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2 第六单元“学写故事”(八下)-部编版八年级语文单元同步作文教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专题12 第六单元“学写故事”(八下)-部编版八年级语文单元同步作文教学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6.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0-31 09:46: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2.部编八下语文第六单元“学写故事”同步作文教/学案
【话题导入】
故事是文学体裁的一种,它侧重于事件(已经发生的或者想象中的)发展过程的描述。强调情节的生动性和连贯性,其特点是使读者想要知道下一步将发生什么。作者就像黑心的出租车司机,带着读者这个乘客兜圈子,绕弯路,欺骗他,引诱他,让他看沿途的风光,最后到了目的地,乘客恍然大悟,大呼上当,跟你绕了那么多圈子,其实路这么近,就在跟前。但乘客还是很高兴,回为他沿途看到了非常美的风景,愿意掏这个车费。因此,故事留给读者的是事,人反而淡化了。好的故事,几十年后不忘的还是故事本身,而不是故事中的主人公。当然,故事本身也能体现人物的性格特征,但这只是副产品。
由于故事本身所具有的这个特点,记叙文写作和小说创作中都少不了故事,可以说学写故事是形成作文能力不可或缺的重要途径之一,我们应该予以足够的重视。
【目标要求】
1.熟悉并掌握故事的特点。
2.学会运用合理的联想和想象,增加情节的生动性与曲折性。
3.尝试写写故事,用故事记录生活,反映生活。
【名家领航】
羚羊木雕
张之路
“那只羚羊哪儿去啦 ”妈妈突然问我。(文章一开头就把最令“我”为难的事摆出来,避免平铺直叙,能引人入胜。从突然”一词,可见出妈妈的惊慌,“我”的惊吓。)
妈妈说的羚羊是一件用黑色硬木雕成的工艺品。那是爸爸从非洲带回来给我的。它一直放在我桌子角上。这会儿,我的心怦怦地跳了起来,因为昨天我把它送给了我的好朋友万芳。
“爸爸不是说给我了吗 ”我小声地说。
“我知道给你了,可是现在它在哪儿 ”妈妈的目光紧紧地盯着我。我发现事情不像我想的那么简单。
“我把它收起来了。”
“放在哪儿了 拿来我看看。”妈妈好像看出我在撒谎。因为我站在那儿一动不动,低着头不敢看她。
“要说实话……是不是拿出去卖啦 ”妈妈变得十分严厉。
“没有卖……我送人了。”我觉得自己的声音有些发抖。
“送给谁了 告诉我。”妈妈把手搭在我的肩膀上。
“送给万芳了,她是我最好的朋友。”
“你现在就去把它要回来!”妈妈坚定地说,“那么贵重的东西怎么能随便送人呢 要不我和你一起去!”
“不!”我哭着喊了起来。(通过母女俩神态的对比,着力渲染对话的气氛,表明妈妈心里只知羚羊木雕贵重,不知友谊珍贵,为一件工艺品就伤害了孩子的心。 “坚定”的言下之意就是固执生硬。)
爸爸走了进来,听妈妈讲完事情的经过,他静静地点燃一支烟,慢慢地对我说:“小朋友之间不是不可以送东西,但是,要看什么样的东西。这样贵重的东西不像一块点心一盒糖,怎么能自作主张呢 ”爸爸的声音一直很平静,不过带着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爸爸的态度与妈妈实质相同,不同的语言描写显示出不同的个性。)
“您已经给我了。”
“是的,这是爸爸给你的,可并没有允许你拿去送人啊!”
我没有理由了。我想到他们马上会逼我去向万芳要回羚羊,心里难过极了。他们不知道,万芳是个多么仗义的好朋友。(自然引出有关的往事,由叙述进入插叙)
上幼儿园的时候我们就在一起。她学习很好,人一点也不自私。我们俩形影不离,语文老师管我俩叫“合二而一”。
上星期一次体育课,我们全班都穿上刚买的新运动衣。跳完山羊,我们围着小树逮着玩。一不小心,我的裤子被树杈划了一道长长的口子。我坐在树底下偷偷地抹眼泪,又心疼裤子,又怕回家挨说。(“怕回家挨说”,也可见父母平日为人。)万芳也不玩了,坐在我旁边一个劲地叹气。忽然,她跳起来拍着屁股说:“咱俩先换过来,我妈是高级裁缝,她能把裤子上的大口子缝得一点儿都看不出来。”
当时,我觉得自己得救了,就把裤子和万芳换了。后来,我听说为了这件事,她妈妈让她对着墙壁站了一个钟头。(由同情到援助,扣住“仗义”二字刻画万芳形象。)
“为什么你不说裤子是我的 ”
她嘿嘿地笑着:“我妈是婆婆嘴,她要是知道,早晚也会让你妈知道。”
我要把裤子换过来。她却满不在乎地说:“算了吧,反正我已经站了一个钟头,要是再换过来,你还得站两个钟头……”直到现在,我身上还穿着她的运动裤。每次上体育课,看见她裤子上那条长长的伤疤,我就觉得对不住她。
昨天,万芳到我家来玩。我见她特别喜欢我桌上的羚羊,就拿起来递到她的手上说:“送给你,咱俩永远是好朋友……永远!”她也挺激动,从兜里掏出一把弯弯的小藏刀送给我。(争辩结束,穿插上星期体育课发生的事情和昨天送羚羊的事情,情节就紧凑了。)
不知什么时候,奶奶站在门口。(用“不知什么时候,奶奶站在了门口”,实现了插叙的结束。)她一定想说什么,可是,她没有说。(这里透露奶奶深知儿子、媳妇为人,左右为难。)这时,妈妈从柜子里拿出一铁盒糖果对我说:“不是妈妈不懂道理,你把这盒糖送给你的好朋友……那只羚羊,就是爸爸妈妈也舍不得送人啊!”我从妈妈的眼睛里看出了羚羊的贵重。她和爸爸一起看着我,像是在等待着什么。我知道事情已经无可挽回了,眼泪顺着我的脸颊流下来。屋子里静极了。奶奶突然说:“算了吧,这样多不好。”(用奶奶的话批评了重财轻义的行为。)妈妈一边递过糖盒一边说:“您不知道那是多么名贵的木雕!”
我再也受不了了,推开妈妈的糖盒,冒着雨飞快地跑出门去。
我手里攥着万芳送给我的小刀一路走一路想,叫我怎么说呢 她还会像以前一样和我要好吗 一定不会了。
我轻轻地敲了敲门。门开了,万芳伸出头来,一把拉了我进去。
“万芳……”我站在过道里不肯再往前走。(“我”被逼之下无奈的心理、动作、语言都描写得栩栩如生。)
“你怎么啦 也不打伞,是不是挨揍了 ”万芳奇怪地看着我。
“没有……”我慢慢从口袋里掏出小刀,“你能不能把羚羊还我……”我几乎听不见自己的声音。
万芳愣了一下,没有接小刀,只是咬着嘴唇看着我,我垂下眼睛不敢看她。
“昨天不是说得好好的,你怎么能这样呢 ”(万芳由于不知情而对“我”的反悔难以理解,因而口吻中带着责备。)
我努力不让自己哭出来。这时,她的妈妈从屋里出来了。看见我手里的小刀,又看看我们的样子,立刻明白了:“万芳,你是不是拿了人家什么东西 ”
万芳看了我一眼,跑进屋去。过了一会儿,她拿着那只羚羊出来了。她妈妈接过来一看说:“哎呀!你怎么能拿人家这么贵重的东西呢!”她把羚羊递到我的手上,“好好拿着,别难过,看我呆会儿揍她!”
我把小刀递到她的手上说:“阿姨!羚羊是我送她的,都怪我……”当我抬起头来的时候,万芳已经不见了,她不会再跟我好了……(这种担心正见得“我”对友谊的珍惜。)
我一个人慢慢地走在路上。月亮出来了,冷冷的,我不禁打了个寒颤。(冷冷的月光烘托出“我”心情的哀伤。)路上一点声音也没有。忽然,我听见有人在喊我的名字,我回过头,只见万芳跑了过来。她把小刀塞到我的手里说:“你拿着,咱俩还是好朋友……”(万芳的突然不见与突然出现暗示了她的心理变化。)
我呆呆地望着她,止不住流下了眼泪。我觉得我是世界上最伤心的人!因为我对朋友反悔了。我做了一件多么不光彩的事呀!
可是,这能全怪我吗 (故事结尾用心理描写揭示了大人的狭隘和重财轻义对孩子心理造成的严重伤害。留下一个发人深思的问题。)
评点
本文赋深刻的主题于一件平凡的家庭琐事中,以小见大,立意深刻。写作时,用笔详略得当。由于故事的主题一方面是批评父母的重财轻义,因而文章在写父母追索木雕时不厌其烦的三次强调木雕的“名贵”、“贵重”。同时,文章又在写“我”赠送木雕与在父母的逼迫下去向万芳索要木雕的情节间插入了一大段有关万芳“仗义”的事,并浓墨重彩的描写去索要过程中“我”极其矛盾的内心活动,这都是为故事主题的另一侧面──赞扬孩子间的友谊服务。整篇文章将家长的价值观与孩子的价值观对照着写,提出了如何尊重孩子情感的社会大问题,发人深思。
温暖的小刀
马德
那年春末,我到一所中学去监考。(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
发卷的时候,我发现,靠近讲台的一个女生怪怪的,左手藏在袖口里,遮遮掩掩,不愿伸出来。和我一起监考的,是另一所学校的一位女老师。大约她也注意到了这个细节。随后,我俩便开始留意这个女生。在我们想来,她袖口里的那只不愿示人的手里,一定藏着什么秘密。(由所见而臆断,设置悬念,引人注意。)
考场里静悄悄的,学生们都在全神贯注地答题。只有这个女生,一边答题,一边有意紧握着她的那只手,一边还不自觉地环顾着左右,神色紧张而怪异。这愈加坚定了我们的怀疑:她的手里一定攥着小纸条或者其他用来作弊的东西。(通过动作、神态描写,表现女生举止怪异,既照应前文,又为下面揭示她害怕别人看到自己的残疾的左手埋下伏笔。)
然而,我们错了。半小时后,也许女生做题做得太过专注,一不小心,露出了自己的左手——天哪,这个女生的左手居然没有手指头。
原来,她竟是一个有残疾的学生! (紧承上文,道出真相。)
这多少有些出乎我们的意料。愧疚之余,不禁心生悲悯。那位女老师,更是一脸的痛楚,小声地嘟囔着:“怎么会是这样,多可怜的孩子啊,多可怜的孩子。” (“愧疚”“心生悲悯”写出了“我”和那位女老师的心理和情感的变化,尤其是女老师的神态和语言描写,为后文故事情节的发展埋下了伏笔。)
考试进行到一半的时候,有一道地理题需要改动。办公室送来了一沓纸片,纸片上,印着一个阿拉伯国家的地形图。我们分发给了学生,然后让他们各自粘贴在试卷的答卷纸上。由于是临时赶印出来的,太过匆忙,这些纸片裁剪得很粗糙,考生们只有自己动手把四个毛边撕去,大小合适,才能贴在试卷上。(为下文写女生的“难为”做铺垫。)
这下,可难为了这个女生。大约,她还是不愿让别人看到她的那只手,就用左胳膊使劲压紧纸片,右手一点一点地撕。然而,那张小纸片仿佛不听话似的,只要她一用力,就从她的胳膊下跑出来,再压下去,再跑出来。她急得都有些冒汗了。(细致描写残疾女生“为难”的情景,引出斜纹女老师的关切询问。)
“这位女同学,我可以帮你吗 ”女老师走过去,俯下身子,声音低低地征询女生的意见。女生抬起头,看了看,迟疑了一下,还是把纸片给了她。(通过语言、动作、神态描写,表现女老师对那位女生的关爱。)
然而,女老师并没有立即动手,她把那张纸片放在讲台上后便在满考场里寻找着什么。我有些纳闷,这不是很简单的一件事吗?她究竟想要干什么呢?(连续设问,使叙述再生波澜。)
不一会儿,女老师从一个学生那里找到了一把小刀。然后,她坐在讲台前,一点一点小心翼翼地裁剪那张纸片,“哧——哧——”,小刀割裂纸片的声音,很好听,我和女生看着她做这一切。说实话,那一刻,女老师慈祥得像坐在讲台前的一尊佛,她专注的神情,仿佛是在完成一件精致的手工艺品。(运用比喻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那时“我”心中的感受。表达了“我”对女老师的赞美之情。)
随后,她微笑着把这张小纸片轻轻地放在女生的桌子上。女生欠了欠身子,低低地说了声谢谢。她拍了拍女生的肩膀,说,赶紧答题吧,便走开了。(通过神态、动作和语言的描写,表现女老师对残疾女生的关爱与体贴。)
然而,我还在纳闷着。一张小纸片,手也完全可以撕得很整齐,为什么一定要找把小刀来呢 (设疑铺垫,引出下文。)
考试结束后,我道出了心中的不解。那位女老师笑了,她说:“这个女生所残缺的,是一只手。我不想在她面前,用自己灵巧的手指头去撕那张纸片,那样的话,会撕碎这个女孩的心。我满考场去寻找一把小刀,就是想借助小刀,避开对她的这种伤害。” (通过语言描写,刻画出一位细心、慈善,关爱学生,充满爱心和理解、和蔼可亲的女教师形象。)
一直以来,小刀在我心中不过是一片冰冷的铁片而已。而那年春天我懂得了,原来,即便是锋利而冰冷的一片小刀,也会裁剪出人性的温暖来。(结尾照应题目,点题;揭示文章主旨:一把冰冷的小刀,由于女老师用它帮助了残疾女生、呵护了她的自尊心而彰显出温暖的人生,写得隽永而生动,耐人寻味。)
(摘自《阳光下微笑的蔷薇——华语世界最温暖的心灵故事》,龙门书局)
评 点
本文写了一个简单的故事,为了呵护一名残疾女孩的尊严,女老师用小刀裁剪粗糙的纸片。这是一位心地善良、细心体贴、热爱学生的好老师,小刀之所以温暖,是因为它传递着老师对学生的关爱。在语言运用方面,这篇记叙文成功用了比喻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那时“我”心中的感受。表达了“我”对女老师的赞美之情。
文末句“原来,即便是锋利而冰冷的一片小刀,也会裁剪出人性的温暖来”则使用对比手法,把“冰冷”和“温暖”进行对比,揭示出一个善良的举动的感染力;画龙点睛,升华了主旨。
【思维发散】
我们熟悉的各种事物,都可能引发故事,比如眼睛、头发、嘴巴,比如校服、手机,又比如军训、旅游、社会实践活动,等等。这些物或事一定有不少值得挖掘的地方,有不少出人意料的富有戏剧性的故事。具体行文时,可从以下几点切入:
1.书包的故事,如
星期天,我跟着爸爸回到奶奶家。在做作业的时候,我发现爷爷出神地看着我的书包,我很纳闷地问:“爷爷,你病了吗?不舒服吗?”“傻孩子,爷爷没病,我是在看你的书包,比我小时候的书包好多了!”“爷爷,你以前书包是什么样子的?快给我讲讲吧!”我迫不及待地央求着。“好吧,你也该知道爷爷的书包了。”
透过爷爷凝重的目光,我倾听着书包的故事——爷爷的裤腿书包……爸爸的花布书包……我的多功能书包……
从爷爷的裤腿书包,到爸爸的花布书包,再到我的多功能书包,在这其中,饱含着多少的社会变迁和时代的进步啊!
我真应该感谢生活在今天——幸福的祖国——我要努力学习,用自己的努力创造明天——祖国的幸福!
2.一本书的故事,如:
“小梵,快把你的书柜收拾一下,没用的当废纸卖了,省得占地方!”
听着妈妈的唠叨,我极不情愿地走向书柜,快速地将书柜扫描了一遍,一本蓝色书皮的书一下抓住了我的视线。
这是?哦,对了,这是琴姐的书。记忆的大门瞬间打开,往事历历如在眼前。
那是一个春日,我和妈妈到姥姥家,见舅舅的女儿琴姐坐在凉亭里,捧着一本蓝色书皮的书……我跑进凉亭,去索要她手里的那本书……琴姐笑笑,答应看完后就将书送给我。
可是……过了几个月,琴姐来我家,手里拿着那本书,我先是高兴,可是没过一会儿就迎来了离别的愁绪——琴姐说她要去上海工作了,临走前想起自己的允诺还没有兑现……
现在,再看那本书,书角有些卷起,书页也已经泛黄,还有几页也脱落了。整整三年了,不知琴姐在上海过得可好?
3.校园里的故事,如:
那天体育课上,我班几个“皮大王”趁老师不注意,偷偷溜到操场一侧大树下的草丛中戏耍。突然,那为首的小徐惊叫起来:“鸟,一只受伤的鸟!它跑不掉了……抓、快抓!”我正好离他们不远,循声转头望去,只见小徐摆出老鹰抓小鸡的姿态,扑向一只羽毛长得很好看、扑打着翅膀、拖着一条腿、想飞又飞不起来的翠鸟。
就在小徐捧着那受伤的翠鸟,乐得眼睛眯成一条线的时候,我班环保员、学校护鸟组组长小芳,突然出现在他的面前。用不容商量的口气告诉小徐:“把鸟放了!”
小徐把那鸟紧偎在怀里,脸色通红,鼻尖冒汗,嘴唇哆嗦,想为自己分辨,却吐不出一句完整的话来:“不、不……受伤了……放了……会死。”拒不放鸟。正在这时,老师来了,上体育课的同学们也跟着围了上来。小芳、小徐相持不下,都冷着脸,等待老师发话。不料,老师却让大家来讨论:事情究竟该怎么办,这鸟儿到底是放还是不放……
讨论结果,皆大欢喜:受伤的翠鸟归小芳暂时护养,负责给它上药治伤;这鸟的吃食,什么黄豆、小米、青虫、蚱蚂,则由小徐等负责供给……同学们立马找来一个纸盒,放在教室一角,算作伤鸟临时的“家”。一个星期过去了,翠鸟的伤全好了,那美丽的羽毛泛着光泽,显得越发好看了。全班同学经过认真商量,并履行了一番郑重的放飞仪式,让伤愈后的小鸟重回蓝天。
以后,每当天气晴好的日子,校园里常常可以看见一只羽毛很好看的鸟儿,不停地在校园上空盘旋低徊,嘴里吐出悦耳的鸣叫声,好像、好像在诉说一个动人的故事……
4.纸条故事,如:
中午,小雨无聊地望着窗外柳枝上欢歌的小鸟。这时,旁边的同学碰碰她的手腕,接着递来一张纸条。小雨一看署名,惊住了,他怎么会给自己递纸条?该不会是别人的恶作剧吧 她抬起头,向俊望去,俊正面带微笑地望着她,不知为何,小雨顿时象做了贼似的心虚起来,她羞涩地低下头来,绯红刹时溢满了她的小脸,小雨轻轻地展开那张纸条,一行俊美的字迹闯入了她的眼帘:
“小雨,你好,有空吗 我有点事想和你谈,明天中午1:20在学校图书馆前见面!俊。”
小雨读完这张并不太长的纸条,心里一时乱得很。俊帅气,又是班长,一直是女生关注的焦点,清高的他怎么会给我这种“小不点’’递纸条呢 为了掩饰内心的紧张,她赶紧埋头做作业,可始终没有下笔。整整一个下午,小雨老是走神。她想,不去肯定是不行的,我是不是该穿漂亮点呢 头上要不要夹几个发夹?……
“他会跟我说些什么,我该怎样回答呢?’她一直在思索着这些问题,来到了约定的地点,俊果然坐在长椅上,小雨整了整衣服,努力使自己镇定下来说:
“Hi你好!”俊放下手中的书,抬起头微笑着站了起来。小雨的脸又红了,她小声说“你有什么话对我说呀 ”
俊说:“我这人说话比较直爽,不喜欢拐弯抹角……”
小雨打断他的话说:“没……-没关系的!”
俊顿了顿,换了幅比较严肃的表情,小雨不敢正视他,忸怩地望着自己的脚尖,俊接着说: “那我们废话少说,直奔主题吧!”小雨的脸红得厉害了,仿佛要自燃了似的。
“学校将于下星期开运动会,你身为宣传委员,要加强宣传力度,要是实在不行,我会考虑换人的。”
小雨望着俊,惊讶得半天合不拢嘴,半晌才吐出一句话:“你干嘛不在班上说,递什么纸条 ”
“还不是因为你自尊心太强,我哪敢当着全班同学说你。”说完这些话,俊匆匆走了,宽阔的图书馆前, 留下小雨一个人傻傻地站在那里。
5.手机的故事,如:
小丽在全国舞蹈比赛中获奖了,妈妈给她买了一部她梦寐以求的苹果智能手机。
自从有了新手机,小丽就开始了她的“如意算盘”:我要安装微信、QQ、淘宝、贪吃蛇、我的世界……所有我喜欢的软件,这样我就可以在网络的世界里尽情地遨游了。没想到,妈妈的一道“圣旨”让小丽美好的梦破灭了——不准安装任何游戏软件。
不仅如此,妈妈还提出了使用手机的附加条件:下载课程辅导软件,每天按时完成课外练习。小丽每天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还要完成课外练习,她觉得真是“度日如年”啊!
没多久,小丽的小脑袋就想到了对付妈妈的鬼主意……这样,小丽就逃过了做课外练习的“噩梦”。
可是好景不长,没几天妈妈就发现了小丽的“小伎俩”,妈妈又提出了要求——小丽回家必须马上做作业。
小丽哪肯就此罢手?于是她央求妈妈每天让她玩一会儿,妈妈禁不住小丽的软磨硬泡,只好勉强答应小丽每天完成作业后可以玩游戏十分钟。
刚开始的几天,小丽每天回到家就马不停蹄地开始做作业,早早地就完成作业,然后如愿以偿“光明正大”地玩起了手机。可是这样的情况没维持几天,小丽的“游戏瘾”越来越大。妈妈发现小丽的作业越来越马虎,错题越来越多,便没收了小丽的手机……
6.就诊的故事,如:
我近日行车不慎,不幸负伤,右脚小趾剧烈形变,又红又肿。还好,家中书报满屋,很容易便从中缝广告内挖出了一家自称是“专家主治,服务优良”的医院,于是我便欣然前往。
可当我一瘸一拐去了挂号处,递过钱,换了张半透明的挂号单后,就休想再提半个问题,否则答案也都是不折不扣三个字:“自己看”。
两三个小时过去了,……大好光阴如此耗费,对欲求医治病的人来说,只怕没病也要等出毛病,小病也会等成大病。
一跛一跳地进了就诊室,屁股未沾椅,专家便令我脱去鞋袜,他两指一捏一揉,问了声痛否,便开始提笔疾书。半面病历凡秒便已绘完,但我却花了十多分钟也猜不出一字。我含蓄地向专家提问,结果却唯有三字: “去拍片”。
我到楼下拿药,一大堆药片全为了一根小脚趾。从抹的到吃的,从维生素到抗生素,从止痛片到钙片,几大张钞票也随之而逝。
我打道回府,再见这家医院的宣传广告,觉得“专家主治,服务优良”几个字格外刺眼,心里很不舒服。
【写作点拨】
故事写作,贵在完整和引人入胜。那么,怎样才能写出完整的故事,而且使故事引人入胜呢?
一、要给人一个全面完整的印象。
写故事一定要有头有尾,完整地叙述一件事。要想将故事叙述完整具体,各要素必须交代清楚。过程和结果叙述清楚,揭示故事发展变化的原因和内在联系,才能使读者对整个故事有全面完整的印象。简言之,写出的故事要有“开头——发展变化——结尾”这样的过程,当故事沿着时间顺序向前发展时,要注意情节的前后要有关联,第一段里要吸引读者看第二段,第二段要吸引读者看第三段。但开头切忌拉杂,应简练快速地进入情节。
二、要使写出的故事引人入胜。
故事的各要素交代清楚了并不是故事就精彩了。故事不能叙述得太简单,看了开头就能猜出结局,也不能平铺直叙、平淡无奇,否则无法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那么,怎样才能写出引人入胜的文章呢?
1.制造悬念,倒叙事件。
所谓制造悬念,是指作者在展开故事情节、安排矛盾冲突时,利用读者关切叙述的人物或事件的动态的心情,将后面要表现的重要内容,先行提出或预作暗示,来个悬而未决。令读者欲罢不忍,饶有兴味地读下去,非要把文章读完不可。作者利用这种方法巧妙地带着读者寻幽探胜,渐入佳境,从而使文章的主题在更远的背景下得到深化。如《羚羊木雕》中开头“‘那只羚羊哪去了?’妈妈突然问我。”文章一开头就给读者制造悬念,把最令“我”为难的事摆出来,避免平铺直叙,能引人入胜。
2.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世界艺术大师卓别林有一句名言:“我总是力图以新的方法来创造意想不到的东西。假如我相信观众预料我会在街上走,那我便跳上一辆马车去。”,这就告诉我们,写作故事,首先要“出其不意”,这是第一步。但更重要的 ,是所叙述的情节,必须在情理之中。所谓情理之中,是指这种“出其不意”,与故事中人物性格的发展合拍,合乎客观规律,合乎生活逻辑。它不是荒诞的,不是臆造的。既曲折离奇,又理所当然。如美国作家欧·亨利的《麦琪的礼物》,就非常巧妙地作到了这一点。故事是叙述美国圣诞节这一天,一对恩爱夫妇准备互赠礼物,并都想买件使对方意想不到的东西。妻子看到丈夫有个祖传的金表,但没有表链,就剪掉自己最珍爱的金色长女,拿去卖了,并用卖金发的钱去买表链。丈夫呢?看到妻子有一头美丽的金发,但缺少一套适用的名贵梳子,就卖掉自己祖传的、一直伴随在身边的、也是自己格外珍爱的表,用卖表的钱买了一套美丽华贵的梳子。结果两人一碰面,丈夫拿着妻子送的新表链,表没有了;妻子拿着丈夫送的一套新梳子,长长的金发没有了!夫妻俩只好凄然相对而笑。在这里,尽管有对故事主人公与读者的“出其不意”,但统统在情理之中。因为他们夫妻恩爱,超过了对“金发”、“表链”的感情。而“金钱第一”的资本主义世界,对下层的小人物来说,也只能是这样辛辣的结局。
3.偶然中必然,必然中偶然。
生活中的一些看似偶然的现象,其实都隐藏着必然性。要写出故事的波澜,就要运用这种偶然中的必然性。它能引发读者寻根盘底地、津津有味地追读下去,而且能揭示生活中不易发现的本质意义。如法国作家莫泊桑写的《项链》一文,对此技巧就运用得非常漂亮。故事是这样的:小职员的妻子路瓦裁夫人为了得人欢心,被人艳羡,在准备参加一个上流社会的晚会时,向她的女友借了串项链配戴。当晚,这项链加上她的美貌,确实让她出了风头。不料,乐极生悲,在归途上她竟丢失了项链。为了赔偿这项链,她不得不承受经济上的压力。经过十年艰苦努力,她和丈夫还清了因买项链所欠的债。谁知待她刚还完债,便发现她原来借的项链是假的。真是一夜风头得到的是十年辛酸,片刻虚荣换来的是半生痛苦。这“借项链”→“失项链”→“赔项链”→“还项链债务”→“发现项链是假玩意”的一系列情节,节节都隐蔽着“偶然中的必然,必然中的偶然”,读来引人入胜,又发人深省。
4.欲扬先抑,欲抑先扬。
这种写法是把自己准备着力表现的人物,先压一压,就如伸出去打人的拳头,先缩一缩。这样,击出去,更有力;而准备贬低的人物,则不妨先让他“威风威风”,然后,让他从“威风岭”上掉下来,便“摔”得更惨。这类例子很多,如 《水浒》中的 “武松醉打蒋门神”,作者先把蒋门神描绘得如何厉害,如何了不得,很多武艺高强的人都不是他的对手,这是“先扬”,可武松一出场,几个回合,蒋门神就趴下了:一方面衬托了武松威武,一方面也把蒋门神欺软怕硬的虚弱本质揭露无遗。
5.盆中藏月,以小见大
一般题材单纯,场景单一,人物较少,故事情节相对来讲也比较平淡。但如 何从单纯的题材和不长的篇幅里塑造丰满的形象和挖掘出较深的主题,就得“盆中藏月,以小见大”了。作家叶文玲的《藤椅》叙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中学教师杨健,领回了学校发 给他的一把新藤椅,全家都感到高兴。可高兴之后,大家想,新藤椅往哪儿放呢?这个三代同堂、老幼六口住的15平方米的房间里,现在是连一把椅子也挤不进去了。于是,老杨只好婉惜地将藤椅退给学校。看,这个作品,一无传奇色彩,二无复杂的情节,就这么平凡人小事,就这么平铺直叙,就这么淡淡然,凄凄然……但它确实震撼了读者的心!
三、要用平实语言的叙述故事。
故事是一种平实的叙述,不需要言必名言名句。不需要排比句,不需要形容词。如:
有创意的广告
王晗
李先生应聘一家广告公司创意总监的职位。
一回家,李太太就抢先问道:“事情怎么样了?”
李先生说:“明天开始上班,月薪十五万,还有红利奖金。”
李太太听了,真是惊喜交集,忍不住往下追问:“待遇既然不错,想必应征的人一定不少吧!”
“大概七八十个人,都是广告界的精英。”李先生回答。
“录取了几个?”
“只录取了一个,就是我。”李先生很神气地说。
“那考些什么题目呢?”
“只考一题,”李先生说,“总经理分给我们每人一张白纸任凭我们在上面画些东西,然后把考卷从楼上窗口撒向大街,看过路人究竟先拿谁的考卷。有的人在纸上写非常动听的字,有的人在上面画着裸体美人,有的则画了有趣的漫画,也有的人折成漂亮的纸艺品……”
“那么,你呢?”李太太迫不及待地问。
“我什么也没画,只在纸上帖了三张一千元的钞票。”李先生得意地说。
这篇文章所用词汇非常普通,不过是“惊喜交集、神气、迫不及待、得意”这四个很常见的词语,也没有什么特别的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但由于故事性强、悬念多、节奏快,所以文章非常地精彩。特别的一环扣一环的悬念,给文章一种强有力的吸引力,给普通平淡的生活一股生气,吸引读者一读为快。
【经典示例】
好句
★“远亲不如近邻”,今后我们应该多交流、多沟通。
★“啊!真的是你,小野菊,你真棒!”女孩蹲下身子,两张灿烂的笑脸互相映衬着,可不就是一首绝妙的诗?
★我使劲顶开箱盖,挤出箱子,看看主人似乎不耐烦了,便用尽全力地滚到主人脚边,晃晃摇摇地向主人示意。
★正是因为有特别的你的存在,世界才变得越来越美丽!
★一个人能走多远,不是要问双脚,而是要问意志;一个人能攀多高,不是要问双手,而是要问志向。
★我失落地飞出历史的长卷,不觉叹息那一幕幕因为情感的羁绊而造成的悲剧。
★会场群情鼎沸,辩论“网络”的功过,正方反方短兵相接,火药味浓得刺鼻。可是那个刘成一直作壁上观,俨然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自由者姿态。
★就这样望着漫天飞舞的雪花,飘起,盘旋,落下,心情也随着雪花在空中飞舞着。
★只是继续静静地绽放,绽放那一抹只属于它的美丽。
★青石板铺成的路在脚下弯弯曲曲地从远古向未来延伸,似是在诉说着一个未曾述完的故事。
★我的心灵便也像水里的新茶一般丝丝舒展开来。
★慧眼能在一片叶子的脉络之上读出四季,智者能在一朵花的荣谢过程中读出人生。
★每一个生命光辉的瞬间都能在不经意间挑动你心灵的琴弦,谱下一段动人的音曲。
★它飘舞着,像一个舞者,时而旋转,时而飘飞。
★山坡上层层柿树挂满了累累果实,好像在这蓝色调的画面上,洒上了点点朱红。
★妈妈的表情一定如大姑娘般甜蜜,爸爸的嘴角满是宠溺的弧度。
★心中泛起一阵涟漪,如同窗外的细雨滴滴答答落人心中,形成无数的环形波纹,不断地扩散,扩散。
★残阳,睁着慈祥的目光,把一个孤单的身影拉大。
★我就这样用借口给自己建了一座美妙的海市蜃楼,却不知道自己已深陷其中。
★可能是身子太胖就撞了一下年轻人,年轻人顺势撞到老刘身上,老刘身子一斜,一只手从老刘口袋里露了出来,接着钱包落到了地上。
★耳边又飘来那悠长而又粗犷的叫卖女高音,伴随着的是她那辆除了铃什么都响的送货小三轮,“嘎吱——”地撕破了小区清晨的静谧。
好段
★这里正在过圣诞节,大大的圣诞树,家家户户门口的金色铃铛,台阶前的火红色地毯,到处都弥漫着圣诞节的迷人气息。我怀着好奇的心情忍不住向前走去,漫天下着小雪,天渐渐暗下,街边的路灯一盏一盏亮起。我漫无目的地走着,身边不知什么时候又多了一个人,弯曲着金黄色的小短发,一脸凄凉的神色,只是身上的衣服单薄,冻得像胡萝卜一样通红的手指里紧紧攥着几根火柴。(《我遇到了卖火柴的小女孩》)
★在他的身旁,我才有机会端详他的面庞才看清他那中年闰土般“灰黄的、满是皱纹的”脸,才体会到于勒般那双“干枯的、毫无生机的”手,才明白卡西莫多佝偻的后背……
在与他眼神对视的一刹那,我分明看到他眼中闪烁的光芒与感激。(《那—边》)
★他尽量将他的身体蜷缩在霓虹灯的光芒下,希望获得些许灯光散发出的热。冷——灯虽明亮,他却感受不到哪怕是一丁点的温馨。凛冽的寒风中,只有身上挂着的几片碎布陪伴他一起瑟缩着,他如同惊涛骇浪中的一叶扁舟,随时都会被淹没。(《那—边》)
★胡龙勉强地挤出一丝笑来。
胡龙母亲捏着厚厚一叠钞票,蘸着口水数着,一五,一十,十五,二十……未了,还喜滋滋地抽出两张一元票,塞给胡龙。
“给,儿子,这是你下周的零花钱。”胡龙闷声不响地接了。
(《大路朝天》)
★看着父母一脸幸福的样子,只是因为他们不争气的儿子为他们买了两碗一块钱一碗的八宝粥,他忽然意识到自己欠父母的太多了。
他突然有种想哭的冲动。
(《两碗八宝粥》)
★八月的天很热,火辣辣的,照在脸上,泛起一圈圈红晕。午后,懒洋洋的阳光照在身上,妈妈仔细地收拾着东西。一边收拾还一边念叨:“多喝点水,那边热,你的嗓子总爱发炎,要不……带点水吧!”“妈,不用,飞机上有水。” “哦……都半辈子了,妈都还没坐过飞机呢!”我尴尬地笑笑,便去忙其他的事了。妈妈从屋里出来,恍恍惚惚的。我没多问,一转眼便忘了。我向妈妈挥着手说再见。妈妈是笑着送我的,当我扭过脸的一瞬间,她眼中似乎有流星划过,留下一道长长的痕。画面就在这定格,妈妈望着我离去的背影,就这样站了一个、两个、三个小时。风,吹干了她的泪;雨,打湿了她的发丝。只留她一个人孤独的背影,就那样,步履蹒跚地向家走去,可是,没有了女儿的家,又怎么算得上家呢?(《牵手》)
★我的神经一下绷紧了,抓住弟弟的手说:“不疼的,别怕!”说不疼,可弟弟却疼得嗷嗷乱叫,脸抽动着,紧咬着牙,身子不停地颤抖,他抓起随手抓着的东西也就是我的手便要咬下去。我也咬咬牙,认了吧!可就在弟弟正要咬我的那一瞬,他却似乎意识到什么,猛地放开手,抓起他的衣服咬在嘴里。(《用时间作证》)
★快跑!快跑!那速度决不亚于百米赛跑。可不能让老师和同学看到了,我在心里说。那神情,简直是惶惶如丧家之犬,直到看不到教室了,我才停下来,而那颗心怦怦直跳。我无力地趴在那里,仿佛经历了一场大灾难一样。真没想到我第一次逃课竟是那么的艰辛和艰险。(《那曾经错过的逃学》)
★想起上次失约于小明,一种勇气蔓延开来,“我与同学有约,我不能再失信了,我的事我自己作主。”我斩钉截铁地回答,说完便走出了家门……
那天的球我们踢得很开心,我和小明各踢进一个球,不用说了,小明原谅了我,我们和好如初。
天放晴了,我的心情也像雨后的太阳一样灿烂,我不仅明白了诚信的重要,还收获了友谊,更重要的是,我已经长大了,我能够独立作主了。(《我作主》)
好开头
1.开门见山
那天早晨上学,我去得很晚,心里很怕韩麦尔先生骂我,况且他说过要问我们分词。可是我连一个字也说不上来。我想就别上学了,到野外去玩玩吧。(都德《最后一课》)
2.比衬凸显
也许,在这个世界的其他地方同样也有威信极高而能使所有的学生都敬畏如神的老师,但肯定不会有哪位老师会像在我们镇上待了三十多年的弗洛斯特女士那样,差不多成为全镇老少的严师,让大家服膺于心。(节选自兰妮·麦克穆林《难忘的体罚》)
3.描写激趣
鲁迅先生家里的花瓶,好像画上所见的西洋女子用以取水的瓶子,灰蓝色,有点从瓷釉而自然堆起的纹痕,瓶口的两边,还有两个瓶耳,瓶里种的是几棵万年青。 (萧红《鲁迅先生记》
4.回忆往事
这是十几年以前的事了。“(冰心《小橘灯》)
5.渲染气氛
六月十五那天,天热得发了狂。(老舍《骆驼祥子》)
6.写景烘托
山,好大的山啊!起伏的青山一座接一座,延伸到远方,消失在迷茫的暮色中。(彭荆风《驿路梨花》)
好结尾
1.照应开头
自此,我家永不养猫。(郑振铎《猫》)
2.引申升华
但是从那时起,每逢春节,我就想起那盏小桔灯。十二年过去了,那小姑娘的爸爸一定早回来了。她妈妈也一定好了吧?因为我们“大家”,都“好”了!”(冰心《小橘灯》)
3.戛然而止
怎么?疑惑中,我们看到老师正用那木板狠狠地在装了垫子的座椅上抽了一板。 “啪!”哦,原来如此!(节选自兰妮·麦克穆林《难忘的体罚》)
4.总结升华
那节课,嵌在生命深处,王老师教给我的不仅仅是知识,也赐给了我战胜不幸命运的人格力量。 (胡子宏《嵌在心灵深处的一课》)
5. 画龙点睛
人人心里都有杆秤,好心的言行是与人交往的基本素质,千万别让小心眼蒙昧了我们的好心!(佚名《小心眼》)
6. 意味深长
女孩闭上眼睛,陷入了深思,她仿佛看到了野菊深深扎进泥土里的根正吮吸着清凉而甘甜的水,就像自己尽情地吮吸着丰富的人生营养一样……(佚名《女孩· 野菊》)
升格作文
【病文展示】
牵手
你的左手牵着我的右手,温暖着彼此的幸福。
——题记
万籁俱寂,偶尔几声虫鸣,打破我内心的平静。独倚门边,望着灿烂的繁星,我的思绪又回到那段难忘的时光。(开头景物描写优美,但与下文内容联系不紧。)
饭桌上,你和爸爸商量着:“那些修高速公路的工人要在我们村找房子住,我想租给他们,我们三楼没人住,就租给他们好了。”爸爸沉默了一会儿,双手来回摆弄着筷子,时不时发出了筷子敲击碗碟的声音,“你说租就租吧。”我虽沉默不语,却是一肚子的烦恼。
工人们住进了我家。看着他们每天在屋子里走来走去,我心里更愤怒了。(工人们为什么走来走去?我为什么愤怒呢?可作简单交代。)终于,我气冲冲地去找妈妈:“你就不能考虑考虑我吗?他们每天早出晚归的,打扰我休息,我可是马上要期末考试了,你是故意的吗?”我向妈妈使了使脸色(“使了使脸色”,用词不当。),她眉头紧锁。“我……” “别说了!”还没等妈妈解释,我就重重地将房门一摔,走了出去。
“你太过分了,没经允许,就进我房间,真没素质,没教养。”工人被我骂得狗血喷头。“你是不是想偷东西啊。”我句句铿锵,工人脸色发红,哑口无言。这时,妈妈走了过来,啪的一声,我感觉脸上热了起来,妈妈注视着我,说:“怎么这么没礼貌,是我让他进来拿东西的,不知道就不要乱说。”我强忍住泪水,对妈妈说:“也许,我们是应该分开一段时间,彼此反思一下,明天我就去外婆家。” (这不像是儿子和母亲之间的话语,不合适。)
走在荒凉的路上,几声大雁的哀鸣深深触动着我,片片落叶飘在空中,难道我真的错了?(这句心理描写与前面的景物描写不衔接。)
几天后,妈妈来外婆家接我。看到她满面愁容,头发蓬乱,我心不经意间痛了起来,我跑过去:“妈妈,我错了,我知道你是想借租房挣些钱,减轻家里的负担。” (妈妈一来接,就承认错误,显得不真实,情感变化太快。前文应加一个让“我”意识到自己可能是错怪了妈妈的情节。)“不,我没有考虑你的感受,是我没有当好妈妈,跟我回家吧,我已经让工人们搬走了。”
夕阳西下,妈妈粗糙而温暖的左手牵着我瘦小的右手,定格成美丽的风景。(结尾简洁,如再扩展一下会更好。)
【成功升格】
牵手
你的左手牵着我的右手,温暖着彼此的幸福。
——题记
时光荏苒,岁月流逝,成长过程中,我经历了很多难忘的事。永远记得和妈妈牵手走在田野上的一幕。(开头交代所述为何事,点题,引出下文。)
饭桌上,妈妈和爸爸商量着:“那些修高速公路的工人在我们村找房子住,我们三楼没人住,租给他们好了。”爸爸沉默了一会儿,双手来回摆弄着筷子,时不时发出筷子敲击碗碟的声音:“你说租就租吧。”爸爸终于发话了。我虽沉默不语,却是一肚子的烦恼。(妈妈和爸爸商量租房,“我”为何“一肚子的烦恼”?形成悬念,吸引读者往下看。)
工人们住进了我家。看着他们每天在屋子里走来走去,我心里更愤怒了。终于,我气冲冲地去找妈妈:“你就不能考虑考虑我吗?他们每天早出晚归的,打扰我休息,我可是马上要期末考试了,你是故意的吗?”我铁青着脸,向她怒吼着。“我……” “别说了,你心里就有那两个钱!”还没等妈妈解释,我就重重地将房门一摔,走了出去。(“我”质问妈妈的话,紧承上文“一肚子的烦恼”,交代原因。“铁青”“怒吼”“重重”等词形象地表现出“我”的极度不满。)
“你太过分了,没经允许,就进我房间,真没素质,没教养。”工人被我骂得狗血喷头,满脸通红,哑口无言。这时,妈妈走了过来,啪的一声,我感觉脸热了起来,妈妈注视着我,说:“怎么这样没礼貌,是我让他进来拿东西的。”我强忍住泪水,对妈妈说:“我不在这个家待了,我去外婆家!” (“我”骂工人,妈妈打“我”,冲突再起,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走在荒凉的路上,几声大雁的哀鸣声深深地触动着我,片片落叶飘在空中,似乎在寻找归宿。(借大雁和落叶仿佛寻找归宿的“哀鸣”与飘飞,表达“我”此时的心情。)
到了外婆家,我把苦水一股脑儿地倒给外婆。外婆擦干我的泪水,说:“孩子,别哭,你就先在外婆家住几天吧。不要怨恨妈妈,她也有苦衷,谁让她不能干活儿呢?” “我妈不能干活儿!”外婆的话像一记重拳击在我的心上。我怎么连这都忘了,妈妈因为生我时难产,身体一直不好,每天都要吃药,只能做一些简单的家务。家里的重担全部落在爸爸肩上,前两年家里盖房子,借了好多钱,现在要用钱的地方很多。我是不是太自私了,丝丝愧疚涌上心头。(外婆安慰“我”的话,照应前文,无意间透露出妈妈租房的原委,让“我”不禁心生愧疚。)
我赌气而走,妈妈该多难过啊!我不安、自责,可就是不想低头认错。(知错而不认错,表现出“我”执拗与任性的性格特点。)
几天后,妈妈来外婆家接我。看到她满面愁容,头发蓬乱,我的心不经意间痛了起来,但我却死撑着,不说话。妈妈牵起我的手,摩挲着说:“孩子,是妈不好,跟妈回家吧!”我再也忍不住了,任泪水肆意流淌。我抱住妈妈,哽咽着说: “妈,我错了,我知道你是想借租房挣些钱,减轻爸爸的负担。”“不,孩子,我没有考虑你的感受,你快中考了,需要安静,我却……是我没有当好妈妈,跟我回家吧,我已经让工人们搬走了。” (母女间因租房引起的矛盾冲突,以妈妈的妥协退让和“我”的理解而平息,虽有些意外,但很合乎情理。)
夕阳西下,妈妈温暖的左手牵着我瘦小的右手,走在乡间的小路上。牵手,牵起的是理解和爱,这幅画面,将永远定格在我记忆的相册中。(结尾扣题,照应开头,深化中心。)
点 评
升格后的文章情节安排张弛有度、疏密有致,给人以美感。妈妈和爸爸商量租房,引起我的不满,无端骂租房的工人,招致妈妈的打脸,矛盾冲突因此升级升,“我”离家出走,住进外婆家。情节发展达到高潮。接下来,作者借外婆之口,道出了妈妈不能干重活的原因,同时加入了“我”进行反思和自责的内容,从而使后来的情感变化和矛盾缓解有了依托,最后以母女相互理解而使冲突得以平息,整个故事虽出人意料却在情理之中。加之首尾相互点题照应,从而使得内容更加丰富,中心也更加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