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60张PPT)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先秦诸子中,有一个人,很有神秘感,传说他母亲怀了八十一年的身孕,才从腋下产出他。他一生下来就是白眉毛白胡子,所以被称为老子。老子在周王室担任过守藏室史(管理藏书的官员),后来看到周王朝越来越衰败,就离开故土,准备出函谷关去四处云游,骑青牛过函谷关时,在函谷府衙为府尹留下洋洋五千言《道德经》,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便出自此书。
今天我们就走近被神化的老子,
走近中国古代哲学的高峰——《道德经》
老子四章
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二单元“先秦诸子散文”
了解老子及其作品,落实文言基础知识,疏通文意。
学习目标
理解选文思想内容,领悟老子的唯物辩证主义和道家文化内涵,思考其现实意义。
分析本文使用的论证方法,概括本文的艺术特色。
知人论世
壹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伯阳,或曰谥伯阳,春秋末期人,生卒年不详,籍贯也多有争议。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与庄子并称“老庄”。后被道教尊为始祖,称“太上老君”。在唐朝,被追认为李姓始祖。曾被列为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
老子传世作品《道德经》(又称《老子》),是全球文字出版发行量最大的著作之一。主张无为而治、 “道法自然”。
史载,老子曾担任周朝守藏室之史,以博学闻名,孔子周游列国时曾到洛阳向老子问礼。晚年见周王室日趋没落,便骑青牛而去,回故乡楚国过着隐居生活。
老 子
资源与积累
3.孔子问礼
1.聪颖少年
2.入周求学
5.出关
4.函谷著书
老子名言
①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②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③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④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⑤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⑥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⑦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政治思想:
老子在《道德经》第三章里,提出了他的“无为”思想。
老子主张“不尚贤”、“使民无知、无欲”,设想要人们回到一种无矛盾的“无为”境界。老子崇尚“无为”,主张顺其自然,合乎天理,否定有神论。是当时较为先进的思想之一。
了解老子思想
哲学思想:
老子试图建立一个囊括宇宙万物的理论。老子认为一切事物都遵循这样的规律(道):事物本身的内部不是单一的、静止的,而是相对复杂和变化的。事物本身即是阴阳的统一体。相互对立的事物会互相转化,即是阴阳转化。
了解老子思想
宇宙即广宇自然。是所有空间、时间、物质以及事物的总称。
宇宙又是从何而来的呢?
自20世纪以来宇宙大爆炸学说一直被主流科学界公认为其起源理论。
大爆炸理论认为:宇宙是由一个致密炽热的奇点于约138亿年前一次大爆炸后膨胀形成的。
距今约2500年的老子,却早就道出了天地之间最大的玄机。与大爆炸理论何其相似!
道生一,一生二,
二生三,三生万物。
万物负阴而抱阳,
冲气以为和。
“道”
“道”是世界的本原;“道”是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和法则。
道法自然,无为而治,与自然和谐相处
《道德经》,春秋时期老子(李耳)的哲学作品,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章。
《道德经》
资源与积累
《道德经》文本以哲学意义之“道德”为纲宗,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而多以政治为旨归,乃所谓“内圣外王”之学,文意深奥,包涵广博,被誉为“万经之王” 。
《道德经》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名著之一,对传统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刻影响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道德经》是除了《圣经》以外被译成外国文字发布量最多的文化名著。
《道德经》
资源与积累
作品简评
老子思想的集大成——《道德经》,像一个永不枯竭的井泉,满载宝藏,放入汲桶,唾手可得。
——尼采
不读《道德经》一书,就不知中国文化,不知人生真谛。
——鲁迅
《老子》之书,上之可以明道,中之可以治身,推之可以治人。
——魏源
《道德经》是一部兵书。
——毛泽东
课前预习
春秋前后时期地图对比
春秋时期,周朝式微,诸侯争霸,战乱频频,社会动荡不安,民不聊生。老子目睹了民间疾苦,作为周朝的守藏室史(相当于现在的国家图书馆馆长),他提出了一系列治国安民的主张。一些有识之士洞察祸福之机,深明成败之理,认为只有避世韬晦,才能保全个体的人格尊严和生命价值。
据史书记载,春秋242年间,有36名君主被杀,52个诸侯国被灭,有大小战事480多起,诸侯的盟会450余次。
背景简介
诵读感悟
贰
1. 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停顿准确。
2. 结合注释,反复诵读,疏通句意。
3. 全班齐读课文,感悟体会。
明确字音。
毂(gǔ) 埏埴(shān zhí) 户牖(yǒu)
矜(jīn) 赘(zhuì) 强行者(qiǎng)
泮(pàn) 累土(léi) 几成而败之(jī)
活动:读准字音,疏通文意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
三十根辐条汇集到一根毂中的孔洞当中,有了车毂中空的地方,才有车的作用。
古代车轮:轮、辐、毂、轴
轮:最外面的部分。
辐:最里面的部分,即轴心。
毂:套在车轴上的部分。
辐:链接轮毂的木条。
《诗经·伐檀》
“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
“坎坎伐辐兮,置之河之侧兮”
“坎坎伐轮兮,置之河之漘兮”
辐
毂
文化常识
古代马车的各部分名称
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揉和陶土做成器皿,有了器具中空的地方,才有器皿的作用。开凿门窗建造房屋,有了门窗四壁内的空虚部分,才有房屋的作用。所以,“有”供人方便利用,正是“无”发挥了它的作用。
第十一章运用比喻说明“有之以为利”,实际上是“无之以为用”,其中蕴含着“有”和“无”怎样的关系?
明确:“有”与“无”对立统一,相互依存,相互作用。 “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有”作为实体,“无”作为利用,犹如有了车毂中间的空间,才有车轮平稳的转动;有了器皿中间的空间,才能盛水,盛食物;有了门窗四壁的空间,才具备房屋的作用。因此,“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40章)。
研读文本——第十一章
深入品读,感悟赏析
《老子》第十一章是如何论证“有”与“无”的辩证关系的?
【明确】:比喻论证,老子用车轮、器皿、房屋等比喻来进行论证。
老子对“有”“无”的认识,与世俗常见有何不同?
一般人:只看到“实”和“有”及其作用,忽略另一面“空”和“无”的作用;只会利用“有”,不知“有”的功用是“无”造就而成。
老子:“有”“无”相互依存,相互作用,“无”让“有”发挥作用,没有“无”就无所谓“有”。
“有”“无”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对立统一。
思考探究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xiàn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cháng。其在道也,曰余食赘zhuì行,物或恶wù之,故有道者不处chǔ。
译文:垫起脚尖想站得更高一些,反而站不稳;迈着大步想走得更快一些,反而走不远;经常自我表现反而名声大不起来,经常自我夸耀反而没有功劳,自以为自高自大反而不能被认可并获得尊重。用“道”去衡量这些行为,可以说都是多余无用的,大家都讨厌这些行为,所以懂得规律的人是不会这样做的。
重点字词:(蓝色字注释见课本)
(1)明:形作动,显明
(2)功:名作动,建立功勋
(3)余食赘行:成语,意为吃剩的食物,身上的赘瘤。比喻遭人讨厌的东西。
(4)物:代词,这里指常人。
(5)或:常常。
初读文本——第二十四章
深入品读,感悟赏析
从《老子》第二十四章可以得出了什么结论?
【明确】:故有道者不处。从正面得出结论:人不能“自见”“自是”“自伐”“自矜”。
研读文本——第二十四章
怎样理解本章中“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的含义?
明确:“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是说偏执己见的人反而不能明察,自以为是的人反而不能明辨是非。因为“自见”“自是”都是认为自己是对的,别人是错的,他们只以自我为中心,只关注自我,只依赖自我,所以就会局限于自己狭隘的小范围和狭隘的主观意识,导致他们不能明白真相,常被假象蒙蔽,使真相得不到彰明。
研读文本——第二十四章
怎样理解本章中“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的含义?
明确:“自伐”“自衿”,是自夸自己的功劳,认为自己最能干,好胜好强,好大喜功,一有点成绩就自鸣得意。这样的人,到最后终究为大家所抛弃,连性命都可能被丢掉。
企立、跨行
自见、自是
自伐、自矜
急于求成
内心焦躁
本 质
恶 果
根 源
追逐显相
看重我“有”
余食赘行令人厌恶
有道者不处
研读文本——第二十四章
研读文本——第二十四章
老子列举企立、跨行、自见、自是、自伐、自矜等行为,它们错误的原因是什么?老子举例意在说明什么看法?
企者——用脚尖直立身体,违背人体自然规律。
跨者——迈大步行走,不是行走的最自然状态。
自然状态才最适合
深入品读,感悟赏析
“企者不立……物或恶之”这段话运用了什么手法,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运用排比、比喻论证的手法列举并剖析了四种人生态度及其后果。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qiǎng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译文:能够了解别人的人是有智慧的,能够了解自己的人是聪明的。能够战胜别人的人是有力量的,能够战胜自己的人是刚强的。知道满足的人是富有的,勤勉而行的人是有意志的。不丧失立身之基的人能够长久,死而不朽的人就是长寿。
初读文本——第三十三章
重点字词:
(1)强行者有志:努力不懈地去奋斗的人是有志气的。
(2)不失其所者久:言行不离道之规律中的人能够活得长久。
(3)死而不亡者寿:躯体虽死而精神仍然存在于世的人才是真正的长寿。
深入品读,感悟赏析
通过“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这句话,老子告诉大家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本章强调的重点是什么?
【明确】:要做自知、自胜、知足、强行的人。
本章强调人要自知、自胜、知足、强行,加强自我修养。
新知讲解
如何理解《老子》第三十三章中的“知人”“自知”“胜人”“自胜““知足”“强行”?
新知讲解
老子认为,个人品行修养,重在修身。对外的“知人”“胜人”固然可贵,对内的“自知”“自胜”更为重要,更符合大道。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强调我们不仅要向外探求,了解他人,更要多和自己对话,了解自己。
“自知者明”,启示我们:不仅要了解自己的优势,了解自己内心真正的热爱与与需求;更要看清自己的和缺点和不足,知道自身存在的缺陷,全面了解自我,才能给人生以合理定位,才能合理规划自我,才能明确人生发展的方向。
新知讲解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一个人战胜别人容易,战胜自己难。“自胜者强”要求我们有强大的内心:人生辉煌时而不自傲,人生低谷时不垂头丧气,压力来临时能够直面挑战,遇到挫折能够直面风雨……一个能够战胜自我、超越自我的人,才是真正的强者。
新知讲解
老子认为哪种境界最高?
自知者、自胜者
新知讲解
“知足者富”:财富没有边界,一味地追逐财富,永不知足,就永远不会满足, 不满足,就容易成为精神的负担,容易陷入罪恶的深渊, 试想一下,多少人贪污腐败,致使自己身陷囹圄?多少人因为金钱使得家庭妻离子散,兄弟反目成仇,又有多少人因为金钱使得朋友之间分道扬镳……所以说人要懂得知足,学会心态淡泊,知足的人才能 获得内心的愉悦宁静 ,才能宾朋满座,才能惠及四方, 知足的人多了,文明,和谐的社会风气就浓郁了 。
新知讲解
“强行者有志”讲的是,唯有心怀大志者,方能坚持不懈。一个人的志向越远大,越强烈,就越能够坚持下去勇于挑战,成就自我,。反之,志向越弱,行动越不能持久(认定目标,勇敢前行,挑战自我,成就自我)。
译文:事物处于安稳状态的时候比较容易保持,问题未露出征兆以前比较容易对付,事物处于脆弱状态的时候比较容易消解,事物在刚刚萌芽的时候比较容易解决。做事情要在还没有发生问题之前就妥善处理,治理国政要在祸乱刚刚萌芽的时候就将其扼杀。
初读文本
1.其安易持:事物安然未生变的时候容易持守。
2.其未兆易谋:问题还没有显露迹象的时候容易解决。
3.其脆易泮:事物脆弱的时候容易分离。泮,同“判”分离。
4.其微易散:事物细微的时候容易散失。
5.为之于未有:在事情未发生时就做。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 ,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译文:两臂才能环抱起来的大树,是从细小的萌芽生长起来的;极高的土台,是从一堆泥土开始构筑的;千里的远行,是从跨出第一步开始的。施以强有力的统治,往往会把事情弄糟;想要掌控天下,反而会失去天下。
初读文本
6.毫末:毫毛的末端。比喻极其细微的事物。
7. 累(léi)土:一筐土。累,同“纂”,土筐。
8.为者败之:动手去做的就会坏事。
9.执者失之:有所把持的就会失去。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译文:因此,圣人不妄自作为就不会招致失败,不妄图执掌一切就不会丧失一切。人们做事情,总是在快要成功的时候遭遇失败。只有在事情快结束的时候仍然像刚开始时那样保持谨慎的态度,才不会把事情弄糟。
初读文本
10.无为:指顺应自然,不求有所作为。
11.几(jī):接近。
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译文:因此,圣人往往追求别人所不追求的,从不重视稀有难得的货物。圣人总是学习别人所不学的,补救众人所常犯的过错。圣人以此辅助天地万物的自然发展,而不敢妄加干涉。
初读文本
12.欲不欲:想要常人所不想要的。
13.学不学:学习常人所不学习的。
14.复众人之所过:补救众人所犯的过错。复,弥补,补救。
是以圣人欲不欲, 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问题探究
1.概括这一章蕴含的道理?
这一章是谈事物发展变化的辩证法。老子认为,大的事物总是始于小的东西而发展起来的,“合抱之木”、“九层之台”、“千里之行”的远大事情,都是从“生于毫末”、“起于累土”、“始于足下”为开端的,形象地证明了大的东西无不从细小的东西发展而来的。同时也告诫人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必须具有坚强的毅力,从小事做起,才可能成就大事业。
问题探究
2.这一章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运用排比论证、对比论证造势,层层深入,增强说服力。
深入品读,感悟赏析
老子认为圣人应该如何做?
【明确】:①圣人无为、无执,他虽有欲望但并不渴求,因此对难得的东西自然就不会特别强求。
②圣人要慎始慎终,坚持始终如一。
③圣人以不言之教来教化民众,但他从不教育人们必须执行哪些教条。
④圣人只是默默地补救众人所犯的过错,他以实际行动来使人们幡然醒悟,并得以悔过自新。
深入品读,感悟赏析
分析《老子》在论述上的风格特点。
①善于运用具体形象表现抽象哲理。
以生活现象或社会现象举例说理,以具体事物为喻,概括出抽象的道理。如第十一章以生活中的“毂”“器”“室”说明世间万物都存在“有”和“无”的对立统一,相依相生。
②善用逆向思维。
善于从常人思维的反面提出问题从而达到正面说理的效果。如“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等,都体现了老子的逆向思维。
深入品读,感悟赏析
分析《老子》在论述上的风格特点。
③语言凝练精妙,多用格言、警句。
《老子》中,多用方言、谚语、格言、警句。这些格言、警句形象而深刻地浓缩了历史和现实生活的经验教训,闪耀着思想之光。
④善用比喻、排比、对偶、设问、反问等修辞。
不满社会现实
自身修养
积极进取
使命责任
自然天性
宁静和谐
超越世俗
疗救社会,使之恢复正常的秩序
儒
道
加法
减法
异同
粮店
药店
拓展延伸
在今天这样一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你是怎样看待“竞争”这一问题的?
谢谢观赏
贰
课堂巩固与提升
(1)《老子》第十一章中指出“有”给人便利,“无”也发挥了作用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子》第二十四章中指出自夸和自高自大的害处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老子》第三十三章中指出能了解、认识别人叫作智慧,能认识、了解自己才算聪明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之以为利 无之以为用
自伐者无功 自矜者不长
知人者智 自知者明
课堂巩固:理解性默写
(4)《老子》第三十三章中指出能战胜别人和能克制自己的弱点的重要性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老子》第六十四章中以树为喻,指出强大的事物都是从微小开始萌发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老子》第六十四章中指出做事情坚持如一,就不会失败的情况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胜人者有力 自胜者强
合抱之木 生于毫末
慎终如始 则无败事
课堂巩固:理解性默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