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 五 四则混合运算(二) 3 教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冀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 五 四则混合运算(二) 3 教案(表格式)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51.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10-29 10:34: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四则混合运算(二)
【教学内容】
四则混合运算(二)——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例,经历自主解答问题、与他人交流解答方法的过程。
2.能用自己的方法解答三步计算的实际问题,体会解答问题方法的多样化。
3.经历与他人交流算法的过程,能说明思考和解答问题的过程,能理解他人的解答方法。
【教学重难点】
解答三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设计意图 教学预设
一、问题情境1.师生通过在公园里划船的经历引出要解决的问题。 由学生“划船”的经历引出内容,学生很感兴趣而且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师:同学们,老师知道你们喜欢划船,谁给大家说一说你是什么时间、在什么地方划的?感觉怎么样?请几名同学发言,学生可能会提到节假日在公园划过船。师:划船是一件非常高兴的事,许多公园里都可以划船,一到节假日的时候许多人都想和朋友,家人一起去划船,今天我们就解决一个滨河公园节假日里安排游人划船的问题。出示情境图。
2.让学生读题并观察情境图,了解数学信息。提问:根据给出的信息,可以求出什么?给学生充分的发言机会。 了解题中的数学信息,并说出可以求出什么,为自己解决问题做准备。 师:请同学们认真读题并观察这幅图,说一说你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观察。学生可能会说出以下信息:●滨河公园里平时有20条船;●每天可满足960人游玩;●节假日里,公园都会增加10条船……师:根据给出的信息,可以求出什么?生1:可以求出一条船每天可满足多少人游玩。生2:可以求出增加的10条船每天可满足多少人游玩。生3:可以求出节假日每天能满足多少人游玩。
二、解决问题1.提出要解决的数学问题,鼓励学生自己分步计算尝试解决。 给学生创造用已有的知识,解决问题的空间,使学生经历自主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师:现在,我们要解决的问题是:按照原来每条船的乘客人数计算,节假日每天能满足多少人乘船游玩?出示问题。师:这个问题你能自己解答吗?分步计算试一试!学生尝试解答,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做法。
2.交流学生的解题思路和算法,给学生充分交流不同算法的机会,教师参与交流。 给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做法的机会,获得自主解决问题以及展示自我的快乐。体验算法的多样化,考查学生能否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能否表达解决问题的思路和过程。 师:谁愿意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怎样列式的?结果是多少?学生可能出现以下三种算法:(1)先算平均每条船每天可以满足多少人游玩,再算节假日一共有多少条船,最后算节假日30条船一共可以满足多少人游玩。分步计算列式为……学生说教师板书算式:960÷20=48(人)20+10=30(条)48×30=1440(人)(2)先算平均每条船每天可以满足多少人游玩,再算增加的10条船每天可以满足多少人游玩,最后算一共可以满足多少人游玩。分步计算列式为……学生说教师板书算式:960÷20=48(人)48×10=480(人)960+480=1440(人)(3)平时20条船,节假日增加10条船,增加的船是原来的一半,用960除以2先算增加的船可以满足多少人游玩,然后把980和增加的人数相加就是节假日一共可以满足多少人游玩了。分步计算列式为……学生说教师板书算式:960÷2=480(人)960+480=1440(人)第(3)种方法没有出现,教师参与交流。
3.教师肯定学生的方法,接着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检验计算的结果是否正确,给学生充分交流验算方法的机会。 培养自觉检验的习惯,了解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检验计算的结果。 师: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求出了滨河公园节假日每天能满足1440人游玩,这些方法都很好,那么,计算的结果对不对呢?用自己的方法检验一下。学生自己检验,然后指名交流。学生可能出现以下方法:(1)1440÷30=48(人)960÷20=48(人)(2)1440-960=480(人)480÷10=48(人)960÷20=48(人)(3)1440÷3=480(人)480÷10=48(人)学生出现其它方法,只要有道理,就给予肯定。
4.教师简单总结,提示解决问题时,要认真分析题意,弄清问题,再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答,并检验。 在学生体会算法多样化的背景下,进一步提示解题思路和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师:同学们用自己的方法检验,大家计算的结果是对的。在数学学习和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遇到可以用不同方法解答的问题,同学们一定要认真分析题意,弄清要解答的问题,再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解答。最后要对计算结果进行检验。
三、混合运算1.提出让学生尝试列出综合算式。 在分步计算的基础上提出列出综合算式的要求,让学生经历自主建构混合的试题过程。 师:同学们已经掌握了分步列式解答三步计算实际问题的,现在,老师提一个比较高的要求,你能根据自己写出的分步算式列出一个综合算式并解答吗?试一试。学生自主尝试,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写出的算式。
2.交流、讨论写出的综合算式,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每一步求的是什么。 交流列出的混合算式,是学生形成三步混合运算技能的过程。 师:谁来给大家说一说你列出的综合算式,说一说每一步求的是什么?学生可能出现以下算式:●算式:960÷20×10+960生1:先算960÷20求出每条船每天能满足48人游玩,再算48乘10求出增加的10条船每天可以满足480人游玩,最后加上960,就是节假日每天能满足多少人乘船了。学生说教师板书算式:960÷20×10+960=48×10+960=480+960=1440(人)●算式:960÷2+960生2:增加的10条船是20条的一半先算960÷2求出增加的10条船可满足480人游玩,再加上960就是节假日每天能满足多少人乘船了。学生说教师板书算式:960÷2+960=480+960=1440(人)●算式:960÷20×(20+10)生3:先算小括号中的20+10,求出节假日一共有多少条船。再算960÷20求出每条船能满足48人游玩,最后算48×30,就是节假日每天能满足多少人乘船了。学生说教师板书:960÷20×(20+10)=960÷20×30=48×30=1440(人)
3.讨论:960÷20×(20+10)为什么要加括号?使学生了解三步混合运算和两步混运算一样,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在两步混合运算知识背景下,经历学习带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顺序的过程,理解掌握小括号的作用和重要性。 师:你能和大家说一说你这里为什么要加一个括号?去掉可以吗?学生可能会有不同的表达语言,只要意思对,就肯定。师:三步混合运算和两步混合运算一样,如果有小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四、课堂练习1.“练一练”第1题,先让学生说一说运算顺序,再独立计算,然后全班交流。 通过说运算顺序自主计算,掌握带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师:下面,请同学们看“练一练”第1题的6道题,谁说一说它们的运算顺序?学生说运算顺序后,让学生独立计算,可找六名同学板演。然后订正结果。
2.“练一练”第2题,让学生理解题意后自己解答。交流时重点让学生说一说相遇问题。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遇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师:接下来我们来看第2题,请同学们认真读题和线段图,弄清题意和要求,再解答。学生独立解答后,全班交流。交流时重点让学生回忆相遇问题的基本公式,本题所用的公式应该是:速度和×相遇时间=总路程。
3.“练一练”第3题,用相遇问题的思路解答同时做工问题。先让学生读题,理解题意,再独立完成。 提示学生与相遇问题中的联系,提高学生灵活运用已有经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师:我们再来看第3题,认真读题,想一想和相遇问题有什么关系,再解答。学生独立解答后交流订正。本题所用的公式是: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和=工作时间。
4.“练一练”第4题,让学生理解“往返”的含义,自主解决问题。 培养学生观察、理解能力,提高学生利用已有生活经验解决稍复杂的现实问题。 师:下面我们再看第4题,谁知道题中的“往返”是什么意思呢?生:一去一回,走两个全程。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然后交流订正。
5.“练一练”第5题,让学生读题和情境图,认真分析两个问题,再解答。 利用已有生活经验解决稍复杂的现实问题。 师:下面我们来看第5题,认真分析两个问题,再解答。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然后交流订正。
6 /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