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单元测试卷(基础A卷)--2021-2022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单元测试卷(基础A卷)--2021-2022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6.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10-29 15:11: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1-2022学年(上)第一单元测试卷(基础A卷)
高一历史
考试范围:第一单元;考试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
一、单选题(共25题,每题2分,共计50分。)
1.《荀子·儒效篇》记载一制度时称“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占五十三人。”关于这一制度,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它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 B.它建立强有力的中央集权
C.它分配土地、人口和军队 D.它的对象主要是同姓亲族
2.良渚遗址的一处墓葬出土了玉琼等大量的玉器。考古学家推测,墓主人是集军事权力与宗教权力于一身的显贵人物,这说明当时
A.社会生产力十分低下 B.还未出现私有制
C.氏族成员共同劳动 D.社会阶级分化明显
3.“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是杜甫《望岳》中的诗句,其中“齐鲁”地名的称呼最早与哪一制度有关
A.郡县制 B.分封制 C.科举制 D.行省制
4.《三字经》中说:“夏传子,家天下。”这表明
A.夏朝已经出现分封制 B.夏朝实现了天下为公
C.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 D.夏朝建立了封建制度
5.黄帝陵和炎帝陵是中华儿女寻根祭祖的圣地,千百年来到这里扫墓祭奠的人络绎不绝。这主要是因为
A.炎帝和黄帝创新了青铜技术
B.炎帝和黄帝被共尊为华夏始祖
C.炎帝、黄帝通过禅让制当上部落联盟首领
D.陵园山水环绕,林木葱郁,风景优美
6.儒家主张以德治国,道家主张以道治国,墨家主张以爱治国,法家主张以法治国。他们的共同点是
A.重建政治秩序 B.尊重自然规律 C.重视德治教化 D.主张尚贤节用
7.“维鹊有巢,维居之。之子于归,百两御之。维鹊有巢,维鸠方之。之子于归,百两将之。…"从诗词的特点来看,它出自于
A.诗经 B.楚辞 C.唐诗 D.宋词
8.商鞅变法规定,“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分家)者,倍其赋”。以下关于这一规定说法不正确的是
A.冲击了传统的宗法制 B.推动了小农经济发展
C.有利于保障国家财政收入 D.促进了郡县制的全面推广
9.秦国自从孝公采纳商鞅的建议,专以富国强兵为目标后,进入仕途的途径主要是
A.开田畴,勠力农业 B.临阵奋勇,争先杀敌
C.经商赚钱,积累财富 D.周游列国,著书立说
10.习近平强调:“要加强对权力运用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在下列中国古代官职中,最能体现对权力运用的制约和监督的是
A.御史大夫 B.太尉 C.监察御史 D.丞相
11.秦末有一句流行谶语——“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秦帝国的横空出世和顷刻间灰飞烟灭的命运,似乎是被一种无法抗拒的力量所主宰。最后秦朝统治者向谁投降
A.项羽 B.陈胜 C.吴广 D.刘邦
12.《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三十五年(公元前212年),除道,道九原(今包头市九原区),抵云阳(今陕西淳化县),堑山堙谷,直通之。”这一举措
A.加强北部边防 B.使“西南夷”地区开始进入中原统一政权的版图
C.是岭南地区归入中央王朝管辖的开端 D.突出了秦始皇至高无上的地位
13.秦朝建立了一套完备的中央政权组织,其中地位最高的三个官职是
A.御史大夫、奉常、卫尉 B.御史大夫、郎中令、太尉
C.丞相、御史大夫、太尉 D.卫尉、丞相、廷尉
14.东汉政权后期逐步走向衰亡的原因包括
①外戚宦官交替专权②豪强势力的膨胀
③黄巾起义的沉重打击④王莽施政的危害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15.孔子开始由凡入圣的标志性事件是
A.君权神授思想的提出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的推行
C.天人感应思想的提出 D.三纲五常思想的提出
16.负责核查田地的官员给光武帝上书:“(田地数量)颍川、弘农可问,河南、南阳不可问。”出现这一现象主要是因为
A.诸侯国势力强大 B.豪强地主的发展 C.士族门阀的干涉 D.藩镇割据的威胁
17.西汉武帝时除在中央设立太学外,还在郡县设立学校,初步建立了地方教育系统。西汉地方教育系统的初步建立
A.使教育被儒学所垄断 B.彻底改变了原有的选官制度
C.以教授四书五经为主 D.推动了儒学在民间广泛传播
18.汉光武帝刘秀恢复西汉的三十税一制,实施度田,并六次下诏释放奴婢。这些措施体现出其治国的基本原则是
A.扶植豪强地主 B.强化中央集权 C.以“柔道”治天下 D.遏制地方势力
19.“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下列选项与汉武帝有关的是
A.统一文字、货币和度量衡 B.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
C.开创“贞观之治”的局面 D.创立行省制度
20.公元前后,汉朝和罗马帝国分别兴起于亚欧大陆的东西两端,两大帝国之间存在间接的经贸和文化交流。这主要得益于
A.罗马帝国的征服 B.中国商品的优势
C.丝绸之路的开通 D.两国官方的支持
21.秦灭六国后,为改善北方交通、巩固国家统一而采取的措施是
A.筑长城 B.挖灵渠 C.修驰道 D.修五尺道
22.“此制度的实行,使中国的国家形态逐步脱离‘(夏商周)古代’时期多元化的联邦治理模式,而转向单一的中央集权模式。”材料中的“此制度”(  )
A.通过家族血缘关系来确定政府各级官员的任命
B.负责监察中央和地方各项工作
C.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D.破除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情形
23.春秋战国时期,“耕”“牛”二字经常出现在人名中,如“冉耕,字伯牛”“司马耕,字子牛”。这种现象可以用来佐证
A.春秋战国时期出现铁犁 B.春秋战国时期牛耕得到推广
C.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井田制 D.春秋战国时期开始饲养牛
24.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从社会进程的发展来看,其最主要表现是
A.改变了单一的生活方式 B.加速了民族间的融合
C.增强了国家综合国力 D.促进了封建化进程
25.“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候而少其カ,カ少则易使以义,国小则亡(无)邪(反叛)一心。”下列与这一思想最相似的是( )
A.宗法制 B.分封制 C.科举制 D.“推恩令”
二、综合题(4题,共50分)
26(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 “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左传》
材料二 (周)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地名),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于是封功巨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日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
——《史记.周本纪》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是西周的什么制度?有何作用?
(2)这个制度主要划分为哪几个等级,分别列出来。
(3)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封的对象有哪些?对周天子有什么义务?
27(12分).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怎样说法家之学,是按切东周时代的情形立说的呢?这时候,最要紧的,是(一)裁抑贵族,以铲除封建势力。(二)富国强兵,以统一天下。这两个条件,秦国行之,固未能全合乎理想,然在当时,毕竟是最能实行的,所以卒并天下。
——吕思勉《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概括法家的基本主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法家的上述主张。
28(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结東诸侯割据局面,完成封建国家的统一事业,是春秋战国以来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由于生产力的提高,社会经济的发展,各地区的经济联系已有一定程度的加强。封建割据以及由此引起的纷争混战,给农民带来了难以忍受的痛苦和负担。封建割据,关卡林立,这些限制了エ商业的进一步发展。地主阶级为了保证对农民的剥削压迫,希望建立一个统一的强有カ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由秦国来完成统一,不是偶然的。从公元前361年秦孝公即位,到秦王政公元前238年亲自执政,共历六代123年,关东六国一个一个衰败下去,唯独秦国越战越强。在此期间,秦消灭了六国共150多万军队,领土从今关中地区扩展到陕南、陕北、甘肃、宁夏、四川、山西、河南、湖北、湖南等地区,因而秦国最有条件来完成统的事业。
——摘编自朱绍侯等主编《中国古代史》(上册)
材料二 秦始皇在统一中国的当年,即宣布废除西周创立并实行了八百余年的封建领主制政治体制,创行新的适合于封建地主阶级的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这套制度是地主阶级用来统治、镇压广大劳动人民的,但它也是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一个新的发展。在当时以及此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中,这一制度对巩固我们祖国的统一,对促进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起过一定的作用。在此后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各朝基本上沿用了这一制度。
——摘编自张传玺主编《简明中国古代史》(第二版)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国完成统一大业的历史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秦始皇创行的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的主要组成部分。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秦始皇的历史功绩。
29(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统一天下后,群臣就如何治理国家问题展开激烈争论。丞相王绾认为:燕、齐、楚等故地,距离首都咸阳过于遥远,如果不设置诸候,恐怕很难镇守。李斯提出异议:周王分封同姓子弟为诸侯,但后来彼此相互诛伐,周天子也无力控制。
材料二 汉初仿秦实行郡县制,同时又分封诸侯王。后来,诸候王势力逐渐强大,对朝廷构成威胁。
——以上材料均摘自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I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面对如何治理国家的两种不同观点,秦始皇在中央对地方的管理上采用了什么制度?这种制度对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指出汉朝初年,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实行的是什么制度?汉武帝时,又进行了怎样的调整?
试卷第2页,共2页
参考答案
1=5.DDBCB 6-10.AADBA 11-15.DACBB 16-20.BDCBC 21-25.CCBDD
26.(1)分封制。加强了统治,开发了边疆,传播了周文化,使西周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2)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3)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见述职。
27.(1)根据时代要求进行变革;打击贵族,削弱分封势力;实现富国强兵,以完成国家的统一。
(2)法家的主张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符合秦统治者富国强兵的需要,得到了秦统治者的赏识和推行,为秦完成统一创造了条件。但是,法家主张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如强调严刑峻法等。
28.(1)原因:统一成为历史发展的潮流;生产力发展,各地经济联系加强;:统一成为各阶层民众的共同愿望;地主阶级力量增强,积极推动国家统一;自商鞅变法以来,秦国实カ日益强盛,军力强大。
(2)组成:皇帝制、三公九卿制和郡县制。
(3)历史功绩:灭六国,完成大一统,奠定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基础;敢于创新制度,其创立的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对现固大一统,促进经济、文化的发展有重大意义,并为后世所沿用,影响深远。
29.(1)观点:分封制、郡县制。制度:郡县制。影响:奠定了中央集权制度的基础。
(2)制度:郡国并行制;调整:实行“推恩令”。
答案第2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1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