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下册 厘米、米的认识课堂实录

文档属性

名称 (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下册 厘米、米的认识课堂实录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青岛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2-09-03 22:51: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阿福的新衣——厘米的认识”教学实录与评析
教学内容:青岛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一年级下册第75——77页
教学目标:
1、结合故事情境,使学生体会建立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3、会用尺子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及合作意识,使学生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掌握用厘米量的方法。
教学难点:
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故事导入,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1)动画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看动画片吗?
生:喜欢。
师:下面我们一起欣赏一段好看的动画片,请大家边看边想:动画片中有谁?他们在干什么?比一比,哪个同学听得认真、看得仔细。
(播放动画并配音:从前,有个叫阿福的人,他想做一件新衣服,于是,来到一家裁缝店。师傅:“欢迎、欢迎,你想做什么?”阿福:“我想做一件上衣。”师傅:“我来量一量,徒弟,你来记!一拃、两拃、三拃,身长三拃;袖长……”量完之后,小徒弟就按照量好的尺寸认认真真地做起衣服来。徒弟:“身长三拃,一拃、两拃、三拃……”过了两天,阿福高高兴兴地来取新衣服,穿上一看:“啊!这衣服太小了!”师傅:“哦?我再量一量……告诉你身长三拃,怎么做成了两拃?!”徒弟:“我明明做了三拃长啊,这是怎么回事呢?” )
(2)讨论交流
师:是呀,这是怎么回事呢?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学生活动)
(3)汇报:
师:你们是怎样讨论的?为什么把衣服做小了?
生1:因为阿福长高了。
生2:阿福太粗心了。
生3:师傅的手大,阿福的手小。
师:我们来比一比,我当师傅,你来当徒弟。(教师与学生比手与拃的大小)师傅的手大,一拃
就长;徒弟的手小,一拃
就短。所以把阿福的衣服做小了。
2、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师:怎样做就不会出现这种情况?
生:让师傅量,师傅做。
生:用尺子量……
师:是啊,古代的人们也发现,用不同的工具测量同一个物体的长度,所得的结果是不一样的。为了测量的准确和交流的方便,人们发明了尺子,用尺子来测量物体的长度就不会出错了。(出示尺子)
[评析:上课伊始,用生动有趣的动画片导入,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使学生在对故事的思考中体会到统一计量单位的必要性。]
二、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1、认识尺子
(1)初步感知
师:下面我们就来认识尺子。请同学拿出尺子,仔细地看一看,尺子上都有什么?把你看到的在小组内交流一下,看哪个小组观察得仔细,发现得多。(学生小组活动)
(2)小组汇报交流。(指名到前面指着自己的尺子说一说)
师:尺子上都有什么?谁能代表你们小组来说一说?
生1:尺子上有数字,还有很多小竖线。
生2:尺子上还有两个字母:cm
……
(3)梳理总结(屏幕上出现放大的刻度尺)
师:刚才同学们说,尺子上有很多数,有哪些数呢?我们一起读一读。
生:0、1、2、3、4、5、6……
师:0在尺子上表示什么?(闪烁0)
生1:开头。
生2:0在尺子上表示起点。
师:对,0在尺子上表示起点。
师:尺子上还有很多小竖线,这些线有长有短,都叫做刻度线。数字0对着的线叫做0刻度线,数字1对着的刻度线叫做1刻度线……测量的时候,我们一般把物体的一端对准0刻度线。
师:尺子上还有两个英文字母cm,cm表示什么?(厘米)板书:厘米(cm)厘米是一个长度单位,当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时,一般用厘米做单位。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厘米。(板书课题:厘米的认识)
[评析:认识尺子这一环节,先让学生观察、交流,教师再梳理、总结,尊重了学生的认知基础,使学生掌握了直尺的基本构造,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同时又为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打下了基础。]
2、认识1厘米,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1)认识1厘米。
师:1厘米有多长呢?尺子上哪一段的长度是1厘米?请同学快来找一找。
生:从0到1是1厘米。
师:(操作课件,在尺子的0到1处加上大括号,并标上1厘米)对,从0刻度到 1刻度之间的长度就是1厘米。请同学把尺子平放在练习本上,拿出铅笔,沿着尺子的上边从“0”画到“1”,这一段的长度就是1厘米。
师:还有谁找到了1厘米?(学生回答,教师操作课件演示)
生:从1到2也是1厘米
……
师:刚才,同学们说,从刻度0到刻度1是1厘米,从刻度1到刻度2也是1厘米……从这里,你发现了什么?
生:每两个数字之间都是1厘米。
师:对,尺子上每一大格的长度,也就是每相临两个刻度线之间的距离都是1厘米。
(2)体验1厘米的长度,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师:刚才,我们已经从尺子上找到了1厘米,你能用自己的方法表示出1厘米吗?
学生将大拇指放在“0”刻度线上,食指放在“1”刻度线上,展示给大家看。
师:你物有什么感觉?
生:1厘米很小。
生:1厘米很短。
师:大家都会用自己的方法表示1厘米了。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一想1厘米有多长。
师:在你的周围,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
生1:田字格的一条边的长是1厘米。
生2:我的手指的宽度大约是1厘米。
师:你真是一个会观察的孩子,请同学们都用尺子上的1厘米来比一比,看一看你哪个手指的宽度大约是1厘米。
生3:我的一根头发大约长1厘米。
生4:写字的时候,一用劲,把铅笔崴断了,那一段铅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
……
师:其实,生活中有许多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课下请你们再认真找一找。
[评析:认识1厘米,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在这一重点环节,老师安排了五次活动:在直尺上找1厘米;用自己的方法表示1厘米;找1厘米长的小棒;闭上眼睛想1厘米的长度;找生活中的1厘米。通过找一找、画一画、比一比、想一想等活动,使学生经历了“充分感知——丰富表象——领悟内涵”的过程,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了1厘米的长度观念,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突出了活动的重点。]
3、认识几厘米,用厘米量。
(1) 认识几厘米
师:刚才我们从尺子上找到了1厘米,你还能从尺子上找到几厘米
学生自主找,汇报想法,教师总结:两个数字之间包含几个1厘米,它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2)测量铅笔的长度
师:我们认识了1厘米和几厘米,这里有一只铅笔,你们想知道它的长度吗?先估计一下。估的时候,可以先想一想1厘米有多长。
生1:18厘米
生2:16厘米
……
师:它的长度到底是多少呢?请你动手量一量吧。有困难的同学可以请教周围的小伙伴。
指名到实物展台上去量,并说明量法。其他学生评价。
教师小结:你们一说,老师也明白了,量的时候,物体的一端一般要对准0刻度线,还要把铅笔和尺子放平,另一端指向几,它的长度就是几厘米。这枝铅笔长19厘米,同学估的17厘米,20厘米都是可以的,你们的眼力真准。
[评析:教师先让学生动手测量,再交流评价,最后教师再总结方法。这样充分尊重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的主体作用与教师的主导作用相得益彰、和谐统一。]
三、自主练习,拓展应用
1、测量一拃的长度
(1) 师傅的一拃
用同学们的方法,我们来测量师傅一拃
的长度,请看(出示课件)。
师介绍:从大拇指的指尖到中指的指尖之间的长度就是1拃
。师傅的一拃
有多长?你是怎样知道的?
生:师傅的一拃
有22厘米,因为从0到22一共有22个1厘米。
师:师傅的一拃一端对准0刻度,另一端指着22,之间有22个1厘米,所以师傅一拃长22厘米。
(2)徒弟
的一拃
师:量完师傅的一拃,徒弟的一拃有多长你想不想知道?(课件出示)请你还是先来估一估,并说出你是怎样估计的?
生1:徒弟
的一拃
有20厘米,因为徒弟
的一拃
比师傅的短一些。
生2:徒弟
的一拃
有15厘米,因为师傅的一拃
有22厘米,徒弟
的一拃
比他的一半还多一点,所以我估计是15厘米。
师:要想知道估得准确不准确?怎样才能知道?
生:用尺子量一量。
师:是呀,我们在测量物体长度的时候,一般要把物体的一端对准0刻度线,如果不是对准0刻度线,一定要看清楚要测量的物体中包含几个1厘米,它的长度就是几厘米。徒弟
的一拃
有15个1厘米,所以它的长度是15厘米。
师:你们的眼力真准,估得都差不多。师傅的一拃
长22厘米,徒弟的一拃
只有15厘米,现在你们知道为什么把阿福的衣服做小了吧?
2、量自己一拃
师:同学想不想知道自己的一拃有多长,可以自己量,也可以同位互相量。(学生活动)
师:你的一拃有多长?谁来说一说?
生1:我的一拃有16厘米。
生2:我的一拃有15厘米。
生3:我的一拃有14厘米。
师:你们的一拃与小徒弟的一拃差不多。
3、自由测量
师:现在都会测量了吗?老师来检查一下同学们的水平如何?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的第77页的自主练习第1题,看看哪位同学先测量完而且测量的正确,好不好?开始。
学生展示汇报结果。
师:看来这一关已经难不倒同学们了,那下一关可就没那么简单了,谁会是这节课的冠军呢?
学生做练习后汇报结果。(这些举手的同学就是我们本节课的冠军,在这里老师恭喜你们了,继续努力,其它同学也要加油,争取下节课的冠军就是你!)
[评析:富有情趣的开放性的实践活动,能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探索性解决问题的活动中活用知识,增长智慧、根据《标准》的基本理念,本节课安排了自由测量的活动。在此活动中,学生通过用各种方式的估计、测量等,寻找到了解决不同问题的多种策略,并通过交流、比较,逐步调整完善测量的方法,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开放性的实践活动中得到了培养。]
四、总结:
学习了这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课下请大家找一些你喜欢的物品,先估一估,再量一量,并把结果记下来,下节课我们再交流,好吗?
[总评: “厘米的认识”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认识,并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的基础上学习的。本节课是学生学习长度单位的起始阶段,对于帮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具有重要的意义。本节课,教师从儿童的认知心理出发,确立了教为学服务的观念,以一个组织者、指导者、合作者的身份与学生一起参与到感受、交流、体验、探究知识的活动中,具有以下突出特点:
1、在生动的情境中丰富情感体验。厘米的概念对于学生来说比较陌生,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困难。为了使抽象的数学概念以一种生动活泼、富有活力的姿态展现在学生面前,教师在教学中注意精心选择学生感兴趣的素材,优化学生的学习情境。本课教学,以生动的Flash动画课件创设了“阿福的新衣”这一情境,一下子吸引住了一年级同学的注意。在学生积极思考和交流的基础上引发学生认知上的矛盾冲突:为什么用同样的方法测量,得到的结果却不一样呢?结合生活实际,学生体会到:为了测量得准确和交流的方便,需要用统一的工具——尺来量。使学生在认知矛盾冲突时产生了要学习尺的迫切需求,很自然地进入到对教学内容的学习,也初步体现了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和学习中的应用。这种设计,将导入和新授融为一体,以知识为主线,以学生的积极情感为保证,有利于发展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增进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2、在层层深入中建立长度观念。数学是一种人文文化,数感是在日积月累之中不断沉积下来的,教学中要重视多让学生体验,使数学内化为一种素质。学生对“厘米”这个概念的理解要经历从直观到抽象、从朦胧到明晰,直到灵活运用的过程,而这一过程就是学生不断的感知、体验、实践、反思和感悟的过程。如何让学生体验1厘米呢?“看一看”——通过观察在尺上1厘米的长度,建立初步表象;“比一比”——用自己的方法表示1厘米有多长,“想一想”——闭上眼睛想一想1厘米的长度;“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是1厘米,联系生活,拓展个人想象空间,将表象内化为一种空间观念。通过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体验感受,使学生形成1厘米的空间观念,促进对1厘米的深刻体验。
3、在测量过程中培养估测意识。估测是测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现实生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加强估测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正确建立厘米的概念,增强其空间观念与学习兴趣。在这节课的教学中,估测活动贯穿在整个测量教学过程之中,如在每次实际测量物体长度之前,都让学生先进行估测,并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估测方法。使学生在比照中估测意识不断增强,估测能力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