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7 第一单元“学习仿写”(八下)-部编版八年级语文单元同步作文教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专题07 第一单元“学习仿写”(八下)-部编版八年级语文单元同步作文教学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8.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0-31 09:44:29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7.部编八下语文第一单元“学习仿写”同步作文教/学案
【话题导入】
仿写就是仿照例文的立意,构思,布局,表现手法等进行作文训练的方法,也就是仿照例文的样子写作文。一般来说,作文由不会写到会写,由写不好到能够写好,都要经过由仿写到创作的过程。
这种写作训练的方法古已有之并且非常重视。翻看那些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不乏模仿借鉴别人的结果。如王维模仿了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写成了《桃园诗》;王勃模仿庾信的《马射赋》中的“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作“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宋代诗人林 模仿江为的“竹影横斜水清浅,桂香浮动月黄昏”作“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毛泽东的“我欲因之梦寥廓,芙蓉国里尽朝晖”是模仿借鉴了李白的“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鲁迅的《狂人日记》在格式、艺术上都基本与果戈里的《狂人日记》相仿;巴金的《家》、《春》、《秋》,茅盾的《子夜》都有《红楼梦》的影子……不仅如此,许多第一流的外国作家起初也都经过模仿阶段,如莎士比亚起初模仿英国旧戏剧者,布朗宁起初模仿雪莱,陀思妥耶夫斯基和许多俄国小说家都模仿雨果。
美国著名的科学家富兰克林也曾谈起自己是如何学习写作的:首先,在书报杂志中随便找出一篇篇文章的小片段,耐心地读,达到要背熟的程度,然后拿起笔进行不断地仿写,如此练了一个阶段,然后筛选古今中外的名篇精粹,读、默、背之后照上述办法仿写,所不同的是,这次中反复仿写,写完一遍对照一次原文,一直练到和原文大致相似为止,然后,再重新挑选一篇文章……最后,他获得了极大的成功。
由此可见,古今中外的文学名人大多有着先模仿学习再超越前人的文学创作历程。大师们尚且如此,我们中学生更是概莫能外了。
【目标要求】
1.能研读优秀作品,从中提取值得模仿、借鉴的内容,确定仿写点。
2.掌握仿写的方法及技巧。
3.阅读自己喜欢的文章,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仿写点,恰当仿写,提升写作能力。
名家领航
新桃花源记
沈文涛
武陵人自桃花源返,即口授亲遇,代代口耳相传。至其百代之孙,慕其仙境之奇而寝食难安,唯思再入桃源,以慰其好奇之心。(交代缘由,引出下文。)
一日,划船缘溪而行,竞见先祖所志,乃循之前行。约半日,果至桃花林,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美景历历在目。渔人甚喜,乃穷其林,舍船从村口入。(紧承上文,依据原文,交代“渔人”是怎样抵达桃花源的。)
村人见渔人来访,甚疑。内有长者曰:“汝何人也,何以至此地?”渔人笑曰:“祖先传言,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激湍,映带左右,美不胜收也。吾奇此地之异境,故访。” (于一问一答中,再次交代了“渔人”的身份与此行的目的。)
长者亦笑曰:“汝但知此地之美,不知此地之奇也。” (以老者的“笑曰”引出下文《桃花源记》中未载之“奇”。)
渔人乃疑,曰:“汝何为此言?”
长者略有所思,曰:“据传尝有一碟状物从天而降,其来时通体金光,山崩地坼,然须臾间竟不知其所踪。而后怪异之事接踵而至,病入膏盲之人转危为安,失明之人亦重见天日。万事平和,风调雨顺,此地竟成无灾无难之地也。” (写桃花源人的天降之福,为下文的叙述和议论做铺垫。)
渔人大惊,乃曰:“奇哉!奇哉!此乃世上天赐福于汝等也。” (以渔人之“惊”“曰”呼应桃花源长者所述之“奇”。)
谈笑间,已至午宴时分。村人设酒杀鸡作食以待之。宴间,渔人见其美酒乃“杜康”,突发感慨:“老子曰,‘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此地无灾无难,乃天赐之福,然汝等衣乃麻衣,酒乃‘杜康’也。殊不知世间早已万象更新,衣装为绫罗绸缎,美酒为‘女儿红’也。再观席间蔬果,青菜糙如草,苹果青又小,葡萄淡而无味,已不保早年之鲜美汁醇。殊不知外界蔬菜瓜果已嫁接繁殖,美不胜食也。此地阡陌不连通衢,简帛不改纸墨,汝等闭塞至此,想来百年之后定为世所汰也。此乃大祸也。吾劝汝等开山门,举村迁外。” (通过渔人于午宴席上的“突发感慨”,揭示桃花源人生活水平和生产方式落后的根本原因。)
长者曰:“但求果腹蔽体,不求富贵。吾等愿终老于此,誓不外迁。” (老者的话,道出了一些固守落后生产方式的人的心声,很具有代表性。)
曰:“也罢,吾随汝愿,然若有愿往者,天明可尾随吾后。” (渔人所言合乎情理,没有强人所难之嫌。)
翌日,雄鸡破晓,渔人划船而返。
正行间,忽闻其后隐隐有哭声,回首但见一束发少年哭于林间,乃上前,问其缘由。(情节再起波澜。)
少年曰:“吾本愿随汝外迁,然不知此荆棘甚多,吾寸步难行也。”
渔人叹曰:“吾尝闻‘岁不寒无以知松柏,事不难无以知君子’。汝竟为此等小事而烦,吾劝汝还。”
“何也?”少年竟怒。(“怒”是因为少年不满渔人劝其“还”。)
渔人曰:“汝已至束发之年,竟不知从来好事天生险,自古瓜儿苦后甜,而世之难事如天之星辰,若以荆棘为难,外迁汝将举步维艰。”
少年闻之,竟惧而复还。(少年最终“复还”是缘于听了渔人所言之后而产生的“惧”。)
渔人乃叹:“世人皆怨灾恨难,然不知‘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借渔人之口表达了深刻的主题。)
今观桃花源,无灾而人不成君子,无难而世不更新,闭塞于内,如温室之苗,终为世汰。故知水不动则腐,枢不转必蠢,为今之计,须打开山门,知晓天下,迎难而上,锐意革新,方可奔小康。” (立意翻新,原文所记令人向往的桃花源,在作者笔下却成了自我封闭、自甘落后的典型。)
返家,乃作此记,为后世之鉴。(文末交代写作目的。)
评点
受陶渊明《桃花源记》启发,作者仿其语言表达方式,以文言文写就一篇“新记”。文章的前半部分的对话与午宴的描述,可以说是作者有意识地脱离开原文为表达主题而设置的情节,当然也是为后半部分新主题的揭示而作的铺垫;当这个铺垫达到火候时,一个少年的突然出现将故事推向高潮。渔人与少牟的对话的象征意义自不待言,其目的是为了含蓄地表达桃花源人与今人的外在和内在的区别,以此反衬出今人的锐意进取、与时俱进。外在如“束发少年”、内在如“惧而复还”等。文章结尾,作者借渔人之口表达了深刻的主题,是为“卒章显志”。
迅哥回家
樊晓薇
我冒着严寒,回到了相隔三千余里、别了数十年的家乡。(仿照鲁迅小说《故乡》首句,开启下文。)
回家乡的时候是深冬,天气很冷,冷风吹进机舱里,凉飕飕的,我不禁打了个寒战。渐近家乡时,竟然出太阳了,阳光照在身上,暖暖的。我向机场外望去,路上车来车往的,公路两侧都盖起了楼房,楼前楼后种着各色的花草,真美!这是我的家乡吗?太让我吃惊了。(回乡的时间同为秋天,与原文不一样的是出行的方式和所见之景却迥然不同。)
我所记得的家乡全不如此: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丝生机。我的家乡变化真大,人们现在都住上了楼房,甚至有了自己的别墅和小汽车。(于对比中突出家乡变化之大。)
我努力回想我家的位置,却又完全没了印象。这时,只见一个中年男子举着一个大牌子,上面写着“欢迎迅哥回家”。我迟疑地走上前去。中年男子热情地拉住我的手,说:“您是迅伯伯吧?我是水生。我是特意来接您回家的。”水生竟然开着桑塔纳来接我,这小子发财了,我想。“闰土哥好吗?家里怎么样?”刚坐上车,我就急切地问。“好,好。都好着呢。您还是看看家乡的实际变化吧。”水生的笑声洒了一路。(从“洒了一路”的笑声中,可见水生抑制不住的欢快之情。)
家乡变成了一座小城市,弄得我晕头转向的,要不是水生的指引,我恐怕连家也找不到了。汽车在宽阔的公路上疾驶,最后在一家餐厅前停下。原来水生开了一家餐厅,就是当年的“咸亨酒店”。可是店面已装修一新,原先的曲尺型柜台不见了,改成了一溜吧台,里面放着精美的酒和精致的洒具。餐厅里的人还真多,一共八九十张桌子,只有几张桌子上没有人,可是桌子上已经摆放了“预约牌”。(水生成了“咸亨酒店”的新主人,生意做得红红火火,难怪水生那么高兴。)
我刚坐下,一个满头白发、脸色红润的老者从里面出来了。他一把攥住我的手,嘴唇哆嗦着,张了张嘴,叫道:“迅哥,你可回来了……”边说边流下了两行热泪。他就是闰土。闰土脱下了破旧的长袍,穿着崭新的中山装,我都没认出他来。“闰土哥,家乡的变化太大了,快给我说说。”“全靠党的富民政策啊。这几十年的变化,咱哥俩说上三天三夜也说不完。先是包产到户,接着是经济搞活,水生非要做买卖,我一想到那么多的税,他能发财吗?我百般阻拦他。他总说现在和以前不一样了。儿大不由爷,劝了几次,不顶用,就由他折腾去。没成想,这小子竟有两下子。他开饭馆两年不到,竞盘下了咸亨酒店。这不,家里还添了小汽车。现在咱农民和以前可不一样了。国家免了农业税,给农民也上了合作医疗,农村孩子上学也不交学杂费了……”我几次要插嘴都没插上。闰土哥,这才是我那可爱的闰土哥啊!(运用人物的神态、语言描写表现生活在当今社会终于过上好日子的闰土又有了说不完的话。)
透过窗户,看见对面开着“西施豆腐馆”,我不禁想起了豆腐西施——杨二嫂。以前她是我家邻居,每次去我家,临走时总会顺手牵羊地拿走一些东西。(触物及人,紧扣《故乡》原文对杨二嫂曾经的所为作一简介。)
听闰土哥说,现在她开了一家规模很大的“西施豆腐馆”,做的七彩豆腐都卖到了省城了。我不由自主地走到她的豆腐馆。现在的杨二嫂打扮得光彩夺目的,她见到我很热情。忆起往事,她不好意思地说:“迅哥,以前…….以前……我也是没办法。你不要放在心上,以后,你天天来。豆浆、豆腐、豆腐脑,随便吃。不要钱的啊!”“老板娘,50斤七彩豆腐。”豆腐西施去忙了。望着店里来来往往的人,我想:豆腐馆里的生意真不错。(通过人物的语言及自己的所见所闻,表现生活在当下的杨二嫂不同以往的精神面貌。)
这次不走了,我决定。(结尾既出人意料又合乎情理。)
评点
作者可谓仿编故事的好手,这篇现代版的《迅哥回家》一改《故乡》中阴暗、惨淡、悲伤的调子,为我们畅想了社会主义好的时代奏呜曲。《故乡》中的主要人物,在这篇丈章中以新的精神风貌出现,尤其是闰土和豆腐西施,生活的富足,使他们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字里行间洋溢着对时代和社会的变化的自豪感和无比的赞美。全文构思新巧,令人称道。
思维发散
仿写有多种方式,可以选择课文中的一个片断,或模仿其中的修辞手法描写一个场景,或借鉴其心理活动刻画写一个心理描写片段,也可以选择一篇课文,或模仿结构特点,或模仿其表现手法等,写一篇作文。具体行文时可以考虑从以下几种角度切入:
1.仿《安塞腰鼓》写一个活动场面,如:
一片锣鼓喧天。他们站在一方村落前,质朴如村中大片的黄土地。凛冽的东风扬起一片尘土,也抚起了他们的头巾。他们因寒冷而紧绷的脸上显着沉着,安稳,泰然自若。高举的手中攥着锦缎布狮,呆呆的,毫无生气。
但是,看!
一舞起来就陶醉了,沉迷了,忘乎所以了!十几条锦缎布狮在他们的手中舞起来了,如一片连绵不断的彩浪,翻涌在你的面前。银蛇一样,激情地跳跃;水车一样,疯狂地盘旋;群马一样,自由地奔驰;波浪一样,汹涌地起伏。热闹的村落,舞出一场多么壮观,多么热烈,多么奔放的节目——舞狮!
这舞狮,使僵硬的土地立即变得炙热了,使安静的村落立即变得热闹了,使平淡的日子立即变得红火了。
2. 仿《社戏》“两岸的豆麦……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写一处景致,如:
黄浦江畔,炫目的霓虹灯闪烁着扑朔迷离的光彩,静静地倒映在波光粼粼的江面,迎面而来的风儿,夹杂着华贵慵懒的气息,一座座古老的或崭新的、中式的或新式的建筑,便笼罩在这亦真亦幻的光彩中。纷繁的街道,掺杂着多少的喧哗,才汇成如此喧闹的声响。夜里本该是万籁俱寂的沉寂时刻,霓虹灯却散发着似乎比阳光还耀眼的光芒,街道却散发着似乎比集市还喧闹的声响。
路两旁建筑楼上的霓虹灯一闪一烁,带着夜晚特有的神秘。向前望去,马路上成千上万的路灯汇成了一条光芒四射的巨龙,一直向前延伸着,我似乎能看到它吐着橘红色的舌头,吞噬着周围的黑暗,一辆辆汽车飞驰而过,带起了一阵尘土。这时空气中就会有一股尘土的气味。偶尔也会有一阵短暂的堵车,这时只要听听那此起彼伏的鸣笛声就可以知道这座城市的夜晚有多么热闹了。
3.仿《最后一课》中的心理活动描写写一个心理活动片段,如:
我正想着怎样回答爸爸时,忽然听见爸爸又再说我了。天啊,如果我能把语文再学好一点,再多积累一些词语,并能把那些词语连成一句完美的句子,用词也很恰当,那么我愿意拿任何条件交换,可是我还没说话,就已经不知道应该怎么辩驳了,只好呆站在那里听爸爸的教训,心里十分委屈,也不敢看爸爸的眼睛。
4.仿《济南的冬天》中的一处描写,写一个片段,如:
冬天的太阳对上海格外偏爱,照得人心头暖烘烘的,照开了人们脸上的笑容。上班族们哼着轻快的歌,高兴地去工作;老人们乐呵呵地坐在院子里唠叨家常,整理老家当……
生活在上海,冬天粉装玉砌的白雪世界是无缘相见了,偶尔,从天空飘落的零星雪花,时而夹杂着丝丝细雨,为这座城市增添一份妖娆,这足已使上海人兴奋好一阵子了。有时人们无法分清那纷飞落下的是雪还是雨,但感受到的不是寒冷,而是一份特别的美丽和一种小小的雀跃。可爱的上海人总想假装憋气,对外地人埋怨:“这地儿真没劲,老不下雪。”却又总也藏不住心府里的快乐与骄傲。
5.仿朱自清的《春》)写一篇作文,如:

盼望着、盼望着,炎热的酷暑终于过去了,秋天的脚步近了。
一切都是秋高气爽的样子,天高了,云淡了。果子熟起来了,蛐蛐儿的叫声响起来了,天气凉爽起来了。
小草并没有完全从大地中消失,仍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片一片
满是的。孩子们跑着,跳着,翻几个跟斗捡几个落下的果子互相投掷着,比赛着谁投得更远、更准。风凉丝丝的,草绿绿的。
桂树、枫树、常青树,带着苍郁和深沉的格调和各具特色的气质,展示着风采,金子般的黄,玛瑙般的红,翡翠般的绿,宛如画家精心绘制的画卷。鸟儿为迁移忙碌着,蚂蚁正在收集冬天的口粮。雏菊、一串红、矮牵牛,一眼望去遍是的:橘黄的,紫红的,争奇斗艳,铺在花坛里,像地毯,还迎着秋风微笑呢!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不错的,它将变作春泥滋养着大地,毫不眷恋枝头的繁华。秋雨落在红叶和黄叶以及掺着绿与黄的彩叶上。豪华的枫叶,精致的常青叶,普通的梧桐叶……它们在秋雨的洗礼下变得更加艳丽。
树上的果子渐渐成熟了,田里果农也更忙了。城里乡下,工人学生,儿童老人,一个个都出来欣赏美景了,放松放松心情,观赏观赏秋色,采集采集标本,各做各的一份事去了。“一份耕耘,一份收获”,辛勤努力,换来了收获,充满了喜悦。
秋天像色彩之神,使植物的色彩渐渐变浓。
秋天像丰收之神,为人们带来了累累的硕果。
秋天像欢乐之神,为人们带来了丰收的喜悦。
6.仿写朱自清的《背影》写一篇作文。
我离开父亲已有多年了,但是父亲的背影一直留在我的记忆中,每次想起父亲的背影,我心里就感到特别温暖。
那年冬天,雪下得非常大,厚厚的积雪堆压在树枝上,快把树枝压断了。
那天早晨,我起得很早,像往常一样准备去上学,可我走出门,手就冻得直发抖,父亲见了,马上从箱子里翻出一副用毛线编织而成的手套,父亲牵起我冰冷的小手,说:“快戴上,别冻坏了手。”我兴奋地背起书包拿着伞就去上学了。路上,雪一直在下,而且越下越大,寒风像刀子一样割在我的脸上,走出门没几步,我冷得哆嗦,回头看了看背后的雪地,无意间一个熟悉的身影向我跑来,原来是父亲,父亲没打伞,头上积满了雪。父亲二话没说,直接给我披上一件厚厚的外套,然后咳嗽着对我说:“天冷,再多穿一件衣服,这样更暖和些。”说完,父亲转身就走了。我望着父亲,只见父亲突然又停了下来,又跑到我跟前说:“算了,你—个人走我不放心,还是我送你去学校吧。”我和父亲共撑一把伞,父亲牵着我的手,艰难地向学校走去,伞外是纷纷扬扬的大雪,一片片雪花直压下来,不一会儿工夫,伞上的积雪也有厚厚一层了,走到校门口,父亲停下来对我说:“进去吧,好好读书,别受冷了。”接着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皱巴巴的一元纸币放在我手上,然后转身就走了。我望着父亲在大雪中渐渐消失的背影,眼晴一下子湿润了,泪水在眼里直打转。那年冬天,我一直在父亲的陪伴下上学、放学,整个冬天都不觉得寒冷。
升人初中,我学习的负担也越来越重,功课常常要做到很晚,那天夜里,快10点钟了,我还在写作业,突然,门被轻轻地打开了,父亲站在门口,手里端着一杯热腾腾的牛奶说:“好了吗?早点睡,这杯牛奶很热,快喝吧。”我赶紧起身,接过父亲手里的牛奶,喝了几口,只见父亲很是欣慰,我又回到书桌前赶紧写最后一道题。就在我抬头的一刹那,父亲还站在门口,我说:“爸,你先睡吧,我马上好了。”说完,父亲转身要走,这时我看到了父亲的背影,突然发觉父亲的背有点微微弯曲,头上有几根银丝在灯光下闪烁。我望着父亲的背影,又一次掉下了眼泪,泪水一滴…滴地滴在我的作业本上,我赶紧写完作业,整理好书包,爬到床上,可是我在床上却翻来覆去也睡不着,想起父亲这么多年来的辛苦付出,我竟一点也没有察觉到,实在是有点于心不忍。
直到有一年,我来到另外一个城市,离开了父亲,从那以后我再也没见过父亲的背影,可是父亲的背影一直在我脑海里浮现着,每到夜深入静,我独自一人写作业时;眼前总会浮现父亲在雪地中的背影,此时,我会感到无比温暖,学习的重担和压力一下子烟消云散了。
【写作点拨】
具体来说,学习仿写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读懂悟透范文,深入剖析亮点
范文是仿写的样板,它可以直观形象地告诉我们怎样通过语言文字写人记事、状物描景、议论抒情,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而能不能从范文中学到一定的写作方法和写作技巧,关键在于能否读懂悟透范文。读懂范文,就是从词句、大意、所反映的主题等方面明白范文所要阐述的中心思想,然后对范文的取材、立意、结构、情节、表现手法、语言等进行深入剖析,找到范文的亮点,弄清楚范文到底好在哪里,哪些方面值得自己模仿,这样才算做到读懂悟透了范文,才能有的放矢地去仿写。
二、梯度训练,循序渐进
仿写应该遵循词句-段落-整篇这个梯度,由简单逐渐增加难度,循序渐进,稳扎稳打,切忌操之过急,欲速而不达。通常情况下,学习仿写应按照以下三步骤进行;
1.词句仿写
词句仿写其实在小学阶段已经接触,我们中的很多人已经掌握了这种仿写方法,但对于还没有掌握词句仿写技法的同学来说,还是应该从词句人手,打好基础,再进入段落和整篇文章的仿写。仿写词句,首先要积累词句。这就要求我们的阅读积累要达到一定的量,在阅读中画出文中精彩的词句,并反复诵读,感受美感,使这种美深扎于心灵深处,这对仿写和之后的创新都是有很大帮助的。
仿词句,求形似,外部形态、形式上逼真了,仿写就到位了。
2.段落仿写
有了仿写词句的基础,仿写段落其实就不难了。只要明确段落所要表达的中心,再把表达中心的句子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放到一起,一个段落就成了。所以,仿写段落首先要把这个段落要表达什么样的段意弄明白,再根据这个段意仿写句子。仿写段落当然也要理清条理,按照从上到下、从远到近或从外到里这样的顺序写,段落所表达的中心思想才能是明确的,否则会给人很乱的感觉。我们看下面的例子:
例句:当你身临暖风拂面,鸟语花香,青山绿水,良田万顷的春景时,一定会陶醉其中;当你面对如金似银,硕果累累的金秋季节时,一定会欣喜不已。你可曾想过,那盎然的春色却是历经严寒洗礼后的英姿,那金秋的美景却是接受酷暑熔炼后的结晶。
仿句:当你置身郁郁葱葱,碧空万里,百花争艳,万类竞绿的热烈夏季中时,一定会发自内心地赞叹;当你忘情于白雪皑皑,银装素裹,梅花吐芬,一片素洁的纯洁冬季时,一定会物我两忘。你可曾想过,那热烈的夏景,却是在烈日骄阳似火下成长;那凌寒的梅花,却是在萧条肃杀的酷寒中绽放。
这个片段的仿写拟人生动、用词精妙,描写出了春秋两季的美丽景物,并以此引申出美好景物都是经历了艰难困苦、百炼成钢的。
仿段落,求神似,要表达出所写事物给人带来某种情感。一个仿写的段落读下来,能带给人想去亲身体验的冲动,这个仿写就成功了。
3.整篇仿写
整篇仿写,不仅要借鉴语言,还要对文章的立意、结构布局和表现手法等做到心中有数。
立意很重要,仿写要求神似,说的就是立意。 《背影》一文所表现的“父爱”是表层,父亲深爱儿子、儿子眷恋父亲,理由有两个:一是祖母去世,父亲失业;二是父亲心灵上蒙上了一层悲凉孤凄的阴影。其立意是想通过表达父爱让读者看到更深层次的东西。有一同学仿《背影》时这样写: “我睁开熟睡的眼睛,看着母亲端着发着微弱淡黄的光的油灯微笑着轻轻呼唤我,她美丽的身影映在墙上,她的眼睛弯得像月亮,虽然我在这破屋中很冷,身旁灶上的锅里冒着白白的水汽,可我分明感觉到母亲的微笑竟然像火炭那样温暖……”这个立意的仿写是成功的,写出了贫穷寒冷中的母爱是如此温暖、细腻、真挚感人,让读者对母亲、对“我”产生怜爱与感动。
结构仿写主要是指整篇文章的结构仿写,比如范文用的是“总分”结构,仿写时也可以按照这种结构谋篇布局。表现手法包括借景抒情、托物言志、以小见大、欲扬先拼实结合、以动衬静、象征、渲染、烘托等,仿写时学习范文的表现手法,可以使仿文与范文的意境相近。
整篇仿写,求形神兼备,既要有外形上的相似,又要用表现手法、语言艺术的技巧刻画鲜明的形象,突出主题,给人深刻的印象,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三、随时随地仿写
除了对课堂上学到的范文进行仿写练习外,我们还要结合课外阅读和生活进行随时随地的训练,才能实现从仿写到有创意地表达的过渡。其实这也是对课堂上所掌握的方法的一个运用和巩固。多读课外书,能够开阔视野,积累经验。但光读不写是一种资源的浪费。 “多读心中有本,勤写笔下生花。”在多读课外书的基础上,仿写优秀的文章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要随时仿写。每当读到感觉特别好的文章或段落时,应主动及时进行仿写,这种趁热打铁的做法对提升仿写能力非常有帮助。
二要随地仿写。仿写还要与生活中的活动相结合。比如,参观、游戏、游览时,可以把自己观察到的、听到的、想到的,结合学到的文章词句,及时说出来或记下来,这也是一种很好的仿写方法。
三要有创意地仿写。比如对故事进行新编,应在保持与原“故事”中人物的言行、性格以及语言风格相吻合的基础上,抛弃俗套,相机变形,用旧瓶装新酒,从而“新编”出别有天地的故事。
总之,仿写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只要坚侍,一定能做到融入情感的再创造。
【经典示例】
好句
★枯草支支直立,有如铜丝。一丝发抖的声音,在空气中愈颤愈细。(节选自鲁迅《药》)
★那樱花一球球,一串串,白的像雪,红的像霞。(节选自刘白羽《樱花漫记》)
★我在朦胧中,眼前展开一片海边碧绿的沙地来,上面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节选自鲁迅《故乡》)
★一挂瀑布从石隙吐出来,吐出来的地方石势突出,所以瀑布全部悬空,上狭下宽,高大约十丈。(节选自叶圣陶《记金华的两个岩洞》)
★峡顶上一道蓝天,浮着几小片金色浮云,一注阳光像闪电样落在左边峭壁上。(节选自刘白羽《长江三日》)
★红砖砌成的高耸的烟囱口上,冒出了一笔灰白色的飘忽的轻烟……(节选自郭沫若《水墨画》)
★一朵花是一朵火焰,一棵树是满天的彩霞在燃烧。(节选自郭风《木棉树》)
★你看,这一簇簇,一片片,压满枝头,开满晴空……在春风微荡之中,像银色的霜花,像透明的玉屑,像水洗的胭脂。(节选自刘白羽《樱花漫记》)
★一斜斜乍暖轻寒的夕阳/一双双红掌轻波的鸳鸯/一离离原上寂寞的村庄/一段段断了心肠的流光(节选自高晓松《b小调雨后》)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节选自温庭筠《更漏子》)
★他的身材魁梧而壮硕,面孔却有点清瘦,颧骨微高,浓眉下面藏着一对炯灼的眼睛,那里面饱含着无边的慈爱,宽大的嘴角上,浮着意味深长的微笑,他的头发和嘴上翘起的短髭,都已灰白了。(节选自周而复《白求恩大夫》)
★微微的云在我们顶上流着,岩面与草丛都从润湿中透出几分油油的绿意。……那溅着的水花,晶莹而多芒,远望去,像一朵朵小小的白梅,微雨似的纷纷落着。(节选自朱自清《绿》)
★每天从晨光熹微到暮色降临,取水的人络绎不绝地从我家门前走过,桶儿叮叮当当,扁担吱悠吱悠,像一支支快乐的乡间小曲。(节选自尤金《古井》)
★寒意乍起,山风呼啸,山雾蒙蒙,山泉淙淙,山溪潺潺,山鸟啾啾。(节选自罗朝军《山路弯弯》)
★一夜之间,春风来了,忽然从塞外的苍苍草原,莽莽沙漠,滚滚而来,从关外扑过山头,漫过山梁,插山沟,灌山口,呜呜吹号,哄哄呼啸,飞沙走石,扑在窗户上,撒拉撒拉,扑在人脸上,如无数的针扎。(节选自林斤澜《春风》)
★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堂堂的,一会儿金洞洞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灰半百合的。(节选自萧红《呼兰河传》)
★这位小姐苗条而健美,雪白的紧身衬衫,墨绿色哔叽的百褶裙,深棕色的浓发波浪起伏,长长地披散在肩上,深深的眼眶里,有一双天真无邪而又热情大胆的蓝眼睛;她婀娜多姿,脚步清脆地跑进院来。(节选自刘绍棠《芳年》)
★当我不在家里的那些漫长的时间,她是怎样心神不定坐卧难宁,兼着痛苦、惊恐与一个母亲最低限度的祈求。(节选自史铁生《我与地坛》)
★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节选自郁达夫《故都的秋》)
★我没有擦去争吵的橡皮/只有一支画着孤独的笔/那夜空的月也不再亮/只有个忧郁的孩子在唱/为寂寞的夜空画上一个月亮。(节选自赵雷《画》)
★他们把那个拉车的扶上车子,一个蹲着,一个半跪着,爸爸拿镊子夹出碎玻璃片,伯父拿硼酸水给他洗干净。他们又给他敷上药,扎好绷带。(节选自周哗《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我们沙地上,下了雪,我扫出一块空地来,用短棒支起一个大竹匾,撒下秕谷,看鸟雀来吃时,我远远地将缚在棒上的绳子只一拉,那鸟雀就罩在竹匾下了。(节选自鲁迅《少年闰土》)
★每晚,我躺在床上,刚有一点睡意的时候,那辆摩托车就拼命“咳嗽”着回来,声音攀上楼来,钻进窗内,搅得我睡意全消。(节选自方冠晴《用爱倾听》)
★少年边走边弯腰,汗粒晶晶莹莹种在了河滩上。(节选自何立伟《白色鸟》)
★忽然有一天,桃花把所有的山村水廓都攻陷了。(节选自张晓风《春之怀古》)
★惆怅的青春,叛逆的岁月,发酵成一碗青绿色的草汁,倒进心脏里。(节选自郭敬明《小时代》)
好段
★只见一个大汉,大踏步竟入茶坊里来。史进看他时,是个军官模样,怎生结束,但见:头裹芝麻罗万字顶头巾,脑后两个太原府纽丝金环,上穿一领鹦哥绿纻丝战袍,腰系一条文武双股鸦青绦,足穿一双鹰爪皮四缝干黄靴。生得面圆耳大,鼻直口方,腮边一部络腮胡须,身长八尺,腰阔十围。(节选自施耐庵《水浒传》)
★我开始端详她了。她有多大年龄?四十岁?对的,四十岁。她并不老,这个姑娘,她不过是把自己打扮得像个老人罢了。我忽然被这个注意之点打动了。她的鬃髻衣饰固然都是可笑的,然而她本身却很保存着简单的天然风韵,遮掩得好好儿的风韵,所以她本身并没有可笑的地方。多么古怪的女人,真的!我何以从前总没有好好儿观察过,她满头滑稽地盘着许多小发卷,那都是形状可笑,并且使人增加老态的。在那种圣母式的发卷下面,我们又看见了一个被两条表示深愁的皱纹划分的大而平的额头,随后便是一双大而温柔的蓝眼睛,那样羞怯,那样畏葸,那样谦恭;那双神光四射的眼睛依然是非常天真的,其中充满着幼女式的惊讶,充满着少年时代的感觉,并且充满着从前在里面经过使之感慨而没有使之糊涂的伤心事。(节选自莫泊桑《珍珠小姐》)
★一个年轻美丽的姑娘正斜靠在壁板上。她的头发像乌玉般的黑,眼睛似膻羚羊眼睛般的柔润,她那像希腊古代雕刻一样纤细的手指,正在抚弄一束石南花,把花瓣撕碎,散播在地板上。她的手臂裸到肘部,露出被日光晒成褐色的一段,这两条美得像生在阿尔的美神像身上一样的手臂,正在焦躁不安地摆动着。她那柔软好看的脚上穿着足踝处绣着灰蓝色花朵的纱袜,一只脚正在轻轻地拍着地面,好像故意要展露她那丰满匀称的小腿似的。(节选自大仲马《基度山伯爵》
★我吃了一吓,赶忙抬起头,却见一个凸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节选自鲁迅《故乡》)
★“不过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他说,“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不过我很痛心,把这鱼给杀了,他想。现在倒霉的时刻要来了,可我连鱼叉也没有。这条登多索鲨鱼是残忍、能干、强壮而聪明的。但是我比它更聪明。也许并不,他想。也许我仅仅是武器比它强。(节选白海明威《老人与海》)
★她急忙把整束火柴中剩下的那些都擦亮了,因为她非常想把祖母留住。这些火柴发出强烈的光芒,照得比在白天还要明亮。祖母这次显得特别美丽和高大。她把小姑娘抱起来,搂在怀中。她们两人在光明和快乐中飞去了,越飞越高,飞到既没有寒冷,也没有饥饿和忧愁的地方去了——她们是跟上帝在一起。(节选自安徒生《卖火柴的小女孩》)
★这王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地打量了一回,便仍送至贾母身边坐下,因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志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节选自曹雪芹《红楼梦》)
★爸爸进来了……站到床前来,瞪着我:“怎么还不起来,快起!快起!”
“晚了!爸!”我硬着头皮说。
“晚了也得去,怎么可以逃学!起!”
爸爸气极了,一把把我从床上拖起来,我的眼泪就流出来了。
(节选自林海音《爸爸的花儿落了》)
★鱼成群结队地在珊瑚丛中穿来穿去,好看极了。有的全身布满彩色的条纹;有的头上长着一簇红缨;有的周身像插着好些扇子,游动的时候飘飘摇摇;有的眼睛圆溜溜的,身上长满了刺,鼓起气来像皮球一样圆。各种各样的鱼多得数不清。正像人们说的那样,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
(节选自褚娇娜《富饶的西沙群岛》)
★落光了叶子的柳树上,挂满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儿;冬夏常青的松树和柏树,堆满了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一阵风吹来,树枝轻轻地摇晃,银条儿和雪球儿簌簌地落下来,玉屑似的雪末儿随风飘扬,映着清晨的阳光,显出一道道五光十色的彩虹。(节选自峻青《第一场雪》)
★天气真好,晴朗,一丝风也没有,干冷干冷的。那是没有月亮的夜晚,可是整个村子——白房顶啦,烟囱里冒出来的一缕缕的烟啦,披着浓霜一身银白的树木啦,雪堆啦,全看得见。天空撒满了快活地眨着眼的星星,天河显得很清楚,仿佛为了过节,有人拿雪把它擦亮了似的……(节选自契诃夫《凡卡》)
★我躺在舱面上,仰望天空。深蓝色的天空里正悬着无数半明半昧的星。船在动,星也在动,它们是那样低,真是摇摇欲坠呢!……我望着那许多认识的星,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霎眼,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小声说话。(节选自巴金《繁星》)
★街上的柳树像病了似的,叶子挂着层灰土在枝上打着卷;枝条一动也懒得动,无精打采地低垂着。马路上一个水点也没有,干巴巴地发着白光。便道上尘土飞起多高,跟天上的灰气联接起来,结成一片毒恶的灰沙阵,烫着行人的脸。处处干燥,处处烫手,处处憋闷,整个老城像烧透了的砖窑,使人喘不过气来。(节选自老舍《骆驼样子》)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节选自朱自清《荷塘月色》)
★惊蛰一过,春寒加剧。先是料料峭峭,继而雨季开始,时而淋淋离离,时而淅淅沥沥,天潮潮地湿湿,即连在梦里,也似乎有把伞撑着。而就凭一把伞,躲过一阵潇潇的冷雨,也躲不过整个雨季。连思想也都是潮润润的。每天回家,曲折穿过金门街到厦门街迷宫式的长巷短巷,雨里风里,走入霏霏令人更想入非非。(节选自余光中《听听那冷雨》)
★萧景琰面色惨白地站立着,等待涌向心脏的血液回流。在僵硬颤抖的四肢重新恢复知觉的那一刻,他一言不发地猛冲了出去,直奔马厩,解开视线所及第一匹未解鞍鞯的马,翻身而上,用力一夹马腹,便朝宫外狂奔。(节选自海宴《琅琊榜》)
★斗到深涧,欧阳锋忽然反手拍拍拍连打自己三个耳光,大喊一声,双手据地,爬将过来。洪七公又是吃惊,又是好笑,心想:“我这棒法打狗最为擅长,你忽作狗形,岂非自投罗网?”竹棒伸处,向他腰间挑去。哪知欧阳锋忽地翻身一滚,将竹棒半截压在身下,随即顺势滚去,洪七公拿捏不定,竹棒脱手。欧阳锋骤然间飞身跃起,双足连环猛踢。洪七公大惊,向后急退。(节选自金庸《射雕英雄传》)
★汽车发疯似的向前飞跑。吴老太爷向前看。天哪!几百个亮着灯光的窗洞像几百只怪眼睛,高耸碧霄的摩天建筑,排山倒海般地扑到吴老太爷眼前,忽地又没有了;光秃秃的平地拔立的路灯杆,无穷无尽地,一杆接一杆地,向吴老太爷脸前打来,忽地又没有了;长蛇阵似的一串黑怪物,头上都有一对大眼睛放射出叫人目眩的强光,啵——啵——地吼着,闪电似的冲将过来,准对着吴老太爷坐的小箱子冲将过来!(节选自茅盾《子夜》)
★银白的月光洒在地上,到处都有蟋蟀的凄切的叫声。夜的香气弥漫在空中,织成了一个柔软的网,把所有的景物都罩在里面。眼睛所接触到的都是罩上这个柔软的网的东西,任是一草一木,都不是像在白天里那样地现实了,它们都有着模糊、空幻的色彩,每一样都隐藏了它的细致之点,都保守着它的秘密,使人有一种如梦如幻的感觉。(节选自巴金《家》)
好开头
1.开门见山
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节选自朱自清《背影》)
2.描写抒情
山,好大的山啊!起伏的青山一座挨一座,延伸到远方,消失在迷茫的暮色中。(节选自彭荆风《驿路梨花》)
3.引用经典
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我们乘着木船,荡漾在漓江上,来观赏桂林山水。(节选自陈淼《桂林山水》)
4.修辞形象
你可曾思考过幸福是什么?从母亲手中接过饭碗,心存温馨,那就是幸福;在灯下读着朋友的来信,品味友情,那就是幸福;独坐一隅,凝神遐思,那就是幸福。我认为,幸福,时时刻刻围绕在你我的身旁,关键是我们要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幸福,体会幸福。(节选自佚名《幸福》)
5.悬念设疑
一九三五年冬天的一个傍晚,鲁迅先生在预先约定的地点,会见了一个陌生的女青年。互通姓名之后,来客拿出一个小小的纸包,还有一封已经有点磨烂和破损的信,头尾都没有具名。鲁迅先生读完这封短信,和来客谈了一会,把她送走了,自己也立刻带着纸包和那封信,急急忙忙走回家里。(节选自唐弢《同志的信任》)
6.书写题记
年幼时,父亲是一道港湾;年轻时。父亲是一尊偶像;中年时,父亲是一段岁月;暮年时,父亲是一部史书。(节选自伕名《感谢父亲》)
好结尾
1.修辞抒情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他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他领着我们上前去。
(节选自朱自清《春》)
2.寓情于景
店里,突然爆发出一阵欢呼声和掌声。店外,刚才还在纷纷扬扬飘着的雪,此时也停了。皑皑的白雪映着眼前的窗子,那写着“北海亭”的布帘子,在正月的清风中,摇曳着,飘着……(节选自粟良平《一碗阳春面》)
3.由此及彼
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我抚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舱,那里满装生命的酒酿,它张满了帆,在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它是万花中的一朵,也正是一朵一朵花,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
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
(节选自宗璞《紫藤萝瀑布》)
4.余韵悠长
盖茨比信奉这盏绿灯,这个一年年在我们眼前渐渐远去的极乐的未来。它从前逃脫了我们的追求,不过那没关系——明天我们跑得更快一点,把胳臂伸得更远一点……总有一天……
于是我们奋力向前划,逆流向上的小舟,不停地倒退,进入过去。
(节选自弗·司各特·菲茨杰拉德《了不起的盖茨比》)
5.象征手法
我从临江楼走向深深扎根在汀江水边的老榕树下,凝视着绿荫低垂的水面,这棵生机旺盛的大树,数十年来守望着临江楼,在这个金黄色的秋天,更显得容光焕发,青春长在。秋风吹过,满树繁枝密叶飒飒作响,似乎连这棵大树顿时也感到振奋起来,一遍又一遍随风传播那高亢激越的诗篇……(节选自何为《临江楼记》)
6.自然而然
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嗯,是个问题!”他搔搔后脑勺说,“嗯,你看怎么办?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待在一起怎么行!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
但桑娜坐着一动不动。
“你怎么啦?不愿意吗?你怎么啦,桑娜?”
“你瞧,他们在这里啦。”桑娜拉开了帐子。
(节选自列夫·托尔斯泰《穷人》)
7.戛然而止
母亲的坟上有一棵树,那是我写给母亲的诗。每到秋天,叶子纷纷落下,把母亲的坟头遮盖得严严实实。那些在风中微微呻吟着的落叶,远远望去,像一群疲倦了的蝴蝶,静静地收拢着它们一生的美丽瞬间:一朵红晕,一个誓言,或者是简单的一声叹息。(节选自朱成玉《落叶是疲倦的蝴蝶》)
8.引经据典
海德格尔说人应该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对我们来说,也许太空泛了。我们先要做的事是去注意身边的一片落叶,且不要去拒绝落叶给我们心灵带来的清静和悲凉。金钱能买到很多东西,但买不到生命深处的诗情。如果典当了固有的诗意体验,生命还剩下多少本真?
“诗情也似并刀快,剪得秋光入卷来。”让陆游的《秋思》给生活在都市中的你剪来几朵渐开的黄菊,几声零落的雁呜;剪一点诗情,给枯竭的心灵。(节选自王清铭《剪得秋光入卷来》)
升格作文
【病文展示】
山的四季
我喜欢山,无论是什么季节的山,都令我喜欢。它给我的形象和记忆,永远是美的。(机械模仿,未能突出山的特点)
春天,山上的一树树枝条冷不丁冒出一个绿绿的嫩芽在风中摆动着,仿佛要把自己明天的希望展示出来。几百个几千个几万个,满山都是这样的绿色,在暖暖的阳光下荡漾,群山简直就是一片活力的海洋。( 仿句巧换描写,但“起舞”与后面的“海洋”不搭配,不能构成“……简直就是……”。)阳光毫不吝啬,将它最温柔的热量奉献给嫩芽,使它充满希望。春天,我读山,读出了一片活力与希望。
夏天了,山中的太阳猛烈地照着。树都长出了叶子,绿绿的,一片一片,织成了一张碧绿而严密的网,给下面的人、下面的物无私地奉献出自己的绿阴。山上的泉水,一如既往地流着,它不被太阳所干扰,坚持为人们提供一份清爽。走在山上,从不会觉得晒人,这是大树的奉献;从不会觉得干渴,这是泉水的奉献。(仿照《雨的四季》中把春雨和夏雨进行对比描写的方法,写“大树”和“泉水”的奉献。)群山连绵,树的绿色在流动,在荡漾——大山为我们创造了一份阴凉。夏天,我读山,读出了一颗赤诚的心。(段末用“赤诚的心”来概括本段内容不妥。)
当秋雨带来了金黄的衣裳,或大或小的树叶跳着舞翩翩落下时,山,就像一个贵妇人,显得华美而端庄。(仿照《雨的四季》中把雨比喻为“雨,似乎也像出嫁生了孩子的妇人,显得端庄而又沉静了”,但“高贵”一词与所述语境不符。)这时候,漫山遍野都是一片金黄,仿佛披了一层金衣。太阳似乎受到了感染,也变得金黄了,和下面的世界融为一体。山的小径上、树阴下,铺着一层厚厚的金被子,在上面打几个滚儿,赛几趟跑,脚下沙沙地响,再美妙不过了。(仿照原文,巧换动词,表现山在秋季的特点)秋天的山,更像是一个大宝库,只要抬眼一看,便全是果实。秋天,我读山,读出了华贵与丰硕。
冬天的山,在经历了春的活力、夏的奉献与秋的华贵之后,只剩下了一些光秃的树干。一切都静下来了,没有了鸟的喧哗、虫的呜叫——秋天的落叶被冬天的北风吹走了,露出了深褐色的泥土。山在深思,它思考着今年的收获和来年的萌发。(仿照原文的句式,表现没有了“鸟的喧哗、虫的呜叫”之后的冬天的山的“深思”。)秋天的种子仍在泥土里,它也在深思,它思考着它将作为一株植物的使命。雪悄然来临,皑皑白雪把山光秃秃的身体遮上了。山太累了,它睡了,山中的一切都睡了,留给人们的也只是深思——冬天,我读山,读出了深思与深沉。(段末增加总括句,使仿中有创意,不拘泥于原文。)
啊,山,我爱恋的山啊,你一年四季常在我的眼前耸立。只有在对你的仰视中,我才真正感到这世界的神奇与活力。(仿文的结尾在表述上与前文不一致,且语言不够简明)
【成功升格】
山的四季
我喜欢山,无论是什么季节的山,都令我震撼。它给我的形象和记忆,永远是雄壮的。(巧换开头:开篇总写山给“我”的印象,概括力强。)
嫩绿永远是春山的颜色。树枝上冷不丁冒出一个绿绿的嫩芽在风中摆动着,仿佛要把自己明天的希望展示出来。几百个几千个几万个,满山都是这样的绿色,在暖暖的阳光下荡漾,群山简直就是一片活力的海洋。(巧换描写:运用夸张手法,写出了春天里山的生机盎然。)阳光毫不吝啬,将它最温柔的热量奉献给嫩芽,使它充满希望。春天,我读山,读出了一片活力与希望。
深绿永远是夏山的颜色。夏天了,太阳猛烈地照着。树都长出了叶子,绿绿的,一片一片,织成了一张碧绿而严密的网,给下面的人、下面的物无私地奉献出自己的绿阴。山上的泉水,一如既往地流着,它不被太阳所干扰,坚持为人们提供一份清爽。走在山上,从不会觉得晒人,这是大树的奉献;从不会觉得干渴,这是泉水的奉献。(巧换对比:对比描写大树和泉水的奉献,写出了山蕴含的精神。)群山连绵,树的绿色在流动,在荡漾——大山为我们创造了一份阴凉。夏天,我读山,读出了一颗奉献的心。
当秋雨带来了金黄的衣裳,或大或小的树叶跳着舞翩翩落下时,山,就像一个贵妇人,显得华美而端庄。这时候,漫山遍野都是一片金黄,仿佛披了一层金衣。太阳似乎受到了感染,也变得金黄了,和下面的世界融为一体。山的小径上、树阴下,铺着一层厚厚的金被子,在上面打几个滚儿,赛几趟跑,脚下沙沙地响,再美妙不过了。(巧换动词:写出了山在秋季的特点。而“打几个滚儿”“赛几趟跑”“沙沙地响”等动词,均能体现出山带给我们的乐趣。)秋天的山,更像是一个大宝库,只要抬眼一看,便全是果实。秋天,我读山,读出了华贵与丰硕。
冬天的山,剩下的只有深沉与深思。经历了春的活力、夏的奉献与秋的华贵,山只剩下了一些光秃的树干。一切都静下来了,没有了鸟的喧哗、虫的呜叫——秋天的落叶被冬天的北风吹走了,露出了深褐色的泥土。山在深思,它思考着今年的收获和来年的萌发。秋天的种子仍在泥土里,它也在深思,它思考着它将作为一株植物的使命。雪悄然来临,皑皑白雪把山光秃秃的身体遮上了。山太累了,它睡了,山中的一切都睡了,留给人们的也只是深思——冬天,我读山,读出了深思与深沉。(巧换结构:每段结尾都以一句话进行总结概括,层次更显清晰。)
啊!这山,让我一辈子永远向往。
点 评
这是一篇仿刘湛秋《雨的四季》而写的习作,升格之后,能够抓住不同季节里山的特征来写,运用比喻、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使得文章文采斐然,充满了诗情画意。另外,在文章的结构上,既对刘文加以仿鉴,又不受其约束,而是仿中有新的创意:每一段第一句总领本段,最后一句进行总结概括。从而给人以首尾照应、结构浑然一体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