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张PPT)
人民音乐出版社第十五单元第二十六节
歌
堂
乐
学
沈心工与李叔同
学
欢迎来到音乐课堂
歌
堂
乐
“创办新式学堂,引进西方先进教育体制,开展现代科学教育”。
历史背景
学
李叔同、沈心工...
“学堂乐歌”
学
初步聆听,感受百年前的学堂乐歌与现在的校园歌曲有什么不同?
篇幅:短小
歌词:
通俗易懂、易于传唱
内容:
积极向上
学
再次聆听,说说歌曲节奏和旋律有何特点?
节奏规整,大量运用了 X X和 X 的节奏型。
旋律简单明了
学
跟琴演唱,感受作品表达了怎样的时代思想呢?
通过歌曲号召儿童强身健体,保家卫国.
学
学堂乐歌代表人物之一
沈心工,中国音乐教育家,近代普通学校音乐教育初创时期最早的音乐教师,被高度赞善称为“吾国乐界开幕第一人”,曾在日本留学生中组织了“音乐讲习会”研究乐歌创作,一生作有乐歌180余首。
其中这首根据日本儿童歌曲《手戏》的调子创作的乐歌《体操-兵操》就是代表作品之一,它标志着学堂乐歌的正式诞生。
堂
聆听并思考:听听这首作品和前面欣赏到的《体操-兵操》在风格上有没有变化?
更加丰富、富于变化。
堂
说说歌曲根据音区和情绪的变化可分为几个部分,每一个部分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对黄河流域景色的具体描写,表达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表达了炎黄子孙“誓不战胜终不还“的爱国激情。
学堂乐歌代表人物
李叔同,音乐家、戏剧活动家;一生从事多方面的艺术活动,除音乐戏剧外,绘画书法篆刻等均所擅长,所作乐歌文辞秀美,富于意境和韵味,曲词结合贴切,代表作有《春游》、《西湖》、《春景》等。
乐
乐
初次聆听,为传统曲调配上了怎样的歌词?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
祖国歌
1=F
4
4
李叔同词曲
3 3 6 2|1 - 5 6|1 - 6 1|1 3 2 -|3 3 6 2|1 - 5 6|1 - 3 2| 1 6 5 -|
5 5 3 3|5 5 2 -|3 2 1 1|6 1 2 -|3 2 2 3|5 - 5 6|1 - 6 1| 1 6 5 -|
5 6 5 3|2 - 2 3|5 - 5 6|5 3 2 -|2 5 5 2|3 2 1 -|6 1 5 6|1 3 2 -|
2 5 5 2|3 2 1 -|3 3 6 2|1 - 3 6|1 - 3 2|1 6 5 -|
上 下 数千 年,一 脉延, 文明 莫与肩。 纵 横数千 里, 膏 腴地, 独享 天 然利。
国 是世界 最古国, 民是 亚洲大 国民。 呜呼,大国民! 呜 呼, 惟 我 大 国 民!
幸生珍世 界, 琳 琅 十倍 增声价。 我 将骑狮 越昆仑, 驾 鹤飞 渡 太平洋。
.
.
.
.
.
.
.
.
.
.
.
.
.
.
.
.
.
.
.
.
谁与我仗 剑挥刀? 呜呼,大国民!谁与 我 鼓吹 庆生平?
乐
朗读歌词,体会歌词的声腔韵律和我们文学中的哪一类有联系?
长短句搭配形式进行填词。
祖国歌
1=F
4
4
李叔同词曲
旋律节奏与歌词的抑扬顿挫配合自然贴切,是符合诗词的韵味而创作的。
乐
视唱简谱,思考:歌词与旋律又有什么联系呢?
上 下 数千 年,一 脉延, 文明 莫与肩。 纵 横数千 里, 膏 腴地, 独享 天 然利。
国 是世界 最古国, 民是 亚洲大 国民。 呜呼,大国民! 呜 呼, 惟 我 大 国 民!
幸生 珍世 界, 琳 琅 十倍 增声价。 我 将骑狮 越昆仑, 驾 鹤飞 渡 太平洋。
谁与我仗 剑挥刀? 呜呼,大国民!谁与 我 鼓吹 庆生平?
祖国歌
1=F
4
4
李叔同词曲
采用了传统的“起承转合”的创作手法
乐
思考:作品在旋律上还有哪些特点呢?每一个乐句之间都有什么联系?
起
承
转
合
祖国歌
1=F
4
4
李叔同词曲
3 3 6 2|1 - 5 6|1 - 6 1|1 3 2 -|3 3 6 2|1 - 5 6|1 - 3 2| 1 6 5 -|
5 5 3 3|5 5 2 -|3 2 1 1|6 1 2 -|3 2 2 3|5 - 5 6|1 - 6 1| 1 6 5 -|
5 6 5 3|2 - 2 3|5 - 5 6|5 3 2 -|2 5 5 2|3 2 1 -|6 1 5 6|1 3 2 -|
2 5 5 2|3 2 1 -|3 3 6 2|1 - 3 6|1 - 3 2|1 6 5 -|
上 下 数千 年,一 脉延, 文明 莫与肩。 纵 横数千 里, 膏 腴地, 独享 天 然利。
国 是世界 最古国, 民是 亚洲大 国民。 呜呼,大国民! 呜 呼, 惟 我 大 国 民!
幸生珍世 界, 琳 琅 十倍 增声价。 我 将骑狮 越昆仑, 驾 鹤飞 渡 太平洋。
.
.
.
.
.
.
.
.
.
.
.
.
.
.
.
.
.
.
.
.
A
再次聆听,感受歌曲表达了怎样的主题思想?根据音乐结构、情绪可以分为几个部份?
B
谁与我仗 剑挥刀? 呜呼,大国民!谁与 我 鼓吹 庆生平?
乐
乐
A部分:
再次聆听,试着为歌曲分段并感受歌曲主题思想。
通过两次感叹,将情绪推向高潮,唤醒广大民众的爱国情怀,号召国民传承民族精神、同仇敌忾、为和平而战,为胜利而庆。
B部分:
歌词以精炼的笔墨歌颂中华神州地大物博及深厚的人文积淀。
聆听,说说他与《祖国歌》又有何异同?
乐
聆听两首学堂乐歌,并说说他们的异同。
乐
《夕会歌》1=F 佚名词
2
4
33 62 |1 - |56 1 |32 16 |5 - |
光阴 似流 水, 不一 会 课毕 放学 归。
《祖国歌》1=F 李叔同填词
4
4
3 3 6 2 |1 - 5 6 | 1 - 3 2 |1 6 5 - |
.
.
.
.
.
纵 横 数 千 里, 膏 腴 地 , 独 享 天 然 利。
不同点:歌曲的节拍速度以及表达的主题不同。
.
.
.
.
.
聆听两首学堂乐歌,并说说他们的异同。
乐
《夕会歌》1=F 佚名词
2
4
33 62 |1 - |56 1 |32 16 |5 - |
光阴 似流 水, 不一 会 课毕 放学 归。
《祖国歌》1=F 李叔同填词
4
4
3 3 6 2 |1 - 5 6 | 1 - 3 2 |1 6 5 - |
.
.
.
.
.
纵 横 数 千 里, 膏 腴 地 , 独 享 天 然 利。
.
.
.
.
.
33 62 |1 - |56 1 |32 16 |5 - |
.
.
.
.
.
《老六板》 1=D
2
4
曲目
《体操-兵操》
《黄河》
《祖国歌》
乐
学堂乐歌的艺术特点
学堂乐歌的创作特点:依曲填词
曲调 结构 题材
采用日本曲调填词而成 篇幅短小精炼、易于传唱 内容朴实、富有正能量。
自主谱曲而成
传统中国曲调填词而成
依曲填词,自创学堂乐歌
歌
(你能如何将《静夜思》的词填入《送别》的曲调片段中)
学堂乐歌的发展
题材 歌曲 结构 曲调
勤奋读书、校园生活 《春游》、《夕会歌》、《勉学》
富国强兵、热爱祖国 《黄河》、《中国男儿》
解放妇女、男女平等 《女子体操》、《勉女权》
歌
国外曲调填词而成;
自主填词谱曲;
中国传统曲调改编而成。
学堂乐歌的历史意义
歌
总结
歌
学
感谢聆听
歌
堂
乐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沈心工与李叔同》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于人音版高中音乐鉴赏第十五单元《新音乐歌声初放》第二十六节《沈心工与李叔同》。本课主要通过赏析“学堂乐歌”代表人物沈心工、李叔同的作品《黄河》、《体操—兵操》、《祖国歌》,来了解学堂乐歌的背景、社会价值、创作特点以及所反映的时代思想,是音乐鉴赏模块的一个重要特殊的不可缺少的区域,对我国近代音乐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学情分析:
高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些音乐鉴赏经验和音乐理论基础,有较强的的自我探索意识,对于校园歌曲有一定的了解,但由于时代背景的差异,对“学堂乐歌”特定的音乐文化意义了解甚少,应从学生感兴趣的耳熟能详的歌曲入手,采取聆听、讲授以及对比等方法深入挖掘音乐各要素进行分析,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鼓励学生主动探究。
教学目标:
1.认识了解学堂乐歌代表人物沈心工、李叔同的生平及其主要代表作品。并能总结出三首乐歌的艺术特点。
2.了解学堂乐歌的背景、理解作品所反映的时代思想。社会价值,增强民族责任感和爱国主义精神。
3.通过对比聆听、演唱以及填词等音乐实践活动,学会能从音乐要素中分析作品的音乐情感和创作特点,并初步学会填词创作。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学堂乐歌主要三首代表作品,并能总结出三首乐歌的艺术特点。
难点:学会从音乐要素中分析作品的音乐情感和创作特点,理解作品所反映的时代思想。
教学过程
一、【导入】创设情境,初识学堂乐歌
1、随校园歌曲《同桌的你》进入课堂,并进行提问交流:你熟悉这首歌曲吗?属于描绘哪种环境氛围的歌曲?
2、引出校园歌曲后,教师抛出疑问,你知道一百多年前的校园歌曲是怎样的吗 那时他们又被称为什么呢?随后作简单讲述:其实校园歌曲在一百年以前就已经产生了,它反应校园生活,在校园中传唱,并深受青年学生的喜爱,在变法维新的思潮影响下,“创办新式学堂,引进西方先进教育体制,开展现代科学教育”的思潮逐渐兴起,以李叔同、沈心工为代表的一批有识之士,在学堂中开设了“乐歌”课。他们教唱的歌曲在当时社会上广为传唱,一时成为社会新风尚,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我国近代音乐的开端——学堂乐歌。
(设计意图:由校园歌曲《同桌的你》引出校园歌曲,并通过教师简单讲述学堂乐歌,不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为新课赏析作下铺垫。)
二、【新授】作品分析,赏析学堂乐歌
(一)欣赏沈心工填词作品《体操-兵操》
1、初次聆听
聆听提问:说说百年前的学堂乐歌与现在的校园歌曲有什么不同。教师则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从内容、旋律上进行全面分析。总结出内容积极向上、旋律朗朗上口、易于传唱的特点。
2、旋律分析
提问:跟着音频哼唱,说说歌曲节奏和旋律有何特点?找出歌曲出现的最多的一句旋律
从而引出歌曲的主题乐思 5 5 6 6 5 5 3 –。大量运用了八分音符和四分音符的节奏型,整个主题乐思也是在此基础上形成,此旋律一共出现了5次,歌曲的旋律由这两小节发展而来。
3、跟琴演唱,思考交流
通过演唱交流,说说作品表达了怎样的时代思想?(号召儿童强身健体,保家卫国的思想情感)
4、作者介绍
过渡语:1903年,上海南洋公馆附属小学全校都在传唱着这样一首歌,而教唱者正是该校乐歌唱课老师—沈心工。
沈心工:学堂乐歌的代表人物之一,中国音乐教育家,是近代普通学校音乐教育初创时期最早的音乐教师,一生作有乐歌180余首。
其中这首根据日本儿童歌曲《手戏》的调子创作的乐歌《体操-兵操》就是代表作品之一,它标志着学堂乐歌的正式诞生。
(二)欣赏沈心工谱曲作品《黄河》
过渡语:作为学堂乐歌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除了有根据国外曲调填词的歌曲,沈心工也有自主谱曲的乐歌《黄河》,这首乐歌更是推动了我国学堂乐歌的发展。
1、初次聆听
提问:说说这首作品和前面欣赏到的《体操-兵操》在风格上有没有变化?
通过聆听分析师生交流总结出歌曲变得更加丰富、富于变化。因为作者受到西方音乐的影响,这是他摸索创作的作品,是沈心工创作歌曲中最具影响的一首。
2、再次聆听
提问:这首作品根据音区和情绪的变化可分为几个部分?每一个部分结合歌词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歌曲根据音区和情绪的变化一共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黄河流域景色的具体描写,表达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第二部分音调高亢激越,以此来号召人们同仇敌忾,鼓舞士气。而且全曲每个字都铿锵有力,表达了炎黄子孙“誓不战胜终不还“的爱国激情。
设计意图:从我国早期最具代表性的学堂乐歌《体操-兵操》入手再到推动学堂乐歌《黄河》入手不仅更能引起学生探究的欲望,也能由易到难逐步深入乐歌的体验学习。
(三)欣赏李叔同填词作品《祖国歌》
1、作者介绍
过渡语:在学堂乐歌的发展中,除沈心工以外,不得不提到另外一位代表人物李叔同,一生从事多方面的艺术活动,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所作乐歌文辞秀美,富于意境和韵味,曲词结合贴切,在接受了西洋音乐的启蒙下,1905年创作了他的第一首乐歌《祖国歌》。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聆听由李叔同先生根据我国的传统曲调填词而成的代表作——《祖国歌》。
2、初次聆听
提问:作者为传统曲调配上了怎样的歌词?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引出歌词)
3、作品分析
提问:他和我们语文中的散文、小说、古诗词那一类相关?歌词与旋律又有什么联系呢?
通过朗读歌词和哼唱旋律的形式总结出,歌曲采用了诗词中词牌长短句搭配形式进行的填词,句式充满了变化。同时,旋律曲调的起伏与歌词的抑扬顿挫配合自然贴切,是符合诗词的韵味而创作的。由此体现了李叔同高超的创作技巧和深厚的国学功底。
追问:作品在旋律上还有哪些特点呢?每一个乐句之间都有什么联系?
全曲共四个乐句,第-乐句结束在2,第二乐句结束在5,第三乐句结束在1,第四乐句结束在5,构成abcb结构,体现了我们传统的“起承转合”的创作手法。
从旋律上来看,这首歌曲的旋律缺少了哪两个音?(4、7),因为他采用的是我国的传统曲调,结束在5,民族徵调式。由此李叔同“人瓶装己酒”,根据中国传统曲调填词创作了这首诗味极浓的作品。
4、再次聆听
提问:结合歌曲结构说说歌曲分为几个乐段?分别表达了怎样的含义?引导学生总结出歌曲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歌词以精炼的笔墨歌颂中华神州地大物博及深厚的人文积淀,第二部分:歌曲通过两次呼唤,唤醒广大民众的爱国情怀,号召国民传承民族精神、同仇敌忾、为和平而战,为胜利而庆。
设计意图:由于本首歌曲的歌词比较难懂,所以结合为歌曲分段这一环节深入歌词含义,以便更好的让同学们理解其含义并从中增强民族责任感和爱国主义精神。
5、旋律赏析
教师播放《夕会歌》并提问:说说此音频与《祖国歌》有什么联系?通过对比聆听学生能总结出两手曲目的旋律非常的相似,是属于学堂乐歌中为数不多的采用我国民间曲调填词而成的一类。那两首歌曲的曲调之源来自哪里呢?聆听我国的民间曲调《老六板》的选段。
随后教师进行总结《祖国歌》就是采用了中国民间曲调《老六板》填词而成的。
(四)总结3首学堂乐歌的艺术特点
曲目 曲调 结构 题材
《体操-兵操》 采用日本曲调填词而成 篇幅短小精炼、旋律优美、传唱度高 内容朴实、富有正能量。
《黄河》 自主谱曲而成
《祖国歌》 传统中国曲调填词而成
学堂乐歌的创作特点:依曲填词
三、【拓展】旧曲新词,自创学堂乐歌
引导学生分组以《送别》的曲调为例,仿照学堂乐歌的创作方法进行填词,并展示(引导学生勇于通过各自的方法传承经典)
四、【总结】情感升华,传承学堂乐歌
小组讨论交流,结合三首学堂乐歌作品说说学堂乐歌的特点和历史意义
总结:学堂乐歌多数是填词作品,少数是创作歌曲。其内容包括富国强兵、抵御外悔、破除迷信、传授科学文化等题材。歌曲尽管简单,但蕴含着崇高爱国精神,贴合社会背景,反映了当时广大群众的思想和愿望,唤醒了人民爱国救民的民族意识。并随着学堂乐歌的发展,西洋音乐及其相关文化得以在我传播,对我国近代音乐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希望大家能利用课余时间,对李叔同、对为学堂乐歌的推行倾注了热血和汗水的有识之士们进行更深入的了解。在我们平时生活中也有像“经典咏流传”等节目,让我们感受我国经典音乐的魅力,让我们一起用行为去热爱我们泱泱大中国的民族文化吧!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沈心工与李叔同》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于人音版高中音乐鉴赏第十五单元《新音乐歌声初放》第二十六节《沈心工与李叔同》。本课主要通过赏析“学堂乐歌”代表人物沈心工、李叔同的作品《黄河》、《体操—兵操》、《祖国歌》,来了解学堂乐歌的背景、社会价值、创作特点以及所反映的时代思想,是音乐鉴赏模块的一个重要特殊的不可缺少的区域,对我国近代音乐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学情分析:
高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些音乐鉴赏经验和音乐理论基础,有较强的的自我探索意识,对于校园歌曲有一定的了解,但由于时代背景的差异,对“学堂乐歌”特定的音乐文化意义了解甚少,应从学生感兴趣的耳熟能详的歌曲入手,采取聆听、讲授以及对比等方法深入挖掘音乐各要素进行分析,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鼓励学生主动探究。
教学目标:
1.认识了解学堂乐歌代表人物沈心工、李叔同的生平及其主要代表作品。并能总结出三首乐歌的艺术特点。
2.了解学堂乐歌的背景、理解作品所反映的时代思想、社会价值,增强民族责任感和爱国主义精神。
3.通过对比聆听、演唱以及填词等音乐实践活动,学会能从音乐要素中分析作品的音乐情感和创作特点,并初步学会填词创作。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学堂乐歌主要三首代表作品,并能总结出三首乐歌的艺术特点。
难点:学会从音乐要素中分析作品的音乐情感和创作特点,理解作品所反映的时代思想。
教学过程
一、【导入】创设情境,初识学堂乐歌
1、师:(学生进教师播放《同桌的你》)
同学们,欢迎大家来到音乐课堂,刚才同学们随着优美的音乐走进教室,有哪位同学能告诉我这首歌曲的歌名是?这首歌曲描绘的是现实生活中哪样的环境?
生:《同桌的你》,校园生活
师:同学们都给出了不同的答案,这首《同桌的你》是一首校园歌曲,其实校园歌曲在一百年以前就已经产生了,它反应校园生活,在校园中传唱,并深受青年学生的喜爱,在变法维新的思潮影响下,“创办新式学堂,引进西方先进教育体制,开展现代科学教育”的思潮逐渐兴起,以李叔同、沈心工为代表的一批有识之士,在学堂中开设了“乐歌”课。当时的学校我们称为学堂,所教授的歌曲称为乐歌,这些作品在当时社会上广为传唱,一时成为社会新风尚,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我国近代音乐的开端——学堂乐歌。
二、【新授】作品分析,赏析学堂乐歌
(一)欣赏沈心工填词作品《体操-兵操》
1、初次聆听
师:请听这首曲子,思考:百年前的学堂乐歌与现在的校园歌曲有什么不同?
(总结:旋律更加朗朗上口、易于传唱;内容积极向上。)
再次聆听,说说歌曲节奏和旋律有何特点?并试着找出出现最多的一句旋律。
大量运用了八分音符和四分音符的节奏型,是的节奏比较的规整。旋律简单明了
3、师:因为他的那一句旋律反复出现了?
2/4 55 66 | 55 3|。
4、师:出现的频率高不高?且歌曲就是以这两小节为主题乐思发展而成。
5、师:这首工整简约的作品到底表达了怎样的时代思想呢?我们一起跟琴来演唱感受一下。首先我们来唱一下这首歌曲的旋律,然后带入歌词。
师:(通过歌曲号召儿童来做兵体操,强身健体,保家卫国.)1903年,上海南洋公馆附属小学全校都在传唱着这首歌,而教唱者正是该校乐歌课老师—沈心工。
6、作者介绍
沈心工是学堂乐歌的代表人物之一,中国音乐教育家,是近代普通学校音乐教育初创时期最早的音乐教师,被高度赞善称为“吾国乐界开幕第一人”,曾在日本留学生中组织了“音乐讲习会”研究乐歌创作,一生作有乐歌180余首。其中这首根据日本儿童歌曲《手戏》的调子创作的乐歌《体操-兵操》就是代表作品之一,它标志着学堂乐歌的正式诞生。
(二)欣赏沈心工谱曲作品《黄河》
过渡语:作为学堂乐歌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除了有根据国外曲调填词的作品以外,也有自主谱曲的乐歌,请听他的代表作品《黄河》。
1、初次聆听
提问:听听这首作品和前面欣赏到的《体操-兵操》在风格上有没有变化?(有)
整首作品变得更加丰富、富于变化了。其根本原因是因为他受到西方音乐的影响,这是他摸索创作的作品。也是沈心工创作歌曲中最具影响的一首。
2、那这首作品根据音区和情绪的变化可分为几个部分?每一个部分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我们一起再次聆听。
歌曲根据音区和情绪的变化一共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黄河流域景色的具体描写,表达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第二部分音调高亢激越,以此来号召人们同仇敌忾,鼓舞士气。而且全曲每个字都铿锵有力,表达了炎黄子孙“誓不战胜终不还“的爱国激情。
(设计意图:从我国早期最具代表性的学堂乐歌《体操-兵操》入手再到推动学堂乐歌《黄河》入手不仅更能引起学生探究的欲望,也能由易到难逐步深入乐歌的体验学习。)
(三)欣赏李叔同填词作品《祖国歌》
1、作者介绍
过渡语:在学堂乐歌的发展中,除沈心工以外,不得不提到另一位代表人物李叔同,他一生从事多方面的艺术活动,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所作乐歌文辞秀美,富于意境和韵味,曲词结合贴切,在接受了西洋音乐的启蒙下,1905年创作了他的第一首乐歌《祖国歌》。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聆听由李叔同先生根据我国的传统曲调填词而成的代表作——《祖国歌》。
首先,请同学们对照谱例,聆听歌曲,思考:作者为传统曲调配上了怎样的歌词?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展示谱例,播放音乐)
2.那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感受一下,它的声腔韵律和我们文学中的哪一类有联系?
是的,古诗词。歌曲采用了诗词中词牌长短句搭配形式进行的填词,句式充满了变化。
3.那歌词与旋律又有什么联系呢?请跟着老师一起视唱一下简谱(出示谱例)。
旋律曲调的起伏与歌词的抑扬顿挫配合自然贴切,是符合诗词的韵味而创作的。由此体现了李叔同高超的创作技巧和深厚的国学功底。
4.同学们,除此之外,作品在旋律上还有哪些特点呢?每一个乐句之间都有什么联系?
全曲共四个乐句,第-乐句结束在2,第二乐句结束在5,第三乐句结束在1,第四乐句结束在5,构成abcb结构,体现了我们传统的“起承转合”的创作手法。
从旋律上来看,这首歌曲的旋律缺少了哪两个音?(4、7),因为他采用的是我国的传统曲调,结束在5,民族徵调式。由此李叔同“人瓶装己酒”,根据中国传统曲调填词创作了这首诗词韵味极浓的作品。
5.这首极具诗词韵味的作品表达了怎样的主题思想呢?大家根据音乐结构、情绪以及歌词可以分为几个部份呢?请大家再次聆听。
我们从歌曲结构及歌词含义上,可以将他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份,歌词以精炼的笔墨歌颂中华神州地大物博及深厚的人文积淀,第二部份,歌曲通过两次感叹,唤醒广大民众的爱国情怀,号召国民传承民族精神、同仇敌忾、为和平而战,为胜利而庆。
那接下来这首作品与《祖国歌》又有何关系呢?(出示谱例,播放视频)
对,感觉他们的旋律都非常的相似,但歌曲的速度不同,歌词不同,所表达的主题也不同。
这两首歌曲就是属于学堂乐歌中为数不多的采用我国民间曲调填词而成的一类。那两首歌曲的曲调之源来自哪里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这就是我国的民间曲调《老六板》的选段。
师:经过刚才的聆听和学习,我们不难发现这三首作品都表达了同一个思想,就是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因为在20世纪初,中国正处于内忧外患的时期,人们渴望富国强兵,实现民主自由,所以歌曲反应了当时的时代心声。同时,三首曲子还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你看
(四)总结3首学堂乐歌的艺术特点
曲目 曲调 结构 题材
《体操-兵操》 采用日本曲调填词而成 篇幅短小精炼、易于传唱 内容朴实、富有正能量。
《黄河》 自主谱曲而成
《祖国歌》 传统中国曲调填词而成
这也是学堂乐歌的创作特点:依曲填词
三、【拓展】旧曲新词,自创学堂乐歌
师:接下来,我就要考考大家了,你听这首曲子你熟吗(老师演唱送别),你能用学堂乐歌的创作手法,将《静夜思》的词填入到《送别》曲调中吗?以小组为单位,一起试一试吧。
(课件出示乐谱《静夜思》并指导学生用《送别》曲调演唱)播放两遍:第一遍小组展示试着往旋律上填歌词。第二遍唱。(引导学生勇于通过各自的方法传承经典)
四、【总结】情感升华,传承学堂乐歌
小组讨论交流,结合三首学堂乐歌作品说说学堂乐歌的特点和历史意义
总结:学堂乐歌多数都是根据欧洲或者日本的曲调填词而成,极少数根据我国的民歌和小调填词和自主创作歌曲。其内容包括富国强兵、抵御外悔、破除迷信、传授科学文化等题材。歌曲尽管简单,但蕴含着崇高爱国精神,贴合社会背景,唤醒了人民爱国救民的民族意识。并随着学堂乐歌的发展,西洋音乐及其相关文化得以传播,他的集体歌唱形式,为以后的群众歌咏活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对我国近代音乐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希望大家能利用课余时间,对李叔同、沈心工等为学堂乐歌的推行倾注了热血和汗水的有识之士们进行更深入的了解。在我们平时生活中也有像“经典咏流传”等节目,让我们感受我国经典音乐的魅力,让我们一起用行为去热爱我们泱泱大中国的民族文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