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9.1《念奴娇 赤壁怀古》课件(18张PPT)+音频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9.1《念奴娇 赤壁怀古》课件(18张PPT)+音频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4.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0-29 16:46:17

文档简介

(共18张PPT)
宋词
代表词人:苏轼、辛弃疾
婉约派
代表词人:柳永、李清照
内容题材:山川景物、记游咏物、农舍风光以及吊古感旧、说理抒怀等
内容题材:伤离送别、男女恋情、酣饮醉歌、惜春赏花等
词风:豪放、粗犷
典型意象:名胜古迹、金戈铁马、英雄豪杰、高山大江
词风:婉转、柔美
典型意象:风花雪月、才子佳人、梧桐芭蕉、杨柳细雨
豪放派
一、知人论世
苏轼,字子瞻 ,号东坡居士。
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
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
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书法擅长行书、楷书,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
全班齐声回答
这首词写于元丰五年(1082)。
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苏轼因“乌台诗案”被捕入狱,差点丢了性命。后经多方营救,免于死刑,同年年底被贬黄州,任黄州团练副使。
1080年至1082年他经常游览黄冈城外的赤鼻矶。1082年再次游览赤壁山水时,词人面对赤壁遗迹,触景生情,思绪万千,吟唱出了这首千古绝唱。
二、创作背景
táo
liǎo
guān
qiáng lú
lèi
一:景是情感的触发点,那上阕都写了哪些景呢 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呢 由这些景作者想到了什么
思考探究--上阕
大江东去,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特点:雄浑 开阔 波澜壮阔 充满力量 手法:借景抒情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二:这句词写的江水有什么特点 此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思考探究--上阕
“大江东去”是写赤壁的衬景,用以起兴。“大江东去”亦指人事之水,历史长河。“浪淘尽”风流人物都如滚滚长江水一去不复返。
将眼前之景与历史风流人物联系在了一起,形象地表现了历史的沧桑变迁,为下阕英雄出场作铺垫。
三.“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这一句你觉得哪些词用得好,为什么
思考探究--上阕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夸张手法,写出陡峭山崖直插云霄的气势
夸张手法,写出江水与岸拍击的力度
写出波涛的巨大力量
比喻手法,水色纯白如雪
写景:动静结合、视听结合、声色结合;
修辞:夸张、比喻、拟人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思考探究--上阕
承上:对眼前所见之景的概括;
启下:如画的江山,正是英雄驰骋、 建功立业之地。
江山如画,英雄如烟
小结
上阕写赤壁雄奇壮丽之景,引起对古代英雄的缅怀,为英雄人物出场作铺垫,江山之胜与怀古之情融为一体。
思考探究--下阕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 樯橹灰飞烟灭。
一、苏轼为何钟情于周瑜?
关键词 形象 描写角度
小乔初嫁 年轻有为 风流倜傥 侧面衬托
雄姿英发 威武英俊 器宇不凡 正面描写
羽扇纶巾 风度翩翩 儒雅潇洒 正面描写(外貌)
谈笑间, 樯橹灰飞烟灭 指挥从容 战功卓著 侧面描写
思考探究--下阕
故国神游, 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二、文中的“我”又是怎样的形象?
周瑜 苏轼
年龄 34岁 57岁
职务 东吴都督 团练副使(虚职)
机遇 功成名就 壮志未酬
外貌 英俊儒雅 早生华发
婚姻 幸福美满 屡遭不幸
对联 官场战场情场 场场得意 黄州惠州儋州
州州愈远
对比、衬托
思考探究--下阕
三、“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有人说本句带有浓烈的消极色彩,对此你是如何理解的 谈谈你的看法。
①人生如梦,自己一生算得了什么,在千古人物都被淘尽的大江之畔,词人想到的不仅仅是自己,而是千古不变的江月,就把这杯酒敬给了千古不变的江月。
②应该说他能迅速从惆怅失意中解脱出来,表达了苏轼特有的旷达洒脱情怀。人生短暂,江月永恒。英雄人物,丰功伟绩,全都是过眼烟云,稍纵即逝,只有江月是永恒的。
整体感知
借古伤今(伤己)
当代有这样一群超脱旷达的“佛系青年”,你怎么看?
课后练习: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