现状,救亡图存,而进行的艰难探索,B正确;维护封建统治的是洋务运动,排除A;推行君主立宪的是戊戌变法,排除C;建立民主共和的是辛亥革命,排除D。故选B。
4.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回答:
材料一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杂以九等。如一家六人,分三人好田,分三人丑田,好丑各一半……盖天下皆是天父上主皇上帝一大家,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则主有所运用,天下大家处处平均,人人饱暖矣。
——摘自《天朝田亩制度》
材料二 中国文武制度,纲常名教,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万不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摘自李鸿章《上总理衙门书》
材料三 (一)驱除鞑虏。……满洲政府穷凶极恶,今己贯盈,义师所指(二)恢复中华。……驱除鞑虏之后,光复我民族的国家。(三)创立民国。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共举。(四)平均地权。……核定天不地价,共现有之地价,仍属原主所有;其革命后社会改良进步之增价,则归于国家,为国民所共事。
——摘自孙中山《同盟会宣言》
(1)上述三则材料分别代表近代中国哪个阶级(派别)主张?
(2)材料三作为革命纲领中的核心是什么?结果怎样?
(3)对比三则材料,你能得出怎样的认识?
【答案】(1)材料一是太平天国农民阶级的主张,材料二是地主阶级洋务派的主张,材料三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主张。(说明阶级或派别即可)
(2)民权主义。推翻了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但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辛亥革命失败。
(3)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农民阶级、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都不能救中国
【解析】
【详解】
(1)依据材料一、二、三“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口多寡,人多则分多……天下大家处处平均,人人饱暖矣”“ 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一)驱除鞑虏。……满洲政府穷凶极恶,今己贯盈,义师所指(二)恢复中华。……驱除鞑虏之后,光复我民族的国家……”分析可知,材料一是太平天国农民阶级的主张,材料二是地主阶级洋务派的主张,材料三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主张。
(2)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三作为革命纲领中的核心是民权主义。三民主义从民主、民权、民生三方面阐发了同盟会“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政治纲领。其中民权主义就是创立民国,它是三民主义的核心。其结果是推翻了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但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辛亥革命失败。
(3)对比三则材料,我们能得出的认识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农民阶级、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都不能救中国。
考法二 比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与《中华民国约法》
5.识读下图,约法二取代约法一说明了
A.中国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已经全部完成 B.袁世凯的权力得到了约法的严格约束
C.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准备复辟帝制 D.近代中国民主与法制取得了重大成就
【答案】C
【详解】
依据题干的图片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袁世凯为了摆脱束缚,实现复辟,废除了约束他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了《中华民国约法》,这充分暴露了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准备复辟帝制的野心,C符合题意;ABD三项的的说法均不正确,排除;故选C。
6.(2020年成都)中国近代史上曾有一个政权在其国歌中写道:“亚东开发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民国荣光,锦绣河山普照……”下列叙述,能体现该政权“旧邦新造”的是它
A.终结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B.迈开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
C.创办新式学堂废除八股取士 D.制定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答案】D
【分析】本题考查辛亥革命的相关知识。1912年3月11日,孙中山以临时大总统名义颁布了由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解答】由材料中的歌词“亚东开发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民国荣光,锦绣河山普照”概括可知,这是中华民国国歌,颂扬了向西方学习,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追求各民族一律平等,追求世界和平。“旧邦改造”是指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推翻清朝,建立中华民国。并组建了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制定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故选:D。
7.下列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理解中,正确的有
①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 ②体现了三权分立原则
③革命派想以此文件限制袁世凯独裁 ④具有反封建的进步意义
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答案】D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为限制袁世凯专制独裁,维护共和制度,孙中山以临时大总统名义颁布了由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约法规定,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这就否定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具有反封建的进步意义;约法规定,参议院行使立法权,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行使行政权并负其责任,司法独立,即三权分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由此可知,①②③④均正确,所以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8.孙中山是中国近代民主主义革命的开拓者,中国民主革命伟大先行者。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同盟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纲领,不久,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其基本精神概括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
——摘编自《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1)在同盟会纲领中孙中山提出的核心目标是什么?与之相应的是三民主义中的哪一主义?
材料二:辛亥革命不仅推翻了清朝政府,扫除了中国争取民族独立和社会进步道路上这个巨大障碍;而且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中国历史上从未曾有过的共和政体。这无疑是一个巨大进步。
——摘编自《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有哪些历史意义?
材料三:
(3)根据所学知识说出以上约法的颁布者、性质以及它颁布的意义。
【答案】(1)创立民国 民权主义
(2)推翻清朝统治,结束君主专制,建立民主共和。
(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 反对封建专制
【解析】
(1)依据所学可知,创立民国是孙中山在同盟会纲领中提出的核心理想目标。与之相应的是三民主义中的民权主义。1905年8月,孙中山联合华兴会、光复会和兴中会的成员,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这是第一个全国规模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纲领,后来孙中山在《民报》的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的革命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即民族主义,指推翻清王朝的统治,解除民族压迫;创立民国即民权主义,指推翻君主专制,建立民国政府;平均地权即民生主义,指改革土地制度。创立民国是孙中山在同盟会纲领中提出的核心理想目标。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2)依据材料二“辛亥革命不仅推翻了清朝政府,扫除了中国争取民族独立和社会进步道路上 这个巨大障碍;而且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中国历史上从未曾有过的共和政体”分析可知,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民主共和政体。
(3)依据所学可知,1912年3月11日,孙中山以临时大总统名义颁布了由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内容包括:主权在民、自由平等、三权分立、责任内阁(总理负责)。《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它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和民主自由原则,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
考法三 辛亥革命的意义与历史地位
9.(2021年河北中考真题)这次革命建立起中国历史上从来不曾有过的共和政体,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推动了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促使社会经济、思想文化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新的变化,冲破了封建主义的落篱,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据此推断,这次革命
A.开始了中国近代化的探索 B.是一场资产阶级的民族民主革命
C.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D.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统治
【答案】B
【详解】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叙述的是辛亥革命的影响,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是一场资产阶级的民族民主革命,B正确;洋务运动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创办了近代的“军事工业”“民用工业”,开始了中国近代化的探索,A错误;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的开端,C错误;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但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性质仍未改变,故D说法错误。
10.(2021·全国九年级专题练习)“从前皇帝自称为天子,如果有人说皇帝是强盗,可以打倒,别人一定把他看作疯子。…孙中山就曾经是一个被人家看作是疯子的人。相反在辛亥革命以后,如果有人想做皇帝或者拥护别人做皇帝,一定也被看作疯子。”这段材料说明辛亥革命
A.终结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B.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D.是一场真正意义上的民主革命
【答案】B
【详解】材料“辛亥革命以后,如果有人想做皇帝或者拥护别人做皇帝,一定也被看作疯子”说明辛亥革命后想做皇帝或拥护别人做皇帝的人是不得人心的,出现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是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故B符合题意;材料的主旨不是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余年的封建专制政体,排除A;辛亥革命没有改变我国的社会性质,排除C;辛亥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因为它是由资产阶级政党同盟会领导的,有三民主主义为重要指导,从历史功绩来看,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排除D。故选B。
11.辛亥革命是在一片胜利的“欢呼”声中失败的。对“胜利”和“失败”的理解,最恰当的说法是:
A.终结了中国的封建制度,但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继续祸国殃民
B.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但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C.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后来被袁世凯取代
D.明确了反帝宗旨,但帝国主义仍然疯狂侵略
【答案】B
【解析】
依据题意辛亥革命是在一片胜利的“欢呼”声中失败的,即辛亥革命首先取得成就,然后又失败了。结合课本所学,1911年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是民主共和观点深入人心。故称“胜利”;因为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所以又称“失败”了。B符合题意;“终结了中国的封建制度”是错误的,辛亥革命只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A不合题意;C项只是表明辛亥革命的“失败”,C不合题意;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三民主义,但没有明确了反帝宗旨,D不合题意。由此分析可知,ACD不合题意,选择答案B。
12.习近平同志指出,孙中山先生是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请根据探究活动设计,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活动一(浴血共和一构建知识体系)
(1)下面的思维导图中,①②分别是孙中山创建的哪两个革命进步团体 请解释三民主义与辛亥革命之间的联系。
(2)下表为辛亥革命前革命党人发动的武装起义概况,请写出序号③④代表的起义名称,并简述辛亥革命的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
名称 时间 地点 人物 结果 意义
③ 1906年冬 江西、湖南交界 刘道一、蔡绍南 失败 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使同盟会的声望由此大振
安庆起义 1907年夏 安庆绍兴 徐錫麟·秋瑾 失败
广西起义 1907年 镇南关 孙中山·黄兴 失败
④ 1911年4月 广州 孙中山、黄兴、赵声等 失败 革命党人不屈不挠的精神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活动二[建立共和——提取有效信息]
(3)你从下面的情境中可以提取到哪些有效历史信息
武昌起义发生时,孙文本人正在美国向华侨募款。12月25日他抵达上海后,革命党人决定组织中央政府。29日,十七省代表选举孙文为临时大总统,并设置临时参议院。1912年1月1日,孙文在南京宣誓就职。后来,革命党人迫于当时的形势,不得不把权力移交给袁世凯。但他们并不甘心失去权力,而是试图通过改变制度设计,做到名义上让出权力,实际上仍然把权力控制在自己手中。于是,他们匆忙制定出了一部《临时约法》。
活动三[维护共和一感受曲折历程]
(4)根据下面示意图中A和B所代表的史实,简述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维护民主共和的历史进程。
【答案】(1)①兴中会;②中国同盟会。联系:三民主义在辛亥革命中起到了指导思想的作用,它指明了革命的方向,成为革命志士奋斗的目标;辛亥革命进一步宣传了三民主义思想。
(2)③萍浏醴起义;④黄花岗起义。
进步性: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推动了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促使近代人们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开始发生深刻的变化等。
局限性:辛亥革命的果实被北洋军阀首领袁世凯窃取,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也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3)武昌起义取得成功;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革命党人与袁世凯争夺中华民国的领导权。
(4)A:1913年,宋教仁遇刺身亡,国内舆论谴责袁世凯政府,袁世凯决定武力镇压国民党,孙中山和黄兴等号召南方各省起来反袁,二次革命爆发.但很快失败。(史实闸述准确)
B:1915年,袁世凯准备登基复辟帝制,遭到举国一致反对,蔡锷.李烈钧、唐继尧在云南宣告独立,护国战争爆发,孙中山发表《讨袁檄文》,1916年,袁世凯被迫宣布取消帝制,在绝望中死去,护国战争结束。(史实闸述准确)
【解析】
(1)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兴中会,提出“振兴中华”的宗旨,号召“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其纲领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后来,孙中山在《民报 发刊词》上把这十六字纲领阐发为三民主义。三民主义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它指明了革命的方向,成为革命志士奋斗的目标;辛亥革命进一步宣传了三民主义思想。
(2)根据③“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06年的萍浏醴起义是在同盟会影响下爆发的第一次大规模武装起义。这次起义是由同盟会会员刘道一联合当地的会党发动的,参加者达3万余人,范围波及湘赣两省,这次起义未能成功,但它扩大了同盟会的声望。根据④“1911年、广州、黄兴”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1年4月27日下午5时30分,黄兴率120余名敢死队员直扑两广总督署,发动了同盟会的第十次武装起义--广州起义。其中72人的遗骸由潘达微等出面收葬于广州东郊红花岗,潘达微并把红花岗改名为黄花岗,这次起义因而被称为“黄花岗起义”辛亥革命的进步性是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推动了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促使近代人们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开始发生深刻的变化等。局限性是辛亥革命的果实被北洋军阀首领袁世凯窃取,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也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3)由材料“武昌起义发生时,孙文本人正在美国向华侨募款。12月25日他抵达上海后,革命党人决定组织中央政府。29日,十七省代表选举孙文为临时大总统,并设置临时参议院。1912年1月1日,孙文在南京宣誓就职。后来,革命党人迫于当时的形势,不得不把权力移交给袁世凯。但他们并不甘心失去权力,而是试图通过改变制度设计,做到名义上让出权力,实际上仍然把权力控制在自己手中。于是,他们匆忙制定出了一部《临时约法》。”我们可以得到的信息有,武昌起义发生时孙中山没在国内;武昌起义获得成功;孙中山当选为临时大总统;袁世凯窃取了革命果实;为了限制袁世凯的权力制定了《临时约法》;革命党人与袁世凯争夺中华民国的领导权等信息。
(4)根据材料A“1913年,宋教仁遇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建立独裁统治,袁世凯一再破坏责任内阁制。1913年,改组国民党、准备北上组阁的宋教仁在上海火车站遇刺身亡,袁世凯借此以武力镇压国民党。孙中山和黄兴等号召南方各省起来反袁,发动“二次革命”,但很快失败。根据“1915年,袁世凯复辟帝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5年,袁世凯准备登基复辟帝制,遭到举国一致反对,蔡锷.李烈钧、唐继尧在云南宣告独立,护国战争爆发,孙中山发表《讨袁檄文》,1916年,袁世凯被迫宣布取消帝制,在绝望中死去,护国战争结束。
考法四 评价孙中山
13.(2021年广西梧州中考真题)下表是一位伟人为中国民主革命做出的部分贡献。据此判断,他是
A.康有为 B.孙中山 C.李大钊 D.陈独秀
【答案】B
【详解】
依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他是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孙中山于1905年在日本东京成立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1907年领导广西镇南关起义,1912年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这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1924年国共第一次合作开始后孙中山又创办著名的黄埔军校,B正确;康有为是资产阶级维新派领袖,组织发动戊戌变法运动,希望依靠清政府进行自上改革,A排除;陈独秀、李大钊是1915年兴起的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也是中国共产党的早期创始人,CD排除。故选B。
14.(2021·陕西宝鸡市·九年级期末)习近平主席指出,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之所以这样评价孙中山,是因为他领导的辛亥革命
A.宣告中国君主专制制度和封建思想的终结
B.开启了中国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近代化
C.确立了民主共和制度,实现了民族独立
D.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
【答案】D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君主专制,建立了中华民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所以D项符合题意;A项辛亥革命宣告封建思想的终结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开启了中国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近代化的是戊戌变法、洋务运动、新文化运动,而辛亥革命是中国政治民主化的发展,排除;C项辛亥革命没有实现民族独立,排除。故选D。
15.下面是一位同学整理的孙中山革命活动示意图,对此概括最全面的是
A.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 B.孙中山发动并领导了武昌起义
C.孙中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D.孙中山反对北洋军阀政府统治
【答案】A
【解析】依据图片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孙中山一生投身民主革命,创办兴中会等革命团体,创建中国同盟会,提出了三民主义,并领导了多次武装起义,最终推翻了封建帝制,并且为捍卫共和制度进行了大量努力。孙中山被称为“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A项符合题意;“孙中山发动并领导了武昌起义”表述错误,武昌起义时孙中山在国外,B项不符合题意;CD两项说法正确,但概括不全面。故选A。
16.(2021·河南周口市·八年级期末)章士钊在《孙逸仙·自序》中说到“孙逸仙者,近今谈革命者之初祖,实行革命者之北辰,此有耳目者所同认……孙逸仙者,非一民之私号,乃新中国新发现之名词也。有孙逸仙,而中国始可为……”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孙中山是中国的创始人 B.孙中山手下耳目众多
C.孙中山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D.孙中山是公认的革命领袖
【答案】D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孙逸仙者,近今谈革命者之初祖,实行革命者之北辰,此有耳目者所同认……孙逸仙者,非一民之私号,乃新中国新发现之名词也。有孙逸仙,而中国始可为……”结合所学可知,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建立民国,为中国民主革命做出了巨大贡献,他是中国革命的象征,是革命党公认的领袖,故D正确;孙中山是中华民国的创始人,故A错误;孙中山手下耳目众多与题干主旨不符,故B错误;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取得了胜利,但是革命并不彻底,中国革命没有取得最终胜利,故C错误。综上故选D。
单元总结与复习: 月 日
单元知识体系航
中考真题演练
小专题突破练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