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张PPT)
专题2
智能处理
人工智能,简称______,是以机器为载体所实现的人类智能,目标是让机器能像人那样认知、思考和学习,即用计算机模拟人的智能,但不具备人的智能。常用的智能型信息处理工具软件有语音识别、手写文字识别、光学字符识别和机器翻译。
1.语音识别与语音合成
语音输入是__________技术的一种应用,它允许用户通过讲话向系统发出指令,或输入数据。现在很多信息技术设备,如计算机、手机等具有语音交互功能,用户能通过语音指令操控这些设备。
__________是利用计算机模拟人的发音,产生人造语音的技术。通俗地讲,就是将文本转换成人类可以听得懂的、流利的语音。语音合成被广泛用于车载导航系统,医院、银行等场所的叫号系统,电话查询系统等。
AI
语音识别
语音合成
2.字符识别
汉字识别技术可以分为______体汉字识别和______体汉字识别两种技术。
手写体识别技术又分为______与______两种。由于联机手写时,能较容易地获取笔画和笔顺的信息,所以联机手写识别的难度远小于脱机手写识别。
印刷文字的识别一般要经历图像化、行和字划分、特征抽取与匹配等过程。使用光学字符识别(OCR)软件可以快速地从图像中识别出______。
3.机器翻译和自然语言处理
__________是一个集众多自然语言处理技术于一身的研究领域。现在有很多翻译软件,提供双向的“全文”翻译或对句子的翻译。将地方方言翻译成普通话,也是机器翻译的一种。
常见翻译软件有金山快译、有道词典等;还有很多提供在线翻译的网站,如百度翻译、有道翻译、Google翻译等。
印刷
手写
联机
脱机
文字
机器翻译
4.图像识别
如百度识图(百度对______的搜索),相机跟踪人脸并自动对焦,Photoshop、Facebook Messenger等软件的智能处理等。
5.指纹、虹膜、人脸等人类器官识别。通过对人类器官特征的识别来鉴定身份。
6.机器人系列。机器对弈,机器人送餐,机器人扫地等。
图片
A
考点一 人工智能在生活中应用
【例1】 (2020·1月浙江选考)下列应用中,目前运用人工智能技术不能实现的是( )
A.模拟人脑的全部智能 B.辅助医生进行病情诊断
C.提供网络购物的语音客服 D.识别手写的文字
解析 本题考查人工智能相关知识。人工智能可以模拟人脑的部分功能,但不是全部,比如人类的情感、自主意识,所以选A。辅助医生进行病情诊断涉及人工智能的图像识别。提供网络购物的语音客服涉及人工智能的语音识别。识别手写的文字涉及人工智能的OCR字符识别。
D
【例2】 (2019·4月浙江选考)下列应用中,没有体现人工智能技术的是( )
A.门禁系统通过指纹识别确认身份
B.某软件将输入的语音自动转换为文字
C.机器人导游回答游客的问题,并提供帮助
D.通过键盘输入商品编码,屏幕上显示出相应价格
解析 本题考查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教材上的人工智能包括:①语音识别,②字符识别,③机器翻译。此外,生活中常见的人工智能技术还有指纹识别、人脸识别、图像识别、自动驾驶技术等。B为语音识别,C为语音识别和自然语言处理。D选项为查找算法,不属于人工智能。
B
【例3】 小红周末到某主题公园游玩,她经历了下列事件:
①安装主题公园的APP ②通过人脸识别技术支付费用 ③向“人机对话”导游机器人询问景点位置 ④给鹦鹉喂食时,鹦鹉说“你好” ⑤把游玩感受发到“朋友圈”
对于以上事件,下列选项中都体现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④⑤
解析 人工智能指机器像人一样思考,因此人脸识别,人机交互属于人工智能。
B
【变式1】 (2018·6月浙江学考)下列应用中,体现了人工智能技术的有( )
①某软件识别用户拍摄的花卉照片并返回花卉品种等信息 ②Word软件的自动更正功能将键入的“cpoy”自动更正为“copy” ③某手机APP将语音信息转换为文本 ④声卡将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 ⑤机器人AlphaGo与围棋大师对弈
A.①②⑤ B.①③⑤ C.①③④ D.②③⑤
解析 花卉识别是图像识别,自动更正功能是程序自动化处理。手机APP将语音信息转换为文本属于语音识别。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计算机计算。
B
【变式2】 下列应用中,体现了人工智能技术的有( )
①网站自动统计歌曲下载次数 ②在线中英文互译 ③Windows自动运行屏幕保护程序 ④用语音方式输入文字 ⑤使用OCR软件从图像中识别汉字
A.①②④ B.②④⑤ C.②③⑤ D.③④⑤
解析 智能处理是计算机模拟人类智慧活动来解决实际问题,常见的人工智能有机器翻译、语音识别、模式识别(如:文字识别、指纹识别、人脸识别)等。本题②④⑤体现了人工智能技术,①③只需利用普通算法编写程序即可实现。
B
考点二 光学字符识别OCR技术
先将图像分解成一个个文字,在识别库中查找比对每个文字图像,找到相似度最高的文本。
【例4】 使用某OCR软件进行字符识别,发现识别正确率较低,可能的原因有( )
①识别前没有进行倾斜校正 ②识别前没有进行合理的区域划分 ③识别前没有放大显示 ④扫描原始文稿时设置的扫描分辨率较低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 识别前进行放大,是显示比例放大,并没有改变图像的大小。
C
【变式3】 小华扫描报纸得到“paper.jpg”文件,使用OCR软件进行字符识别,部分界面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字符识别过程应用了人工智能技术
B.若扫描分辨率太低,可能会影响OCR软件的识别率
C.识别结果“paper.TXT”的文件大小一定比“paper.jpg”大
D.从“相似字”中选择“估”,可对识别结果中的“佑”字进行修正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智能处理中的光学字符识别(OCR)。常用的智能型信息处理工具软件有语音识别、手写文字识别、光学字符识别(OCR)和机器翻译。分辨率反映的是图片的清晰度,分辨率越高图像越清晰,识别效果越好。在用光学字符识别(OCR)软件识别文字时,能被直接识别的源文件是图像文件,主要类型有JPG、TIF、BMP等,而识别后的结果文件类型有TXT、DOC、DOCX、RTF等。一般来说,识别结果文件要小于图像文件,所以C是错误的。
B
【变式4】 下列应用中使用了光学字符识别(OCR)技术的是( )
A.利用百度手写输入法在搜索引擎中输入关键字
B.识别广告图中的文字信息,过滤广告中的违规文字
C.某手机APP能够根据用户的语音指令自动执行相应的操作
D.用手机摄像头拍下某旅游景点的名家题字照片,并发布到朋友圈
解析 根据用户的语音指令是语音识别。
1.下列关于人工智能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人工智能技术就是虚拟现实技术
B.烟雾探测器探测到浓烟时自动启动喷水系统,体现了人工智能技术
C.计算机病毒具有传染性和破坏性,也是人工智能技术的体现
D.人工智能是一种模拟人类智能活动,尝试对事物进行识别、理解、学习和推理的技术
解析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人工智能和计算机病毒的基本知识。人工智能是模拟人的智能的技术。B选项是自动化处理。计算机病毒并非人工智能。
D
2.“智慧学校”已经开始进入校园生活。下列校园的日常行为使用了人工智能技术的有( )
①早上6:30校园广播自动响起,提醒同学们起床 ②上课时,老师在一体机上通过手写输入录入文字 ③教学楼走廊的灯检测到有人靠近时会自动打开 ④英语课上,老师通过有道词典的在线翻译功能辅助进行翻译 ⑤晚自习结束,通过人脸识别系统进行入寝点名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④⑤ D.③④⑤
解析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人工智能和OCR知识。校园广播属于程控,走廊灯属于传感器,均不涉及人工智能。
C
3.快递分拣机器人为高速发展的物流行业打开了新天地。下列过程中,体现人工智能技术的是( )
A.机器人进行面单条形码扫描以读取订单信息
B.机器人可以进行包裹称重
C.机器人到达指定位置后,将快件投入到收件区
D.对个别手写面单,工作人员可以通过对机器人发语音指令“送到温州区”,机器人接收指令后,快速投件
解析 选项D属于语音识别。
D
4.(2020·4月之江教育联考)下列应用中,没有体现人工智能技术的是( )
A.使用车牌识别(VLPR)对车辆进行进出管理
B.使用远程控制软件对异地的电脑进行操作
C.医院导医机器人与人进行语音交流并提供资讯
D.使用手机“形色”app来拍照识别植物
解析 人工智能主要包括OCR识别、图像识别、声音识别、机器翻译,A项属于OCR识别;C项属于声音识别;D项属于图像识别;B项只是使用了网络技术,故B项不是。
B
5.下列应用没有使用到人工智能技术的是( )
A.酒店入住时“刷脸”验证身份
B.小区门口通过摄像头识别车牌号码
C.刑警通过“天网”摄像头排查犯罪嫌疑人的活动轨迹
D.小明通过语音来控制空调的开关及温度
解析 刑警通过“天网”摄像头排查犯罪嫌疑人的活动轨迹属于人工一个个地排查。
C
6.交警队在十字路口安装摄像头,能够拍摄交通违法车辆,并自动识别出违法车辆的号牌,通过车牌号在《警务通管理系统》中查询车主信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自动识别车牌,使用了OCR技术
B.通过调校摄像头的“水平仪”,可以提高车牌识别效率
C.风雨天气识别率低,是因为拍摄分辨率降低了
D.《警务通管理系统》属于数据库应用系统
解析 风雨天气识别率低是因为过多的干扰因素,即噪点。
C
7.(2020·9月超级全能生)下列关于OCR光学字符识别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扫描→倾斜校正→识别”是完成OCR识别必不可少的步骤
B.可以识别JPEG、PSD、BMP等格式图像中的文字
C.OCR软件识别出的结果文件一般比未识别前的原文件大
D.对图文混排较多的文章进行手动的识别区域的划分有助于提高识别准确率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