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4.《在民族复兴的历史丰碑上》课件(4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4.《在民族复兴的历史丰碑上》课件(41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4.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0-29 16:19: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1张PPT)
有一种城市,叫众志成城
有一批战士,叫白衣天使
有一种精神,叫逆流而上
有一种信心,叫万众一心
在民族复兴的历史丰碑上
------2020中国抗疫记
钟华论
2020年的春节,没有聚餐,没有欢笑,连平日里人来人往的集市都无人问津,大家脸上笼罩着抹不去的哀愁,分明写着“疫情”两个字。家人朋友无不守着电视的新闻报道,关心着疫情的最新状况。
文章背景
而其中,武汉成为大家最为关心的城市。隔离,封城,封高速,公交飞机停运、市民居家隔离,无数医生志愿者一路逆行,奔赴抗疫战场……
文体知识
事件通讯是报道具有典型意义的新闻事件的通讯。它具体完整地记叙事件发生发展的情况和过程、原因和结果、意义和影响。事件通讯的题材非常广泛,既可以报道重大事件,又可以叙写“凡人小事”;既可以赞颂先进事物,又可以批评错误倾向。
(一)深入开掘事件的典型意义,确立一个富于时代感的思想主题;
(二)主次分明,详略得当,切忌平均使用笔墨;
(三)层次清晰,结构合理;
事件通讯写作的基本要求
(四)处理好人物与事件的关系,在叙写事件的同时,注意写好人物。
3、纵横结合式结构
时序性结构
递进式结构
空间并列式
人物并列式
侧面并列式
通讯结构方式
2、横式结构
1、纵式结构
文章有时序性结构、递进式结构,也有空间并列式。因此,文章属于纵横交错式的复式结构。
“钟华论”是由新华社领导直接指挥、集中全社评论骨干力量打造的重要政论栏目,于2019年创办。
“钟华论”
“钟华论”聚焦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打造有高度、有深度、有温度的重磅评论,实现文字、视频、图片、金句海报的全媒呈现,彰显新华社评论的影响力。
通读全文,概括各部分内容,并给每部分拟一则小标题。
理清文脉
任务一:
(一)领导力、组织动员力和执行力引领武汉挺过疫情。
(国家力量,挺过疫情)
(二)制度优势是我们战胜疫情的重要法宝。
(制度优势,八方支援)
(三)中国精神是中华民族披荆斩棘、奋勇向前的力量之源。
(中国精神,力量之源)
(四)生命至上、人民至上是最为深切的抗疫感悟和必须坚守的价值取向。
(生命至上,人民至上)
(五)科学防治贯穿中国抗击疫情实践的始终。
(科学防治,贯穿始终)
理清文脉
理清文脉
理清文脉
(六)总结、反思抗疫的经验和教训。
(总结经验,吸取教训)
(七)中国在全球抗疫中的大国担当及团结合作的中国理念和中国行动。
(全球抗疫,中国担当)
(八)号召全国人民坚定信念,从深重的苦难与磨砺中汲取力量,向着民族复兴的光明未来前进。
(重焕生机,展望未来)
开篇:中国抗疫,雄浑篇章
(一)国家力量,挺过疫情
(二)制度优势,八方支援
(三)中国精神,力量之源
(四)生命至上,人民至上
(五)科学防治,贯穿始终
(六)反思总结,吸取教训
(七)全球抗疫,中国担当
(八)重焕生机,磨难奋起
理思路,拟标题
读课文悟感情
文中哪些语句打动了你 请把这些语句诵读出来,并谈谈从中读出了哪些感情。
任务二:
观看以下图片,挑选一张照片,结合文章内容,谈一谈你的感悟。
任务三:
2020年12月31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国药集团中国生物新冠灭活疫苗已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附条件上市。
疫情之下的中国英雄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方舱医院
火神山医院
4月7日,开启了灯光照明的武汉黄鹤楼
总结归纳:文本传达的价值理念
对生命至上的价值追求
对科学抗疫的理性思考
对文化精神的热情礼赞
对命运与共的真诚愿望
对人民品格的歌颂赞美
对体系变革的深入思考
感情 1∶ 表现出生命至上的价值追求。
语句∶ 抗疫期间,病房里最常见的场景,就是医者握着患的手加油鼓劲。每一次握手,都在传递力量; 每一句话语,都是郑重的承诺∶"你若性命相托,我必全力拼搏。"不管是 108 岁的老人,还是出生仅 30 个小时的婴儿,医务工作者绝不放弃每一个生命,哪怕只有万分之一的希望,也会倾尽百分之百的努力。
感情2∶ 章显了科学抗疫的理性思考。
语句∶ 从加强病毒溯源、传播力、传播机理等研究,到跟踪病毒变异情况及时完善防控策略和措施;从多学科力量联手进行药品和疫苗研发,到坚持分类施策、因地制宜;从"健康码""云办公"等助力防疫,到落实分区分级精准复工复产……实践证明,只有坚持科学防治,才能看清病毒的"样子"、找到对症的"方子"、走对防控的"路子"。
感情 3∶ 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的热情礼赞。
语句; 从白衣战士冲锋在前的身影里,人们看到了 "苟利国家生死以"的英勇无畏;从无数普通人坚守岗位的执着中,人们看到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感;从八方驰援的物资洪流中,人们看到了"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的血脉深情; 从方舱医院里"读书哥"的淡定中,人们看到了"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的乐观豁达。
感情 4;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真诚原望和博大胸怀。
语句∶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应对新冠肺炎特别峰会上,习近平主席发出携手抗疫、共克时艰的中国声音,引发国际社会广泛共鸣。全球抗疫,命运与共,团结合作是最强的"免疫力"。 一批批中国专家与东盟、欧洲、非洲同行连线交流, 多语种的中国诊疗和防控方案及时分享给世界各国……
感情 5∶ 对新时代中国人民局尚品格的歌颂。
语句:抗疫时期的一幕幕感人场景,积淀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厚重底色,诠释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展现了新时代中国人民的精神品格。——自强不息、百折不挠。万众一心、众志成城。顾全大局、甘于奉献。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命运与共、天下一家。
感情 6∶ 对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变革的深入思考。
语句∶ 疫情好比一面放大镜,让优势和长处更加凸显,也让我们把短板与不足看得更加清晰。抗疫斗争,暴露出我国在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公共卫生体系等方面存在一些短板,反映出一些领导干部的治理能力和专业能力跟不上,折射出形式主义、宫僚主义的危害,警示我们养成文明健康的卫生习惯是何其重要.…
1、多角度、分层次。
2、点面结合。
3、议论抒情相结合。
4、运用排比、引用的修辞手法。
大量富有诗意、饱含深情的语句使文章不仅充实、厚重,还具有一种荡气回肠、打动人心的力量。
写作手法
概述大量的人和事,并发掘其中的意义与价值,这就使得文章兼具宏阔和深刻之美。
我愿意为你 ,挡在疫情之前
——医护人员的深情告白
课堂总结
在这场伟大的抗疫斗争中,我们何尝没有感受到伟大的劳动精神呢 不畏艰难、百折不挠、敢于担当……这些高尚品格无一不在这场抗疫斗争中得到充分的体现。新时代的我们,在这场疫情之下,更应该深思的,当是如何将伟大的劳动精神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下去,成为新时代一个又一个平凡而伟大的劳动者!
20世纪美国著名人类学家玛丽特·米德将一段折断之后再愈合的骨头称为“人类文明的起点”,如何理解这句话?
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