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物体的运动 综合测评卷(B卷)
一、单选题
1.2019年10月1日举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首次国庆阅兵,彰显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迈向强起来的雄心壮志。如图所示每个方队从天安门东华表正步行进至西华表大约用1min的时间,东、西华表的距离为96m(不考虑队伍长度),则阅兵方队正步行进的速度大约是( )
A.1.6m/s B.96m/s C.1m/s D.1.6m/min
2.某学习小组对一辆在平直公路上做直线运动的小车进行观测研究。他们记录了小车在某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并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了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根据图象可以判断( )
A.0~5s内,小车的平均速度是0.4m/s B.0~7s内,小车的平均速度是1.5m/s
C.2s~5s内,小车平均速度是1m/s D.5s~7s内,小车平均速度是1m/s
3.运动会上,400m决赛,中间过程小明落后于小亮,冲刺阶段小明加速追赶,结果他们同时到达终点。关于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小明的平均速度比小亮的平均速度大 B.二者的平均速度相等
C.小明的平均速度比小亮的平均速度小 D.不是匀速直线运动,无法比较
4.小明家的窗外有条公路。他看到窗外的情景由图甲变为图乙,判断轿车是运动的。他选择的参照物不可能是( )
A.房子的窗户 B.路边的灯杆 C.行驶的卡车 D.轿车的司机
5.在如图所示的斜面上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且测得AC段的时间tAC=2.5s。对上述实验数据处理正确的是( )
A.图中AB段的路程sAB=50.0cm
B.AC段的平均速度vAC=32.0cm/s
C.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测得AB段的平均速度vAB会偏大
D.为了测量小车在BC段的平均速度vBC,可以将小车从B点静止释放
6.小华同学放学回家的路上,一半路程步行,一半路程骑自行车。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由图可得( )
A.小华步行的速度为90m/min B.小华家到学校的路程为1800m
C.小华骑车的速度为360m/s D.小华在图中AB段的是骑自行车
7.如图所示测量硬币直径的做法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8.甲、乙两同学同时从A地到B地,其中甲在前一半时间内乘车,后一半时间内走路;而乙在前一半路程内乘车,后一半路程内走路。假设甲、乙两人乘车的速度相等,走路的速度也相等,若不考虑上下车耽误的时间,则( )
A.甲先到达B地 B.乙先到达B地
C.同时到达B地 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9.一辆长20m的货车,以72km/h的速度匀速通过长为100m的大桥,下列说法中( )
①货车完全在桥上行驶的时间是5s
②货车完全在桥上行驶的时间是4s
③货车通过大桥所用的时间是6s
④货车通过大桥所用的时间是7s
A.只有①④正确 B.只有②④正确 C.只有①③正确 D.只有②③正确
10.下列数据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
A.一般中学生步行速度约为10m/s B.一元硬币的直径约为3cm
C.普通课桌的高度约为1.5m D.一般中学生跑完800m所用时间为8min
11.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在钢轨中的传播速度为,有人用锤子敲了一下钢轨的一端,另一人在另一端听到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声音沿钢轨从一端传到另一端时间为
B.钢轨的长度为
C.声音沿钢轨从一端传到另一端时间为
D.钢轨的长度为(v2-v1)t
12.两列火车如图所示,西子号列车上的乘客看到和谐号列车正在向东行驶,如果以地面为参照物,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西子号向东行驶,则和谐号一定静止
B.若西子号向东行驶,则和谐号一定也向东行驶
C.若西子号静止,则和谐号可能向西行驶
D.若两车都向西行驶,则西子号行驶得较慢
二、填空题
13.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向东运动,它们运动的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经过5秒,甲乙两车相距 ________米,运动速度相同的两个小车是 ________,若以乙车为参照物,丙车向 ________运动.(选填“东”或“西”)
14.如图所示的仪器名称是_____,它是用来测量_____的仪器。通电时,振针每秒上下振动_____次,这样每打两点之间的时间间隔是_____秒。某同学用这一仪器记录了一个物体运动的轨迹如纸带所示。
(1)纸带上点A和点B的时间间隔_____点F和点G的时间间隔(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2)纸带上A点到G点的时间为_____秒。
15.、两车分别从、两点同时同向运动,经过秒、相遇,它们是图象分别如图甲、乙所示,由此可知________(填“”、“”或“”),、间的距离为________.
16.小明同学放学回家,正碰上刮风下雨.他以18km/h的速度由西向东快跑,此时他发现了奇怪的现象---雨滴是竖直下落状态.那么,此时刮的是_____风,风速是______m/s.
17.计时员记录了某人在跑步通过10 m、20 m、30 m、40 m处的时间如表.请根据表中数据计算出这个人在各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
(1)从起点到10 m处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m/s;
(2)从10 m处到30 m处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 m/s;
(3)从30 m处到40 m处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 m/s.
三、实验题
18.如图所示是“测量小车沿斜面下滑的平均速度”的实验。
(1)该实验所需的测量工具为刻度尺和______。
(2)实验中,应使斜面保持______(选填“较大”或“较小”)的坡度,方便______的测量。
(3)实验中,对于如何获取下半程s3的平均速度v3,下列方法最好的是______(选填“A”、“B”或“C”)
A.小车从B点由静止释放,测出B到C所用的时间t3与路程s3,计算得到v3
B.小车从A点由静止释放,经过B点开始计时,到达C点后测得时间t3,再测量路程s3,计算得到v3
C.不测量,利用已有数据求得t3=t1-t2,s3=s1-s2,再计算得到以v3
(4)若选用的刻度只是用受温度变化影响较明显的金属材料做成,那么在严冬季节用它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该实验中速度的测景结果将_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5)小雨想利用上述的测量方法测某种品牌的蚊香燃烧速度,他用一铁夹子夹在蚊香的B处,如图所示,他用条棉线沿着蚊香从A处绕到B处,并用签字笔在棉线上做两个标记,记下A、B所在的位置,而后将______(选填“棉线拉直”成“棉线留在原处”),用刻度尺测出棉线上两个标记间的距离s,接着在A处点燃蚊香,测得蚊香从A处燃烧到B处的时间为t,得到了蚊香燃烧的速度v=______(用上述所测得物理量的符号表示)。
四、计算题
19.便捷的交通与互联网给人们出行带来了极大的方便,王爷爷带小孙子驾车到萍乡北站,然后乘高铁去南昌参观滕王阁,8∶20开车出发,并看到路边如图所示的交通标志牌,此刻吩咐小孙子通过铁路12306网站查询列车时刻表,如下表。
车次 萍乡北开 南昌西到 运行距离
G1346 08∶38 09∶40 240km
G1692 08∶49 10∶05 240km
G1482 09∶11 10∶31 240km
(1)在交通正常的情况下,依据以上信息并通过计算,爷孙俩最快能赶上哪一车次?
(2)该趟高铁运行的平均速度为多少km/h?
20.一列长为600m的火车以30m/s的速度匀速驶过一长直隧道,小雨坐在车内座位上测得自己通过隧道的时间为60s,求:
(1)隧道的长度;
(2)火车完全通过隧道所需要的时间.
21.如图所示,轿车从某地往贺州方向匀速行驶。当到达A地时,车内的钟表显示为11时15分:到达B地时,钟表显示为11时45分。则:
(1)轿车从A地到B地所用时间为多少?
(2)轿车从A地到B地的速度为多少?
(3)若轿车仍以该速度匀速行驶,从B地到达贺州需要多长时间?
五、综合题
22.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如果遇到危急情况,司机常要紧急刹车.从发现情况到汽车停止的距离叫做停车距离,停车距离等于反应距离加上制动距离.(注:反应距离是指司机发现情况到踩下刹车这段时间内汽车行驶的距离;制动距离是指踩下刹车后汽车在路面上滑行的距离).
下表是司机驾驶小汽车时,在水平、干燥的沥青路面上以不同速度行驶时的统计数据.
速度 (km/h) 反应距离(m) 制动距离(m) 停车距离(m
20 4 2 6
40 8 8 16
80 16 32 48
100 20 50 70
(1)请利用表中数据,在坐标图中用平滑曲线绘出制动距离随速度变化的曲线.(请先用铅笔,确定后再用标准答题笔涂黑)
(2)一起发生在限速50千米/时路段的交通事故中.交警测得肇事车后留下的刹车痕迹(制动距离)长25米.请你根据上面图象判断司机是否超速 ________.(注:该车的制动性能与上表数据一致)
(3)反应距离取决于反应时间和行驶速度.下列行为不会使司机反应时间变长的是______
A.疲劳驾驶 B.酒后驾驶 C.打手机 D.超速驾驶
(4)轮胎长期能用后会变光滑,则在相同情况下,制动距离会变 ______.
参考答案
1.A
【解析】已知时间t=1min=60s,东、西华表的距离s=96m,则阅兵方队的行进速度为
故选A。
2.A
【解析】A.0~5s内,小车的平均速度为
故A符合题意;
B.0~7s内,小车的平均速度为
故B不符合题意;
C.在2s~5s内,通过的路程为0,小车处于静止状态,即小车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零,故C不符合题意;
D.5s~7s内,小车平均速度为
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B
【解析】两人跑的总路程相同,所用时间相同,根据公式可知,两人平均速度相等。
故选B。
4.D
【解析】A.以房子的窗户为参照物,轿车的位置发生了变化,轿车相对于房子的窗户是运动的,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以路边的灯杆为参照物,轿车的位置发生了变化,轿车相对于路边的灯杆是运动的,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以行驶的卡车为参照物,轿车的位置发生了变化,轿车相对于行驶的卡车是运动的,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以轿车的司机参照物,轿车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轿车相对于轿车的司机是静止的,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5.B
【解析】A.由图知,图中AB段的路程为
sAB=80.0cm﹣40.0cm=40.0cm
故A错误;
B.已知测得AC段的时间tAC=2.5s,由图可知sAC=80.0cm,则AC段的平均速度为
故B正确;
C.如果让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会导致时间的测量结果偏大,则测得AB段的平均速度vAB会偏小,故C错误;
D.如果将小车从B点静止释放,则所测时间不是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时间,小车通过AC段的时间与AB段的时间之差才是下半程BC段的时间,因此测量小车在BC段的平均速度vBC,不可以将小车从B点静止释放,故D错误。
故选B。
6.A
【解析】A.由图象可知,因为OA 段斜率大于AB段,所以OA段是骑行,AB段是步行,小华在AB段的速度
所以小华的步行速度为90m/min,故A选项符合题意;
B.从图中可看出小华家到学校的路程为3600m,故B选项不符合题意;
C.在AB段的速度
所以骑行的速度6m/s,故C选项不符合题意;
D.小华在图中AB段的是步行,故D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
7.C
【解析】AB.图中直接用刻度尺来寻找硬币的直径的方法是不科学的,刻度尺测出的长度不一定是硬币的直径,且B未与零刻线对齐,故AB错误;
C.图中所示的方法为“辅助工具法”,三角板的直角边所对应的示数即为硬币直径的大小,故C正确;
D.图中刻度尺的0刻度线没有与水平桌面相平,故D错误。
故选C。
8.A
【解析】设车的速度为,甲乙步行的速度为,,总路程为设甲全程时间的一半为,则甲乘车和步行的路程分别为
,
则
即
甲全程所用的时间为
乙同学全程所用的时间为
甲乙两同学的时间差为
则
故甲先到达B地。
故选A。
9.D
【解析】货车的速度
v=72km/h=20m/s
①②货车完全在桥上行驶的路程
s1=100m-20m=80m
货车完全在桥上行驶的时间
t1==4s
故①错误,②正确;
③④货车通过大桥的路程
s2=100m+20m=120m
货车通过大桥所用的时间
t2==6s
故③正确,④错误。
故选D。
10.B
【解析】A.一般中学生步行速度约为1m/s,故A不符合实际;
B.中学生大拇指的宽度在2cm左右,一元硬币的直径比2cm大一些,在3cm左右,故B符合实际;
C.中学生的身高在160cm左右,课桌的高度大约是中学生身高的一半约0.8m,故C不符合实际;
D.中学生800m跑的测试成绩一般在200s左右,故D不符合实际。
故选B。
11.B
【解析】因声音在钢轨中传播的速度大于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即
设钢轨的长度为,则声音在钢轨和空气传播的时间分别为
,
由题意知
解得
声音在钢轨中传播的时间为
故选B。
12.B
【解析】AB.若西子号向东行驶,西子号列车上的乘客看到和谐号列车正在向东行驶,则和谐号以更快的速度向东行驶,故A错误,B正确;
C.西子号列车上的乘客看到和谐号列车正在向东行驶,若西子号静止,则和谐号一定向东行驶,故C错误;
D.若两车都向西行驶,则西子号行驶得较快,故D错误。
故选B。
13.10 甲和丙 西
【分析】
(1)根据第一个图像,分析出甲车的运动情况,由速度公式可求出甲车的速度;根据第二个图像,分析出乙车和丙车的运动情况,可求出乙车及丙车的速度,然后判断哪两辆车速度相等.由路程公式,求出甲车与乙车的路程,然后求甲乙两车的距离.
(2)在研究物体运动时,要选择参照的标准,即参照物,物体的位置相对于参照物发生变化,则运动,不发生变化,则静止.
【解析】由第一个图像可知甲车做匀速直线运动,甲车的速度由第二个图可知,乙车与丙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v乙=6m/s,v丙=4m/s,所以甲车与丙车的速度相同.经过t=5s甲车的路程,乙车的路程,则甲乙两车相距.由于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向东运动,v乙>v丙,所以,以乙车为参照物丙车向西运动.
故答案为10;甲和丙;西.
【点睛】
此题考查速度公式及其应用,是一道图像题,根据图像或图表探究物质的规律是近两年来出现较多的题目,图像可以使我们建立更多的感性认识,从表象中去探究本质规律,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此题涉及到的知识点较多,综合性很强.
14.打点计时器 短暂时间 50 0.02 等于 0.12s
【解析】
【分析】
实验室常用打点计时器测量时间的长短,常用打点计时器振针的振动频率是50Hz;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主单位是s;(1)打点计时器振针振动频率一定,使用时间可由点数确定;(2)时间一定,物体运动速度越大,通过的距离越长
【解析】如图所示的仪器名称是打点计时器,它是用来测量短暂时间的仪器。某同学用这一仪器记录了一个物体运动的轨迹如纸带所示。打点计时器的振针振动频率是50Hz,所以振针每秒振动50次,振动一次的时间为0.02s;纸带上点A和点B的时间间隔等于点F和点G的时间间隔;由图可知,从A点到F点,都经历了5个时间段,所用的时间均为5×0.02s=0.1s。
15. 9
【分析】
根据路程与时间图象可以得出经过6s,A和B两车的路程,根据速度的公式比较A、B两车速度的大小关系.
【解析】由图象读出经过6s时,A车行驶的路程sA=3m,B车行驶的路程sB=12m,根据可知,时间相同,sB>sA, vB>vA,P、Q间的距离为s=sB-sA=12m-3m=9m.
16.西 5
【解析】由题意知,当小明的速度和风速相等且运动方向相同时,二者处于相对静止状态,就相当于在无风时小明站着不动,所以雨滴是竖直下落状态,说明此时刮的是西风;
小明的速度,即风速为:.
17.3.125 5.6 7.1
【解析】根据,解得:
(1)从起点到10 m处的平均速度是:
(2)从10 m处到30 m处的平均速度是:
(3)从30 m处到40 m处的平均速度是:
【点睛】
根据即可求出不同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注意应用公式时,时间和路程一定要对应.
18.秒表 较小 时间 C 偏大 棉线拉直
【解析】(1)[1]根据速度公式,该实验所需的测量工具为刻度尺和测量时间的秒表。
(2)[2][3]实验中,应使斜面保持较小的坡度,小车下降得慢,用时较长,方便时间的测量。
(3)[4]A.小车在下滑过程中,到达B点的速度并不为零,所以让小车从B点由静止释放,测出B到C所用的时间t3与路程s3,据此测量的并不等于下半段的时间,计算得到v3的结果不准确,故A不符合题意;
B.小车从A点由静止释放,经过B点开始计时速度并不为零,所以不能经过B点开始计时,故B不符合题意;
C.不测量,利用已有数据求得t3=t1-t2,s3=s1-s2,再计算得到以v3的结果比较准确,故C符合题意。
故选C。
(4)[5]由于该金属材料的热胀冷缩程度比较明显,在严冬季节由于尺的收缩,尺子长度变小,所以测量值比实际值偏大。
(5)[6][7]小雨想利用上述的测量方法测某种品牌的蚊香燃烧速度,他用一铁夹子夹在蚊香的B处,如图所示,他用条棉线沿着蚊香从A处绕到B处,并用签字笔在棉线上做两个标记,记下A、B所在的位置,由于刻度尺只能测量直线的距离,需要将棉线拉直以化曲为直,用刻度尺测出棉线上两个标记间的距离s,接着在A处点燃蚊香,测得蚊香从A处燃烧到B处的时间为t,得到了蚊香燃烧的速度为
19.(1)G1482车次;(2)180
【解析】解:(1)由图知路程为s=30km,限速v=60km/h,通过这段路程的时间
t==0.5h=30min
他们8∶20开车出发,到达萍乡北站的时间为8∶50,根据表中信息可知,爷孙俩只能赶上G1482车次;
(2)根据列车时刻表可得,乘坐G1482到达南昌所用时间
t'=10∶31-9∶11=1h20min
总路程s'=240km,高铁运行的平均速度
v'==180km/h
答:(1)爷孙俩最快能赶上G1482车次?
(2)该趟高铁运行的平均速度为180km/h。
20.(1).(2).
【解析】(1)火车的速度v=30m/s,隧道的长度
.
(2)火车完全通过隧道所经过的路程
,
火车完全通过隧道所需要的时间
.
答:(1)隧道的长度是1800m;
(2)火车完全通过隧道所需要的时间是80s.
21.(1)30min;(2)100km/h;(3) 42min
【解析】(1)轿车从A地到B地所用时间是
轿车从A地到B地所用时间是30min。
(2)轿车从A地到B地的路程是
轿车从A地到B地的速度是
轿车从A地到B地的速度是100km/h。
(3)据图可知从B地到达贺州还需行驶的路程,若轿车仍以该速度匀速行驶,则轿车从B地到贺州所用时间是
从B地到达贺州需要时间是42min。
答:(1)轿车从A地到B地所用时间为30min;(2)轿车从A地到B地的速度为100km/h;(3)若轿车仍以该速度匀速行驶,从B地到达贺州需要42min。
22. 是 D 长
【分析】
分析题干可知,停车距离=反应距离+制动距离,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如果车速过快,那么反应距离和制动距离都会很大,我们可以通过描点发画出图像,根据图像分析解答相关问题.
【解析】(1)将速度和制动距离分别对应横纵坐标,在图上描出各点,连接起来,如下图;
(2)在图上找到制动距离25m对应的速度大约是70km/h,大于50km/h,因此该司机超速;
(3)疲劳驾驶、酒后驾驶、打手机都会使司机反应迟钝或者注意力不集中,增加反应时间;超速行驶会增加反应距离,与反应时间没有关系;
(4)轮胎长期能用后会变光滑,与地面摩擦力减小,则在相同情况下,会导致制动距离变长.
【点睛】
此题考查学生观分析能力、数据观察能力,通过描点法画出图像,结合图像的横纵坐标找出相应刹车距离时所对应的速度即可判断司机肇事时的大致车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