宾县一中2021级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语 文 试 卷
1、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4小题、共12分)
1、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百年恰是风华正茂!”
B.现在的生活水平虽比以前有了极大的提高,但还是需要瞻前顾后,从细处打算;还是要节俭,不可铺张浪费。
C.在“一带一路”建设中,中西部地区若能大胆创新,乘势而上,就能迅速赶上东部沿海地区,甚至青出于蓝。
D.真正的长者并不是好为人师,他们常通过一言一行来濡化后学者;而当人们在各种诱惑下迷失了方向时,只有那些心中充满正气的人方可抗颜为师。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①看到她__________的神情,赵经理说:“你有什么心事?说出来大家可以帮助你。”她说:“我妈妈病了。”
②最近,一则中国制造商包揽德国“金鼻子剽窃奖”前十的消息,令一些中国制造企业感觉__________。
③传统民间年画多用木板水印制作,是中国特有的一种绘画体裁,问世以来,就以其__________的特色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青睐。
④一段时间以来,取材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动漫精品层出不穷,精致细腻的视听呈现和__________的故事情节中承载着鲜明而强烈的爱国精神。
A.①心不在焉 ②芒刺在背 ③尺幅千里 ④酣畅淋漓
B.①漫不经心 ②芒刺在背 ③跬步千里 ④挥洒自如
C.①漫不经心 ②局促不安 ③跬步千里 ④酣畅淋漓
D.①心不在焉 ②局促不安 ③尺幅千里 ④挥洒自如
3、下列词组的结构类型是主谓结构的是( )(3分)
A.油盐酱醋 B.借一本书
C.水声淙淙 D.你们三位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保持为政清廉,是关系到党和政府能否取得广大群众信任的重大问题。
B.作为年轻一代,我们要担负起发扬、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
C.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是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
D.中学时代打下的坚实的知识基础为他高中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条件。
2、现代文阅读(本题共6小题、共24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医 者
周国华
读高二那年,我妈病了,痛得满床打滚。我背着她到赤脚医生那里。医生为她打了针止痛剂,手一摊:“怕是大病,赶紧送县医院。”
我借了辆三轮车,把我妈拉到县医院。医生诊断后,把我叫到一边:“你妈得的是癌症,晚期了,花再多钱也没用,你自己决定吧。”
癌症?我眼前一阵发黑。我爸走得早,这些年来,我妈就靠种那点承包田供我上学,如今……
不能这么放弃!我刚想办住院手续,我妈含笑进来说:“医生,给我开点药吧,止疼的就行,我命硬,能挺过去。”
拗了半天,我还是按我妈的意思做了。我知道,我妈一旦决定了的事,没人能改过来。回家的路上,我拼命憋着,不让眼泪掉下来。兜里只有三百块钱,那是全家仅剩的那么一点点。
或许天不绝人,我去村里小店买东西,无意中听到有人说,邻乡有个老中医挺神的,治好过一些大医院都没法治的怪病。我立马找了过去。
老中医家里坐着很多病人,得什么病的都有。老中医话不多,而且声音很轻,只是在搭脉后简单地问上几句,就摇头晃脑开起了方子,完了,又叮嘱几句,也看不出有啥高明之处。最后一个轮到我,老中医瞅了我一眼:“病人呢?”
我拿出医院的诊断书,讲了我妈的病情和家里的情况。我说来得急,我妈也下不了地,先来问问。说到最后,我的眼泪扑簌簌往下掉。
老中医瞪了我一眼:“这么大了还哭,没出息。走,带我去看看。”
老中医给我妈搭完脉,捋着花白的山羊胡子在屋里踱来踱去。我垂手,惶惑地盯着他。老中医让我把三轮车上那个蛇皮袋子拿进来。一打开,里面全是草药。老中医告诉我把这几把药分均匀,半年服完,应该就可以了,不行的话,再去找他。
我连连点头,掏出三百块钱:“只有这些了,别嫌少。”
老中医没接钱,双手把玩着桌上的青花瓷瓶,左看右看,还不住地点头:“不用了,你留着做学费吧,这个东西卖给我吧。”
我妈连忙摇手:“不,这是我的嫁妆,几块钱买来的,乡下人没闲心插花,我常说,还不如碗勺来得实用呢。”
老中医晃头捻须,说:“实用不实用我不管,家里有一个,正好配个对。”
送走老中医,我和我妈还真不敢相信天下竟有这种好事,诊费、药费没付不说,还白白拿了一千块钱!
半年后,我陪着我妈去了医院,诊断结果让我欣喜若狂,我妈竟痊愈了!
我拿着锦旗去谢老中医,老中医一笑:“有钱了,就把瓶子赎回去,价钱嘛,翻倍。”我点头。
我如愿考上了医学院。用那些钱,我撑过了第一个学期。之后,我勤工俭学,再没用过家里一分钱。毕业后,我凭着优异的成绩,被省城一家大医院聘用。我接我妈进城,贷款买房,娶妻生子,进修深造……
二十多年后的一天,我偶然观看《鉴宝》节目,里面一个青花瓷瓶引起了我的注意,那个瓶子,看上去跟我家的一模一样。专家几百万的估价让我又吃惊又愤怒,原来老中医早就知道瓶子的价值。我想起了老中医眯着眼的神情,哼,狡诈,虚伪!
我憋着满肚子怨气去找老中医。老中医已去世,他儿子接过我的字条,一笑:“家父说你会成为医生,果然没错。”
我突然想起,那天我对老中医说,我想放弃学业,赚钱养活我妈。我有点发蒙,是不是自己太小人了?
里屋的橱柜上,摆放着两个青花瓷瓶,花纹一样,成色迥异。老中医的儿子取过那个釉色发暗的瓶子:“民国的,不过也值几千块钱。”
我脸红了。瓶子的内壁上,依稀还能看到我儿时调皮的涂鸦,是我家的那个!我疑惑地望着另一个青翠欲滴的花瓶。
“这个是我祖上为一官宦人家诊病时,那家主人给的。”
我掏出一万块钱,老中医的儿子执意只收下两千:“家父嘱咐,不敢有违。”
对着老中医的遗像,我郑重地磕了三个头。泪眼婆娑中,我又看到了那双似笑非笑的眼睛,温馨,深邃。
一块匾额悬在墙上,上面的两个字熠熠生辉——“医者”。
5、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 文章开头“读高二那年”暗示妈生病“不是时候”和“我”需要治好妈的病的迫切,也为后面突出老中医的医术医德做铺垫。
B. 老中医要青花瓷瓶并给一千块钱瓶钱是想帮助“我”,使“我”能治好妈妈的病并完成学业,这体现了老中医高尚的医德。
C. “我”去送锦旗的时候,老中医说赎瓶子价钱要翻倍,这个情节合情合理,体现了老中医对钱财取之有道的高尚品格,使人物性格显得更加真实和立体。
D. 虽然文章很短,内容也是平常生活之事,但仍写得跌宕起伏而非平铺直叙,很有可读性。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 小说最后以对老中医家中题有“医者”二字的匾额的描写作为结尾,这样处理既照应了标题,暗示了作品的主旨,又给读者留下回味的空间。
B. 人物形象方面,作者通过富有深意的描写,强化了老中医以“医者”身份自居,体现了他的人格魅力。
C. 情节的设置上,作者匠心独运有意让情节出现起伏,以吸引读者,使内容更为完整丰富,也让人物形象更为鲜明饱满。
D. “老中医家里坐着很多病人,得什么病的都有。老中医话不多,而且声音很轻,”这些都是正面写老中医医术高明。
7、文章是怎样写出老中医的高超医术的?(6 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列题目。
壮士心
作者:臧克家
江庵的夜和着青灯残了,
壮士的梦正灿烂地开花,
枕着一卷兵书,一支剑,
灯光开出了一头白发。
突然睁大眼睛,战鼓在催他,
(深夜里木鱼一声又一声)
跨出门来,星斗恰似当年,
铁衣上响着塞北的朔风。
前面分明是万马奔腾,
他举起剑来嘶喊了一声,
从此不见壮士归来,
门前的江潮夜夜澎湃。
注:这首诗作于1934年1月11日,正值抗日战争爆发前夕,社会正处于日军践踏华北,窥视中原的危急关头。
8、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这首诗写一位壮士寄寓于江边的一个寺庵,从淹留中奋起,决然上马杀敌的故事,壮士就是爱国志士的缩影。
B.“枕着一卷兵书,一支剑”,主要突出壮士的孤独;“灯光开出了一头白发”,说尽岁月的蹉跎和英雄迟暮的感慨。
C.“星斗恰似当年”一句,涵盖了很大的时间跨度,包容了丰富的故事,可以想见壮士当年的英勇无畏与艰辛。
D.壮士从梦境中冲向战场,义无反顾,执着地为理想信念而战,充满了英雄壮气,也暗喻了诗人的渴盼之情。
9、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江庵的夜和着青灯残了”,既交代地点又说明时间。“和”在这里是动词,简洁如画的一句诗渲染了一种寂寥的氛围。
B.“壮士的梦正灿烂地开花”,梦能开花,诗人想象奇特瑰丽,慧心独具,一点不落俗套,字里行间,沸腾着诗情。
C.第三节,壮士举剑呐喊,在万马奔腾中前进。这一句留有很大空间,可能是想像中的战斗,也可能是真实的战斗。
D.这首诗弥漫着一种浓重的悲剧色调和凄凉的氛围,并在这种色调氛围中描述了一个悲伤哀婉的故事,收到了特殊的艺术效果。
10、诗歌主要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请列举出两组简要分析。(6分)
3、古诗文阅读(本题共12小题、共54分)
(一)课内知识考察
1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君子:有学问有修养的人
B.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用:投入
C.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跬:半(步)
D.圣人无常师。 常:固定
12、下列各句中,没有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3分)
A.古之学者必有师。
B.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C.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D.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词类活用现象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4分)
A.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B.左右欲刃相如。
C.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D.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14、下列各句中,不是特殊句式的一句是( )(4分)
A.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B.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D.不拘于时,学于余。
(二)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董祀①为屯田都尉②,犯法当死。文姬诣曹操请之。时公卿、名士及远方使驿③坐者满堂。操谓宾客曰:“蔡伯喈女在外,今为诸君见之。”及文姬进,蓬首徒行,叩头请罪,言辞清辩,旨甚酸哀,众皆为改容。操曰:“诚实相矜,然文状已去,奈何?”文姬曰:“明公④厩马万匹虎士成林何惜疾足一骑而济垂死之命乎!”操感其言,乃追原祀罪。
(选自《后汉书·董祀妻传》)
注:①董祀:蔡文姬的丈夫。②屯田都尉:职官名称。③使驿:使者。④明公:对曹操的敬称。
15、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乃不知有汉 乃:竟然
B.不足为外人道也 足:值得
C.众皆为改容 容:容貌
D.而济垂死之命乎 济:拯救
16、对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明公/厩马万匹/虎士成林何惜疾足一骑/而济垂死之命乎!
B.明公厩马万匹/虎士成林何惜/疾足一骑/而济垂死之命乎!
C.明公厩马万匹/虎士成林/何惜疾足一骑/而济垂死之命乎!
D.明公/厩马万匹虎士/成林何惜疾足/一骑而济垂死之命乎
1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见渔人,乃大惊”,表明桃花源中的人“来此绝境”已经久远。
B.桃花源人告诉渔人“不足为外人道也”是怕桃花源外界的人来扰乱他们的生活。
C.董祀作屯田都尉的官职,触犯法律被判决死罪。蔡文姬面见曹操请求赦免他。
D.尽管曹操被她的话感动,但国法无情,依然维持原判,并未赦免了董祀的罪。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下列题目
王冕好学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或牵牛来责蹊田,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安阳韩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学遂为通儒。 性卒,门人事冕如事性。时冕父已卒,即迎母入越城就养。久之,母思还故里,冕买白牛驾母车,自被古冠服随车后。乡里小儿竟遮道讪笑,冕亦笑。 ——(明)宋濂《宋学士文集》
注:蹊田:践踏田地,指踩坏了庄稼。
18、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4分)
A.窃入学舍 窃:偷偷地
B.曷不听其所为 听:听见
C.安阳韩性闻而异之 异:认为……奇异
D.自被古冠服随车后 被:同“披”,穿着
1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4分)
①已而复如初 ②安阳韩性闻而异之
③父怒,挞之 ④久之,母思还故里
A.①②意义、用法相同,③④意义、用法也相同。
B.①②意义、用法相同,③④意义、用法不同。
C.①②意义、用法不同,③④意义、用法相同。
D.①②意义、用法不同,③④意义、用法也不同。
20、在下列句子中找出补充的省略部分不合句意的一项( )(4分)
A.七八岁时,父命牧牛(于)陇上。
B.(王冕)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
C.录为弟子,(韩性)学遂为通儒。
D.自被古冠服随(于)车后。
21、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性卒,门人事冕如事性。(4分)
译文:
②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疑,吾未见其明也。(5分)
译文:
22、古文情境默写(10分)
①《沁园春·长沙》中,表达词人对国家命运思考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荀子·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点出君子要通过广泛学习和自省来提升自己。
③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形象地论述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在《劝学》中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韩愈在《师说》中阐述了在学问面前人人平等的思想之后,提出的择师的标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静女》一诗写静女从远郊回来赠送我初生的茅草,而男子由衷赞美的两句是 , 。
23、作文(6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当你成功通过中考,走进高中校园之后,如果不转变心态,及时去适应眼前的环境,而是用懈怠的心态,去面对自己的学业,很容易出现跟不上队伍前进步伐的情况。
荀子《劝学》在中写到“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着乎心”(君子学习,是听在耳里,记在心里)“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君子学习,是为了完善自我)。
我们应该意识到,接下来的三年高中学习生活,对于我们是一次拼搏的旅程,也是一次争取人生新高度的机会;若想在高中结束后,赢得硕果累累,我们必须全力以赴。
根据以上材料的提示,结合你进入高中后短暂的学习生活经历,以“高中学习生活的点滴感悟”为题目写一篇议论文,谈一谈你对高中学习生活的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语 文 试 卷 答 案
1、答案:C【解析】A项,风华正茂:风采和才华正在美好的时候。形容青年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精神面貌。这里用来修饰“中国共产党”,使用正确。B项,瞻前顾后:看看前面再看看后面,①形容做事之前考虑周密慎重。②也形容顾虑过多,犹豫不决(贬义)。本句用的是①的意思,指考虑周密,使用正确。C项,青出于蓝:比喻学生超过老师或后人胜过前人。不适合中西部地区与东部沿海地区的关系。不用于落后超过先进。使用对象错误。D项,抗颜为师:抗颜,不看别人脸色,态度严正不屈;为师,为人师表。不为他人所制约,不为潮流所左右,这种意志坚定的人可以作为学习的榜样。符合语境。
(他总是好为人师,缺乏虚怀若谷、不耻下问的精神。 好为人师:喜欢做别人的老师,指人不谦虚,喜欢教导别人。含贬义。使用错误。虚怀若谷:心胸宽广如山谷能容纳万物;形容为人谦虚,能接纳他人的意见。含褒义。使用正确。)
2、答案:A【解析】①句,心不在焉:是心思不在这里,指思想不集中。漫不经心:比喻人做事随随便便,不放在心上。语境中“她”说“我妈妈病了”,可见“她”的心思没在工作上,而不是做事随便。故选“心不在焉”,排除B、C;②句,局促不安:形容拘谨不自然,语意略轻。语境应用“芒刺在背”,像芒和刺扎在背上一样,形容坐立不安。排除C、D;③尺幅千里,意思是一尺长的画幅,画进了千里长的景象;比喻外形虽小,包含的内容很多。与句中“民间年画多用木板水印制作”相符合。跬步千里:一步一步地坚持走下去,就可以达到千里之外。比喻做事只要努力不懈,总可以获得成功。不符合语境。排除C、D;④酣畅淋漓 挥洒自如:二者都有畅快的意思。酣畅淋漓:形容非常畅快,也常指文章绘画、文艺作品感情饱满,笔意流畅,情感得到充分抒发。酣畅,畅快;淋漓,饱满畅快的样子。句中用来形容故事情节,使用正确。挥洒自如:形容书写作画运笔自如,挥舞刀剑、运用工具得心应手,不受拘束。也用来形容写文章流畅洒脱。排除B、D;
(华为公司对上古神话的钟爱,在已经面市的商品中可见一斑:华为手机芯片,取名“麒麟”;其PC处理器芯片,取名“鲲鹏”;其人工智能芯片,取名“异腾”;其路由器芯片,取名“凌霄”……神话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在这里体现得________。淋漓尽致:形容文章或说话表达得非常充分透彻。也可形容暴露得彻底。酣畅淋漓侧重在感情的宣泄上,淋漓尽致侧重在意思的表达上。根据上下文,神话对华为产品的影响,应该用“淋漓尽致”。)
3、答案:C
3、答案:D
3、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的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综合赏析能力。
C项,“体现了老中医对钱财取之有道的高尚品格,使人物性格显得更加真实和立体”说法错误,阅读文本可知,这个情节主要表现老中医想不动声色地帮助人家,不想让人家知道真相而博得感激,文章这样写仍是表现其医德之高 。故选C。
6、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的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综合赏析能力。
D项,“这些都是正面写老中医医术高明”错误,“老中医家里坐着很多病人,得什么病的都有”是侧面描写老中医医术高明。故选D。
7、答案:①正面描写。老中医从容自信交代将那些药半年服完,应该就可以了,不行再去找他,而母亲真的痊愈了。
②侧面描写。文中写我去村里小店买东西听到有人说老中医挺神,治好了一些大医院都没法治的怪病;老中医家里坐着许多病人,得什么病的都有;老中医从容诊断,毫不忙乱。
③对比手法。将我妈“痛得满床打滚”与老中医轻松将病治好进行对比;将赤脚医生、县医院治不好妈的病与老中医药到病除进行对比,都突出老中医医术之高。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主要表现手法的能力。
这是考查学生分析塑造刻画人物形象技巧能力。答题时,通读文章,在文章圈出有关人物塑造的内容,然后指出运用手法技巧,然后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最后指出运用该手法技巧有什么表达效果。本题塑造老中医医术高超时,先写我妈“痛得满床打滚”,“我”先把妈妈背到村里赤脚医生那,赤脚医生给打了止痛针,让“我”赶快把妈妈送到县医院。到县医院。医生诊断后,把“我”叫到一边说“我”妈得的是癌症,晚期了,花再多钱也没用。老中医给诊过脉之后,让“我”把三轮车上那个蛇皮袋子拿进来,告诉“我”把这几把药分均匀,半年服完,应该就可以了。半年后我陪着我妈去了医院,“诊断结果让我欣喜若狂,我妈竟痊愈了”,这是运用对比手法,将我妈痛得满床打滚病之重与老中医轻松将病治好进行对比;将赤脚医生、县医院治不好妈妈的病与老中医药到病除进行对比,都突出老中医医术之高。文中写“我”去村里小店买东西听到有人说老中医很神,治好了一些大医院都没法治的怪病,这是侧面描写,或者说间接描写。还有我到老中医家,看到老中医家里坐着许多病人,得什么病的都有;而老中医从容诊断,毫不忙乱。“我把老中医接到家里,老中医给我妈”看病。老中医诊过脉后就用了“几把草药”,还说“半年服完,应该就可以了,不行的话,再去找他”。半年过后,“我”妈病果然痊愈。这是直接描写,或者说是正面描写。
8、答案:B“主要突出壮士的孤独”错误,“枕着一卷兵书,一支剑”主要是表现壮士的身份。
9、答案:D“悲伤哀婉”有误,应为“描述了一个悲壮热烈的故事”。
10.答案:①以热烈的梦境与凄凉的江庵做对比,②用壮士叱咤风云的往昔和年迈、独栖的现实做对比。 两组对比既给人以英雄迟暮、岁月蹉跎之感;又体现出壮士内心无法磨灭的激情,突出了壮士的形象。
【赏析】这首诗共分三节,写一个壮士从淹留中奋起,决然上马杀敌的一段故事和情景。故事是局部与瞬间的际遇,诗是抉择典型事件而挖掘永恒的诗情与诗心,臧克家正是这样做的。读了全诗,读者并不需要了解壮士何名何姓,在什么年代什么地方,而是那股决然而起、奋勇杀敌的壮烈情怀给读者的震撼与激荡。
这首诗用简练的笔法写了三个场景,像电影的三个镜头,组接在一起,又有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第一节是一个静的场景。第一句“江庵的夜和着青灯残了”,既交代地方又说明时间。这个“和”是动字,简洁如画的一句渲染了一种寂寥的气氛。“壮士的梦正灿烂地开花”,与上一句作映衬,写壮士虽在沉睡中仍然向往着热烈的行动。这里把“梦笔生花”成语改造,一点儿不落俗套,沸腾着诗情。下面两句写实又内含深意。枕一卷兵书,一支剑,写壮士身份,而“灯光开出了一头白发”,说尽岁月的蹉跎和英雄迟暮的感慨。到了第二节,是壮士的自觉惊醒,是战鼓催人。括弧里说是木鱼声声,这与上句江庵呼应。“星斗恰似当年”一句包容多少时间和故事,想见壮士当年的英勇。第三节,壮士举剑,在万马奔腾里前进。这一句留有很大空间,是想象中,也是真实的战斗。反正壮士走了,留下江潮夜夜澎湃。
这首诗弥漫着一种浓重的色调和凄凉的氛围,并在这种色调、氛围之中突出了一个悲壮热烈的故事,收到了相反相成的特殊的艺术效果。臧克家创作《壮士心》,所赋予自己的不是去表现某个“永不能重现的际遇”,反映某个特定的时期,而是为了“包罗”即概括中国由来已久的爱国主义传统,发掘和再现中国人民最美好的“人性”——惊风雨泣鬼神的爱国主义精神,说到底,诗中那个举剑夜奔的壮士就是古往今来无数爱国志士的缩影。
K.答案:B 用:因为
K.答案:D A、以为 B、寄托C、博学
K.答案:D ABC名词活用为动词,D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变直”。
14、答案:A B省略句 C定语后置句 D介词结构后置
15.答案:C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C.句意:众人都被她感动,改变了脸色。“容”,脸色。故选C。
16.答案:C
17.答案:D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D.“依然维持原判,并未赦免了董祀的罪”错误,由“操感其言,乃追原祀罪”可知,曹操被蔡文姬的话感动,于是派人追回文书赦免了董祀的罪。
参考译文:
【甲】略
【乙】
董祀作屯田都尉的官职,触犯法律被判决死罪。蔡文姬面见曹操请求(赦免)他。当时大臣、名士以及从远方外国来的使者满满的坐在殿里。曹操对他的客人们说:“蔡伯喈的女儿就在门外,今天我请诸位见一见。”蔡文姬进来的时候,头发凌乱,光脚走路,向曹操磕头请罪,说话条理清晰,语意非常酸楚哀痛,众人都被她感动了。曹操说:“就算真的像你说得那么可怜,但是降罪的文书已经发下去了,怎么办呢 ”蔡文姬说:“明公您马厩里的好马成千上万,勇猛的士卒不可胜数,还吝惜一匹快马来拯救一条垂死的生命吗?”曹操被她的话感动,于是派人追回文书赦免了董祀的罪。
18、答案:B “听”,听任。
19、答案:D ①为时间词“已而”中的语素,无意义;②连词,表顺承;③代词,指王冕;④音节助词,无实义。
20、答案:C 应为“王冕”。
21答案:①韩性死了以后,韩性的门人对待王冕像对待韩性一样。
②宾语前置1分,或1分,师1分,小学1分,句意1分。
译文:王冕是诸暨县人。七八岁时,父亲叫他在田埂上放牛,他偷偷地跑进学堂,去听学生念书;听完以后,就默默地记住。傍晚回家,他把放牧的牛都忘记了。有人牵着牛来责备王冕任由他的牛踩坏了庄稼,王冕的父亲大怒,打了王冕。不久他就又像当初那样(去学堂听学生念书)。他的母亲说:“这孩子想读书想得这样入迷,何不由着他呢?”王冕于是离开家,寄住在寺庙里。一到夜里,他就悄悄地走出来,坐在佛像的膝上,手里拿着书就着佛像前长明灯的灯光诵读,书声琅琅一直读到天亮。佛像多是泥塑的,一个个面目狰狞凶恶,令人害怕。王冕虽是小孩,却神色安然,好像没有看见。安阳的韩性听说后,觉得他与众不同,将他收作学生,学成了博学多通的儒生。韩性死了以后,韩性的门人对待王冕像对待韩性一样。当时王冕的父亲已经去世了,于是王冕把自己的母亲迎接到越城来赡养。时间长了,母亲想要回老家,王冕就买牛来驾母亲的车,自己穿着古代的衣服跟在车后。乡里的小孩都聚集在道两旁笑,王冕自己也笑。
22、答案:
①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③故不积跬步 无以至千里
④道之所存; 师之所存也;
⑤自牧归荑; 洵美且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