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三单元8.1《梦游天姥吟留别》课件(6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三单元8.1《梦游天姥吟留别》课件(67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0-29 15:56: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67张PPT)
(1)吏部(文职官员任免升调、考核等)
(2)户部(土地户口、赋税财政等)
(3)礼部(典礼科举学校等)
(4)刑部(司法刑狱案件等)
(5)兵部(武官选授、军事军队边防等)
(6)工部(工程营造、屯田水利等)
各部长官称尚书,副职称侍郎,下有郎中、员外郎、主事等职。六部制从隋唐开始实行,一直延续到清末。
三省指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指尚书省下属的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
三省六部是自西汉以后长期发展形成的制度。
三省六部
李白
梦游天姥吟留别梦游天姥吟留别
学 习 要 点
 4、背诵。
2、正确认识诗中所体现出来的不与权贵妥协的反抗精神和人生如梦,行乐须及时的消极避世思想。
3、领会作品中想象奇特和夸张等手法,体味李白积极浪漫主义风格。
1、了解李白,体会李白作品的艺术风格。
“诗仙”李白
李白(701-762),字 ,号 ,素有“ ”之称,
是继屈原之后,我国古代最伟大的
诗人。他在诗里较多的借助于浪漫而丰富的 来表达理想,风格 ,语言热烈奔放而清新自然,杜甫有诗云
太白
青莲居士
诗仙
浪漫
主义
想象
豪放而飘逸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他的家世和出生地至今还是个谜。一说李白就诞生在安西都护府所辖的碎叶城,五岁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市)青莲乡。
李白性情豪放,喜爱纵横家的作风,爱好任侠之事, 轻视财货。他的一生,绝大部分在漫游中度过。

长安



汉水


第一次漫游:
第二次漫游:
江夏
洞庭湖


金陵
扬州
淮南
姑苏
荆门
安陆
襄阳
终南山
洛阳
齐州
镜湖
天姥山
李白一生漫游图
天宝元年(742),因道士吴筠的推荐,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文章风采,名动一时,颇为玄宗所赏识。后因不能见容于权贵,在京仅三年, 被“赐金放还”,仍然继续他那飘荡四方的流浪生活。安史之乱发生的第二年,他感愤时艰,曾参加了永王李琳的幕府。不幸,永王与肃宗发生了争夺帝位的斗争,兵败之后,李白受牵累,流放夜郎(今贵州境内),途中遇赦。晚年漂泊东南一带,依当涂县令李阳冰,不久即病卒。
李白的诗豪迈瑰丽,诗里有突破现实的幻想,也有对当时民生疾苦的反映和对政治黑暗的抨击。他的散文具有清新明朗,奔放流畅的特点。他的诗以抒情为主。屈原而后,他第一个真正能够广泛地从当时的民间文艺和秦、汉、魏以来的乐府民歌吸取其丰富营养,集中提高而形成他的独特风貌。李白具有超异寻常的艺术天才和磅礴雄伟的艺术力量。一切可惊可喜、令人兴奋、发人深思的现象,无不尽归笔底。杜甫对之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之评,是屈原之后我国最为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
余光中在《寻李白》中说李白“酒入豪肠, 七分酿成月光, 余下三分啸成剑气, 绣口一吐, 就半个盛唐! ”
本诗又名《别东鲁诸公》或 《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
梦游天姥吟留别
解 题
梦游:说明这首诗的内容。梦中游览
天姥:梦游的对象。指天姥山,在今浙江新昌县东五十里,东接天台山。传说曾有登此山者听到天姥(老妇)唱歌之声,故名。
吟: 古诗体式,乐府诗的一种体裁。多有悲愁慨叹之意,形式活泼,不拘一格,主要表现在诗句节奏的多变。也由诗人情绪决定。
留别:说明本诗写作目的。是临行前留下这首诗向朋友话别的意思。
文体知识
这是首七言古诗。七言古诗简称“七古”、“古诗”又称“古体诗”,是相对于受格律要求的“近体诗”(格律诗)而言。“七言”分两种,一种是以七字句为基础,杂用四、五、六、九言而构成了形式自由的长短句,它长短交错,换韵自由,富于变化,也称为“歌行体”;另一种是近体诗(格律诗)每句七字,句式整齐。今天这首诗属“古体诗”,即“歌行体”。
这是一首记梦诗,也是游仙诗。诗写梦游名山,着意奇特,构思精密,意境雄伟。感慨深沉激烈,变化惝恍莫测,于虚无飘渺的描述中,寄寓着生活的现实。虽离奇,但不做作。内容丰富曲折,形象辉煌流丽,富有浪漫主义色彩。形式上杂言相间,兼用骚体,不受律束,体制解放。信手写来,笔随兴至,诗才横溢,堪称绝世名作。
李白早年就有济世的抱负,但不屑于经由科举登上仕途,而希望由布衣一跃而为卿相。因此他漫游全国各地,结交名流,以此广造声誉。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李白的朋友道士吴筠向玄宗推荐李白,玄宗于是召他到长安来。李白对这次长安之行抱有很大的希望,在给妻子的留别诗《别内赴征》中写道:“归时倘佩黄金印,莫见苏秦不下机。”
写作背景:
李白初到长安,也曾有过短暂的得意。但他一身傲骨,不肯与权贵同流合污,又因醉中命玄宗的宠臣高力士脱靴,得罪了权贵,连玄宗也对他不满。他在长安仅住了一年多,就被赐金放还,他那由布衣而卿相的梦幻从此完全破灭。

李白离开长安后,先到洛阳与杜甫相会,结下友谊。随后又同游梁、宋故地,这时高适也赶来相会,三人一同往山东游览,到兖州不久,杜甫西入长安,李白南下吴、越故地。这首诗就是他行前写的。这已是离开长安后的第二年。政治上的失败使他胸中块垒难消,这首诗便是他的“发愤之作”。
天姥(mǔ )山,位于浙江省新昌县东南30公里,由拨云尖、细尖、大尖等群山组成。景点有会墅岭、古驿道、天姥龙潭、万马渡、桃源仙境等。唐李白、杜甫等追慕前贤高情,留下了《梦游天姥吟留别》《壮游》等千古绝唱,遂使天姥山成为人们无限向往的神奇仙景。1993、1994和1999年,三次国际唐代文学和唐诗研究会在新昌召开,海内外130多家报刊杂志都报道了新昌天姥山胜景,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的声誉和地位。
天 姥 山天 姥 山
梦游天姥吟留别梦游天姥吟留别
诵读诵读
给画线字注音
瀛洲           
天姥    
剡溪
渌水    
脚著谢公屐  
石扉  
澹澹  
訇然  
魂悸  

yíng
shàn

zhuó   jī
fēi
dàn
hōng


烟涛微茫信难求
云霞明灭或可睹
势拔五岳掩赤城
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
 
的确、实在
拔,超出 压倒
凭借
有时
向东南,作状语
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
訇然中开
失向来之烟霞
古来万事东流水
虎鼓瑟兮鸾回车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
使……颤栗;使……惊
用作动词,下雨
在中间
向东,作状语
此前的梦境中,原来
低头;侍奉
名作动 弹奏
整 体 感 知
1、诗人是通过什么方式向朋友告别的?
2、填空:
入梦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由现实转入梦境的过渡句是________
由梦境转入现实的过渡句是_________
体现留别目的的诗句是:
揭示全诗主题的两句诗是 ____________
——借“梦游天姥”及抒发梦后感慨的方式
海客谈瀛洲,……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
忽魂悸以魄动……失向来之烟霞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使我不得开心颜
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理清文章思路
梦前——梦中——梦醒
梦前:
入梦缘由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赏析诗歌
叙述
海客谈瀛洲,
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
云霞明灭或可睹.
瀛 洲 难求
天姥 可睹


映衬
航海人谈起瀛洲,大海波涛渺茫确实不易寻求;吴越一带人谈起天姥山,云霞忽明忽暗(天姥山)有时可以看到。
天姥连天向天横,
势拔五岳掩赤城。
赤城:
山名,在现在浙江天台北,山上赤石罗列,远看好像红色的城,所以叫赤城。
天姥山仿佛连接着天遮断了天空,(它)山势高过五岳,遮蔽了赤城山。
天台四万八千丈,
对此欲倒东南倾。
天台山虽高四万八千丈,对着天姥山,(却矮小得)象要向东南方倾倒一样。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1、为何从“瀛洲”谈起?
2、天姥山的特点是什么?
3、运用什么手法来表现天姥山的特点?
把神山和天姥山并提,起陪衬作用,表现天姥山的神奇色彩。瀛洲是海上仙山,虚无缥缈,无法到达;天姥山是地上的高山,确实存在,可以前往探访,使人顿生神游天姥之念,为下文入梦作铺垫。
高大、巍峨
夸张、衬托、正侧面结合
思考
“连、横、拔、掩、倾”五词运用夸张手法来表现山之高。
拿五岳、赤城、天台来衬托天姥的雄峻巍峨
三山五岳:
三山是传说中的蓬莱、方丈、瀛洲;五岳指泰山、华山、衡山、嵩山、恒山。五岳各具特色:东岳泰山之雄,西岳华山之险,南岳衡山之秀,北岳恒山之奇,中岳嵩山之峻。五岳是远古山神崇拜、五行观念和帝王封禅相结合的产物,它们以象征中华民族的高大形象而名闻天下。
拓展知识
第二课时
梦游天姥吟留别梦游天姥吟留别
中岳嵩山
主管土地户口、赋税财政的是户部
工部
泰山
思考:梦境中共描绘了几幅图景?
剡溪美景(月夜渡湖图)
天姥奇景(山中日出图
山中夜景图)
洞天仙境(傍晚仙聚图)
梦中
梦中奇景
描写
我欲因之梦吴越,
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
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我想根据这(传说),梦游一趟吴越之地(天姥山),梦中,一个夜晚飞度过月光映照下的镜湖。
湖上的月光映照着我的身影,送我到剡溪。诗人谢灵运游天姥山时住宿的地方现在还在,清澈的溪流水波荡漾,山中的猿猴叫声极为凄清 。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
剡溪美景
思考:
选取哪些意象?
意境如何?
心情如何?
剡溪美景
(月夜渡湖图)
意境:静美、清幽、宁静
湖月梦景
意象:湖月、渌水、清猿
心情:内心惬意、自足
炼字
品味重点字词:飞、照、送。
“飞”“送”两字先后运用了夸张和拟人的手法,“飞”可见速度之快,生动地表现了诗人梦游路上那种急切、兴奋、轻快、神往的心情。“照”字写出了明月与人如影随形,人与自然和谐一体,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眷恋。
明确:李白借谢灵运来写自己,也表达了自己要效仿谢灵运寄情山水、鄙弃俗世。
2、诗人为何提到“谢公”?
谢灵运是南朝时期著名的山水派诗人,他热衷政治仕途,但很不顺利;后来他干脆辞官,领着僮仆门生几百人游山玩水,以排遣政治上的不满。
天姥奇景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脚著谢公屐,
身登青云梯。
(我)脚穿谢公游山时穿的木屐,亲自攀登直入云霄的天梯(高峻陡峭的山路)。
山中日出图
上到半山腰就看到从海上升起的太阳,听见天鸡在空中啼叫。
诗人用什么手法写出了天姥山什么特点?
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明确:手法——夸张
特点——高峻、雄奇、壮美
半壁见海日,
空中闻天鸡。
情感——壮丽雄奇的景象,预示以后的 前途一片光明,豪壮的图画中,洋溢着他 凭诗才受宠后短暂的得意之情。
千岩万转路不定,
迷花倚石忽已暝。
千岩:
万转:
迷花:
重叠的岩。
山路弯曲不断。
被花迷住。
山岩千折百转,石道弯弯曲曲,不知道拐了多少个弯,(我)迷恋着花,依倚着石,不觉天色已经晚了。
诗人运用什么手法,写出天姥山景的什么特点?
正面、侧面描写
雄奇壮观、美丽迷人
借助哪些词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迷”、“倚”“忽”等词表现了诗人为天姥胜景所陶醉,乐而忘返。
熊咆龙吟殷岩泉,
栗深林兮惊层巅。
殷:
栗:
惊:
用作动词,震响。“殷岩泉”即“岩泉殷。”
使------战栗,形容词作使动词。
使------震惊,形容词作使动词。
岩泉发出的响声,像熊在怒吼,龙在长鸣,使幽静的树林战栗,使层层山岩震惊。
诗人运用什么手法,写出天姥山景的什么特点?
夸张
阴森恐怖
山中夜景图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青青:
澹澹:
黑沉沉的。
水波摇动的样子。
乌云黑沉沉啊要下雨了,
水波荡漾升起阵阵烟雾。
山中夜景图
森然恐怖、风雨欲来的描写,仿佛让我们看到了宫廷生活的明争暗斗、冷酷无情。
句式有什么特点?
楚辞句式,使节奏变化,增添浪漫主义色彩。
课内讨论:
1、诗人登上天姥山之后见到了哪些景象?有何特点?
明确:海日、岩路、花石、岩泉、深林、层巅(山峰)、云欲雨、水生烟
雄奇壮观
2、写这些奇幻的景象有什么作用?
作用:烘托下文的仙境描写,为篇末抒情蓄势。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洞天仙境(傍晚仙聚图)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霹雳闪电大作,山恋崩裂,轰隆一声,通向神仙洞府的石门打开了,在一望无边、青色透明的天空里,显现出日月照耀的金银楼阁。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这里为什么变成四字短句的形式呢 有什么作用吗?
1、节奏鲜明,铿锵有力,充分表现了打开天门的雄伟气势。
2、从昏暗恍惚到惊天动地,前者烘托后者,形成一个由低沉到高昂的波澜,为下文渲染了神奇的背景。
霓为衣兮风为马,
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
仙之人兮列如麻。
许多神仙纷纷走出来,穿着彩虹做的衣服,骑着风当作马,老虎在奏乐,鸾鸟在拉车,排列的仙人像麻一样数不清。
他们在干什么?
也许这是一次幸福、欢乐的盛会,所有的与会者都在那里亲切地交谈,兴高采烈地举杯痛饮,像人世间的朋友们欢聚在一起。
诗人从哪几方面描绘洞天仙境?仙境有什么特点?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从洞天内空间环境陈设,仙人衣着举止,
虎鸾吹奏驾车三方面。
特点:富丽堂皇、辉煌神奇、热闹非凡、瑰丽多姿、迷离恍惚、光怪陆离。描绘这样的仙境,表现了诗人向往自由极乐的神仙生活,厌恶黑暗、丑恶的现实。(仙境美妙反衬现实丑恶,向往神仙就是厌恶黑暗现实)
作者描绘洞天一个什么场面
场面:群仙相聚
思考:整个梦境描写体现李白诗歌一个什么特点?作者描写梦境有何用意?
特点:想象奇特.
用意:作者虚构了一个充满幻想,五彩缤纷的神仙世界并与丑恶的社会现实对比,从而表达对美好生活之向往,对丑恶现实之鞭挞。
梦醒了

梦醒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悸: 嗟:
心惊
感叹
忽然心惊梦醒,一声长叹,枕席依旧,刚才梦中所见的烟霞云雾却消失了。
诗在梦境的最高点忽然收住,急转直下,由幻想转到现实,仿佛音乐由响彻云霄的高音,一下子转入了低音,使听者的心情也随着沉静下来。
梦醒后这几句展现出诗人怎样的情绪?
梦幻破灭后的失意、惆怅。
“长嗟”是长叹的意思,那么诗人在叹息些什么?
叹梦境之不长;叹现实之苦闷;叹人生之变幻,所有的梦都破灭了。
忽 恍 惟 失
这几个词生动写出了惊醒之后不知所处、怅然若失的情状,表现出作者面对现实的无限伤感苦闷之情。
你认为哪些词语特能反映出诗人梦醒后惆怅的心情?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表崖间,须行
即骑访名山。
世间赏心乐事也像这样虚幻,自古以来许多事情像东流的水一样一去不复返。告别你们东鲁诸君,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回来?暂且把白鹿放养在青青的山崖间,等到要行走的时就骑上它去访问名山。
提问:面对现实,作者禁不住长嗟短叹。“世间”两句,抒发作者怎样的感慨
明确:无可奈何的自我解脱,表达了世事无常、人生如梦的感伤情绪。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哪能够低头弯腰伺候那些有权有势的人,使我整天不愉快呢!
提问:“安能”两句表现出诗人什么性格和精神?
明确:蔑视权贵、傲岸不羁的性格。与当时的恶势力势不两立、决不妥协的反抗精神。
世事虚幻无常,人生如梦,
行乐须及时的消极避世思想。
傲视权贵,追求自由。
局限性
进步性
情感
梦游之吟
世事痛苦(及时行乐)
追求乐土
蔑视权贵(敢于反抗)
豪迈气概
直抒胸臆
留别。借“梦游天姥”抒发感慨,向东鲁朋友及自己人生过去告别,以诗明志。
梦游天姥
主 题
本诗描写作者自身对梦境中天姥仙境美景的向往,表现了作者憎恶现实、蔑视权贵、敢于反抗的斗争精神和向往自由、追求乐土的美好愿望。
艺术特点:
1、想象丰富:通过描绘梦境,借助仙界的幻境,展开了丰富的想象。诗中所写的,是梦游而不是真游,却又以现实为基础。天姥山神仙的出现,是作者对美好世界的企盼。描绘的仙人仙境,活灵活现,栩栩如生。
2、构思新奇: 歌颂洞天之美丽,以揭露唐王朝的丑恶,抒发对天姥的追求,以显示对权贵的憎恨;本为惜别而赋诗,却写游访名山胜景,表明自己目前和今后的志向追求,别开生面。
个 性 化 的 浪 漫
1、与一些人写得遇仙人纯系偶然,是仙人对自己的恩宠不同,李白开篇就说明他寻访仙境是主动的,是蓄谋已久的,他已探知瀛洲难求,但不肯罢休,再次访得越人,把全部热情投给了天姥山。
2、与一些人只敢觐见一二仙人的奢望不同,李白竟调来“如麻”的仙人,一时祥云纷纷日月生辉,分明是仙家盛会。
3、与那些凡夫俗子只敢远瞻不同,李白让自己登上天姥山后,“洞庭湖天石扉,訇然中开”,反倒是仙境礼遇作者而隆重敞开。
在人间一身傲骨的李白,到了神仙世界没有丝毫自惭形秽。这是因为李白认为自己本就属于神仙世界,既然地上人俗世丑陋不堪,“谪仙”当然应该重返仙界。
嫉恶如仇、狂放浪漫。
梦境
不事权贵,坚守初心
入梦之因
出梦之叹
梦度镜湖
梦游天姥
梦入仙境
梦醒长嗟
雄伟高大超凡脱俗
安 能
摧眉折腰



魂飞剡溪
着屐登山
洞天仙境
魂归枕席
凄清幽静
壮美雄奇
神奇壮丽
和睦陆离
憎恨现实
苦闷惆怅




留别
现实
梦境
现实
作者所描写的梦境体现了诗人的什么风格?这种风格在他其它诗歌里是否有所体现?请举例。
明确:大胆的夸张,奇特的想象,
集中体现了浪漫主义风格。
秋浦歌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夜宿山寺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将进酒《节选)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幕成雪。
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